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齐齐哈尔氧化塘是我国北方地区采用氧化塘技术处理城市混合污水的示范工程,现日处理城市混合污水25万吨。本文根据近几年的现场监测数据,分析氧化塘在冬季和夏季处理城市混合污水的体积负荷、面积负荷和COD,BOD5,SS在各塘的去除率,推导出CDO,BOD5,SS随距离降解的数学模型和BOD5与COD的相关模型及这两项指标与温度变化的相关模型;  相似文献   

2.
用A—A—A法处理羽绒加工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玉兰 《环境工程》1995,13(5):10-12
用缺氧-厌氧-好氧(A—A—A法)处理工艺治理羽绒加工废水。原废水的COD1000~2000mg/L,BOD400~500mg/L,SS>1000mg/L,经治理后,COD<100mg/L、BOD<30mg/L、SS<70mg/L、pH6~9,达到新、扩、改国家一级排放标准。该法处理羽绒加工废水具有运行稳定可靠、耐冲击负荷,出水水质好、无污泥排放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对钢铁厂,化工厂,制药厂,煤气焦化厂,煤矿废水COD进行了剖析分析,结果表明,废水中SS和可溶性无机物对COD有着重要贡献,不同类型或同一类型的工业废水,两者对COD贡献不同,且差值较大。SS贡献最大和最小者分别为61.1%和12.4%。可溶性无机物最大和最小贡献者分别为28.4%和14.6%。原水澄清或过滤测得COD明显偏低。同时,试验了GC法测得有机物总量与澄清水和原水COD的关系,前者呈相关  相似文献   

4.
微波密封消解法测定CODCr值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介绍了一种利用微波解测定COD的新方法,并探讨了进行COD的样品的消解条件。该方法是在K2Cr2O7-Ag2SO4-H2SO4氧化体系中,用微波炉加热消解置于65mLTeflon密封罐中的各种样品,同时消解6个样品仅需10min即可完成。实验结果表明,皮消解法具有快速、准确、可靠、小电、省试剂等优点,可考虑作为代替标准回流法的一种变通方法使用。适于进行批量的COD测定工作。  相似文献   

5.
Fe~(2+)-H_2O_2法处理DSD酸生产氧化母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善DSD酸氧化母液的可生化降解性,将废液先用有机絮凝剂TS-1(一种季胺盐)处理,TS-1的投加量为3g/L,其后用Fe2+-H2O2法氧化,Fe2+和H2O2的量分别为150mg/L,7g/L,废液COD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可达64%和62%。经处理后的废水,其BOD5/COD≈0.3,可以认为已达到生化处理的要求。当H2O2的投量为2g/L,经Fe2+-H2O氧化处理后的废液,再用FeCl3进行两级混凝处理(FeCl3的投加量分别为sg/L和2g/L),则COD和色度的去除率可达90%和95%。  相似文献   

6.
水解酸化—气浮—SBR工艺处理乳品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刘义  张兆昌 《环境工程》1998,16(5):19-21
分析了水解酸化时间对CODCr处理效果的影响,以及SBR池内CODCr去除率、溶解氧、生物相的变化规律。对实际的生产废水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进水CODCr浓度为1860~2740mg/L,常温条件下,水解酸化水力停留时间为4h,SBR池排出比为1∶3,反应时间为8h,CODCr去除率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7.
SBR法处理中药材有机废水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SBR法对中药材有机废水进行了研究。考察了CODCR、BOD5、SS、NH3-H的处理效果,以及PH、水温、污泥负荷等条件对去除率的影响。运行结果表明,PHO 6.0-9.0、t为15-30℃、污沁荷0.3kgBOD5/kgMLSS.d,运行程序:进水0.5h(限制曝气)、曝气10h、脱氮1.5h,沉降0.5h,排水0.5h、闲置11h,周期时间24h时CODCR去除率88%、BOD594%、  相似文献   

8.
张晋华  王雷 《环境科学》1999,20(3):26-29
测定在室内培养情况下南京水稻土中挥发性含硫气体的释放。结果表明,该土壤中产生H2S、羟基硫(COS)和二甲基硫(MDS)气体,当土壤中加入胱氨酸后,检测到甲硫醇(CH3SH)、二硫化碳(CS2)、COS、H2S和MDS气体,除DMS之外,这些气体的释放量随胱氨酸添加量而增加。据此推测,水稻土中胱氨酸的分解可能是CH3SH、CS2、COS、H2S等4种气体产生释放的来源之一,在厌氧条件(充氮淹水)下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水葫芦--水草人工湿地处理再生浆造纸废水的试验研究表明,在进水pH:7.12-7.49,BOD5、CDOCr、SS浓度分别为440.5mg/L、354.2mg/L、290.7mg/L,水力负荷0.05m/d条件下,BOD5、CODCr、SS的去除率分别为98%、93%和89%。系统性能稳定,出水水质达到排放标准且可用于农灌,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较好的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0.
通过改常压洗网、毡为高压冲洗网毡,可节水70%左右,然后废水进旋转筛可去除SS及非可溶性COD;再调节pH值,加碱式氯化铝及PAM絮凝,进一步去除COD、SS.  相似文献   

11.
大凌河水中SS与COD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大凌河水采样监测及内模拟实验结果,全面论证了SS与COD相关性,得出非点源污染可造成河水中COD大幅度增加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啤酒工业废水污染治理工程实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召胜  常勇 《山东环境》1998,(4):42-43,47
山东琥珀啤酒厂废水治理工程规模为日处理废水4000吨,进水COD=1171mg/l,BOD5=635.8mg/l,SS=329mg/I,采用水解酸化,四级生物接触氧化、气浮分离处理工艺,出水COD≤150mg/l,BOD≤60mg/l,SS≤200mg/l,达到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新扩改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13.
以高浓度电泳漆废水用酸性凝聚和碱性凝聚进行处理研究,应用结果表明,在控制PH=2.5~3条件下进行酸性凝聚,COD去除率可达91%~93%酸性凝聚后出水,与低浓度废水混合,再用PFS为凝聚剂,控制PH=7~9,进行凝聚气浮处理,可使排放水质中COD,PH,SS和色度稳定达标。  相似文献   

14.
荧光法测定水中微量油有关萃取条件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荧光法测定水中微量油有关萃取条件的讨论张丹丹(南通市环境科学研究所)DISCUSSIONONTHEEXTRACTIONCONDITIONSOFMEASURINGMINOROILINTHEWATREBYFLUORESENCEMETHOD¥ZhangDa...  相似文献   

15.
通过SS,COD的监测探讨湖泊富营养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常规不 监测项目SS和COD与湖泊富营养化特性指标T-P关系的研究,得出「SS」「COD」与「T-P」的相关数,从而可用例行河流监测掌握水质富营养化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6.
味精浓度水稀释液厌氧消化—SBR工艺处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群英  杨琦 《上海环境科学》1995,14(7):13-15,27
采用UBF-SBR工艺处理味精浓度水稀释液,UBF段的进水CODcr18900mg/L,NH3-N1500mg/L,有机容积负荷率9.45kg(COD)/m^3.d时,CODcr平均去除率为84.5%,SBR段的进水CODcr2950mg/L,NH3-N1678mg/L,曝气65h,DO为4~4.5mg/L,停曝气时DO在0.3mg/L以下,CODcr和NH3-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2%和99.4  相似文献   

17.
CAF空穴气浮—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在制革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罗浩 《环境工程》1997,15(5):3-5,16
介绍了一种皮革废水处理新工艺,即CAF空穴气浮—接触氧化工艺。经预处理的制革综合污水采用CAF系统混凝气浮,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后,CODCr、BOD5、TSS、FOG、硫化物以及总铬的去除率均在95%以上,可达到回用标准。  相似文献   

18.
植物油精炼废水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PFC物化混凝破乳及PAC生物处理技术,对炼油、皂脚混合废水处理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废水在PH为9-13.CODCR为1万-10mg/L时,采用PFS混凝破乳,PAC生物处理后,CODCR和BOD5总去除率分别为99.6%和99.4%。废水经过处理,含渍量,CODCR、BOD5、色度,PH等指标中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介绍了用絮凝沉淀法处理皮革工业污水的具体流程及操作过程。在正常运转的情况下此法的COD、BOD、SS、氨氮、Cr的处理率可达到95.1、96.5、95.3、5.98。  相似文献   

20.
新型混凝剂ASD—Ⅱ处理城市生活污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自愿新型混凝剂ASD-Ⅱ,采用絮凝沉淀法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的新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该法的处理效果优于氧化沟法。CODCR去除率高达70-80%以上。处理水CODCR约20-40mg/L,PH值呈中性,SS几无,为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开辟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