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生态型港口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上海市建设生态型城市的长期目标,将港口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子系统,对如何建设生态型港口提出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筛选得到45项单因素指标,针对不同类型的港区有所分异,整个评价体系分为5个准则层(生态环境、经济效率、污染控制、环境管理、社会评价)和10个因素层(大气/声环境、生物资源、基底质量、经济发展、生产效率、循环经济、污染排放、清洁生产、环保投入、社会参与),并采用AHP(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层次的权重分配。进而根据2005年上海港年均生产状况和2006年上半年的港区环境-资源调查,尝试对上海港7种主要类型(集装箱、件杂货/成品、多用途、干散、粮食港区、液散、客运)的15个港区进行了现状评估。然而,生态港评价系统的指标选取、权重制定、评估级别等实践与完善仍需要多学科和政府职能部门的参与。最后,项目还提出了水生态健康、航道淤积、生态风险、水陆景观等非定量生态港评价因子。  相似文献   

2.
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区域,选取长江经济带中心城市武汉市、上海市、重庆市为研究对象,首先运用PSR模型构建具有长江经济带特色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包含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3个层次共31个指标;然后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权重求解,消除了指标间的影响,使各指标权重更加客观;最后构建基于白化权函数的灰色聚类模型对3个城市2004~2015年的生态安全状态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3个城市2004~2015年间生态安全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生态安全状态不断好转。  相似文献   

3.
绿色低碳港口模式建设旨在实现港口经济高效、资源综合利用、环境友好,能源节约,促进港区以自然-经济-社会和谐的模式持续发展。建设绿色低碳港口模式是将"港区-人-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理念,渗透到港区建设和作业相关的各项活动中,提高港口经济活动的资源使用率,减少港区对所处区域环境的负面影响,进行低碳运营和节能减排。本文以镇江港为依据,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提出镇江港绿色低碳港口发展模式指标体系,并提出分阶段目标,为镇江港绿色低碳港口建设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4.
从港口自身发展及港口城市发展的角度出发,重新定义了港口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外延和内涵,在遵循建立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原则的基础上,形成了衡量港口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体系。一方面该体系中指标信息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较强,数据客观真实;另一方面体系中的各类指标能够描述出评价对象的真实状况,且具有横向比较多个评价对象能力的作用。在该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选取了长江三角洲港口群内的13个港口,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评价分析了各港口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在该区域内,上海港和宁波-舟山港为第一类,凭借各自的区位条件和经济发展优势,可持续发展能力相对最高;苏州港、连云港港是第二类港口,具有不同的发展优势,可持续发展能力相对较强;其余9个港口中有的虽然在港口建设上具有明显优势,但地区发展相对落后对港口的发展也起到了阻滞作用,总体而言可持续发展能力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5.
城市的发展改变了许多河流的自然水文环境,并导致河流生态系统中水质、物理生境和生物完整性下降。评估受损河流水体修复的效果,需要结合物理、化学的参数,以及对生物结构、多样性和过程的影响。构建了包含河流水力、水质、水生生物、河岸带及物理结构5个方面15个指标的城市河流生态修复评估指标体系,运用群组决策的层次分析法(AHP),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重要性排序前5位依次为:水质污染指数、鱼类IBI、水源补给量、藻类多样性、透明度。并以我国南方城市岐江河整治修复状况为例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河流生态系统修复评估结果为可以接受,体现了河流整治工程使河流水质、生态的状况有所改善,但河流生态系统恢复需要较长的周期,修复初期生态系统仍处于受损状态。〖  相似文献   

6.
生态工业园运行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工业园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模式.在国内外生态工业园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基础上,对生态工业园运行效率的内涵进行了研究与界定,阐明了生态工业园运行效率的表现特征,围绕其表现特征,设置了包含经济运行效率、资源转化效率、污染减排效率、生态工业特征指标和园区管理效率5个准则层在内的指标体系,并对指标的选取、评价标准的制定进行了讨论,最终建立了包含27个具体指标的生态工业园运行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以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工业园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和距离函数模型等数学方法对园区的运行效率进行了评价,针对评价结果,从园区管理、生态工业特征等方面提出了开发区今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也为其他生态工业园区的运行效率评价提供了有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生态系统健康是应用生态学界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和前沿,并且已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城市生态研究中.在广州城市生态规划研究中,尝试将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应用到生态规划方案的评估与决策中.首先建立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对提出的生态规划方案进行费用效果分析,用以指导方案的选择与决策.在费用效果分析中,以方案所需投资作为费用,以方案实施后能促使城市生态系统达到的健康程度作为效果.本文采用5个要素,即活力、组织结构、恢复力、维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等,来构建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这5个要素的进一步理解和分析,提出了初步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包括12个类别,49个指标.为确保这些指标之间相互独立,搜集广州市1991-2000年间49个指标的样本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筛选掉对总体贡献很小的指标,保留对总体贡献较大的指标,确定了最终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也得出了各指标的权重.最后,通过测算规划方案中各类型的生态环境建设项目投资力度在变动±10%、±20%、±50%时,对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改善的影响程度,以掌握各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对于城市整体生态健康水平的重要性排序,为优先安排生态环境建设项目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我国历来重视社会经济与环境的综合协调发展,自1986年开始的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16年又颁布了《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并把研究建立基于监测与评价结果的实验区激励与淘汰机制提到了重要位置。该研究基于4个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统计数据,采用情景分析的方法,筛选构建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6种区域发展情景包括商贸服务(西城区)、生态宜居(石景山区)、制造业(日照市)、物流服务(日照市)、科教创意(绍兴市)以及旅游文化(石景山区、绍兴市)。评估指标体系分为资源安全、社会发展、生态环境、经济效率和创新驱动5个领域、18个指标、45个变量。对4个实验区的评估结果表明:西城区和石景山区在经济效率和创新驱动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西城区在科教创意和商贸服务情景下发展较有优势,石景山区在生态宜居和旅游文化的定位下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提高;日照市在公共环境和经济效率指标上具有优势,在商贸物流发展定位下,可持续发展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绍兴市在创新驱动指标上具有较为显著的优势,在旅游文化的发展定位下还需在公共环境、社会发展领域进行提升。通过情景设置和指标权重的赋予,有效地判断了评估对象的发展情况是否满足其区域发展定位,为创建科学规范有效的实验区和示范区评估工具提供了依据。由于该研究仅是实验性的评价,还需今后继续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研究生态文明指标及其权重对客观科学评价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为解决生态文明指标及其权重研究的不足,创建了压力(Pressure)-状态(State)-影响(Impact)-响应(Response)与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相结合的方法,利用中国及31省域2007~2016年动态面板数据来优化筛选生态文明指标和计量其权重,并将PSIR SEM、熵权法、AHP法算得的指标权重进行比较以揭示PSIR SEM方法在指标选取和权重计量的特性。研究表明:(1)生态文明指标包括社会产业经济(8指标)、资源环境(9指标)、生态效益(7指标)、生态文明响应(10指标)4方面且相互发生关系,并强化了生态、注重生态文明响应,弱化了产业经济,较已有未考虑生态文明响应、注重经济而非生态等更合理;(2)生态文明指标权重为生态文明响应(0.292 9)、生态效益(0.250 3)、社会产业经济(0.239 3)、资源环境(0.225 3),生态指标与产业经济指标权重差距不大,更能全面反映生态文明产业与生态共生的本质属性;(3)31省域中,处于生态文明阶段的省域数量(14省域,占比45.16%)要少于处于非生态文明阶段的省域数量(17省域,占比54.84%),较已有“无论区域是否处于生态文明阶段,均采取‘一刀切’地对其生态文明评价”等更合理  相似文献   

10.
港口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对陆向腹地货源的竞争,还是对海向腹地特别是航线的争夺。选取上海和宁波为样本,以网络分析软件Gephi和ArcGIS为基本工具,通过复杂网络指标分析上海宁波两港2004~2015年航运地位的变化,以航区为海向腹地的基本空间单元,刻画上海、宁波两港海向腹地市场的变动格局。研究发现:上海港一直保持中国航运网络中的中心地位,近年来,宁波港的网络地位明显上升,中心性与中介性在中国大陆各港口中仅落后于上海港而排在第二位;两港口市场覆盖范围不断扩张,宁波港在近洋航线上不如上海港,但在远洋航线的地中海、西北欧、南亚、北美东西两岸、南美东西两岸、非洲东西两岸等两港覆盖的港口数旗鼓相当;两港口在各航区的首位联系港具有一致性,但至2015年,上海港与美国东部纽约等港口的主要联系被宁波港所取代。在研究数据选取上,采用了航线数据,突破了现有研究以吞吐量数据为主的限制,在研究方法上采用了可视化网络分析软件,将定性数据进行了定量化转化,大大提升了研究成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以来,班轮公司渐成影响港口体系演变的主导因素,班轮网络形成的内在机理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热点领域。以长江三角洲为案例区,从基础设施、箱量规模、港口效率、港口费用、配套产业、扶持政策6个方面构建班轮公司挂靠港选择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定量测度长江三角洲班轮公司挂靠港选择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选取港口、班轮公司、货主和货代等港口物流节点进行访谈验证,结果显示定性分析与模型计算的结果基本吻合。箱量规模和港口费用是当前影响长江三角洲班轮公司挂靠港选择的主要因素,其次是港口基础设施与港口效率,最后是政策环境与航运配套产业,其中政策的影响越来越显著。  相似文献   

12.
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是城市可持续发展以及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在当今各种"城市病"频发的背景下,研究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水平,不仅有利于协调城市发展与城市生态系统健康之间的矛盾,而且对于指导城市建设规划编制,监控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论文在原有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的基础上,通过基于混合指标值的TODIM方法评价东营市2007—2013年间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并分析活力、组成结构、恢复力、维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以及生态系统认知的构成指标对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影响。为了避免主观判断对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不确定性,文章采用兼顾客观信息和主观信息的组合权重赋权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根据东营市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的特性和数据特点,建立了混合多属性决策TODIM方法的数学模型;采用扩展的TODIM方法对东营市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评价,并分析了各个指标在城市生态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表明:(1)东营市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一直向好,由脆弱状态逐渐过渡到亚健康状态,但是生态状况仍然不容乐观,距离健康状态仍有较大的差距;(2)环保投入力度不足、污染物排放量增加、产业结构仍不完善、建成区人口密度过高等成为制约东营市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文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基于PSFR(压力-状态-功能-响应)框架模型,从社会经济影响、水生态健康、生态服务功能、水环境与水资源调控管理4个方面,选择15个大项,46个小项建立了东江湖流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在专家打分和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确定指标权重,并采用加权叠加、分类分级的方法定量化地评价了东江湖流域生态安全指数。研究结果表明,东江湖流域生态安全指数为79,处于安全水平,但还未达到很安全的理想程度。影响东江湖流域生态安全的劣势因子主要是水环境与水资源调控管理和社会经济影响因素,包括污染治理、水利工程、矿产开采、流域污染负荷等。完善流域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流域环境治理和监管体系,是提高流域生态安全,实现东江湖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宁波市城区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效果评价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需要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来指导和评估整治工作绩效。针对城市河道的水环境特征,采用系统分析和专家调查法建立了城区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效果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数学评价模型,指标体系包括目标层指标1项、准则层指标3项、评价层指标10项以及调查监测指标层15项,共4个层次。将建立的评价方法应用于2012年3~10月宁波市11条城区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效果的评价,获得城区河道综合整治效果评分值在48.4~91.4,评价结果可定量描述治理工程取得的环境效果,为城市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与定量考核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是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应用方向,是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体现。本文结合山东半岛地质环境现状和特点,构建了基于水文地质环境、工程地质环境和环境地质问题的共12项评价指标的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采用综合加权指数方法,借助GIS空间分析及属性库链接相结合的方法对现阶段山东半岛地质环境承载力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将山东半岛地质环境承载力的划分为4个等级,并对每个等级区域做了分析说明,以期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框架选取25个能反映水生态安全状态的指标,通过指标权重确定、数据标准化处理和水生态安全评价模型的构建,以三峡库区重庆段为例,从城镇化视角分析三峡库区重庆段自2007年三峡库区水位达156m高程以来的水生态安全状态。为了使AHP所确定的指标更客观,运用熵权对AHP进行修正,得到综合权重值来表示指标的权重。分析结果表明:三峡库区重庆段水生态安全自2007年三峡库区水位达156m高程至2010年三峡水库蓄水达到175m最终水位水生态一直处于不安全状态,2011~2012年升至警戒状态,总体趋势在逐年升高。影响三峡库区重庆段水生态安全的劣势因子是资源环境压力,其次是资源环境影响;影响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安全程度的优势因子是经济社会驱动力和经济社会响应。由权重值判断生态安全影响程度,资源环境影响对三峡库区重庆段水生态影响最大,其次是资源环境压力,影响最小的是资源环境状态。从指标层来看,对三峡库区重庆段水生态安全影响最大的前3个因素依次是灾害损失、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影响最小的是水土流失面积比例。  相似文献   

17.
移民型城市生态人居环境评价与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工程建设以来,在大规模移民迁建的拉动下,形成了大量库区移民城市.良好的人居环境是保障移民型城市稳步发展的关键,也是建设生态城市的核心问题.本文基于生态人居清洁、舒适、低环境负荷的特点,以三峡移民第一城--重庆市万州区为例,对其1999-2005年居住适宜性水平进行了评价和分析,并基于评价结果提出了相应的优化调整建议.针对库区移民城市强调社会结构重建的特点,本文分别从基础设施、居住系统、生态环境、社会人文四个方面筛选指标,建立三级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有效避免了主、客观定权方式各自的弱点.评价结果表明:7年来万州城区宜居水平虽呈上升趋势,但综合指数集中在0.45~0.6之间,距离生态人居的标准还存在明显差距.其中,基础设施滞后问题尤为突出,社会人文、生态环境指数自2000年后一直呈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以工程保障、社会经济保障、环境保障和效率保障作为南通市沿海开发水资源保障能力评价的准则层,以缺水率、有效灌溉面积率、单位GDP用水等12个指标作为指标层构建了南通市沿海开发水资源保障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评分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加权平均确定综合评价值。评价结果为:南通市现状综合保障能力中等,未来在充分节水、保护环境、提高用水效率的前提下,水资源保障能力将有所提高。从分类保障情况看,全市工程保障能力最好而环境保障能力最差;从各行政区的保障能力看,如皋市综合保障能力最好,而海安和如东两县综合保障能力最差。最后对如何提高各地区水资源综合保障能力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甘肃省主体功能区划中生态系统重要性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生态系统的重要性是划分主体功能区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甘肃省地域跨度大,自然地理背景复杂,生态系统的类型多样,生态重要性的定量评价困难.该文基于分区评价单元内各类生态系统的构成及功能来核算其生态服务价值,并把这种服务价值作为生态重要性的依据来划分生态保护区域.以县级行政区为评价单元,核算了森林、草地、荒漠、农田、湿地和城市6大类生态系统在气体和气候调节、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环境净化、生物多样性维护、生物产品产出、文化娱乐7个方面的生态服务价值.评价结果表明,全省84个评价单元的生态服务价值的空间格局明显,较好地表现了各地区的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及其分区指向,其结果可为省级主体功能分区提供基本依据.作为一种思路和方法,在完善主体功能分区中是值得探讨的.  相似文献   

20.
港口后勤区域是港口功能的重要拓展空间。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从功能联系的角度将上海外高桥港区与临近的外高桥保税区作为完整的地域系统,通过计算港口后勤区域与城市的均值关联度,对1995年以来的外高桥港口后勤区域与城市互动发展的综合效应进行了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995年以来综合效应总体上比较显著,但呈现一定的波动性,其中1995~1998、2000~2001和2003~2005年外高桥港口后勤区域与城市关联发展的均值关联度均表现出下降态势。港口后勤区域建设规模和营运规模的扩大、服务联系的强化以及由此带来的城市交通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是导致上述动态特征的主要因素。未来从全市的角度看,随着外高桥保税区和洋山保税港区战略合作的展开,港口后勤区域效应将得到进一步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