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维数字地质模型的可视化建模技术作为CAD技术的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地学发展研究的热点内容。文中简单介绍三维地质模型的结构及实现过程,通过三维数字地质模型的可视化建模技术实现矿山勘探、采矿设计、矿井通信、井下安全作业等,实现矿山的信息化、数字化生产。这一技术的研究具有较强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江西省环境地质、矿产资源和区域地质现状作了系统归纳,对今后的工作提出建议.并从4个方面:变质基底及有关矿产、重点成矿带调查、城市地热勘查和区调技术方法研究对江西地矿工作谈了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   

3.
<正>《资源调查与环境》1980年创刊,是由国土资源部主管、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地学期刊,面向全国公开发行。《资源调查与环境》是在原《火山地质与矿产》内容基础上的拓展和延伸,全面报道地质调查、地质科研及其相关领域中具有基础性、创新性和前瞻性的地质研究新成果、新技术以及新方法等,关注地学领域中的热点问题,尤其关注华东地区地质大调查成果及华东地区矿产资源和环境地  相似文献   

4.
<正>《资源调查与环境》1980年创刊,是由国土资源部主管、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地学期刊,面向全国公开发行。《资源调查与环境》是在原《火山地质与矿产》内容基础上的拓展和延伸,全面报道地质调查、地质科研及其相关领域中具有基础性、创新性和前瞻性的地质研究新成果、新技术以及新  相似文献   

5.
<正>《资源调查与环境》是由国土资源部主管、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地质学术期刊,是在原《火山地质与矿产》内容基础上的拓展与延伸,全面报道地质调查,地质科研及其相关领域中具有基础性、创新性和前瞻性的地质研究新成果  相似文献   

6.
《资源调查与环境》是由国土资源部主管、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地质学术期刊,是在原《火山地质与矿产》内容基础上的拓展和延伸,全面报道地质调查、地质科研及其相关领域中具有基础性、创新性和前瞻性的地质研究新成果、新技术以及新方法等,关注地学领域中的热点问题。本刊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中国  相似文献   

7.
<正>《资源调查与环境》是由国土资源部主管、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地质学术期刊,是在原《火山地质与矿产》内容基础上的拓展和延伸,全面报道地质调查、地质科研及其相关领域中具有基础性、创新性和前瞻性的地质研究新成果、新技术以及新方法等,关注地学领域中的热点问题。本刊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数字化期刊群》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全文收录,是《中国科学引文  相似文献   

8.
<正>《资源调查与环境》是由国上资源部主管、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地质学术期刊,是在原《火山地质与矿产》内容基础上的拓展和延伸,全面报道地质调查、地质科研及其相关领域中具有基础性、创新性和前瞻'性的地质研究新成果、新技术以及新方法等,关注地学领域中的热点问题本刊匕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中国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生产与生活的各个环节对于石油资源的需求量在大幅度上涨.与石油开采具有密切联系的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发展与技术创新成这了石油行业的重要研究课本。本文以探讨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为题.对我国现有的石油地质勘探技术进行简要的分析.就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几点创新进行浅显的分析与阐述.希望以此来提高我国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创新力度。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红豆杉资源及其开发研究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系统论述了红豆杉属植物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中国所有红豆杉野生资源的分布现状、蕴藏量及可开发前景,紫杉醇的分离、提纯、临床试验等的研究现状,红豆杉资源系统产业开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的重点和对策。为中国的红豆杉野生资源的保护、人工规模化繁殖栽培及其进一步规模产业开发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并指明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1.
<正>《资源调查与环境》是由国土资源部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主办的学术季刊。本刊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中国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成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源刊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本刊在国内外地学界具有一定的影响。征稿范围:《资源调查与环境》主要刊登地质科学及其相关领域具有基础性、创新性和前瞻性研究成果的科技论文。本刊以刊登基础地质、矿产地质、区域地质调查、资源与环境评价方面的研究成果为主,兼登其它地学分支学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我国日益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减小我国城乡差距,在我国高校设置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下文对当前我国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课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3.
日前由民建天津市委员会企业家工作委员会在滨海新区响螺湾浙商大厦商务会馆有请到天津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局蔚永久局长为与会企业家做"中美低碳能源比较与中小企业发展策略"专题报告;民建天津市委欧成中主委、董维中副主委出席了报告会。蔚永久局长首先介绍了随政府代表团出访美国进行能源领域考察及美国耶鲁大学交流情况,针对中美能源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4.
罗婵 《环境保护》2023,(5):61-63
本文以资源依赖型城乡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其营商环境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通过对资源依赖型城乡发展面临的困境进行总结,认为其存在明显的路径依赖、思想误区,且产业吸引力与政策弹性相对匮乏。同时,在分析营商环境与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资源依赖型城乡营商环境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发展的建议,二者在工作推进与思想转型、双环境框架设计以及评价与激励措施上具有较好的协同基础,能够将“加法”变成“乘法”,在协同发展中发挥各自的最大效能。  相似文献   

15.
试论土地资源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从土地资源学科的国内外研究背景;学科的理论基础;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表现形式;发展前景和应用目标等四个方面分析和阐述了土地资源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从而认为土地资源学作为一门独立的新学科已经初步形成,今后需不断完善理论,丰富实践。  相似文献   

16.
17.
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地区兽类资源的现状与保护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本区资源兽类 21种,包括中国Ⅰ级保护动物 5种,Ⅱ级 7种。本区最西段的资源动物以中亚类型为主;自此往东,青藏高原特有种的成分渐增;西昆仑山东段北翼的大型特有兽类的种群数量明显少于南翼。据大型有蹄动物栖息地的面积及其不同分布区域的种群密度,估算本区藏野驴的储量有3.57×104多只,野牦牛3.5×104 只和藏羚9.04×104 只左右。据7月末至8月下旬的观察,藏野驴群体为2—60只(单独个体除外,下同),平均每群9.4只,以2—9只居首位;野牦牛每群2—200多只,平均64只,2—10只及上百只的群体均较常见;藏羚种群大小为2—1000只左右,平均每群38只,以2—5只的群体占优势。某些物种的性比及母幼群中幼羊与母羊的比率等,本文已作记述。在合理保护与利用资源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应采取的保护对策,笔者作了扼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8.
国家科技发展规划与中国的资源科学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国家先后编制了七次科技发展规划,资源科学研究也从最初的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发展成了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其中以《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和《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对资源科学的形成与发展影响最大。前者推动了中国自然资源综合考察事业的形成与发展,后者促进了中国资源科学考察事业的发展与壮大,进而推动了资源科学的形成与发展。全文在回顾与展望国家科技发展规划与中国资源科学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新世纪初期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有关资源科学发展的3条建议。  相似文献   

19.
香港海沙资源的勘探开发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沙开采已成为仅次于油气开采的世界第二重要海洋开采业。1980年代以来,香港政府投资1.7×108港元为寻找海岸围垦填料进行了一系列的海沙勘探活动,在1828km2香港水域发现22个地点海沙资源储量7.4×108m3,其中9个地点4.2×108m3储量因覆盖层较厚或污染严重或海区环境特别敏感等原因被暂时搁置。1990~2002年共开采海沙2.7×108m3,为形成2100hm2新土地的多项围垦工程提供了约一半的填料。基于地球物理勘探和钻探资料建立了香港海域第四纪层序和海沙产状地质模型,发现和证实了含气沉积物地震剖面的声波浑浊现象。香港政府对海沙资源进行统一勘探和统一管理,强调海沙开采的环境和生态影响评估,利用废弃的海床挖沙坑回填倾废的非污染海泥和受污染海泥。我国内地海沙勘探管理可以从中取得借鉴。  相似文献   

20.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4):I0002-I0003
<正>日前,美丽天津·资源节约与环保编委会2014工作年会暨杂志社创刊三十周年创新发展研讨会在天津华城宾馆圆满举行。各委办局、区县节能环保主管负责人等四十余位编委会代表出席本届工作会。会议以座谈交流形式总结汇报了《资源节约与环保》杂志作为天津节能宣传工作窗口、政策与企业节能工作对接和展示平台的三十年发展历程,同时展开了在云计算网络时代中传统纸媒体转型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