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绿叶》2005,(11)
刚刚闭幕的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央首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含义是什么?如何推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央委员、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解振华说,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国际先进发展理念,着力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资源环境保…  相似文献   

2.
《和谐》一文对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使用了“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提法,以界定它和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区别。这是我所看到的关于如何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最为全面的论述。该文从思想方向、文化基础、战略目标、制度支撑这几个方面全方位地论述了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论、政策及体制,这些论述应该成为我们在这几方面工作的指导思想。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中国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还应该关注增长方式的转变,因为中国环境之所以出问题与我们的增长方式有关,也就是说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影响了我们的环境。同时,为了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也应该注重环境产…  相似文献   

3.
推动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立是促进我国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目前我国在推动环境友好型社会建立的环境管理机制方面尚比较薄弱,本文对推动环境友好型社会建立的法律制度、行政管理制度、经济管理制度和公众参与制度等环境管理机制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1 “环境友好型“概念的由来   环境友好型社会这一概念的是随着人类社会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水平不断深化形成的.环境危机首先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于西方发达国家局部爆发,此时,经济增长等于一切,“先污染后治理“是这一时期环境治理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5.
李秋年  李秀贞 《四川环境》2009,28(4):123-127
文章围绕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这一核心问题,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历史的必然切入。分析了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应突出解决的关键问题,阐明了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需要法律作保障这一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6.
《和谐》一文鞭辟入里地分析、解读了继承和光大人类文明遗产,并在伟大实践中升华发展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和谐社会观,以及环境友好型社会与和谐社会的关系,明确阐述了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思想方向、文化基础、战略目标和制度支撑。文中所议,事关中国现代化的道路抉择和历史命运。改革开放后20余年,我国实现了年均9.6%左右的高速增长,但粗放型的增长方式未得到有效扭转,在未来五到十年内,基础资源趋于枯竭和环境成本明显加大所形成的硬约束,很可能会严重制约后续的经济增长。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以历史眼光未雨绸缪,必须把执政党的“先进…  相似文献   

7.
今年我国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污染减排与环境友好型社会”,这一主题充分体现了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的:“要把节能降耗,保护环境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坚定不移地实现两个约束性指标,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  相似文献   

8.
李清源 《青海环境》2006,16(2):74-77
如何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课题。文章对青海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现实可行性进行分析,并就推动青海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9.
“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指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近年来,鹰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减排工作,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没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高度出发,把减排工作作为融八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举措,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10.
中国石油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循环经济是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增长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措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石油在分析国内循环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进行了积极的实践与探索,找出了存在问题,制定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同志2005年指出,要“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正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起点就是环境友好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2.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蔡永海 《绿叶》2007,(11):18-20
有限的自然资源供给和不断增长的自然资源需求是人类现在乃至今后很长时期内面临的一个重大的约束性的问题。在全球资源紧张现象加剧的背景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4.
环境友好型社会理念的提出赋予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新的内涵,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作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手段,还是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黄南州建议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存在问题,阐述了在建议环境友好型社会中需要处理的几大关系,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环境标志发展与国际合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姜宏 《环境教育》2008,(6):45-46
2008年6月中旬,第三批政府绿色采购清单已向社会公布。这是我国《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施行后的第三批“绿色清单”,再次引导企业坚定走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如今,我国与欧亚众多国家开展了环境标志互认合作,为国内企业走向世界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此篇文章从环境标志发展与国际合作角度介绍了我国环境标志走向国际道路的发展史,侧面展现了我国企业走环境友好型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论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共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应该建立在环境保护前提之下,在发展中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共生。这需要从四个方面着手:把绿色GDP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双赢;加快产业升级,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发展循环经济,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  相似文献   

18.
薛惠锋 《绿叶》2007,(12):24-25
我国所面临的环境与资源问题在改革发展中是难以避免的,因此必须在改革发展中寻求解决的途径。解决环境与资源问题要有一个过程,我们要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客观地看待这个问题。要在近期内扭转环境资源压力持续加大的被动局面,就必须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综合利用资源,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  相似文献   

19.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需要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共有信念下,通过制度创新和制度变迁,实现个体理性向集体理性的收敛。制度变迁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关键所在,而制度变迁的内在机理是资源相对价格和人们消费偏好的变迁。通过强制性制度变迁,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政策支持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通过诱致性制度变迁,唤起公众的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从而提升整个社会的环境责任感,让足够的认知成为公众自觉行动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李松梧 《环境教育》2011,(10):57-57
政府官员得了生态冷漠症,必须尽快医治,否则,我国环境恶化的局面将永远得不到扭转,同时,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立将永远是纸上谈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