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和工业的不断发展,全球突发环境事件日渐频繁。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应加强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防范和反应体系建设。防患于未然。文章概述了国内外对突发环境事件的防范及应急处置现状,分析了突发环境事件的特点和危害,简要阐述了建立上海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指挥系统的重要性及必要性,重点介绍了上海市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指挥、应急响应及灾害评估体系,并介绍了与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有关的几个问题。以增加系统的可操作性。同时。提出了加强上海市应急防范和处置系统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2.
国家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近日通报,全国各类事故造成的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数量急剧上升,从2006年1月至今,环保总局接到各类突发环境事件49起,涉及22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相似文献   

3.
《环境工程》2006,24(3):33-33
国家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近日通报,全国各类事故造成的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数量急剧上升,从2006年1月至2006年5月,环保总局接到各类突发环境事件49起,涉及22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相似文献   

4.
《环境》2007,(1):10-10
在北江镉污染事故发生一周年之际,突发环境事故的防范和处理再次成为环保界关注的热点。记者日前从广东省环保局获悉,针对这一问题,广东省政府审议通过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预案要求,发现突发环境事件后,突发环境事件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以及负有监管责任的单位应于1小时内上报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突发环境事件拒不处理和处理不当的行为予以处分,甚至还将追究刑事责任。专家指出,应急预案彰显政府治污决心。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安全问题日益突显,突发环境事件正逐步进入高发期。本文在对突发环境事件特点分析的基础上,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体系的构成做了初步的探索,详细介绍了地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应包含的组成要素和相应功能,对地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体系的建立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环境保护》2007,(4B):1-1
近年来,我国接连发生重大环境事件,其严重后果给国家的生态环境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威胁。究其原因,除了部分企业负责人对自身生产安全的保障不力外,一部分企业和地方政府在环境信息公开方面的缺陷也是使污染事件影响范围扩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要想促企业自律,让百姓知情,环境信息公开就成为今后一段时间环保工作努力的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环境事件越来越多,特别是突发事件,这些事件给社会和人民生活带来了特别巨大的损失。突发性事件具有很多特点,发生时间上的不确定性,造成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带来的破坏也较大。  相似文献   

8.
“日本是一个深受自然恩惠的国家,而且国民们都感觉到了这种恩惠。”日本北九州尤其享受到了环境保护给他们带来的恩惠。提起北九州,便不能不提及上世纪中叶,轰动世界的八大公害事件。1968年3月,在日本的北九州市、爱知县一带.突然有几十万只火鸡死亡。不久,发现了一批奇怪的病人:眼睑浮肿,眼分泌物增多,全身起红疙瘩,肌肉疼痛,四肢麻木,肝功能下降,胃肠道功能紊乱,有的因医治无效而死亡。这种病很快蔓延开来,受害者达1万多人。这就是震惊世界的八大公害事件之一的米糠油事件,也称火鸡事件、多氯联苯污染事件。“公害事件”之后,北九州从政府到民间企业,从学者到普通市民,都把环保事业当成头等大事。经过20多年的努力,他们终于把连大肠杆菌都不能生存的“死海”,变成了百种鱼类的生产基地,把日降尘量位居日本首位的“七色烟城“,日本第一个获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发的“全球500佳奖“的城市,1992年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UNCED地球首脑会议)上,北九州获得“联合国地方城市表彰奖”。[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环境污染事件随着城市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工业化的发展而呈现增长的趋势,其带来的影响也愈演愈烈,同时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为了做好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我国环保部出台了相关的管理规定,但是突发环境事件涉及相关的技术问题,而政府部门没有出台应急处置措施,这就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和环境研究工作者共同探究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措施。本文就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邵春利  谢冰 《环境科技》2007,20(A01):123-125
我国现阶段,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环境灾难也时有发生,环境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接连不断的环境污染事件对人民健康、生态环境、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文章就确保公众的环境安全提出了几项措施,以期改善目前的环境污染状况.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  相似文献   

11.
谈建立我国环境与自然资源损害评价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中  陈红枫 《环境保护》2007,(3B):22-25
近年来我国污染事件频发,同时由于法律和制度缺陷,不仅直接受害人索赔困难,污染事件造成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及其服务的损失更无法得到相应的赔偿,使社会蒙受极大损失。“两会”期间,环境问题成为全国瞩目的焦点。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污染事件环境损害评价存在的问题,对比美国、加拿大和俄罗斯关于污染事件的环境与自然资源评价的相关法律法规,提出逐步建立我国环境与自然资源损害评价制度的建议,以促进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又快又好的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随着内蒙古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突发性事件应急监测存在一些新问题,根据内蒙古实际情况,探讨环境突发性污染事件应急监测工作思路,进一步保护环境和人类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3.
随着内蒙古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突发性事件应急监测存在一些新问题,根据内蒙古实际情况,探讨环境突发性污染事件应急监测工作思路,进一步保护环境和人类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4.
陈赛 《世界环境》2006,(1):40-41
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以及高新技术的应用。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程度不断深化。领域不断拓展,同时。也使得全球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跨国界污染造成的环境损害问题更为突出,这类事件不仅日益增多,而且对全球环境造成的危害相当严重。例如,1978年苏联“宇宙954号”核动力卫星坠入加拿大事件。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露事件,1986年莱茵河污染事件等。这些事件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而且均涉及到了国际法领域的国家责任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丁莞歆 《环境保护》2007,(7B):83-85
如果说,两年前的松花江事件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水污染事故的高发期,那么,2007年入夏以来太湖、滇池、巢湖的蓝藻接连暴发,则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水污染密集爆发的阶段。近日,国家环保总局对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进行了环保专项执法检查,结果显示:其环境违法现象之普遍、影响之恶劣、污染之严重已经到了令人扼腕的地步。传统工业化的增长方式已经使中国的资源环境到了难以承受的底线,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正遭受严重的威胁。本刊特别整理《中国水污染事件纪实》,与读者共同回忆我们身边的水污染事件。[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了环境突发事件多发期和矛盾凸显期,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威胁社会稳定、人们正常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突发环境事件越来越引起重视,相关单位也发布了应对的管理制度和办法,确保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预案及备案工作的有效实施。本文总结了环境风险评估和突发环境应急事件的应急预案,并结合案例进行了分析,进一步说明针对突发环境事件的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及备案的工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由于环境保护力度不够,加之我国过去的环境问题历史欠账太多,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侵权事件层出不穷,严重侵害了公民的合法权益,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和高速发展的城市化使得人类与生态之间的矛盾愈加严重,环境危机事件发生的频率不断上升,如何应对危机成为当今社会公共管理的主要议题。本文从环境危机事件的内涵与制度学诱因出发,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对危机影响下环境政策变迁的过程、模式以及机制进行评述。研究表明,制度供求不匹配所带来的制度非均衡是导致环境危机出现的根本原因之一;环境危机事件有利于打破原有环境政策渐进性过程的路径依赖性,通过改变政府、公众、企业及其他利益相关体的机会格局与资源条件从而为主要政策变迁提供可能性。因此,危机事件影响下的环境政策变迁过程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政策途径综合作用的结果。中国正处于“非稳定状态”的环境危机多发阶段,需要借鉴国外理论模型进行本土化研究。加强多学科之间的融合和有关理论的实际应用,为具有不同经济制度发展水平的地区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政策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9.
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出台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介绍其主要内容,指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的主要特点包括:从全过程角度系统规范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构建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基本制度;突出了企业事业单位的环境安全主体责任;明确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优先保障顺序;依据部门规章的权限新设了部分罚则。  相似文献   

20.
近一年来,我国多次爆发重大水污染事件,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指出,“当前水污染问题相当严重,大部分地区都有随时爆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可能”。为使读者对我国地表水环境状况有全面了解,我刊根据中国环境状况公报2006特别摘编了2006中国地表水环境状况公报,以期对下了阶段水污染防控工作提供翔实的数据基础。[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