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环保在身边     
<正>众所周知,地球只有一个,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它是提供人类所需一切的源泉,可是人类却不停地在伤害着它,这是多么的不应该啊!就拿我们的祖国来说,中国是世界上沙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国土受到风沙的危害。据之前的统计,我国平均每天大约有500公顷的土地被沙漠吞噬。这是多么触目惊心的  相似文献   

2.
<正>"我们只是借用了子孙的土地,而不是沿用了上一辈的资源。"这是《穹顶之下》留给我最深刻的话。土地,一片圣洁的承载心灵的地方,一片唯一可以供人类生存的地方。子孙把它借给我们,为什么我们却要置它于死地呢?现实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事正在发生。动物之间的杀戮,人与人之间的残杀与迫害,无不让人疚心;但更疚心的是人们逃不出浑浊的世界,摆脱不了黑水的魔爪——这就是污染的代价。在大街小巷中,可以看见的不再是绿茵茵的  相似文献   

3.
江韬 《绿叶》2012,(6):97-100
一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发展无比迅猛的时代,充满了无限的机遇和可能性,像是一部多线程的剧情,相互缠绕。我们似乎已变得善于用一种戏剧化的视觉来看待事物的起因、发展;这种充满了戏剧张力的解读方式让我们发现,那些原本看似遥远和生硬的环境问题,远不止出现在白纸黑字上那么简单。尤其重读《气候的历史》(Histoire du  相似文献   

4.
正土地,这是两个多么平凡而又美丽的字眼。她就像我们的母亲,用自己的乳汁哺育我们,用自己的身体来为我们阻挡风雨。她无疑是美丽的。但,这美丽,已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成为历史长河中的匆匆过客。现在,呈现在我们眼中的,是由一片片长满树木的绿洲变成的沙漠;是由一池池清澈的湖水变成的泥塘;是由一块块肥沃的土地变成的荒原。难道,大地母亲给了我们温暖,我们真要这样来回报她吗?土地不只属于我们人类,地球上还有更多的小生灵依赖着土地生存。动物、植物,甚至微生物,都离不开这珍贵的土地。就连它们,都比我们更  相似文献   

5.
谁要是说它是一般的野草野花,那肯定是轻看它。它属季节性植物,夏开冬走,看似柔弱实则坚韧,用碎叶细茎淡花点缀着青藏高原的荒漠。至今我也不知道它的真实名字,只是记着它的雅号“黄毛丫头”。我离开它生长的那个地方45年了,不久前我的青海朋友提起它时,我才得知它已经远离我们,不知漂游到了哪个更遥远的角落。消失一个草名很容易,但是积存在心头的美好印象是再悠长的岁月也抹不掉的。奔驰在青藏高原上的汽车兵,几乎人人心里都有一个挥之不去的愿望,就是能看到爽心悦目的绿色。这种盼绿心情之强烈,绝不亚于沙漠里的跋涉者对清泉的渴望。当然…  相似文献   

6.
绿营手记     
《绿叶》2005,(3)
为祖国撑起一片湛蓝的天,给世界一抹青翠的绿。--清华大学王田冶能为这片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做点事情是我一生的骄傲。--中国矿业大学张赫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国家的需要;传播环境文化,是学子的义务;争做"绿色青年",是我们的责任。--同济大学刘润  相似文献   

7.
对沙漠化成因机制和治理途径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土地沙漠化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研究与治理,目前沙漠化土面积仍然在以每年2460km^2的速度扩展,而且还有加速扩大的趋势。这就要求我们对以往沙漠化的研究治理进行反思,寻找它的症结所在。现代沙漠化主要是由于人的过度经济活动对资源的破坏造成的。其根本原因是由于人口压力过大。本文通过对沙漠成化因机制和当前沙漠化治理症结的分析,提出了沙漠化治理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在自然环境中长大的人多是善良而直率,他们体格健壮,皮肤黝黑,性格爽朗,热情好客,朴实真诚,对自己生长的这片土地与文化有着浓厚的热爱。他们能歌善舞,歌颂草原,赞美家乡。  相似文献   

9.
镇里的小河     
正遥远的小镇,住着一群朴实的农民。他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没有繁华的街道,没有车水马龙,甚至平凡到没有山可依,没有水可傍,但这一切并没有使他们不去热爱这里的生活,他们渴望富足,他们从破旧的草房搬到新的瓦房,又到耸立的楼房。一开始他们只知道耕田播种,辛苦地劳作,后来他们开始到外面的世界,拧螺丝,搬水泥……没有文化的他们只能做些苦力活。直到有一天他们发现一条小河,那里的水很清,天很蓝,从河的这面到河的那面,他们卷起裤脚就可以走过去,孩子们更是无法自拔地爱上这片嬉戏的乐土,因为这河里面的沙踩  相似文献   

10.
正10我们的马儿突兀地嘶着,茫然不知走向哪里。进山吧,他们默默对视一眼,同时勒转了马缰绳。明花飞地的裕固人,有一个特殊的故事。为什么是飞地?因为走廊上的牧场,在走廊漫长的农耕史中,已经一半沙漠、无法放牧。飞地之间,插入进来的,不单是农业、还有采矿业甚至工业。河西早已不在羌胡牧人手里,它早变成无孔不入的农耕啃剩的一根骨头了。城里的四眼参谋居然说:可以在银行里存一  相似文献   

11.
农民不可能都进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8月,我到墨西哥考察,途经美洲一个印地安人为数不多的聚居地。一路上,看到很多印地安人在山坡上刀耕火种, 这无疑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破坏。我们都知道,印地安人的传统文化是非常注重保护环境的。而现在,印地安人是美洲最低层,最弱势的群体,正在失去土地并变得越来越贫困。为求生存,他们不得不改变了保持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在森林中垦荒, 破坏原始森林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2.
青海省土地沙漠化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概述青海省是我国土地沙漠化严重地区之一。全省沙漠面积居全国第三位,主要分布于柴达木盆地、共和盆地和青海湖盆地,即大都分布于干旱、半干旱的荒漠和草原地带。青海沙漠化土地与沙漠分布基本上是一致的,主要分布于柴达木盆地、共和盆地和青海湖盆地的东北部,其次是青南高原西部和祁连山西部。青海土地沙漠化过程,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沙漠化的历史过程,即沙漠化的发生发展都是在历史时期内所进行的。据考证,柴达木盆地西南部祁曼塔格山下的大片沙漠,历史上曾是一片草原景观,经  相似文献   

13.
镇上的小河     
肖璐 《环境教育》2014,(7):81-81
遥远的小镇,住着一群朴实的农民。 他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没有繁华的街道,没有车水马龙,但这一切并没有使他们不去热爱这里的生活。他们渴望富足,他们从破旧的草房搬到新的瓦房,又到耸立的楼房。一开始他们只知道耕田播种辛苦的劳作,后来他们开始去到外面的世界,拧螺丝,搬水泥……没有文化的他们只能做些苦力活。  相似文献   

14.
赵永新 《环境教育》2010,(11):28-31
"我们和其他动物同是自然之子。麻雀打光了,虫害就增加了。拼命洒杀虫剂,结果是每个人的肚子里都有农药的残留。我这么大年纪了,无所谓了,但那么多青年人、那么多祖国的花朵该怎么办?"这就是梁从诫先生所担心的。如今,自然之子驾鹤西归。  相似文献   

15.
回归歌并序     
继1997年香港回归以后,1999年12月20日,鲜艳的五星红旗在中国南海之滨的澳门冉冉升起,这块被国外人占据四百多年的土地终于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在举国同庆的日子里,我们又想起了祖国的宝岛台湾。李登辉公然鼓吹的“两国论”,激起了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炎黄子孙的强烈愤慨和坚决反对,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台湾早日回到祖国怀抱,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早日实现。台湾师范大学教授陈大络在澳门回归之后撰写了台湾回归歌数章,这是台湾人民的心声,也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心声。  相似文献   

16.
小记者证号:HJSX0018我渴望绿色和环保!我渴望大地母亲充满勃勃生机!我渴望天空姐姐披上湛蓝的连衣裙!我渴望海洋阿姨变得清澈透亮!纸上谈兵是没用的,我们应该用实际行动去拯救大地,拯救海洋,拯救天空!让绿色伴我们成长,让环保与我们同行!平时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度电,节约一粒粮,不开无人灯,不开无人水龙头,出行少开车,垃圾分类  相似文献   

17.
正今天看见学校青年志愿者组成的"绿色卫士"在给校园里的小树浇水,听说他们每年都会在植树节植树。我想:到明年植树节,和他们一起做"绿色天使",把"绿色的种子"播撒到土地上,精心呵护它们。等来年春天,让祖国充满绿色。从过去到现在,森林面积已经大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人们乱砍滥伐,缺少环保意识。众人皆知,  相似文献   

18.
沙漠侵入者     
正我国第四大沙漠——腾格里沙漠,有着422个原生态湖泊,其中251个仍有积水。丰富的地下水,滋养着这片土地,芨芨草、白刺、盐爪爪成为牛羊可口的美食。牧民们逐水草而居,享受着上天的眷顾。但随着GDP的挺进,各类化工企业饕餮一般吞噬着水资源。据一份环保NGO报告,仅园区内庆华精细化工一家企业就打了40眼机井,每眼井深超过160米。在与民争水的同时,污染开始大面积浸染沙漠。2013年8月,中华环保联合会的调查人员曾在沙漠  相似文献   

19.
人离不开土地,故尊大地为母。土地养育着人类,却承受着无尽的痛苦。这是一首古老的爱斯基摩歌曲,是一个老猎人告诉我的。老肯尼带着我,驾着狗拉雪橇,在冰海雪原上奔驰。忽然,他停了下来,喘息着.茫然四顾,叹了一口气说:"嗨,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有人知道这首歌曲,没有人会唱,更没有人懂得它的确切含义。"  相似文献   

20.
正秦岭作为横亘于中国南北的分水岭,无论是从历史以及地理层面来看,都具有重要的人文意义。那么,沧海桑田间,在这片古老而多情的大地上,曾经发生过多少扑朔迷离的风云故事?又演绎过几多凄美绝伦的乡村爱情?著名作家贾平凹的第16部长篇小说《山本》以古朴而玄妙的文字,抒发了对这片土地的眷恋和关注。全书聚焦秦岭深处一个名为涡镇的小镇,讲述了杨家棺材铺童养媳陆菊人从娘家带来了三分胭脂风水宝地,被不知情的公公赠与井宗秀葬父后竟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