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宇  郭劲松  方芳  杨国红 《环境科学》2009,30(2):493-498
为研究溶解氧及曝停比对单级自养脱氮系统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从不同溶解氧水平及曝停比条件下的SBBR单级自养脱氮反应器中采集活性污泥及生物膜样品,进行PCR-DGGE及条带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经过1.5 a稳定运行,该系统内微生物群落结构与接种污泥相比已变得简单且较稳定.曝停比为2 h∶2 h的条件下,中高低3种溶解氧水平中,生物膜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值均高于活性污泥.DO在(曝气)2.0 mg/L(停曝) 0.4 mg/L时系统运行效能最佳,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值最高,生物膜和活性污泥样品中条带数分别约为14条和10条,微生物的多样性及相互协同代谢过程是维持单级自养脱氮系统具有较高运行效能的一个关键因素.此外,曝停比对单级自养脱氮系统微生物群落结构有较大影响.3 h∶5 h的较长曝停周期下,活性污泥与生物膜微生物组成接近,相似性为100%,各类细菌虽在活性污泥与生物膜中均能生存但活性较低,系统运行效能差.  相似文献   

2.
在污水的生物处理系统中,曝气池内活性污泥的浓度是一项重要的设计与运行参数。目前,对于该参数的测定,大多采用重量法和比浊法。重量法操作步骤繁琐,测定时间较长。比浊法易受色度干扰,影响测定结果。并且,这两种测定方法均不能直接反映出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群体的活性成份。一定量的活性污泥,在恒定的温度下,其内源呼吸速率是一个恒定的常数(图1)。而且,活性污泥的内源呼吸速率与活性污泥的量成正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溶解氧对生物海绵铁体系海绵铁溶出的影响,将海绵铁介入活性污泥中形成生物海绵铁体系,通过模拟实际反应器中海绵铁的腐蚀状态,测量生物海绵铁体系中总Fe(TFe)含量,研究了溶解氧对海绵铁溶出量的影响,并将海绵铁制作成工作电极介入活性污泥中,利用AUTOLAB电化学工作站研究了溶解氧对生物海绵铁体系中海绵铁腐蚀速率及极化电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生物海绵铁体系中,海绵铁的TFe溶出量与反应体系的DO浓度呈正相关,且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影响作用越来越明显。随着活性污泥混合液中溶解氧的增加,腐蚀电位负移,腐蚀电流正移,腐蚀倾向加大,腐蚀效果变强。通过极化曲线及其参数分析得出不同溶解氧浓度下海绵铁极化电阻排序为(6.5±0.5) mg/L<(3.5±0.2) mg/L<(0.5±0.2) mg/L,缺氧条件下,腐蚀阻力较大,溶解氧能够减小极化电阻,促进海绵铁填料的腐蚀。  相似文献   

4.
SBR中活性污泥培养驯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研究在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BR)中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以人工配制的污水作为营养液,通过控制温度(26℃左右)、pH(6.8~7.8)、溶解氧(2~6 mg/L)等试验条件来进行污泥的逐步培养驯化,主要探究在培养期间活性污泥浓度(主要测其MLSS)、对COD的去除效果、30分钟沉降比和活性污泥微生物相随培养时间变化而变化的规律。以及培养中出现的异常状况与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5.
以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水中硝酸盐氮,一般采用标准曲线法和标准加入法。但,上述方法不适于测定含干扰离子较多的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本文采用一次水样添加法,测定水中硝酸盐氮。即以标准溶液为基体,水样中干扰离子浓度被大大稀释,减少了对电极PVC膜的污染,提高了测定的灵敏度和准确度。6次测定的标准偏差<0.2(mg/l);加标回收率为94.2%~105.3%。实验部分一、仪器和试剂 (一)仪器 1.WL-IS微电脑离子机; 2.P_(No_3)—1型硝酸根离子选择性电极; 3.217型甘汞电极;  相似文献   

6.
溶解氧测定仪在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应用.在测量过程中,氧电极附近的氧经过选择性透膜扩散进入氧电极而被电极反应所消耗.溶液本体的氧不能及时扩散到电极簿膜附近,致使通常溶解氧电极不能使测定结果稳定、准确、可靠.有人采取加强搅拌的补救措施,却又容易使空气中的氧进入溶液,影响测定结果.我们采用喷射流氧电极,大大提高了溶解氧测定仪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长寿命BOD微生物传感器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研究将从淀粉厂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出的一种性能优良的腊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用高分子等材料包埋制成薄膜,与氧电极组合成BOD传感器。经对其技术性能进行测试表明,间断使用寿命已达16个月以上;对BOD标准物质线性响应范围5—60mg/L;响应时间不大于8min;测定环境标样平均误差1%,变异系数5.1;与BOD_5经典法同步测定废水样品结果相关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邻氨基苯甲酸电化学修饰电极及其铅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用电化学方法制作邻氨基本甲酸修饰玻碳电极,修饰液为50ml水溶液,内含邻氨基苯甲酸0.3g,36%甲醛0.3g,NaOH 0.3g;扫描的电位范围为-0.1—+1.3V(vs.SCE);扫速100mV/s和扫描时间5min.研究了铅在该电极上的阳极溶出伏安特性,铅在该电极上的氧化还原过程是不可逆反应.电极对铅的测定灵敏度比未修饰玻碳电极大大提高,重现性也好,测定12次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8%,电极可用于水中痕量铅的测定,最佳的测定条件是:底液为0.05mol/L KCl(pH=2—8),富集电位-0.9V(vs.SCE),富集时间2min.常见离子不干扰铅的测定.铅(Ⅱ)浓度为1—3ng/ml时,测定回收率为96—102%,定量测定的下限是0.2ng/ml.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评价在废水及活性污泥中确定异养微生物活性及微生物密度,选择酶活性测定的可能性,在废水中,酯酶及脱氢酶的活性与四种(?)过异养菌菌落测定酶活性的方法(α糖甘(?)酶、丙氨酸氨肽酶.酯酶及脱氯酶)的图示,可用于确定中试装置的活性污泥和厌氧水解作用污泥的特性 在两种污泥中,酶活性模型明显有差异,表明其微生物种群不同或生理性质存在差别,四个生产规模污水处理活性污泥中,活性污泥酶活性模型受到进水成分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
污泥电子传递体系(ETS)活性测定中萃取剂的选择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比较了丙酮、乙醇、正丁醇、磷酸三丁酯、乙酸乙酯、甲苯和三氯甲烷等7种萃取剂检测活性污泥电子传递体系(ETS)活性的特性.结果表明,这7种萃取剂制作标准曲线的性能相近;在实际污泥样品检测中,37℃下丙酮的萃取时间仅需10min,待测样品量相同时,其萃取速度约是其它萃取剂的4~22倍,37℃下丙酮萃取污泥样品中三苯基甲脂(TF)的能力大于其它萃取剂在37℃或90℃下的萃取能力,同时以丙酮作萃取剂测定的污泥电子传递体系活性也最大,说明丙酮是污泥电子传递体系活性测定中萃取剂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1.
本文前半部分详细阐述了本人经摸索后总结出的测定活性污泥耗氧速率具体操作,填补了有关文献资料在阐述操作上某些细节的缺失,并且在测定活性污泥耗氧速率过程中所遇到计算和样品放置等多个问题上,提出个人见解和解决方法;而本文后半部分阐述了如何判断活性污泥是否中毒或其活性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2.
NH_3·H_2O-KI改良法测定水中溶解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方法在原测定溶解氧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用 NH_3·H_2O—KI、H_2SO_4—H_3PO_4分别代替了原方法中的 NaOH—KI、H_2SO_4;同时作了样品空白,校正了氧化还原物质产生的干扰。据实验:1mg/1Fe~(2+)、0.5mg/1NO_2~-及浓度不太高的 S~(2-)、S_2O_3~(2-)、SO_3~(2-)、Cl_2对测定不产生干扰。对蒸馏水、自来水、废水进行测定,均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明有机物和金属离子对铬酸钡光度法测定硫酸根的影响,选取不同种类的有机物(葡萄糖、尿素、柠檬酸、叔丁醇和正丁醇)和金属离子进行比对试验。结果表明:葡萄糖对硫酸盐测试干扰最大,在SO_4~(2-)浓度和葡萄糖浓度分别为200 mg/L和3 000 mg/L的条件下,硫酸盐回收率仅为58.7%,硫酸盐回收率随葡萄糖浓度的增大而降低;尿素、柠檬酸、叔丁醇和正丁醇对硫酸盐测定结果没有显著影响。在SO_4~(2-)浓度、葡萄糖和金属离子(存在CuSO_4、Ag_2SO_4、Ni Cl_2、CoCl_2、Mn Cl_2、FeSO_4)浓度分别为200 mg/L、3 000mg/L和20 mg/L的条件下,硫酸盐回收率分别为65.8%、71.5%、62.3%、65.2%、86.7%和78.5%。  相似文献   

14.
袁磊  毕学军 《环境工程》2010,28(6):97-99
通过活性污泥脱氢酶活性与电子传递体系活性的测定,对比分析铁盐对活性污泥系统微生物活性影响及其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活性污泥TTC-DHA活性与INT-ETS活性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分批次向活性污泥处理系统投加Fe(OH)3并保持连续运行污水处理系统内的活性污泥含铁质量分数在5%条件下,其活性污泥微生物TTC-DHA与INT-ETS活性可分别达到25~30,275~360μg/(mg.h),其较对比系统提高50%左右,铁盐对活性污泥的微生物活性的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通过机械破碎灭活A-A/O系统中活性污泥中的高等微生物,测定灭活前后的活性污泥的耗氧速率(OUR)的差值,来测定高等微生物的活性。实验结果表明,A-A/O系统中高等微生物活性相对于活性污泥总活性约占14~17%。  相似文献   

16.
BOD(生物化学需氧量)就是水中好气性微生物所消耗溶解氧的数量,它是根据将稀释好的样品在20℃放置五天所消耗的溶解氧来计算的。这样测得的BOD,成为目前国际水质污染的指标。我国按照  相似文献   

17.
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溶解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用分光光度法间接测定水中溶解氧(DO)的方法,在水样中加入MnSO4和甲醛肟溶液,在pH为10.0~11.0的碱性溶液中,锰(Ⅱ)被溶解氧氧化为锰(Ⅳ),与甲醛肟生成棕色络合物,在波长λ=450nm条件下,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吸光度值,确定锰(Ⅳ)的含量,通过公式间接求得溶解氧的含量,DO的测定范围为0.6~12mg/L,此法对各种DO样品的测定结果与DO仪的结果高度吻合。  相似文献   

18.
<正> 测定工业废水生化耗氧量时,样品需要稀释,但由于样品种类繁多、成份复杂、生化耗氧量浓度变化较大,正确确定稀释倍数是测定生化耗氧量的关键,本文就解决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一、样品生化耗氧量分析结果报废的原因环境监测分析方法规定:样品在20℃条件下,经5天培养后减少的溶解氧占培养前溶解氧的40-70%为最佳,一般消耗溶解氧不少于2mg/l,培养后剩余溶解氧不少于1mg/l。在生化耗氧量的测定中,有三个稀释倍数就基本可以控制样品生化耗氧量的浓  相似文献   

19.
低温SBR工艺活性污泥代谢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7±1)℃条件下,从污染物的去除效能、生物活性、污泥特性等方面,研究了低温SBR系统中活性污泥的代谢特性.结果表明:低温SBR系统在好氧阶段前40min能够将96%的COD去除,整个运行周期活性污泥对COD的代谢状况良好;由于低温的影响,活性污泥硝化反应过程受到抑制,反硝化过程无法正常进行;低温不是影响SBR反应器中聚磷菌P代谢过程的关键因素,在低温条件下聚磷菌对P的摄取、释放代谢状况良好;活性污泥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和碘硝基四氮唑(INT)电子传递体系(ETS)活性呈现出周期性变化规律,TTC和INT-ETS活性能够有效表征整个运行过程活性污泥的代谢特性;稳定运行的低温SBR系统活性污泥表现出良好的沉降性,MLSS、MLVSS、以及MLVSS/MLSS都高于常温SBR系统.  相似文献   

20.
水质中溶解氧的测定,通常有碘量法、光度法及电化学法等,其中,极谱法具有灵敏度高、方法简便、成本低且能实现快速和连续测定等优点。但是,一般的园盘氧电极,尚存在流动相关性大,响应时间长等缺点。为此,我们在着重研究氧电极的流动相关性的基础上,研制了环状氧电极。实践证明,在测定溶解氧时,环状氧电极响应时间快,残余电流小,流动相关性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