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王霞  何成达  赵锦辉 《环境科技》2006,19(6):20-21,24
介绍了一种改进的人工湿地,该湿地在传统潜流湿地的基础上,提高水流曲折性,改用渡形方式的流态,使污水反复多次地经过土壤基质.狄而增强了吸附、沉淀的效果,更为有效地提高污染物的去除效果。通过实验将传统湿地和渡式湿地进行比较,发现波式湿地出水COD和NH4^+-N明显低于传统湿地;波式湿地的除氮效果也明显优于传统湿地。  相似文献   

2.
以厌氧沉淀塘、垂直潜流湿地、水平潜流湿地、表流湿地和生态景观塘为单元构建了4种不同工艺组合的人工湿地系统并应用于生活污水除氮实验研究,连续一年的实验监测结果表明:不同工艺组合人工湿地系统对生活污水除氮效果差别明显,以潜流湿地为单元构建的CW4系统对污水中氨氮和总氮的去除效果最好,分别为52. 23%~82. 46%和38. 72%~88. 46%;而CW3和CW1系统对污水中氨氮和总氮的去除率最差。此外,不同人工湿地系统在不同季节对生活污水除氮效果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3.
潜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效能与设计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潜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尚属较新领域,本文介绍了该技术处理污水的效能和设计参数模型,并分析提出了需要进一分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国内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净化需求不断加大,而人工湿地因具备运行费用低、维护管理简单方便、生态景观效果好等优点,成为此领域的主流工艺之一。北方地区因冬季天气寒冷,主要采用保温性较好、净化效率高的潜流湿地工艺。文章系统介绍了潜流湿地的定义、结构形式和净化原理,并对北方地区尾水净化潜流人工湿地的设计、施工、运维要点进行了说明,分析了潜流湿地用于北方地区污水处理厂尾水净化存在哪些优势和不足,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针对农村生活污水成分简单、浓度较低的特点,提出了厌氧池-两级复合型潜流人工湿地的设计原理和设计方法,通过对厌氧池-人工湿地的组合、两级人工湿地的选用、环形人工涅地的设计以及湿地设计中相关参数的系统研究,从工艺组合和水力学的角度对厌氧池-两级复合型潜流人工湿地系统进行优化设计.系统运行结果表明,厌氧池-两级复合型潜流人工湿地结构设计合理,符合水力学要求,处理效率高,出水优于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类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6.
潜流式人工湿地能够有效地去除舍碳有机污染物。但一般对舍氮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相对较弱。针对这一问题,在参考国内外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并提出了提高污水中氮去除率的方法。指出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植物和基质来构造湿地系统.通过增加一些必要的工程措施和改变一些管理手段如间歇运作及其他方法可增加湿地系统内部的溶解氧量来创造去除氮所需环境.还可通过对湿地系统进行工艺优化设计等措施来提高潜流式人工湿地氮去除率。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阜新市清河门人工湿地采用高效潜流式人工湿地技术对养殖废水和生活污水进行处理,自2008年9月投入运行以来,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减轻了清河及其下游河流的环境污染状况。  相似文献   

8.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COD去除回归方程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对于人工湿地的研究大部分仅局限于单个湿地,其结果缺乏广泛代表性.为考察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对于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物指标COD的去除率,建立更为详细的人工湿地回归方程,用以指导人工湿地设计,本研究按照"黑箱模型"理论,将所搜集的1500多组数据按照季节、水力负荷、种植植物类型以及气候类型分类,分析不同因素对于人工湿地去除...  相似文献   

9.
本文考察了微动力组合式生物滤池与潜流式人工湿地联合工艺对嘉应学院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当进水水力负荷达到10 m~3/(m~2·d)时,滤池系统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COD平均去除率为80%以上,COD去除效率稳定。同时通过更换滤池滤料,还可明显增强氨氮、总磷的去除效果。后续搭配潜流人工湿地,出水可达到污水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0.
潜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效能与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潜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尚属较新领域 ,本文介绍了该技术处理污水的效能和设计参数模型 ,并分析提出了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去除预处理生活污水的潜流人工湿地中试除氮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人工湿地除氮机制,构建并考察了中试潜流人工湿地对不同形态氮的去除效果,并通过分析出水各种形态氮的分布和湿地系统内部不同形态氮的二维分布特征研究了人工湿地的除氮机制. 结果表明,进水ρ(TN)为30~115 mg/L,ρ(NH4+-N)为25~60 mg/L,ρ(CODCr)为90~190 mg/L,水力停留时间为4 d条件下,氮素被有效去除,TN去除率为32%~70%,NH4+-N去除率为33%~73%;试验系统脱氮的主要方式为硝化/反硝化作用;湿地上部主要进行硝化反应,中下部主要进行反硝化反应;湿地下半部对NH4+-N去除贡献有限,硝化作用受限;欲提高系统除氮效率,需提高溶解氧水平并改善有机氮矿化条件.   相似文献   

12.
以含氮磷的模拟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对自行设计的推流、折流与完全混合流的组合流动反应器进行启动试验研究。试验分为两个部分,首先对普通活性污泥进行驯化培养,然后将驯化好的活性污泥移到组合流反应器内,加入污水进行连续启动运行。试验连续运行30 d,结果表明在启动运行后期,COD、TP、氨氮的去除率分别达85%、80%及70%以上,好氧区硝态氮的累积率稳定在28 mg/L,说明组合流反应器启动成功。  相似文献   

13.
改性沸石湿地脱氮除磷效能及机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明确改性沸石湿地对分散性农村生活污水中氮磷的去除效能,并探索其脱氮除磷机制,将改性沸石作为折流湿地填料层填料,应用于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折流湿地(BFCW)组合工艺,为苏州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提供新途径.结果表明,改性沸石湿地对氮磷去除良好且稳定,脱氮量和除磷量较沸石湿地分别增大1.8%和1倍多.湿地主要通过填料的吸附截留作用脱氮除磷,以Ca-P和Al-P为主要沉淀磷素形式,植物的泌氧和吸收作用有助于稳定出水水质.湿地前端和后端分别以填料的吸附截留作用和微生物的硝化反硝化作用为主要脱氮途径.改性过程对沸石磷素吸附沉淀性能的大幅提升是在多重途径的协同作用下实现的,湿地构型和植物根系的影响是造成相同区域填料氮磷截留量差异的主要原因.硝化作用强度的高低是改性沸石湿地脱氮效果及稳定性季节性波动的主因.  相似文献   

14.
文章阐述了人工湿地处理技术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人工湿地对有机物、氮、磷等的去除效率,分析了影响人工湿地处理效率的因素.表明人工湿地的类型、湿地植物种类、基质类型、湿地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温度、水力停留时间、水力负荷、湿地的运行管理等都会影响人工湿地的处理效率.根据人工湿地在污水处理中的研究和应用现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垂直流湿地处理低浓度生活污水的水力负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5种水力负荷条件下,采用连续进水、间歇排水的运行方式,对2种垂直流湿地处理低浓度生活污水的去除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水力负荷为0.085,0.106,0.141,0.212m3/(m2d)的条件下,多层填料(1#)湿地和双层填料(2#)湿地对CODCr和NH4+-N的去除无明显差异,出水CODCr和NH4+-N浓度均低于30mg/L和5mg/L.两垂直流湿地CODCr净化负荷与有机污染负荷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n=4R2>0.98).垂直流湿地中氮的去除主要是依靠微生物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进水水质、水力负荷和温度等影响湿地系统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的进行,水力负荷为0.141m3/(m2d)时,总氮(TN)去除效率与有机污染负荷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在连续运行条件下,采用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净化低浓度的生活污水,考察了其净化效果。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有效的降低生活污水中的COD、TN、TP,适合于城镇生活污水的处理。在0.1、0.2 m3/(m2.d)的水力负荷条件下,系统较容易出现死水区;当0.3 m3/(m2·d)的水力负荷条件下,水流呈推流状态,有效容积和水力效率得到提高,去除率分别为90.3%、86.6%和96.7%。试验表明,适当增加水力负荷,有利于污染物的去除。  相似文献   

17.
3种类型人工湿地处理富营养化水体中试比较研究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针对五里湖富营养化水体,在同等条件下开展了3种类型人工湿地处理效果的比较研究,试验采用现场中试规模,水力负荷为0.8 m3/(m2·d).结果表明,垂直流、潜流和表面流3种人工湿地对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3.2%、27.4%和14.1%;对总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2.3%、50.1%和19.2%;对总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8.8%、57.9%和26.3%;对锰酸盐指数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7.2%、38.3%和14.8%;对叶绿素a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6.9%、96.1%和55.3%.可见,垂直流人工湿地对氨氮、总氮和总磷的去除效果最好,潜流人工湿地对高锰酸盐指数和叶绿素a的去除效果最好,但垂直流和潜流人工湿地之间的差异较小,表面流人工湿地对各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均远低于前两者.从出水水质稳定性来看,垂直流人工湿地出水水质最稳定,潜流次之,表面流最差.  相似文献   

18.
电解强化人工湿地处理低碳氮比污水的效能及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乐  夏磊  丁杰 《环境科学学报》2020,40(10):3590-3597
针对人工湿地对低碳氮污水处理效果差这一问题,本研究构建了电解强化潮汐流人工湿地系统,通过对比电解强化前后湿地系统脱氮除磷的效果,从微生物群落结构及污染物电化学去除机制等角度揭示电解潮汐流人工湿地强化脱氮脱磷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电解潮汐流人工湿地对废水中NH4+-N、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88.30%、82.10%和87.74%)均高于未强化的湿地系统.纯电解过程对氨氮的去除没有影响,但是对硝态氮具有还原作用.相比于未强化的湿地系统,电解潮汐流人工湿地阳极附近基质中含有更多的铁氧键、磷氧键、羟基聚合铁等含磷沉淀物,细菌群落结构更为丰富多样,异养反硝化细菌和基于氢气的自养反硝化细菌(Rhodoblastus)丰度都较高,从而实现氮磷的高效同步去除.  相似文献   

19.
采用建筑废砖为填料构建垂直流人工湿地,以常规碎石床湿地为对照,研究了建筑废砖人工湿地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生活污水经废砖湿地系统处理后,出水比较稳定。废砖湿地系统对TP、TN和NH+4-N的去除效果显著高于常规碎石床湿地系统,其去除率分别可达到91%、66%和78%。废砖湿地系统与常规碎石床湿地对COD的去除率均较高,去除率可达90%左右。废砖湿地系统出水水质可满足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的排放标准》一级B及以上限值。  相似文献   

20.
重庆南山表层岩溶泉与地下河三氮运移及氮通量估算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张远瞩  贺秋芳  蒋勇军  李勇 《环境科学》2016,37(4):1379-1388
岩溶区特殊的地质构造使地下水系统存在多重水流.为研究三氮在表层岩溶带水流和地下河水流中的特征和运移方式,选取城市化进程中的重庆南山老龙洞地下河流域表层岩溶泉和地下河按月采样,分析水化学特征,结合SPSS的相关性分析,认为两种水流三氮特征差异很大.表层岩溶泉三氮质量浓度月变化小,受降水、污水影响较小,NO_3~--NNH_4~+-N;地下河水三氮质量浓度月变化大,受降水、污水影响较大,旱季NH_4~+-NNO_3~--N,雨季NO_3~--NNH_4~+-N.表层岩溶泉DIN主要来源于与农业活动有关的非点源污染,在土壤、表层岩溶带中经氨化、吸附、硝化作用等过程以扩散流形式运移至出露地表.地下河DIN随管道流、扩散流运移,并以管道流为主.DIN全年有点源的工业、生活污染物经落水洞、裂隙、溶隙进入.雨季同时存在占更大比例的非点源污染物,或由降雨产生的表面坡流、壤中流、表层岩溶带水流经落水洞进入,或经深裂隙、溶隙下渗进入,硝化作用明显.流域DIN输出通量为56.05 kg·(hm~2·a)~(-1),其中NH_4~+-N、NO_3~--N分别占46.03%、52.51%;根据径流分割法估算出点源污染、非点源污染的贡献率分别为25.08%、74.9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