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误区一:烧伤只伤及皮肤实际上,局部烧伤同样能引起全身性反应。当成人烧伤面积达到20%、小儿烧伤面积达到10%以上时,就可以导致烧伤性休克,心、肝、脑、肺、肾、胃肠等器官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因此,专家建议把烧伤称为烧伤病。也就是说,它不只是一种伤,而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需要进行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2.
误区一:烧伤只伤及皮肤 实际上,局部烧伤同样能引起全身性反应.当成人烧伤面积达到20%、小儿烧伤面积达到10%以上时,就可以导致烧伤性休克,心、肝、脑、肺、肾、胃肠等器官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因此,专家建议把烧伤称为烧伤病.也就是说,它不只是一种伤,而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需要进行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3.
杨萍芬 《安全》2002,23(5):28-29
烧伤是指各种热力、化学物质、电流及放射线等作用于人体后造成的特殊损伤,重者可危及生命,而有幸保住生命者往往遗留下严重的瘢痕和残疾.常见的有生活中开水烫伤、热油灼伤、电击烧伤等.近几年,火灾、煤气爆炸等突发事故引起的烧伤也屡见不鲜.更有甚者氢气球爆炸也会造成严重烧伤.例如1996年1月8日,浙江台州市开大会不慎引起1888只氢气球爆炸,形成一片火海,刹那间温度高达1000多度,造成近100人烧伤,其中58人重伤住院,烧伤部位主要是面部、手部的Ⅱ度、深Ⅱ度烧伤,烧伤面积4%~8%.  相似文献   

4.
1 概述 火灾不仅会给人们的财产带来损失,还会威胁人的生命安全。当人体烧伤面积达75%时,年轻人的幸存率也仅有60%。事实上,最严重的烧伤是由于所穿着的衣物着火造成的,而不是火灾本身所致。研究发现,火灾中身体上覆盖衣物的部位比裸露在外的部位,烧伤程度更为严重。常规棉或涤棉工作服由于其中棉纤维具有易燃性,涤纶又有熔孔现象,故在发生火灾时会因棉的燃烧及涤纶熔融后紧贴人体而导致更严重的烧伤。而采用防护服,可以使人免于烧伤或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5.
《美国专利》第421954号公布了一项用蛋黄油冶疗烧伤的有效方法。该法不但能冶愈严重烧伤,而且还能收到其它疗法收不到的效果,即经过治疗的皮肤能完全恢复正常,不会留下瘢痕。蛋黄油的制备极简单,将新鲜鸡蛋放在  相似文献   

6.
1995年5月11日14时许,安徽省疏浚工程总公司船舶修造工程机械总厂,在蚌埠市交通路北头淮河河滩修造船台处,制作的中运河浮箱式闸门7号舱发生一起化学性爆炸事故,造成一亡二伤。农民工侯申(男、18岁、利辛县人)当场被炸死,尸体炸碎散落在7号舱甲板上及附近河滩上;农民工侯震(男、23岁、利辛县人)和郭怀胜(男、26岁、利辛县人)被烧伤,经诊断,郭怀胜烧伤面积达60%,其中2°深达11.2%;侯震烧伤面积达80%,其中2°深达12%.俩人因戴防毒面具,面部烧伤并不严重,而全身衣服几乎烧光,现场真悲惨。  相似文献   

7.
正化学性皮肤灼伤是常温或高温的化学物接触到皮肤,对皮肤刺激、腐蚀作用及化学反应热引起的急性皮肤损害,不包括火焰伤、水烫伤和冻伤。化学性皮肤灼伤的原因化学烧伤可由各种刺激性和有毒的化学物质引起,包括强酸、强碱、苯酚、甲苯(有机溶剂)、芥子气、磷等。化学烧伤可引起组织坏死并在烧伤后几小时慢慢扩展。1.温度。引起皮肤烧伤的最低温度为44℃,温度一时间曲线在45~50℃之间呈线形,而在51℃以上呈渐进性,在70℃暴露1秒钟即可引起跨表皮坏死。  相似文献   

8.
1989年.6月20日,山东省牟平县水泥厂立窑车间发生喷窑,强大的热气浪夹着滚烫的燃烧物料喷出窑体,腾空而起,在场的两名作业工和一名参观学习的女大学生当即被冲倒。刹时间,热气流充斥了整个车间,冲进在场人的衣口、袖口、鼻孔、耳孔……。 事后,让我们看一下这些被烧伤人的身着服装与烧伤程度的情况: 工人王瑞军──全身外着尼龙服装,未扎袖口裤口,内着棉布背心、裤头。他全身未被燃烧的部分,恰恰是背心、裤头掩盖处。病床上的他,身上象是穿了一件用自己皮肤做成的背心、裤头,其余部分不堪目睹。病情记录:烧伤面积92%,深2~3度。 工人孙春阳…  相似文献   

9.
烧伤是指高温的蒸气、液体、沸汤、固体等接触人体所致的损伤。这种损伤一般是指皮肤的热烧伤,皮肤由表皮层、真皮层、皮下组织组成,包括丰富的血管网、淋巴网、末梢神经组织、汗腺、皮脂腺、毛囊等。  相似文献   

10.
<正>阻燃防护服是个体防护用品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品种之一,其防护原理主要是采取隔热、反射、吸收、碳化隔离等屏蔽作用,保护劳动者免受明火或热源的伤害。人体皮肤对热是非常敏感的,当皮肤接触44℃以上高温时就会出现烧伤,最先发生创痛形成I度烧伤,继而起泡,出现Ⅱ度烧伤。在55℃时,Ⅰ度烧伤维持20 s,以后Ⅱ度及Ⅲ度烧伤出现。在72℃  相似文献   

11.
烧伤的康复     
烧烫伤是生活和工作中常见的意外伤害,由火焰、沸水、热油、电流、热蒸汽、辐射、化学物质(强酸、强碱)等引起。烧、烫伤可以造成局部组织损伤、皮肤功能障碍、体液丢失、细菌感染等,严重者可危及生命。烧伤后以往只偏重抢救患者的生命,忽视了患者各种功能的保存及修复,最终导致治疗效果欠满意。因此,在抢救生命成功的前提下对烧伤患者实施全面的康复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预防"病从皮入"的化学防护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为什么要穿用化学防护服 据统计,生产中70%的化学中毒与危害是由于化学灼伤和化学毒物经皮肤吸收引起的。皮肤作为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在预防化学品危害方面担负着重要的角色。据上海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对1240例化学烧伤统计分析,导致化学烧伤的物质有54种,以无机酸、无机碱为主。化学烧伤除  相似文献   

13.
附录 A(提示的附录 )科学背景  本附录与使用本标准关系甚微。6 .2中规定的烧伤阈值建立在若干组科学研究基础之上。Moritz和 Henriques用猪皮进行试验 ,它和人类皮肤很相似[2 ] 。他们研究了导致皮肤烧伤的皮肤表面温度数据 ,皮肤伤害与皮肤表面温度和皮肤表面遭受高温的时间有关。作为研究结论 ,Moritz和 Henriques给皮肤表面暴露高温的每一持续时间划定 2个温度界线 :较低的表示无伤害和刚发生可逆伤害的界线 ;较高的表示可逆伤害和发生不可逆伤害的界线 ,皮肤不可逆伤害不恢复 ,并且导致皮肤的完全破坏 (全层烧伤 )。从理论上 ,Wu…  相似文献   

14.
<正>一手握方向盘,一手拍照、发微博,或与朋友聊天,低头族司机已成马路隐形杀手。案例1——高速行驶中撞护栏,怀孕妻子被烧死交警接到事故报警,G15沈海高速离温州南收费站1公里左右处,一辆外地牌照的大众"宝来"轿车爆炸起火。男性驾驶员伤势非常严重,初步诊断,全身烧伤面积已经超过90%,而且主要还集中在三度左右(三度烧伤后的皮肤自己长不出来,今后需要皮肤移植),还伴有颈椎损伤,估计是在车辆撞击后造成的,另外还有呼吸道烧  相似文献   

15.
在所有灾难事故中,烧伤是一种常见的损伤。如森林大火,工厂、民房失火,锅炉爆炸等所产生火焰、热、蒸气、化学物质、毒剂、有毒烟雾等使事故现场人员皮肤烧伤,火焰、毒剂、蒸气从呼吸道吸入,损伤鼻腔  相似文献   

16.
在所有灾难事故中,烧伤是一种常见的损伤。如森林大火,工厂、民房失火,锅炉爆炸等所产生火焰、热、蒸气、化学物质、毒剂、有毒烟雾等使事故现场人员皮肤烧伤,火焰、毒剂、蒸气从呼吸道吸人.  相似文献   

17.
去年8月14日,天津某化工厂发生了一起粉尘爆炸事故,在场的两名青年工人严重烧伤。烧伤面积分别为90%和80%,深度为2-3度。两人伤势之所以如此严重,一个主要原因是当时他们穿的是化学纤维织物缝制的工作眼。 化学纤维(如维纶、涤纶、腈纶、锦纶等)为高分子化合物。它们在不同的温度下呈现三种不同的物理──机械状态,即玻璃态、高弹态、粘流态。在室温条件下,化学纤维呈玻璃态。当温度升高。超过各自的玻璃化温度 Tg时,化学纤维呈高弹态。如温度继续上升,到达一定程度(锦纶 6.180℃左右;锦纶 66, 220-230℃;腈纶,190-240℃,涤纶,235-240Y;维…  相似文献   

18.
声音     
<正>背景:2014年12月4日,江苏省徐州市一名摩托车修理工提着汽油桶,准备给修好的摩托车加油时,由于身穿的化纤面料衣服与皮肤摩擦产生静电,引燃了周围挥发的油气,导致汽油桶及沾有油污的衣服着起了大火,该修理工瞬间成了"火人",被严重烧伤。  相似文献   

19.
阻燃防护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阻燃防护服是个体防护用品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品种之一,它的防护原理主要是采取隔热、反射、吸收、碳化隔离等屏蔽作用,保护劳动者免受明火或热源的伤害。人体的皮肤对热是非常敏感的,人体的皮肤在接触44℃以上高温时出现烧伤,最先发生创痛形成I度烧伤,继而起泡,出现Ⅱ度烧伤。在55℃时,Ⅰ度烧伤维持20s,以后Ⅱ度及Ⅲ度烧伤出现。在72℃时,则完全烧焦。因此,在工业炉窑、化工、石油、机械、建筑、煤炭和消防行业,都应采用阻燃防护服,减缓火焰蔓延,降低热转移速度,并使其碳化形成隔离层,以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阻燃防护服及其分类一、阻燃…  相似文献   

20.
基于人体皮肤热模型的热防护服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热防护服热防护性能测试装置基础上,用自行研制的新型耐高温模拟皮肤传感器代替铜片热流计测量通过应急热防护服装面料的热流量,将热流量作为热波皮肤模型边界条件,得到人体皮肤表层下80μm处的温度值,从而得到一定条件下人体真实皮肤达到二级烧伤所需时间,用其评价热防护服用织物的热防护性能,并将热波皮肤模型(TWMBT)的测试值与Pennes模型以及铜片热流计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比较。采用热波皮肤模型分析织物层下的"皮肤"防热时间更接近实际皮肤达到二级烧伤时间值,可较为精确的量化织物热防护性能,为应急救援热防护服装的热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