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碱厂污水对盐藻生长及其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碱厂蒸氨废液中含有高浓度的Ca2+,pH值也较高,蒸氨废液的直接排海,容易形成“白滩”,使海滩荒废。而蒸氨废液排海后对海洋浮游植物的影响很少有人研究。盐藻(Dunaliella)是滨海水域常见的一种单细胞藻,且耐高盐。我们选择盐藻做为试验材料,一方面想通过盐藻来了解蒸氨废液排海后对单细胞藻的影响,另一方面探索蒸氨废液与海水混合液养殖盐藻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发展我国纯碱工业, “七五”期间我国决定在沿海兴建三个年产60万t的纯碱厂,以缓解纯碱的供需矛盾。碱厂建在海边,在生产过程中大量蒸氨废液如不妥善处理,任意排入海中.将产生大面积“白滩”,使海洋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目前,国内外对蒸氨废液的处理一般采取下述几种方法进行处理:(1)装船运往深海排放;(2)先在渣场沉淀,然后将清液排放入海;(3)直接排放入海。第一种方法,费用偏高;第二和第三种方法,都难免对海洋环境造成破坏。  相似文献   

3.
为了有效降低经络合萃取处理后的T酸废母液中氨氮和总氮的浓度,为后续生物处理创造条件,对T酸母液进行Fenton氧化和蒸氨预处理,讨论了Fenton氧化、pH值、气液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氨氮和总氮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Fenton氧化降低了T酸废母液的氨氮浓度,有利于氨氮和总氮的去除,去除率增幅明显.蒸氨过程中,氨氮和总氮的去除率随着pH值、温度和气液比的增大而升高,在pH值为11,气液比为3000,温度为95℃的条件下反应120min,氨氮去除率大于99%,总氮去除率大于97%.蒸氨预处理的氨氮去除动力学方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反应速率常数为k=0.00883min-1.反应的阿伦尼乌斯方程为:ln(k)=-1.97161-1016.5026/RT,R2=0.9959,反应活化能为8451.20J/mol,指前因子为0.139min-1.蒸氨是处理高氨氮T酸废母液有效手段,有工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了有效降低经络合萃取处理后的T酸废母液中氨氮和总氮的浓度,为后续生物处理创造条件,对T酸母液进行Fenton氧化和蒸氨预处理,讨论了Fenton氧化、pH值、气液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氨氮和总氮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Fenton氧化降低了T酸废母液的氨氮浓度,有利于氨氮和总氮的去除,去除率增幅明显.蒸氨过程中,氨氮和总氮的去除率随着pH值、温度和气液比的增大而升高,在pH值为11,气液比为3000,温度为95℃的条件下反应120min,氨氮去除率大于99%,总氮去除率大于97%.蒸氨预处理的氨氮去除动力学方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反应速率常数为k=0.00883min-1.反应的阿伦尼乌斯方程为:ln(k)=-1.97161-1016.5026/RT,R2=0.9959,反应活化能为8451.20J/mol,指前因子为0.139min-1.蒸氨是处理高氨氮T酸废母液有效手段,有工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铜氨络离子溶液的化学性质,对溶液pH值变化与氢氧化铜沉淀量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和计算机精确计算,确定回收氢氧化铜的最佳pH值,进而研究用硫化钠处理残余废液以达到排放标准的可行条件.  相似文献   

6.
轧钢酸洗废液制备聚合氯化铁的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轧钢酸洗废液制备出一种新型高效的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聚合氯化铁,进行了合成条件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利用酸洗废液制备聚合氯化铁的反应条件:反应温度控制在常温,废液中二价铁与氧化剂氯酸钠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0.08,每100mL酸洗废液加入17 mL浓盐酸,反应时间在5 min。所制得的聚合氯化铁产品,总铁含量大于40%,盐基度为58.7%,密度为1.3g/mL。  相似文献   

7.
利用硫铁矿烧渣和硫酸铵废液制备铵铁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氨法制铁黄所产生的硫酸铵废液净化后,加入硫铁矿烧渣制备得到的硫酸亚铁得到硫酸亚铁和硫酸铵混合溶液,其硫酸亚铁和硫酸铵Ё浓度分别为0.346和0.173 mol·L-1.按照硫酸亚铁与亚铁氰化钠物质的量比为1.15:1,将硫酸亚铁和硫酸铵混合溶液加入浓度为0.200 mol·L-1的亚铁氰化钠溶液中,80℃下反应10 min得到白浆.将所得白浆在100℃下热煮1 h,加入质量分数为50%的硫酸溶液酸煮2 h,降温至70℃后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氯酸钠溶液氧化3 h得到铁蓝.将铁蓝过滤、洗涤、干燥、研磨得到铵铁蓝粉末.实验所得铵铁蓝质量优于国家标准GB 1860-88及HG/T 3001-1999行业标准.SEM实验表明,铵铁蓝颗粒大小均匀、粒径约为20 nm;XRD实验表明,铵铁蓝具有与Fe4[Fe(CN)6]3相同的立方晶体结构.  相似文献   

8.
对在Na OH溶液脱除LCD粉末硅铝的过程中产生的碱废液的回收利用开展研究。通过在碱废液中加入二氧化硅粉末在微波中反应,从而提高溶液的模数来制取水玻璃。介绍了LCD粉末脱除硅铝的实验方法、水玻璃模数的快速测定方法,详述了碱废液和二氧化硅在微波中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实验结果,并通过ICP检测水玻璃中的杂质含量。结果表明:最佳实验条件为稀释倍数为5倍、反应温度100℃、反应时间10 min、二氧化硅添加量4.0 g。在此条件下得到模数为1.95,符合工业液体硅酸钠技术指标的水玻璃。该方法将为LCD粉末脱除硅铝处理过程中废碱液的资源化利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了一个回收和利用银量法分析中废液里的银的方法.用盐酸沉淀废液中的银,继而用饱和碳酸钠处理.处理后的沉淀用稀硝酸溶解即得银量分析中所需的硝酸银.  相似文献   

10.
目前采用尿素作为还原剂进行SCR脱硝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利用热解尿素溶液制备SCR还原剂NH3即尿素热解制氨技术在运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使得越来越多的电厂倾向于采用尿素热解技术。利用热重分析方法对尿素溶液的热失重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在简易管式炉和小型尿素热解实验台上研究了尿素溶液高温热分解特性,不同工况(热解温度、尿素溶液浓度、载气流量、添加剂)下尿素溶液热解的氨气产率,从而为尿素溶液热解制氨提供一些基础性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尿素热重分析发现尿素从室温升至600℃过程中,涉及众多中间反应;热解温度对尿素温度有着显著的影响,随着温度升高,热解效率增大,温度达到650℃时,效率最高;尿素溶液初始浓度对尿素热解效率影响不大,推荐采用50%的初始溶液浓度。  相似文献   

11.
国内生产纳米级碳酸钙的企业大多选择三蒸往复式烘干机对一次脱水后的碳酸钙粉体进行脱水,烘干机排放的废气具有温度高、湿度大、气体含尘浓度高、粉尘粒径细微、易结晶等问题,为了能更好地处理废气中的粉尘,重点分析了碳酸钙生产企业纳米级烘干机排放气体的特性,结合旋风除尘器、静电除尘器、普通袋式除尘器在此行业中实际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和性能对比,重点说明HT系列新型袋式除尘器在碳酸钙行业的应用和特点.该类型除尘器既降低了设备投资成本,又实现了高效率回收、高标准排放.  相似文献   

12.
含碳酸盐水溶液中扑热息痛的光解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高颖  杨曦  刘钰 《环境科学》2008,29(3):643-649
采用动力学方法研究了环境浓度范围内的扑热息痛在含碳酸盐溶液中的光解,比较了碳酸盐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对扑热息痛的光解效果,探讨了pH值、硝酸根离子、腐殖质、氯化钠、钙镁离子等因素对扑热息痛光解的影响.利用GC/MS技术鉴定了扑热息痛的光解产物,并探讨了扑热息痛在碳酸根体系中可能的光解途径.结果表明,扑热息痛与碳酸盐自由基反应的二级反应速率常数为 k.=5.0×107L·(mol·s)-1,低于与羟基自由基反应的二级反应速率常数kb=8.1×109L·(tool·s)-1,但是由于天然水体中碳酸盐自由基的稳态浓度较高,所以碳酸盐自由基对扑热息痛光解的影响和羟基自由基大致相当.提高体系pH值,加入硝酸根离子、氯化钠或者钙镁离子都会加快扑热息痛的光解速率;而加入Suwannee河富里酸则会降低光解速率.  相似文献   

13.
利用设计的试验装置研究了燃煤电厂粉煤灰浆中碳酸钙沉淀反应动力学 .该试验装置可以有效地完成灰与水的瞬间混合 ,并通过设计的特殊真空取样装置完成灰浆的快速取样 .取样完成后 ,迅速通过离心、快速密闭过滤措施 ,实现灰与水的分离 ,从而终止体系中所发生的沉淀反应 ,制取清水样品供测试 .采用此法 ,首次以粉煤灰浆水相中的总无机碳含量为检测因子 ,直接测得了该体系中碳酸钙沉淀反应的动力学数据 .根据动力学数据特征 ,提出了能够表征该反应动力学规律的数学表达式 ,并经数学推导、计算机拟合求得了针对具体动力学数据的表达式参数 .  相似文献   

14.
碳酸钙中的碳能否被微藻利用这一问题一直处于争论中。本文在开放与隔离空气CO2环境下用含有碳酸钙粉末和不同浓度乙酰唑胺的培养液培养衣藻和小球藻。通过双向同位素示踪技术,定量描述出不同条件下微藻对碳酸钙碳源的利用份额。在隔离空气CO2的环境下,微藻对碳酸钙碳源的利用份额明显大于开放环境下。在开放环境下,随着培养液中乙酰唑胺浓度增加,生物量减少,微藻对固有无机碳源的利用份额减少,对碳酸钙碳源的利用份额增加。在隔离空气CO2的环境下,随着培养液中乙酰唑胺浓度增加,微藻生物量增加,衣藻对固有无机碳源的利用份额增加,对碳酸钙碳源的利用份额减少,而小球藻反之。微藻主要是通过利用碳酸钙溶蚀的可溶性无机碳(DIC)这种间接方式来利用碳酸钙碳源。而外界大气CO2浓度和胞外碳酸酐酶是影响碳酸钙溶解的重要因素,因此其也明显的影响着微藻对碳酸钙碳源的利用。  相似文献   

15.
碳酸钙与生物炭对酸化菜地土壤持氮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针对太湖地区稻田改种菜地后带来的土壤酸化现象,以碳酸钙与生物炭作为酸化改良剂,开展室内培养及多次淋洗模拟试验,比较两种改良剂对酸化菜地土壤持氮能力及酸化修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碱缓冲曲线法,本试验用酸化菜地土壤每提高1个p H单位需向土壤中添加碳酸钙3.92×10-2mol·kg~(-1)或生物炭27.73 g·kg~(-1).无外源氮条件下碳酸钙添加使土壤氮矿化速率显著提高了37%,对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影响不显著;生物炭添加使土壤氮矿化速率显著提高了35%~44%,且显著增加了土壤硝态氮含量42%~58%.模拟淋洗下,生物炭添加显著消减渗漏液体积24%,渗漏液氮浓度45%,显著减少氮淋失量42%~57%,而碳酸钙添加对渗漏液体积没有影响,增加了渗漏液中氮浓度,氮淋失量增加了12%~76%.淋洗后,各处理土壤p H值发生不同程度的降低,无外源氮条件下添加碳酸钙处理土壤p H值降幅最低,外源氮添加条件下生物炭添加处理降幅最低.由此可见,碳酸钙对酸化土壤修复效率较高,但在外源氮添加条件下降低了土壤持氮能力,更适用于酸化严重且需要休耕改良的菜地土壤;生物炭在维持土壤p H值的同时可以有效提高土壤矿质氮留存量,降低氮淋失,更适用于仍在高强度种植的菜地土壤.  相似文献   

16.
不同底物条件下UASB反应器中碳酸钙的沉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UASB反应器处理含钙的乙酸废水和葡萄糖、可溶性淀粉混合废水,在Ca2+浓度800 mg·L-1,COD容积负荷9 kg·(m3·d)-1条件下,研究了碳酸钙在反应器中的沉淀规律及其差异.结果表明,碳酸钙在发生大量沉淀前都要经历30 d左右的诱导期,此后反应器中碳酸钙的沉淀率因进水底物不同而出现显著差异.以乙酸为底物时,碳酸钙在污泥中的最大沉淀率可达到65%,然后稳定到25%;而在以葡萄糖和可溶性淀粉为底物的废水中,钙的沉淀率一直维持在7.5%左右.对于这2种废水,钙的沉淀在180 d内可以使污泥的灰分从大约10%分别升高到70%以上和30%左右.但是高的生物污泥灰分含量并没有明显影响废水处理的效果,两反应器的COD去除率始终维持在90%左右.扫描电镜分析发现两反应器内颗粒污泥微观结构存在较大差异,这可能是导致其中碳酸钙沉淀过程和沉淀量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为了达到烟气脱硫石膏减量化处理,建立其资源化利用方法,在考虑到烟气脱硫石膏来源复杂性的基础上,分别考察了金属离子(如Mg2+,Fe3+)和非金属离子(如F-)对利用碳酸铵转化烟气脱硫石膏,制备碳酸钙粉末的影响。结果表明,F-,Mg2+,Fe3+等离子对脱硫石膏转化率有不同程度影响,但转化率均能达到70%以上,转化固体产物为较纯碳酸钙粉末。其中随着阳离子Mg2+,Fe3+含量增加,转化率下降;F-的水解作用以及络合物的生成将对转化率造成复杂影响,0.5 wt%为最优的含量。转化产物经其吸收活性测试,其活度比天然石灰石略低,到达脱硫剂基本要求,但需注意杂质离子的积累效应。碳酸铵转化烟气脱硫石膏方法可制备微细碳酸钙粉末,是一种循环利用烟气脱硫石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岩溶环境制约下贵州喀斯特地区广泛存在的碳酸盐岩对铅锌冶炼废渣-黑麦草体系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影响,本文以黔西北土法炼锌废渣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实验向改良后的废渣中施加两种典型天然碳酸盐岩(石灰岩、白云岩)及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品(碳酸钙、碳酸镁),经种植黑麦草培育3个月后分析废渣基质中Cu、Pb、Zn、Cd等重金属的形态变化与植物富集转运系数。结果表明:处理前铅锌废渣中Pb、Zn、Cu、Cd的总量分别为17 682、8 427.2、2 066、174.8 mg/kg,Cd的酸溶态比例最高,环境风险较大。与对照相比,施用天然碳酸盐岩(石灰岩、白云岩)或其主要化学成分的化学品(碳酸钙、碳酸镁)后均显著降低了铅锌废渣中酸溶态Cu、Pb、Cd的比例并增加了残渣态Zn的比例,5种添加物(石灰岩、白云岩、钙盐、镁盐、混合碳酸钙镁)施用均不同程度地增加了铅锌废渣中残渣态Cd的含量。添加量为4g/kg(即0.4%)时,与对照相比,5种添加物使黑麦草根和叶片中重金属Cd分别降低了3.62%~29.54%和28.21%~43.59%。冗余分析表明,根中Ca、Mg与酸溶态Cu、Pb、Zn、Cd呈显著性负相关;两种典型碳酸盐岩(石灰岩和白云岩)及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品添加形成的岩溶环境制约下,铅锌冶炼废渣-黑麦草体系中多种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受到明显抑制,可有效减弱其上所种植物黑麦草对重金属的吸收。相关结果对喀斯特地区矿冶废渣堆场重金属污染的原位控制、矿山复垦及生态修复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9.
金剑  李晓东  池涌  严建华 《环境科学》2010,31(4):1101-1107
研究了水热-碳酸钠法对医疗废物焚烧炉飞灰中重金属的稳定化效果及稳定化机制.结果表明,在水热条件下,碳酸钠能有效地降低飞灰中重金属的渗滤毒性,并且飞灰经水热处理后产生的废水中重金属的浓度也较低,避免了二次污染.原始飞灰中7种重金属的渗滤毒性为:Cd1.97mg/L,Cr1.56mg/L,Cu2.56mg/L,Mn17.30mg/L,Ni1.65mg/L,Pb1.56mg/L和Zn189.00mg/L,选择最佳工况对飞灰进行水热处理后(碳酸钠/干灰投加量:5/20,反应时间:8h,液固比:10/1),重金属渗滤毒性大为降低,Cd、Cr、Cu、Mn、Ni、Pb渗滤浓度均小于0.02mg/L,Zn的渗滤浓度为0.05mg/L,符合国家标准GB5085.3-2007,水热反应后废水重金属浓度均低于0.8mg/L.水热反应后飞灰重金属渗滤毒性和反应产生废水中重金属浓度均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反应时间的延长有利于硅铝酸盐的结晶与老化,使重金属在硅铝酸盐晶体中位置发生迁移,形成重金属稳定性很强的结构.重金属稳定化机制主要是由于硅铝酸盐胶体形成,结晶、老化过程中对重金属离子共沉淀与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流化床中,以含Cu2+废水为处理对象,考察了碳酸盐体系中pH的改变对Cu2+诱导结晶过程的影响. 结果表明:当进水ρ(Cu2+)为200 mg/L、沉淀剂pH为10.2时,经回流系统拦截,微晶产率可降低0.5%~1.0%,Cu2+的去除率可达99.0%以上. 经XRD(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结晶产物以碱式碳酸铜为主,晶型呈短杆状,尺寸较为均一;当沉淀剂pH升至12.2时,Cu2+的去除率降至95.0%,系统出水结晶产物晶型特征不明显,尺寸不均,XRD结果显示为氢氧化铜、碱式碳酸铜、碳酸钙等混合结晶产物,晶体衍射峰多存在宽化现象,表明高pH下结晶产物晶化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