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三软”煤层综放工作面综合防尘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典型工作面为例研究了煤体注水、自动喷雾、磁化水喷雾、化学防尘等综合防尘技术在“三软”煤层综采放顶煤工作面的实施方法,并对应用中遇到的一些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煤层注水降低综采工作面煤尘浓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深入研究官地矿9# 煤渗透特性的基础上,提出动压预注水的煤层注水方案与参数,并在官地矿进行了工业性试验,取得了降低综采工作面煤尘浓度60% 以上的明显效果。它对我国煤矿有效实施煤层注水、降低工作面粉尘浓度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综采工作面,特别是放顶煤综采工作面,由于采用液压支架增加了放顶煤的工序,工作面粉尘浓度大幅度上升,“支架防尘”成为综采工作面(包括放顶煤综采工作面)防尘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在综采工作面,“支架防尘”主要采取自动喷雾降尘措施。  相似文献   

4.
综采工作面的粉尘防治一直是煤矿安全工作的重点和难题之一。结合双鸭山矿区新安矿综采工作面的实际状况,采用现场煤层高压注水实验方法,研究了高压注水条件下煤体增湿的规律;运用注水实验数据进行反演数值试验,优化煤层高压注水数学模型内部参数,利用注水数值模拟试验确定了综采工作面煤层高压注水减尘技术的最优参数;运用了高压喷雾降尘效率模型数值模拟方法,分析确定了综采工作面采煤机外置高压喷雾降尘的最优参数,研发了孔径为1.2 mm的7孔高压集成喷嘴。新安二矿、三矿煤层高压注水联合高压喷雾二级防尘技术应用效果表明:通过二级联合防尘措施,工作面全尘去除率高达96%,呼吸性粉尘去除率高达94%。  相似文献   

5.
综采工作面的粉尘防治一直是煤矿安全工作的重点和难题之一。结合双鸭山矿区新安矿综采工作面的实际状况,采用现场煤层高压注水实验方法,研究了高压注水条件下煤体增湿的规律;运用注水实验数据进行反演数值试验,优化煤层高压注水数学模型内部参数,利用注水数值模拟试验确定了综采工作面煤层高压注水减尘技术的最优参数;运用了高压喷雾降尘效率模型数值模拟方法,分析确定了综采工作面采煤机外置高压喷雾降尘的最优参数,研发了孔径为1.2 mm的7孔高压集成喷嘴。新安二矿、三矿煤层高压注水联合高压喷雾二级防尘技术应用效果表明:通过二级联合防尘措施,工作面全尘去除率高达96%,呼吸性粉尘去除率高达94%。  相似文献   

6.
兖州矿业 (集团 )公司鲍店煤矿和西安矿业学院矿山应用技术研究所共同研究成功的一种“综采放顶煤工作面沿空顺槽综合防灭火技术”,解决了国内缓倾斜中厚煤层采用放顶煤工艺生产的煤炭自燃发火问题 ,其中的注凝胶隔离段、注惰化阻化剂阻化松散煤层、煤炭自燃监测等技术的研究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最近已经由专家通过了技术鉴定。据了解 ,由于综采放顶煤技术的特殊性 ,以往常规开采中有效的防灭火技术并不完全适应放顶煤开采。在我国已经采过的 2 2 0个综采放顶煤工作面中发生过 1 82次自燃火灾事故 ,其中顺槽火灾为 1 1 6次 ,占 63.7%。因此…  相似文献   

7.
孙村煤矿煤层注水钻孔捕尘装置研制成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新汶矿业集团孙村煤矿研制成功一种新型的煤层注水孔施工捕尘装置。成功解决了综采工作面注水孔施工时煤层受水膨胀发生塌孔埋钻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8.
煤矿综采放顶煤工作面高浓度粉尘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煤矿综采放顶煤工作面开采强度大、产尘尘源多、粉尘浓度高,因而对尘毒的治理难度大。为此,提出了治理的总体思路、防治方案并在几十个煤矿综采放顶煤工作面推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日前,河南省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对义煤集团公司、中国矿业大学合作研究的极易自燃厚煤层快速灭火及抑爆技术进行了科研项目鉴定,认为该技术成果在煤矿防灭火技术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义马矿区所采煤种主要为长焰煤,自然发火期极短,因此综采放顶煤工作面回采速度慢与煤层自燃发火快的矛盾成为困扰该公司安全生产的“拦路虎”。多年来,为解决这一矛盾,义煤集团先后研究实施应用了《易燃煤层放顶煤开采》(获全国煤炭工业科技进步三等奖)等一系列新技术,为该集团的安全生产和易燃煤层放顶煤技术应用及效益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5年,…  相似文献   

10.
放顶煤综采工作面由于其工艺的特殊性,瓦斯防治工作一直是安全开采的难题之一,大同矿区特有的“两硬”条件(坚硬顶板、坚硬煤层)作开采时其顶板、顶煤难以冒落,给瓦斯治理带来了更多的困难.经过近几年的攻关研究,同煤集团已经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保证了矿井的安全生产.本文对“两硬”条件下的高瓦斯放顶煤工作面的瓦斯防治方法做一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1.
综采放顶煤工作面遇到地质构造时冒顶频繁,控顶困难,严重影响采煤工作面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通过对工作面架前冒顶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及对工作面遇地质构造时架前冒顶防治进行不断探索,在技术和管理上形成了一整套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在遇地质构造期间,通过采用有效手段便可保证综放支架安全通过地质构造。以伯方煤矿二盘区3207工作面工程实际为例,运用具体技术和管理措施,使工作面安全通过地质构造断层。该方法可为类似构造煤层的安全开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我国综采放顶煤粉尘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较系统地论述了我国目前综采放顶煤工作面粉尘综合治理的最新技术与成果,包括厚煤层注水技术,采煤机应用外旋双层雾流罩封尘源除尘技术,液压支架和放煤口联合自动控制喷雾降尘技术及破碎机声波雾化降尘技术等,并说明其应用及效果。根据现有降尘技术存在的问题,结合现场实际讨论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低瓦斯综采放顶煤工作面的研究,选择了合理的通风方式和最优排风速和,即有利于工作面降温,保证了工作面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4.
为降低综采工作面空气粉尘浓度,减小粉尘对矿工及设备的危害,在西山煤田3号煤层开展煤层注水试验。通过测量固定测点粉尘的质量浓度及分散度,分析煤层注水的效果及其对综采工作面粉尘浓度和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煤层单孔设计注水量440 m~3条件下,煤层内在水含量平均增加1.02%,外在水含量平均增加了2.21%;注水后煤尘粒径分布范围变窄,平均粒径减小,整个工作面空气中全尘浓度平均降低28%,呼尘浓度平均降低32%。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低瓦斯综采放顶煤工作面的研究,选择了合理的通风方式和最优排风速和,即有利于工作面降温,保证了工作面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6.
突出煤层掘进防突技术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针对焦作矿区单一煤层开采特点,分析煤巷掘进突出和瓦斯涌出规律,探讨防突措施的适应性,研究出严重突出危险掘进工作面中高压注水综合措施,即在巷道两侧布置长钻孔抽放工作面前方及两侧煤体瓦斯,向掘进工作面前方应力集中带内打短钻孔进行中高压注水。边掘边抽钻孔提前抽放瓦斯,增大煤体透水性,有利于煤层注水和较高的压力水压裂破坏煤体,增加煤体透气性,提高瓦斯抽放效果。通过在严重突出矿井试验,3115m巷道未发生一次突出,巷道掘进速度平均提高一倍以上,有效解除了突出危险,大幅度提高了掘进速度。研究与实践证明,中高压注水综合防突措施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有效性和安全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东滩煤矿4312综放工作面所采煤层可注水孔隙率较低,导水性较差的情况,在煤层脉动注水机理分析的基础上,开展高压脉冲式煤层注水,根据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及极限平衡区宽度确定注水超前距离及终止注水超前距离,并设计了脉冲式高压注水系统。现场试验表明,4312综放工作面煤层水分平均增加量达到1.197%,有效湿润半径达到15 m,工作面各工序的平均降尘效率超过40%,注水效果明显优于同矿区同煤层静压注水和动压注水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在对W3709综采工作面产尘特点分析的基础上,将工作面产尘源分为落煤扬尘、落煤冲击产尘及割煤产尘3类。对采煤机顺风割煤与逆风割煤时粉尘运动规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根据工作面产尘特点与粉尘运动规律,提出了包括煤层注水、采煤机割煤产尘治理与控制以及支架处粉尘治理一套完整的综合防尘系统。通过现场应用,工作面粉尘在原有设施降尘基础上降低86%以上,降尘效果良好,有效地解决了该工作面粉尘污染严重的难题。  相似文献   

19.
综采工作面粉尘污染状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FC-4型粉尘采样仪器对综采工作面在顺风割煤、逆风割煤、移架以及放顶煤四种不同工作条件下进行粉尘浓度测定,分析粉尘在不同工作条件下造成工作面污染的基本规律,得出采煤机割煤是工作面粉尘的第一大来源,最大粉尘浓度可达890mg/m3,移架是综采工作面粉尘的第二大来源,放煤的高度和次数对工作面的污染有很大影响.同时,指出采取综合的粉尘防治措施才是降低工作污染程度的最佳办法.  相似文献   

20.
用FC-4型粉尘采样仪器对综采工作面在顺风割煤、逆风割煤、移架以及放顶煤四种不同工作条件下进行粉尘浓度测定,分析粉尘在不同工作条件下造成工作面污染的基本规律,得出采煤机割煤是工作面粉尘的第一大来源,最大粉尘浓度可达890mg/m^3,移架是综采工作面粉尘的第二大来源,放煤的高度和次数对工作面的污染有很大影响。同时,指出采取综合的粉尘防治措施才是降低工作污染程度的最佳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