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16(5):10-10
2004年,发展循环经济正式成为我国的一项国策。2004年下半年以来,中央政府对发展循环经济给予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推动工作过去主要是由国家环保部门来承担,现在则改为宏观调控部门和国家环保部门共同承担。目前,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已经明确表示“循环经济的理念将贯穿到‘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中,无论是规划纲要,还是各类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都将把发展循环经济放在突出的位置”。由是观之,我们甚至可以给“十一五”规划单独起一个名字,叫着“促进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根据上述规划,在未来几年内,我国政府部门将在以下几方面积极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14(6):132-132
经过近几年不断探索,我国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专家归纳成“3 1”模式,即小循环、中循环、大循环,废物处置和再生产业。 相似文献
3.
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生态化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伟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13(6):105-108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高新区)是以高技术成果产业化、产业集聚化、集聚生态化为目标建立起来的特定经济区域。生态化高科技园区将是高新区发展的第三代工业园区的主要发展模式。高科技产业对环境的污染具有与传统产业不同的特点,决定了高科技园区的生态化发展具有自身的规律性,需要通过对现有企业进行生态化改造,应用ISO14000标准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和重构环境法规的绿色导向机制等措施来保证生态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循环经济,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长江流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驱动轴,其发展速度和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但目前该流域的可持续发展面临诸多问题,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生态安全遭到威胁,三大差距不断拉大,严重影响到2l世纪长江流域的长远发展。而循环经济以其“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三大准则,从根本上解决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冲突,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长江流域的循环经济建设需从生态产业、生态工业园、生态城市和生态流域等不同层面上加以推进。其实施和推广不仅需要政府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企业、科学界和社会公众的共同参与,同时依赖于资金、技术以及法律、制度等软硬环境的强力支撑。 相似文献
5.
循环经济与生态园区建设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齐振宏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13(5):111-114
本文分析了循环经济与建设生态园区的内在机理与特征,指出了生态园区是实现循环经济的有效载体,并提出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园区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是评判循环经济发展质量的主要依据。循环经济的发展涵盖自然、社会、经济等各个方面。在综合分析经济、环境和社会指标的基础上,提出了评判循环经济发展状况的综合指标——循环经济发展度。通过对循环经济评价指标的筛选,确定由经济、环境、社会三个方面的43个指标构成循环经济发展度。最后介绍了循环经济评价结果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7.
我国造纸业发展循环经济构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阐述了造纸业循环经济的内涵,分析了影响造纸业循环经济的各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造纸业循环经济的途径:优化原料和产品结构,建立废纸回收体系;实施企业规模化,加快技术开发和装备更新,加大治污力度;推行清洁生产和绿色管理,加强企韭和社会生态文化教育以及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绿色政策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8.
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是指循环经济的产业发展模式和区域发展模式。根据我国循环经济的内涵、国际做法和国内相关实践探索经验,我国循环经济的产业发展模式涉及生产和消费两个重点领域和四个重点产业。四个重点产业是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绿色服务业和废弃物再利用、资源化及无害化处置产业。循环经济区域发展模式是在区域基础设施体系和生态系统支撑下的两个重点领域和四个重点产业的有机组合和共生。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组成部分。区域基础设施体系也是应用循环经济原理的重要领域。以资源能源离效和环境影响最小为特征。在目前的实践中。我国出现了三种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而引发的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转型模式:东部发达地区的自发转型模式、辽宁资源型地区的转型模式和西部地区典型的跨越发展转型模式。 相似文献
9.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与法律体系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政策应遵循三个原则:服务于我国循环经济概念与内涵原则。服务于循环经济实践的原则。用足用好现有政策和补充缺位政策相结合的原则。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与法律体系应包括四大类:基本政策、核心政策和基础性政策。技术政策可以融入这四类政策之中。基本政策是统领循环经济所有政策的根本。是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融合的综合性政策。基础性政策是指为循环经济重点领域实践创造良好制度环境的政策。大致包括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经济制度、基础性激励政策和考核政策等。核心政策是直接推动循环经济重点实践领域的政策。在核心政策中。需要切实落实和用足用好的现有对循环经济发展较有利的政策有:生态工业政策(包括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清洁生产政策)。资源综合利用和环保产业税费优惠政策。能源节约和再生能源政策。环境友好型产品标志(标识)政策;需要完善的薄弱政策有:生态工业园建设政策。废弃物回收、再利用、资源化和无害化产业政策。生态农业政策。资源开发利用政策;需要新建立的缺位政策主要涉及消费领域、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能源节约型城镇基础设施和建筑领域。 相似文献
10.
我国当前发展循环经济的优先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14(4):92-92
在经济发展领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就要兼顾速度与质量、效益的关系 ,处理好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 ,追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相统一 ,最终实现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社会安定祥和。一种发展观需要有相对应的方法论来实现。科学发展观以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为其内涵 ,必须找到相应的有效载体或机制来实施。对于我国来说 ,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是求真务实、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载体。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谢振华同志最近指出 :发展循环经济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必须… 相似文献
11.
我国实施水资源循环经济模式的途径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近年来 ,循环经济的理念在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得到广泛认可 ,循环经济模式在资源与环境的矛盾冲突中解开了诸多疑难症结 ,使二者协调发展成为可能。本文试用水资源循环经济模式探讨解决我国水危机的有效途径。“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 ,就没有未来。”在 2 0 0 2年 9月召开的第二届联合国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 (WSSD)上 ,水问题成为最热门的话题。据世界银行的调查统计报告 ,水的短缺正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甚至导致为争夺水源而引发的地区冲突。作为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我国面临的水危机问… 相似文献
12.
发展循环经济的国际经验和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对发展循环经济的国际经验进行系统分析与研究.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循环型杜会的演变、动因、主要做法及其执行效果、对其他发达国家的废弃物管理措施、清洁生产和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等.值得我们关注。为此.特提出国际经验对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启示.包括战略选择、法规法律、政策制度、体制与机制、优先领域、技术与信息、宣传教育与公众参与等。经过比较研究.认为我国目前要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应该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健全法律和关键制度.选择合适的优先领域.加强循环经济技术支撑体系研究.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意识.形成“政府引导、企业实践、公众参与。的循环经济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3.
试论以物质流分析方法为基础建立我国循环经济指标体系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循环经济建设的发展。本文介绍了当前国际上用来分析资源问题的物质流分析(MFA.Material Flow Analysis)方法:描述了日本以MFA方法表述国家资源投入、废弃物产生和废弃物再生利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国家循环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经验:指出MFA方法将是我国分析评价社会经济活动中资源使用状况的重要方法;并以此为依据.结合我国国情进一步提出我国的循环经济指标体系应包括的主要指标。这些指标将为我国制定循环经济发展目标、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也会成为循环经济社会建设中我国与国际比较,找出差距,调整战略的重要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16(5):6-6
《深圳经济特区循环经济促进条例》已干2006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深圳率先推出循环经济方面的首部地方立法,旨在更好解决资源稀缺与经济高速增长之间的矛盾,更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15.
作为我国循环经济测度的生态效率指标及其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尝试借鉴德国环境经济账户中的生态效率指标,并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构建适合度量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生态效率指标。这套指标是基于GDP与建设用地、能源消耗、用水总量、原材料消耗等4个资源投入性指标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废水排放量、国内生产排放量等3个污染排放类指标生成的,包括土地产出率、能源产出率、用水产出率、原材料消耗产出率、二氧化硫排放产出率、废水排放产出率、国内生产排放产出率等7个指标。应用这套生态效率指标分析我国1990~2005年生态效率的发展趋势,发现1990~2005年各种自然输入要素的生态效率均呈现增长态势,但增长速度仅使自然输入要素与经济产出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弱脱钩。其中,用水产出率增长最快,能源产出率增长最慢;用水产出率、国内生产排放产出率和土地产出率的增长速度高于就业人员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而二氧化硫排放产出率、废水排放产出率、原材料消耗产出率和能源消耗产出率的增长速度低于就业人员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16.
以物质流分析方法为基础核算我国循环经济主要指标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更好地推动我国循环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建立一套用于评价循环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介绍当前国际上通用的分析资源利用的物质流分析(MFA,Material Flow Analysis)方法,以及结合我国国情建立的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几个关于资源利用的主要指标。根据这些指标,分析了我国2000-2003年直接资源投入量的变化趋势以及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差异和差距;并通过对2000年和2003年中国物质流发展趋势的分析,对中国循环经济的进展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以上述循环经济的评价指标为基础,确立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目标,制定我国循环经济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推进循环经济的工业生态化企业模式研究初探--以水泥企业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配的了国内外工业生态化的研究现状,阐述了企业层次工业生态化的内涵,从生产系统和管理体系两方面提出工业生态化企业模式,分别涉及采购、生产、销售、消费和企业文化、组织结构、管理机制等七方面要素,并以水泥企业为例进行生态化生产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该文评述的《产业生态学》的两位作者为美国工程院院士、耶鲁大学Thomas Graedel教授和现任国际产业生态学学会主席B.R.Xllenby博士。1995年,他们根据其在贝尔实验室的长期研究和实践,撰写了《产业生态学》第1版,这是该领域的第一部著作,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刚刚诞生的产业生态学的学科基础。2003年该书第2版出版,保留了第1版精华并突出近十年来该学科发展的新领域,正逐步将产业生态学从一个集中讨论产品设计的专门学科,扩展成一门定义、评价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方法的学科。《产业生态学》第2版由施涵翻译成中文,2004年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为了加快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首先要对发展状态进行评估。该文以循环经济理论为依据,探索建立表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程度的指标体系,并以山东省17市为例,进行主成分分析,评价山东省各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程度,找出各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差距,为推动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研究发现各地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程度与区域总体发展水平并不一致,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忽视农业资源的节约利用导致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为加快出东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建议通过推进农业产业化,节约资源投入;大力推广农业清洁生产;合理规划和确立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