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当前建筑业的快速发展,阐述了绿色建筑及施工理念,以可持续发展为视角,从绿色施工管理、绿色施工环境保护、节能环保型建筑耗材利用等方面就绿色建筑施工环节的施工管理进行了深入讨论,努力实现"人、自然、建筑"三者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2.
建筑领域的低碳节能设计和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对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应对资源枯竭、生态危机及气候变化有着重大意义,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绿色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简要介绍了低碳节能建筑设计和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的含义、原则和意义,对低碳节能建筑设计和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策略进行了简单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节能减排——绿色建筑从节能墙体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颖  肖宏 《环境保护》2007,(24):80-81
节能减排作为"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任务,是人类解决环境问题的必经之路.本文从建筑行业谈起,介绍了节能墙体的结构性能、构造、优缺点和墙体的物理、热工性能.  相似文献   

4.
面对当前经济下行局面,永锦能源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认真落实"循环低碳、绿色和谐"发展理念,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树立节能增增效意识,坚持以"项目节能、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回收率"为核心,实施重点攻关、项目带动、创新驱动举措,强化动态控制、指标控制,点线面全面推进,多策并举,实现煤炭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由于能源和环境问题,绿色建筑成为一个热点话题。做为建筑中的主要耗能单元,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技术越来越引起重视。本文从设计,施工,运行等方面,简析了暖通空调系统节能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绿色建筑节水就是在绿色环保节能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的节水。在一个建筑建成、使用、运行到拆除的寿命周期中,其都是在以消耗大量自然资源的基础上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本文主要以陕西西安世园会绿地生态展示馆为例,从绿色生态的角度出发,探究绿色建筑设计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上的措施与实践。  相似文献   

7.
绿色金融是金融创新的重点,旨在调控资本供给,实现环境向好发展。以绿色债券为例,基于2016—2019年中国142个地级以上城市,使用面板数据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探讨政策激励、金融基础、环境污染对绿色金融的影响。结果显示:(1)中西部地区引入绿色金融的城市数目较多,东部地区是绿色金融规模增长的承载区域。(2)政策激励和金融基础显著提升绿色金融规模,而环境污染起到抑制作用。(3)不同区域的政策措施都能与金融基础协同,促成绿色金融发展。仅在东部地区,政策激励能够缓和环境污染的负面影响。研究表明,绿色金融的发展模式存在区域差异,东部地区是在政策激励和金融基础推动下的顺势转型,中西部地区则需应对环境污染造成的阻力。  相似文献   

8.
为了应对水资源供需日益尖锐的矛盾,传统上人们通常采用开发地表水、开采地下水资源、以及跨流域调水作为传统解决方案。在传统方式之外,开发非传统水源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另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致力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绿色施工管理在建设工程项目中得到了日渐广泛的应用。建设工程项目绿色施工管理对于节约施工资源,减少施工污染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述了绿色施工管理概念以及建设工程项目绿色施工管理现状,浅析了推广工程项目绿色施工管理的措施,并以噪声、粉尘以及空气污染管理为例探究了建设工程项目绿色施工管理的应用,以期为建设项目绿色施工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资源、能源的消耗日益增加,而建筑能耗在能源总消费量中所占的比重已逼近40%,并呈现上升的趋势。因此实施绿色建筑,开展建筑节能工作已成为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和谐社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容,绿色建筑正在引起各级政府、地产开发商、投资基金、建筑设计单位乃至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下,绿色建筑应运而生,而暖通设计关系到一个建筑是否称得上绿色环保.本文探讨绿色建筑技术在暖通设计中的应用,探析绿色建筑技术与暖通设计之间的联系,并分析绿色建筑技术对暖通设计的相关方面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社区作为社会经济中最终的消费者,是循环经济建设中重要的一环。通过对上海市闵行区典型居住区的居委、物业工作人员和小区居民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小区层次和居民家庭层次上节水、节能、资源回收利用等现状,以及居民绿色消费意识、对循环经济的认知程度和参与积极性等情况,分析了闵行区社区开展循环经济建设的基础及存在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陈颖 《环境保护》2012,(5):59-61
开展绿色贸易是国际上绿色壁垒日益盛行的直接结果,而绿色壁垒的使用是以国际上和各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技术标准、法规、标志等作为依托和手段的.因此,建立纺织服装企业绿色竞争力指标体系,必须以这些国际通用的及我国纺织服装产品主要输出的发达国家所采用的标准法规为依据,才能使指标体系的建立更有针对性、目的性.而且应注意到,要使出口产品达到国际标准法规等量化指标,必须通过生产和经营管理,建立科学的生产、营销策略和理念,因此绿色生产和绿色营销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4.
随着目前社会生产发展阶段中,由于环境问题所导致的负面影响越来越严重,在煤矿开采工作中,绿色开采理念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这一开采理念也成为了未来煤矿开采的发展方向。文章从煤矿绿色开采技术的应用价值出发,针对传统煤矿开采模式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绿色煤矿开采的应用举措,为更多煤矿企业应用绿色开采技术提供了参考,为早日实现煤矿开采与环境保护有效融合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生态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环境污染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问题。国家颁布文件要求全国环境保护重点城市要逐步开展创建“绿色社区”活动,培养公众良好的环境伦理道德规范,促进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生态学在城市社区规划和建设中的应用为社区研究提供了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绿色社区的创建工作在全国已经蔚然成风,关于绿色社区的研究在国内外逐渐兴起,成为建筑界、城市生态学研究的热点,由于它平衡了环境保护和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被认为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城市发展中有效可行的具体应用。本文分析了绿色社区的基本内涵,指出绿色社区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具有整体性、长期性和地域性的特点,进而阐明长沙市芙蓉区绿色社区的创建情况,最后探讨了绿色社区的创建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日前从天津市建交委获悉,为推动市建设领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天津市制定《天津市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通过一星级、二星级和三星级三个等级来评价建筑物节能多少,该办法适用于天津市民用建筑应川绿色建筑标准的评价标识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7.
建筑业是资源和能源消耗大户,面对不断增长的人口所形成的爆炸性需求,传统能源日渐濒临枯竭的边缘,如何保持生态的平衡,平稳转向绿色能源、资源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建筑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消费和环境的关系,从绿色消费的概念出发,分析了在绿色消费中,环境伦理学的重要作用在于引导人们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以人为本的理念。以苏州为例,通过问卷调查,采用环境价值观和环境利益导向型绿色消费认知,来测量个人环境伦理观对绿色消费的影响。通过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环境利益导向型绿色消费认知与绿色消费态度,环境价值观和环境利益导向型的绿色消费认知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我国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建立了以业务考核、风险监督补偿和司法保障为主体的监管政策和以货币财政政策、产业集聚政策为导向的配套扶持政策,并开展了以标准体系、信息体系、能力建设为核心的基础设施建设.自我国绿色金融试验区设立规划以来,地方绿色金融市场迅速发展,绿色信贷在绿色金融服务中占主导地位.为推进绿色金融实践,在基础设施方面...  相似文献   

20.
资源型城市绿色GDP核算研究——以陕西省榆林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敏  张兴榆  曹明明 《自然资源学报》2009,24(12):2046-2055
根据联合国制定的SEEA2003核算体系的方法,对我国城市社会经济核算体系进行纠正,提出了榆林市的绿色GDP(GGDP)核算模式。对2001-2006年榆林市传统GDP及GGDP核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2001年以来,榆林市GDP分别在129.31×108~439.48×108元之间,GGDP则分别在55.02×108~329.90×108元之间,各年度GGDP/GDP(%)分别在42.55%~75.07%之间;②自2001年以来,榆林市的土壤资源、林木资源、水资源以及矿产资源的变化,致使GGDP/GDP产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资源消耗账户中土壤资源的耗减成本是GGDP核算的最大贡献因子;同时,资源消耗账户占GDP比重处于24.74%~57.20%之间。③环境质量退化账户主要是由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工业固体废弃物污染以及环保人员支出等构成,自2001年以来除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持续保持较高比例外,其它污染成本基本保持均衡,其占GDP的百分比处于0.20%~0.29%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