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爱珍 《青海环境》2004,14(3):93-96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 ,多年来支撑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是传统经济发展模式。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以及人口的不断增长 ,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已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压力。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 ,通过实现资源投入的减量化、产品生产的再使用和废弃物的再循环 ,最终达到“最佳生产、最适消费、最少废弃” ,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我国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严重的局面 ,使经济增长方式得到根本性转变。文章从阐述循环经济的基本涵义出发 ,对其在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方面的重大作用进行分析 ,提出了展开循环经济实践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努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中,经济方式的转变与节约利用土地资源的关系有待探讨。经济增长方式的本质内容是生产要素的组合和使用方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即从依靠生产要素的数量扩张而实现的粗放型经济增长,转变为依靠生产要素的效率提高而实现的集约型经济增长[1]。土地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要素之一,对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是实现集约型经济增长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节约利用土地资源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扈海鹂 《绿叶》2010,(11):28-34
改革开放30余年来,社会结构的巨变和快速的生活方式转型给个人、阶层带来了文化中断与冲突感,产生了心灵痛苦和文化适应上的被动性问题。生活方式转型的主动性对中国这样一个后发展的东方大国,意味着全球视野、综合判断力、民族发展的厚重感,它需要文化的自觉。因此,对于生活方式的转型我们要进行主动的人文思考,做好文化设计,完善制度安排。今天我们依然面对快速发展导致的心智不足的漏洞,生活方式转型的主动性也依赖于我们的思想观念、管理水准、人文精神能在多大程度上补足我们新的漏洞。  相似文献   

4.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科研团队"成立于2011年1月,主要成员有刘华、单莹杰、付宜新、曹岚、王国虹、邱海军、洪敬宇、赵艳蕊、卢萌、侯秀芳、尹凡、张岩、包学栋、冯晓宇、谷静、谢云璞,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5人,讲师7人。团队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区域经济、产业经济、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5.
《绿叶》2010,(11):13-13,15-21
策划人语: 生物界有食物链,社会集团有阶层分化,人类历史亦有隐性通则。技术更新换代,思维与时俱进,新的生产模式取代旧的生产模式,新的社会形态接续旧的社会形态,新的生活方式告别旧的生活方式。一句话——新陈代谢,万世不易之法则。  相似文献   

6.
赫晓霞  赵芳 《绿叶》2012,(4):73-82
目前,在低碳宣传和倡导方面,公众已经获得了充分的基础知识和行为意识的普及教育。但是,低碳生活的选择受到了经济收入、家庭成员年龄结构、社区能源供应结构以及未来生活预期等因素的影响。因而,低碳并非家庭消费理性选择的首要目标。为此,各级政府应适当考虑采用经济手段鼓励低碳生活,大力改善社区的能源供应结构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公共交通,以此来全面推进低碳绿色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