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Environmental Communication: A Journal of Nature and Culture》2013,7(2):206-224
Tourism is the way we understand the world: tourists travel in an increasingly mediated environment in which ubiquitous promotional material and other popular artifacts employ stunning images and romantic travel narratives to describe local environments. Tourist texts “sell” local landscapes to entice visitors, employing an environmental aesthetic that urges travel. With its mission to “explore the planet,” the 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 contributes to this tourist aesthetic. This essay examines three special issues on Africa simultaneously published by the 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 its official journal, National Geographic, and its sister magazines, National Geographic Traveler, and National Geographic Adventure. The photographic images and travel narratives in these tourist texts produce an environmental aesthetic that positions the traveler at the center of these environments. This essay first analyzes how National Geographic constructs Africa's environmental landscapes. These magazines depict Africa as a vast desert plain, a wilderness theme park, and a part of the global scenery. The second part of the analysis examines how National Geographic locates the tourist in these environments. I discuss how National Geographic positions the tourist as protagonist, expert, and hero of Africa's environment. In the conclusions, I argue this environmental aesthetic renders Africa invisible through anthropocentric distance, and I discuss the need for more critical readings of tourist discourse. 相似文献
2.
Ellen Elizabeth Moore 《Environmental Communication: A Journal of Nature and Culture》2016,10(5):539-555
This paper examines ideologies about nature and the environment in popular, animated Hollywood films—including The Lorax, Wall-E, and Ice Age 2—through a symptomatic reading. The primary goal of the analysis is to elucidate key omissions in these texts through an assessment of the problematic—defined in this research as an a-priori answer to perceived audience concerns regarding the role of consumerism and corporate culture in environmental problems. Silences in the films revolve around: how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re defined; what the consequences are; who the responsible parties are; and what potential solutions exist to mitigate them.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is underscored by the formation of an increasingly intimat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ldren, consumer culture, and commercial media in the USA, as well as the increasingly dire information emerging about global environmental issues. This analysis reveals the dual, often conflicting, messages that commercial film provides for its young audiences about pivotal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their potential resolution. 相似文献
3.
应对挑战的中国环境政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舒庆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15(5):76-78
中国的发展正处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代.要在发展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必须要以科学的环境政策作为保障。该文探讨了环境工作面临的巨大挑战和需要研究的问题.并对应对挑战的中国环境政策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4.
5.
可持续发展与我国环境资源法保护对象的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同爱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13(2):34-38
本文从分析我国环境资源法保护对象发展变化的过程入手,提出了今后环境资源法应紧紧围绕生态环境及其承载能力作为更加明确具体的规定,以利于全社会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环境权的宪政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宗廷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12(4):28-31
环境问题已成为世人关注的全球性问题 ,如可运用法律的手段确认公民环境权 ,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从宪政建设的角度论述了公民环境权的产生与发展 ,并结合国际上及各有关国家的立法实践 ,提出了在我国宪法中写入公民环境权的具体构建 相似文献
7.
论区域环境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爱林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0,9(4):424-429
区域环境规划是现代区域生态经济规划的新发展。然而这一创新点多年来并未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以致于虽然在改善环境方面做了不懈的努力但仍事倍功半。原因就是忽视了环境的区域规划性问题。本文为此作了一些尝试:首先对区域环境规划的基础性内容如环境现状、环境预测、指导思想、规划目标、指标体系等进行了一般分析,然后选择了环境污染治理规划和生态环境建设规划这两个较具典型意义的区域环境规划规范式作为研究对象,进而探讨了区域环境规划的方案编制及其编制时应注意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8.
日本企业的环境经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余晓泓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13(5):102-106
在法律约束以及绿色消费市场逐渐形成的情势下,环境问题已成为日本企业经营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日本企业顺应时代的潮流,自主地开展了环境经营。本文着重阐述了日本企业实施环境经营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10.
政府环境监管与企业污染的博弈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不考虑环境成本追求利润造成了严重环境污染,利用市场机制很难解决此类外部性问题,政府规制介入成为必然. 政府环境管制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实际上是相关主体之间的博弈过程,可以用博弈方法来研究政府环境管制政策的效果.现有博弈分析中存在忽视环境污染给政府和企业分别带来政治成本与声誉成本的重大缺陷,造成理论不能解释现实世界.本文在引入上述成本的基础上运用博弈分析方法对政府环境监管与企业污染治理的互动决策进行深入探讨,结果表明: 减少政府因企业污染带来的收益、降低政府监管成本、加大对企业污染的处罚等有助于环境质量的改善.而且,建立以增加企业污染的声誉成本以及提高地方政府纵容污染的政治成本等非物质成本的制度建设是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及若干战略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毅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3,3(1):50-54
中国具有十分特殊的基本国情,如何根据中国的国情以及特定的历史与现实条件,选择适宜的组织机制,实施正确的长期发展战略,加速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这是一个十分紧迫而又令人关注的重大课题。本文主要从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分析中国现代化所面临的困境,以及应采取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2.
污染损失与环境效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葛吉琦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4,3(2):162-166
污染损失是在某一污染状况下,环境资源使用者因环境污染所遭受的经济损失,包括损害费用和防护费用。污染损失不只与环境质量有关,也与环境资源使用量有关。以水污染为例,通过江苏某区水污损失估算结果,经回归分析,评价了该区“七五”期间水环境投入的效益。 相似文献
13.
环境承载力论初探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崔凤军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5,5(1):76-79
正确判断人类神经行为,特别是经济发展行为是否与所处的环境条件相协调,是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河西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与生态环境建设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对河西地区生态环境进行脆弱度评价的基础上 ,提出河西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应走生态经济相结合的道路 ,要从建立水资源持续利用机制、科学实施荒漠化防治工程、加强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的保护以及培育特色产业等方面入手 ,进行生态环境建设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加拿大为例 ,在探讨环境产业概念的基础上 ,阐述了环境产业的概念、分类标准及内容体系 ,并从五个方面对加拿大环境产业的发展作了总体性的剖析 ,深入分析了促进加拿大环境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最后还指出了加拿大环境产业发展所面临的一些挑战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主要环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矿产资源丰富,随着矿产资源开发规模的增大,所引起的环境污染、环境资源破坏和矿山地质灾害日益突出。环境污染多出现在岩溶地区,以水污染为主;环境资源的破坏以露采区最为严重,对土地资源、植被、地貌景观有较大的影响,甚至对地质灾害的发生都有深刻影响;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地质地貌背景是诱发的潜在因素,不合理的开采方法是诱发的主导因素,降雨和水文条件是激发灾难发生的直接原因。云南矿产资源开发中最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有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地裂缝等,所造成的危害和损失也比较突出。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在使用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不同采矿方法的矿山发生的频率和强度也不尽相同。采用实例来阐述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所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对云南矿山地质灾害的现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一种研究区域环境地球化学解决宏观环境问题的新思路,按照环境—地球化学—地质构造三对应的原则提出“八五”后期、“九五”和2000年后区域环境地球化学分阶段发展的设想。除了为国家提供保护治理环境的决策依据外,区域环境地球化学在理论上需要建立起地质地球化学—生态系统物质大循环模型,进行典型环境元素全球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8.
价值核算是环境核算的关键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李金昌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12(3):11-17
实行环境核算是将其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大措施 ,而价值核算则是环境核算及其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关键。本文阐述了环境价值构成和核算问题。 相似文献
19.
国外人口与环境关系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童玉芬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14(5):115-119
人口与环境关系的研究和论争已经持续了200多年。近年来这个问题进一步引起重视。但是,由于这个领域研究的多方面复杂性。因此。在人口与环境关系研究中,不仅存在各种思想流派之间的巨大分歧,也存在研究内窖上和方法上的不同。本研究在大量阅读国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国外人口与环境研究的思想理论、研究方法、研究的热点问题等方面进行圊顾和评述,从而为有关方面提供一个国际社会对人口与环境领域研究的基本线索。 相似文献
20.
计划生育是“天下第一难的事”,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计划生育之“难”的原因?却很少有人专门研究或探及。本文试图通过计划生育工作实践,从宏观上对此做一点探讨,以便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进一步抓住控制人口的主要矛盾。把握规律,针对问题,采取对策,做好工作,为促进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