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环保是起家比较晚的部门,在大家对环保还比较陌生的那些年,身为环保人遭遇不理解、不支持,可以说是"家常便饭"。"弹指一挥间",笔者在环保部门工作也有15年了。改革开放这些年,环保人的工作逐渐为公众所知,环保人的努力也为人民所认可,身为环保人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改革开放40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发生了许多变化,笔者感到,主要表现在以下"六变"。一是观念之变。认识的辩证过  相似文献   

2.
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提出"分众"一词,是说传媒在传播过程中,针对不同年龄、职业、教育层次、兴趣爱好和生活环境等人群提供特定的信息和服务,使之满足该类人群需求的传播方式。随着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新媒体展现出生机与活力,以分众传媒为代表的新媒体迅猛发展,在广告行业影响力巨大,它对新闻传播行业的发展也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积极关注"就是"好评",是对他人以积极的态度支持,是对他人真诚地关心、理解、尊重和接受。"无条件积极关注",就是多角度全方位地观察学生的长处和优点,是对学生无条件地尊重和接纳。"积极关注"必须是发自内心的,要给学生打造自尊的平台,这样学生才能学会自我调节,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让学生在受到教育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有积极人生态度和自尊、自重的人,实现人格的自我超越。  相似文献   

4.
<正>没开过船的人,不太可能了解"压舱石"所承载的意义。听一位船老大讲,船舱底部有一舱室,空船状态时专门用来装水或石头,装上水就叫"压舱水",装上石就叫"压舱石"。有了它,船吃水深了,即使遇上大风大浪,也可以避免大幅摇晃和翻沉。船要稳行离不开"压舱石",党员干部立身做人、干事创业、为官从政,也都需要装填几块"压舱石"。负载"压舱石"可能会降低船速,却可以让人生之舟安稳驶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环境通报》2014,(1):190-191
<正>所谓"惩戒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教师通过一定的惩罚、警戒等手段教育犯错误的学生,使之达到纠正改错的目的,其前提是不伤害学生的心灵和身体。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适当的惩罚,不仅是一个教育者的权利,也是一个教育者的义务。"这充分说明教学中教师适当使用惩戒手段是应该的。一、"赏识教育"不是完美的教育"百人百性",一个班级里很多学生,教学中是没有任何一种教育方式适合所有人的胃  相似文献   

6.
批判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被屏蔽的批判"、全面否定的"愤青式批判"、冷漠的"攻击式批判"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批判。批判是理智的产物,是逻辑思维的结果,而非情绪的产物。批判作为一个思想的历程,是交流与对话的相互学习过程,它追求客观、公正与真实,主张严谨、求是与合作;它在情感基调上是尊重、理解与宽容的;在目的上指向于"立"而不只在于"破"。教育要培育人的批判精神,就要正确认识并理解批判之内涵,进而实现教育培育现代公民的使命。  相似文献   

7.
<正>高尔基曾说过:"教育孩子,是连母鸡都会的事。"但要教育好孩子,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今天的孩子。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深深地体会到,尽管有的学困生妄自尊大、旁若无人、为所欲为,但内心是空虚的,因此他们这些"丑小鸭"更需要得到教师更多的理解和爱护。那么怎样使"丑小鸭"变成美丽的"白天鹅"呢?一、了解情况,区别对待要做好"丑小鸭"的转化工作,首先必须对他们进行全面的、客  相似文献   

8.
<正>北京的高考作文题目是"老规矩",上海的是"穿越沙漠和自由",前者涉及个人修养,关注的是私人领域;后者涉及自由的内涵和前提,关注的是公共话题。当然,关注私域或者公域并无高下之分,只要有料,都可以成为好作文题。北京卷的作文题呼唤老规矩的复兴,而缺乏对老规矩的反省和批判,给出的材料几乎全是值得保留的老规矩,例如,"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儿""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很容易导向"老规矩的丢失,很可惜"这样的结论。事实上,老规矩中有很多是应该被淘汰的,命题者只是单方面地传达老规矩的正面信息,而不提及它负面的信息,这样只能唤起考生怀旧式的抒情和对现代社会的简单批判,缺少思维含量。  相似文献   

9.
<正>曾经听过一个故事:有位老人在河边钓鱼,一个小孩走过去看他钓鱼,老人见小孩很可爱,想把钓到的鱼送给他,小孩却摇摇头,老人惊异地问道:"你为何不要?"小孩回答:"我要学钓鱼。这些鱼一下就吃完了,要是我会钓鱼,我就可以自己钓,一辈子也吃不完。"老子曰: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故事和话语虽然简单,但蕴涵的道理,却耐人寻味。假如我们把知识比作"鱼",那么教师的任务,就不能只是端出"鱼"来喂了。当代教育界流行一句名话,即"教是为了不教",国外教育界也提出"为迁移而  相似文献   

10.
<正>习作指导首先,确定写作对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写家乡的名人,不一定是明星或大人物,也可以是有一技之长,在自己的行业有贡献或影响力的人。如中小企业家、模范教师、劳动能手等。其次,确定介绍方式,可采访,也可纪实。可以介绍名人的奋斗史,展现其取得的佳绩;可通过细节描写,体现人物的高超技艺;也可以通过问答的方式,凸显名人的美好品质。最后,介绍内容要真实可信,详略得当,条理清晰。  相似文献   

11.
“无废指数”:“无废城市”建设成效定量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权  王夏晖 《环境保护》2020,48(8):46-50
按照国家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总体部署,2020年"无废城市"建设需综合评估试点建设成效,系统总结试点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建设模式。我国的不同试点城市之间的资源禀赋、基础条件、发展阶段以及城市功能定位等存在较大差异,有必要构建适合"无废城市"建设成效的综合量化评价方法。本文基于"无废城市"建设重点,以固废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为导向,兼顾试点城市共性与个性特征,采用必选指标和可选指标梯度差异赋值的方式,构建了量化评价指标体系。耦合应用无量纲算法和指数评分法,探索构建了"无废指数",可用于量化横向比较产业结构同类型的不同试点城市间的建设成效。  相似文献   

12.
<正>一、根植教育本原认识初中化学教育"本原"即根本。"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中指出:终身学习是人类解决未来面临的各种矛盾,迎接21世纪挑战的"钥匙"之一,是"社会的脉搏",是一切重大的教育变革的指导原则;而建立在全体社会成员终身学习基础之上的"学习社会",则是人类未来的理想社会和终极目标。实践终身学习原则的"唯一之路"就是每个人都能"学会学习",终身教育和学习社会必须建立在全体社会成员都能不断进行四种"学习"的基础之上,这就是:学会求  相似文献   

13.
<正>学困生,一个沉重的话题,上学困生的课也是让老师头疼的事情。冯恩洪教授说:"分层教学、分组学习、分类指导",这就是现在我们开县提倡的"三分教育"理念,对于学困生的帮助是非常有用的。教师若冷落或无意伤害,他们就会很敏感地在心理上与周围的人之间形成一堵无形的"墙"。多年的教学生涯,在细心培养优生的同时,我也一直在关注着学习上的这一弱势群体。想帮他们,让他们像别的同学一样享受到学习、思考的乐趣,采取过各种方法,但收效都不尽如人意。没有想到"三分教育"是转化学困生的有效途  相似文献   

14.
成人"逗孩子"是常见的社会现象,方式多种多样,大致包括身体层面、心理层面和文化层面的逗乐行为。从文化的角度剖析可以发现,逗乐行为中包含了民间的儿童心理学;满足了成人的权威心理和"好大人"心理需要;消解了人性中的善恶,逃脱了道德观的稽查。逗乐行为也是不公平的,它让成人感到其乐无穷,但却让孩子感觉其"涩"无比。减少、消除或者杜绝逗乐行为,成人要教育孩子大声说"不",要自我觉察与反省,承担保护儿童的责任,从而使孩子免受被"逗"之苦,为儿童的成长护航。  相似文献   

15.
朱熹和王阳明对《春秋》的评价大致相同,他们都肯定《春秋》的价值,认为其中蕴含圣人之道。换言之,朱熹和王阳明都将《春秋》中的"大义"视为"天理"。但是,朱熹和王阳明对《左传》的态度却截然相反。朱熹认为《左传》是理解《春秋》和探知"天理"的必要文献;王阳明认为《左传》所载的内容尽是"人欲",不值得提倡。他们之间的差异源自于对"格物致知"理解的不同。朱熹倡导"即物穷理",《左传》即是"物",《春秋》中的"大义"则是"理";王阳明推崇"致良知",《春秋》中的"大义"作为"良知"应当向内自求,而非在《左传》这种"外物"上做工夫。他们"格物致知"论的不同也影响其解经方式,朱熹强调从礼法入手,王阳明则以正心为核心。  相似文献   

16.
当代新道家的建立必须立足于中国现实,解决现时代的根本问题,即重建中华之思想、道德、制度、社会,并重新联接四者,俾使旧邦绽放新命。在老子那里,个体是具有哲学意义的。个体得以凭藉其独特却可普遍感受的生命体验,抗拒普遍必然性的权力命令,拒绝依据普遍必然性的科学论证而违背心中的鉴赏判断。人怎样以合于道的方式在此世生存,取决于现世的人之"德"如何得到规定。人在世上是以"群"的方式生存的。在老子看来,人之"群"的划分方式是:"人法地"。风俗是每一地风土与人情的最佳融合,也是当地人在其中的最佳生活方式。正是以风俗为核心的地域传统,使得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得以成"群",构成呼吸与共的"家邦"——文化—政治共同体。这也正是老子给予今天的最佳启示——只有让传统文化与基层社会组织相融合,才能保障人的自然与自由。  相似文献   

17.
教育是"立国之本",是"万善之源",是启蒙大众、兴旺国家的崇高事业。教育活动是一个成就人、发展人的大系统,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其中,学校教育处于中心位置。教师则是在学校里专门从事向受教育者传授文化科学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导工作的人。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环境通报》2017,(3):112-119
袁枚、洪亮吉对翁方纲诗歌"以考据入诗"的评价最具代表性。他们的评论集矢于"琐碎零星",重赋而轻比兴,钞书之嫌以及缺乏性情。翁方纲诗歌的这些缺陷,虽然或多或少呈现出与考据的关系,但根本原因是翁方纲对"事"的过分铺排,并强调诗歌解读的唯一性。他作诗"取境"不择,"事"与"情"在篇幅和创作方式上迥异,使得"事境"说在创作实践中变成了只求"事",最终未能实现对"境"的追求。  相似文献   

19.
<正>本报驻河南南阳市小记者表情严肃地报道:今年是马年,所以在许多场合,我们都能听见这样的祝福:"祝大家马上有车,马上加薪,马上什么都有……""马上"应景地成了今年最炙手可热的词语。原本"马上"的意思是"立刻"。这个常用的老词,如今摇身一变,不仅成了人们互相问候、祝福的新词,更化作一种"病毒",不动声色地潜伏在人们身上。患此病者,常常使用"马上"一词来拖延时间,此"病毒"十分泛滥,患者不计其数。这个"马上"为什么会如此泛滥呢?因为它有很多"病毒链接",即各类让人爱不  相似文献   

20.
战争在古代是"国之大事",孔子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可见在古代人们把战争看作与祭祀一样重要的大事,所以二者殊途同重,互相交结,有别有同。既有关于战争的祭祀,又有祭祀时形成的卜辞,积累了丰富的战争智慧。《周易·同人》就是此例:之所以叫"同人",是因为战亦有道,多助和同。对"同人"的理解,对于帮助我们理解孟子所说的"义战",追溯古人的战争智慧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