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劳动科学》2011,(4):50-52
主持人:上期我们集中讨论了案例中年休假的适用条件问题。这一期我们将接着就应休未休年休假的认定及补偿是否需要考虑劳动关系结束的方式,上期案例的裁决与认定中的问题,以及用人单位约定给予劳动者高于法定天数年休假但未执行的,如何确定补偿等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2.
有问有答     
问:我在甲公司工作15年后与其解除了劳动关系,并于2008年1月31日到乙公司工作。2008年底,我要求乙公司给予我2008年年休假工资,但乙公司称我在其公司工作未满12个月,不能享受当年年休假待遇。我于2009年2月28日与乙公司解除了劳动关系,因我2009年未休年休假,所以我还要求乙公司支付我2009年未休年休假的工资。  相似文献   

3.
案情简介 卢某于2008年5月23日到某纺织品公司工作,双方约定月工资为1200元。2010年4月29日,卢某以不适应当地气候和个人能力难以适应公司要求为由提出辞职。工作期间,纺织品公司未与卢某签订劳动合同,未安排卢某休带薪年休假。2010年5月20日,卢某离开单位办交接手续后,双方因应休未休年休假工资发生争议。卢某于2010年7月向某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提起劳动争议仲裁申请,要求纺织品公司给付其5天的应休未休年休假工资差额825元,给付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差额13200元。  相似文献   

4.
张某为应届毕业大学生,于20]0年7月1日入职深圳某公司,2013年6月30日劳动合同期满被公司终止合同,由于公司没有依法支付张某应休未休年休假工资(张某在职期间没有休过年休假),故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公司支付14天年休假的双倍工资(其中2010年7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5天,2011年7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2天,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5天,2015年1刖日至6月30E12天)。  相似文献   

5.
案情简介■申请人高某于2002年到被申请人某交通运输公司工作,任客车司机,双方签订有书面劳动合同。2010年8月劳动合同到期,被申请人与申请人终止了劳动合同。申请人以被申请人未安排其2008年至2010年带薪年休假为由于2011年1月26日申请劳动仲裁,请求被申请人向其支付未休带薪年休假的工资。  相似文献   

6.
上期,我们讨论了《劳动合同法》适用范围和相关权利义务适用中有关时间效力,以及空间效力中的地域覆盖、用人单位的认定等问题。本期我们继续讨论空间效力中劳动者的认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形成劳动关系、劳动权利义务的适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劳动科学》2011,(12):50-52
案情简介 张某2011年10月申请劳动仲裁,称2008年6月进入某广告公司工作,任业务代表,签订有5年期劳动合同,期满日为2013年6月30日。因业务繁忙,经常加班加点,更不用说休带薪年休假。  相似文献   

8.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因享受工伤(亡)待遇问题引起的争议在劳动争议案例中占有很大比重.从争议的问题来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劳动关系的认定,工伤认定,伤残等级鉴定的问题.那么如何来改善这种状况呢?这涉及到宏观的法律制度完善,微观的各种从业人员的理论、专业素质提高,法律意识加强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9.
案情简介 2007年11月25日,田某到某机械工程有限公司工作,双方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未缴纳社会保险,口头约定每月15日发放工资。同年12月10日,田某在工作时受伤,公司为其支付了医疗费用,拒绝支付其他待遇。2008年5月18日,田某向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交了工伤认定申请。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受理后.公司在规定的举证期限内提出田桌与其不存在劳动关系,并拿出工资表予以证明。鉴于此,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向田某出具《工伤认定中止通知书》,就劳动关系问题,建议田某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相似文献   

10.
案情简介王某2012年6月申请仲裁,称2009年4月进入某餐饮公司,任市场部销售经理,签订了期限至2011年12月31日的劳动合同。2011年12月31日,餐饮公司以劳动合同期满不再续订为由终止劳动合同。现要求公司支付2011年未休5天带薪年休假的工资补偿,合计2350元。仲裁庭审中,公司确认王某2011年可以享受带薪年休假的天数为5天,但称王某于2011年7月期间向公司提出病假申请,共休息了5天,其中2天用人单位已按带薪年休假处理,  相似文献   

11.
《中国劳动科学》2006,(12):40-40
本案是一起劳动者在服务期内离职引发的违约赔偿争议。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在案件处理过程中对一些关键问题产生了不同的意见。本刊将这些问题列出,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来稿参与讨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问:时某于2010年元月与一家公司签订了一份为期4年的劳动合同。2011年9月,时某因胃病需要医治,向公司请了7天病假。11月,时某提出要休年休假,被公司拒绝,理由是按规定其年休假只有5天,而病假已休了7天,病假折抵年休假后还多休了2天,公司不再准予年休假。请问,公司是否可以用已休的病假折抵年休假?  相似文献   

13.
实践中存在着大量的事实劳动关系,而法律又未对事实劳动关系的概念、范围等问题作出明确界定。因此,有些事实劳动关系在审理实践中难以认定,为保护劳动者的正当权益,我们应当理清关于事实劳动关系的一些基本问题,并继续完善与之相关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4.
当前司法实践中经常出现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受伤的情况,当向劳动保障部门申请认定工伤时,往往提交不出其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特别是在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而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情形下更是如此。此时用人单位为逃避承担赔偿责任往往又否认双方存在劳动关系,而在劳动关系未确定的情况下,劳动保障部门不予受理工伤认定,而是告知劳动者先向劳动争议仲裁委申请仲裁确认双方是否存在劳动关系。当劳动争议仲裁委作出仲裁裁决后,如果双方当事人有一方或双方不服裁决而向法院起诉,那么法院是否受理该类案件在实务中存在很大分歧。有观点认为,在工伤认定中如需确认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是否存在劳动关系的案件法院不应受理,应当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即工伤认定部门)在工伤认定中解决,即确认劳动关系是否存在属于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附属职权。有观点则认为,当事人要求确认工伤认定中是否存在劳动关系的案件在劳动仲裁受理后,如当事人不服裁决向法院起诉的,法院应当受理,此属于确认之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劳动科学》2009,(2):36-39
本刊上一期“圆桌谈话”主要探讨了职工带薪年体假的适用对象、适用条件、休假天数等法定标准问题。在明确了前述问题后,如何在本企业正确实施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对未享受带薪年休假的职工如何补偿,企业规章制度规定的年休假标准与法定标准不一致时如何处理等一系列实操问题又摆在了企业面前。  相似文献   

16.
申诉人:陈某 被诉人:福建省泉州市某公司 申诉人诉称,申诉人于2004年7月在被诉人的要求下开始休产前假.10月10日生第一胎.12月起多次要求上班,均被拒绝。被诉人在申诉人休产假期间未按规定支付生育津贴、工资.产假期满后不让申诉人上班,事实上单方解除了劳动合同,但未予以经济补偿。申诉人于2006年4月6日来到劳动争议仲裁委申诉,要求裁决被诉人支付生育津贴、工资、经济补偿金共计28300元.补缴1996年至1998年基本养老保险费、1999年至2005年未足额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  相似文献   

17.
身份条件。根据《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和《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享受带薪年休假的身份条件是,与用人单位建立全日制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非全日制劳动者等灵活就业人员是否享受带薪年休假则没有法律规定,根据法无禁止即自由的原则.用人单位没有为其安排带薪年休假的义务。  相似文献   

18.
摘要: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劳动争议司法解释四第十一条涉及到劳动合同变更制度。在实施过程中,这一条款存在对“书面形式”、“口头变更”与“实际履行”、“变更内容”等方面如何理解与适用的问题,如实施不当,将导致拖欠工资的“合法化”等后遗症。因此,认定劳动合同变更效力要合理认定变更范畴,同时要审查其合法性和合理性,更要谨慎认定口头或以实际履行达成的变更,最后还要完善劳动者寻求救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中国劳动科学》2009,(10):47-50
本案是一起因用人单位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导致劳动者要求支付二倍工资的劳动保障监察投诉案件。本案的焦点在于,作为二倍工资计算基数的工资总额是否包含用人单位以“佣金”名义支付给劳动者的报酬。本期以案论法对于上述问题以及与二倍工资支付有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一、案例概述 去年6月,某县安监大队在对辖区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检查时,发现该县一工贸企业职业危害严重,直接威胁企业职工的身体健康。同时,该企业违反劳动用工制度,未告知职工企业职业危害情况等。进一步调查时发现该企业未按《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进行职业病防护设施的建设,未做到“三同时”。在本案的案情通报会上,执法人员就该企业违法行为的事数认定分歧较大,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处理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