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膜生物反应器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膜生物反应器是膜的高效分离技术与生物降解作用相结合的一种污水处理与回用工艺,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的处理技术,在水处理方面的应用及发展很快;膜生物反应器工艺较适合于中小规模的污水处理与回用,但膜污染问题是影响膜生物反应器推广的主要障碍;探讨和展望了膜生物反应器的应用前景,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膜生物反应器有望成为21世纪的一种重要的污水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2.
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研制开发实验及反应器各参数运行协调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工艺各参数间的设计原则、方法、步骤及设计实例,对该工艺的运行能耗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3.
铁离子对膜生物反应器中污泥性质及膜污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处理模拟生活污水的平板膜-生物反应器为依托,将进水铁离子质量浓度分别调配成6 mg/L、1g mg/L、40 mg/L,考察三价铁离子对膜生物反应器中污泥性质及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加铁离子对平板膜-生物反应器的出水水质影响不大.随着铁离子投加质量浓度的增加,跨膜压差(TMP)增长趋势变小,膜污染得到缓解,其中铁离子投加质量浓度为40 mg/L时,膜污染控制效果最好.铁离子的投加强化了生物絮凝作用,造成污泥质量浓度的上升,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和松散型胞外聚会物(LB-EPS)质量比的下降.从膜阻力分析可以看出.投加铁离子主要是降低SMP和LB-EPS等凝胶层污染物引起的外部阻力.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膜生物反应器(MBR)处理酒精生产废水的特性和效果。探讨了生物降解和膜滤作用对CODCr、氨氮(NH+4-N)、总氮(TN)、总磷(TP)的降低效果以及膜组件运行压力等。研究结果表明,膜生物反应器(MBR)中生物在2~4 h内对CODCr、氨氮(NH+4-N)、总氮(TN)、总磷(TP)的降解效果明显,而膜滤是强化生物降解效果的补充,对CODCr,NH+4-N,TN和TP的去除均有着不同程度的效果,说明膜生物反应器能净化酒精生产废水。  相似文献   

5.
采用复合淹没式膜生物反应器(Hybrid Membrane Bioreactor,HMBR)处理城市污水,对反应器污水处理效果、胞外多聚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在反应器中的分布及其与膜污染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反应器出水中SS、COD、BOD5、氨氮的去除率都在93%以上,出水水质稳定.反应器混合液中松散态EPS( Loosely Bond EPS,LB-EPS)和固着态EPS(Tightly Bond EPS,TB-EPS)都随着运行时间而增加,并且与跨膜压差(Trans-Membrane Pressure,TMP)的变化存在较强的线性相关关系(R2=0.89);填料生物膜上EPS的质量比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也有上升趋势,但与膜污染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R2=0.55);泥饼层中TB-EPS的质量比远高于LB-EPS,EPS与表征膜污染程度的TMP明显相关(R2 =0.91),EPS在泥饼层中的积累是造成膜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酱油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工艺处理酱油生产废水,探讨了进水COD、溶解氧、色度等工艺参数对系统处理效果的影响,并分析了膜污染问题.结果表明,系统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当进水COD为505~1 209 mg/L、色度为180~200、浊度为251~471 NTU时,出水水质稳定,COD去除率平均达到90%,而色度、浊度的平均去除率也分别达到了79%和98%.在系统正常运行的2个月内,膜污染发展缓慢.  相似文献   

7.
以公称孔径为1 μm的聚丙烯无纺布(NWF)为基膜,分别以粉末状活性炭、粉末状活性炭及聚合氯化铝为预涂剂,制作预涂动态膜膜组件,组成预涂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处理人工废水.结果表明,预涂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出水COD值低且稳定,粉末状活性炭预涂膜-生物反应器出水COD平均值为49 mg/L,粉末状活性炭及聚合氯化铝预涂膜-生物反应器出水COD平均值为29 mg/L,而NWF-膜生物反应器出水COD为54 mg/L.膜生物反应器对污染物质的去除虽然主要依靠活性污泥混合液,但附着在基膜上的动态膜的吸附、混凝作用也能去除部分污染物质.预涂膜能减少及防止污染物质向膜材料表面和内部扩散,减轻膜污染,使预涂动膜-生物反应器显示出一定的耐污染性能.但粉末状活性炭粒径过小,影响粉末状活性炭预涂动态膜-生物反应器的出水浊度(平均值为3.3 NTU);而粉末状活性炭与聚合氯化铝形成的预涂动态膜,在提高COD去除效率的同时,能减少活性炭对出水浊度(平均值为2.3 NTU)的影响,保证出水水质.  相似文献   

8.
研究膜组件为聚氯乙烯超滤膜的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SMBR)中膜的污染情况及其不同的清洗方式.在15 L/(m2·h)的次临界通量运行条件下,比较了连续无反洗和每周1次低浓度次氯酸钠溶液(有效氯质量浓度为500 mg/L)反洗的两种运行方式,得到两种运行方式下跨膜压差的上升速率分别为1.23 kPa/d和0.97 kPa/d;比较了污染后膜的不同在线清洗方法,发现用高浓度次氯酸钠溶液(质量分数为3×10-3)反洗的效果优于空曝气清洗、清水反洗、盐酸溶液(pH=1)反洗和氢氧化钠溶液(pH=12)反洗;同时,比较了不同化学药剂的离线清洗效果,发现先以质量分数为3×10-3的次氯酸钠溶液浸泡,再用pH=1的盐酸溶液浸泡的清洗效果较好.本研究为膜-生物反应器中污染后膜的清洗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采用改良的SBR工艺和膜法结合的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校园废水,出水浊度在1 NTU以下,CODCr稳定在25mg/L以下,NH3-N也在10 mg/L以下波动.并且通过研究发现SBR-膜生物反应器具有良好的硝化能力.  相似文献   

10.
间歇曝气对膜生物反应器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膜生物反应器是生物处理和膜分离相结合的一种高效的废水处理方法.通过研究,膜生物反应器具有较好的硝化能力.主要通过间歇曝气的运行方式来考察MBR对有机物和氨氮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合理的间歇时间能提高反应器对有机物和氨氮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1.
反渗透膜及其在城市垃圾渗沥液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反渗透膜的发展过程、主要特性进行了综述,认为反渗透膜的应用处于高速成长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重点介绍了反渗透技术在国内外城市垃圾渗沥液处理中的应用.分析了反渗透技术的特点和优势,提出其在未来城市垃圾渗沥液处理中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深度处理在给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日益恶化的饮用水水源水质,论述了活性炭吸附法、生物活性炭、臭氧处理、膜分离技术、生物预处理法、加强混凝、深度氧化技术的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及特点,介绍了深度处理技术在给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现状,并对其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碳捕集作为碳减排重要技术之一,大体分为吸附法、吸收法、膜技术及生物法等,其中吸收法为CO2捕集主流技术。针对电厂尾部烟气特征,开发具有高选择性、高效率并适合电厂尾部烟气CO2捕集的技术,研究相关CO2捕集技术的物理化学及多污染物调控机制是未来电厂CO2捕集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4.
改进的MBR对渗滤液的TN和NH3-N平均去除率分别达72.98%和90.1%。试验现象和数据表明,同步硝化反硝化是TN和NH3-N去除的最主要原因。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发生在于3个方面:①膜的截留作用能使世代时间较长的硝化菌和反硝化菌富集;②在MBR内,废水在时间顺序上和空间位置上反复经历缺氧、好氧环境;③有利的操作条件,如维持MBR内MLSS为8 500 mg/L左右、温度为22~30℃、pH值为7.0~7.5、升流区的DO为2~2.5 mg/L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脱硫废液电渗析再生用膜的探讨,说明了离子交换膜的理论、制法和性能.对电渗析所采用之膜的性能特点和制备工艺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以钢厂实际运行中污染的反渗透膜为研究对象,采用SEM、能谱分析(EDS)等方法对膜面污染物成分和碱洗所带出的污染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反渗透膜表面的污染物主要为有机磷酸铝、钙、镁等元素组成的无机化合物和有机污染物。  相似文献   

17.
膜吸收器吸收CO2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聚丙烯中空纤维膜吸收器,用水、NaOH和K2CO3 水溶液作为吸收剂进行高浓度CO2 吸收试验,考察了气体流率、吸收剂流率、质量分数以及流动方式对吸收率、传质系数和传质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气体流率增大,CO2的吸收率递减,总传质系数和总传质速率增加.在一定的气体流率下,吸收液流率增大,CO2的吸收率、总传质系数和总传质速率增大;吸收液浓度提高,吸收率增大,总传质系数和总传质速率提高.在气体流率较低时,质量分数为5%和8%的NaOH水溶液为吸收剂时的吸收率、总传质系数和总传质速率比较接近.随着气体流率增大,NaOH质量分数为8%时的吸收率、总传质系数和总传质速率增加的值大大超过NaOH质量分数为5%时增加的值.以水为吸收剂时,气体与吸收剂的流动方式为逆流时的吸收率、总传质系数和总传质速率高于并流时的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