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言汞对环境的污染已成为众所(?)目的问题,由于人工和自然造成的污染,汞的最后归宿是海洋。按Klein和Gold berg的估计,由于人类活动造成向海洋迁移汞的总量约为4000~5000吨/年,在数值上与由于大陆风化作用进入海洋的5000吨/年相近。目前海洋中溶解汞的平均含量在0.010—0.013ppb,河流中溶解汞含量在0.04—0.10ppb。海洋沉积物中汞含量也在ppb数量级内变化。但由于生物体的富集作用,海洋生物体内汞含量比相应水相含量高500多倍。海洋中溶解汞主要以HgCl_4~(-2)、HgCl_2络合物形式存在。汞在天然水体中90—99%处于沉积相中,它的迁移转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Gibbs  相似文献   

2.
讨论了近年来国内外电厂煤燃烧过程中汞的形态分布以及迁移转化规律研究的最新成果 ,并在此基础上评价了现有电站污染控制系统的脱汞性能 ,考虑到汞的排放控制 ,提出了对现有设备的可能优化措施。在分析中 ,注意到汞的易挥发性 ,认为汞排放控制应该充分考虑烟气中汞形态的迁移转化。由于氧化态汞在汞控制中有着重要作用 ,其研究将是控制电厂汞排放的关键。先进的汞排放控制技术的开发应以增强汞的氧化态为优先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电厂燃煤过程中汞的迁移转化及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讨论了近年来国内外电厂煤燃烧过程中汞的形态分布以及迁移转化规律研究的最新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评价了现有电站污染控制系统的脱汞性能,考虑到汞的排放控制,提出了对现有设备的可能优化措施。在分析中,注意到汞的易挥发性,认为汞排放控制应该充分考虑烟气中汞形态的迁移转化。由于氧化态汞在汞控制中有着重要作用,其研究将是控制电厂汞排放的关键。先进的汞排放控制技术的开发应以增强汞的氧化态为优先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东寨港红树林湿地潮间带沉积物中汞(Hg)、砷(As)的化学形态组成、垂直分布及理化性质对其形态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别有80%和25%的沉积物样品中Hg和As超过背景值;YF采样点沉积物中Hg和As相对较高,XB采样点沉积物样品中Hg和As相对较低。Hg和As随深度的增加总体呈降低趋势。沉积物中Hg形态累积质量分数大致为:残渣态可氧化态可还原态酸溶态,As主要以残渣态存在。沉积物中Hg污染指数和迁移系数远大于As,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YF采样点沉积物中Hg和As污染指数和迁移系数较其他采样点高,环境风险相对较大。不同采样点Hg和As形态与理化性质相关程度不同,无污染或轻度污染采样点沉积物中两种元素在一定程度上受沉积物pH、有机质及盐度影响,污染相对较重的YF采样点沉积物中Hg、As形态与沉积物pH、有机质及盐度的相关性较弱。  相似文献   

5.
在海洋污染调查中,通常要分析海水中的汞含量,在研究汞在海洋环境中迁移转化规律时,亦要测定它的存在形态。因为海水中汞的含量一般很低,即使有微小的损失,都会影响到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因此,研究海水中汞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河流动力学、水力学、污染化学和物理化学等相关学科,对松花江各江段江水中汞的迁移方式进行了研究,初步确定松花江江水中汞的迁移概率统计公式以及迁移方式,对阐明松花江江水中汞所处状态和预测污染程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巢湖入湖河流沉积物中有机磷的形态分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识别巢湖流域污染物的特征、来源及其沉积物有机磷各形态分布与富营养化的关系,测定了7条巢湖入湖河流沉积物中有机磷各形态的含量,分析不同污染类型人湖河流沉积物中有机磷各形态分布的差异及与其他因素间的相关性。研究发现,不同污染类型人湖河流沉积物中水土保持控制型河流沉积物中有机磷各组分的相对含量顺序为残渣态Po〉富里酸-Po〉HCl-Po〉胡敏酸-Po〉NaHCO3-Po,平均的相对比例为7.5:3.1:1.9:1.5:1.0,而城市污染控制型和面源污染控制型河流沉积物中有机磷各组分的相对含量顺序恰好相同,面源污染控制型河流沉积物Po各形态含量低于城市污染控制型和水土保持控制型河流。中活性P。和OM、TP、Pi、Po、TN、NaHCO3-Pi、NaOH—Pi呈正相关,非活性Po与Po、NaOH-Pi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反映了中活性Po很容易转化为生物可利用磷和非活性Po,且非活性Po仍然具有潜在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8.
环境中的汞以不同的形态而存在.形态不同其毒性也有差异.众所周知的“水俣病”,是因毒性很强的甲基汞中毒造成的.其次金属汞和二价汞也是有毒的.这些不同形态的汞,在一定的生物、化学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为此研究水体中二价汞、甲基  相似文献   

9.
采用批量平衡法对硝基苯在渭河沉积物中的吸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沉积物的有机质含量和性状对硝基苯的吸附过程具有较大的影响,有机质含量和孔隙力场对硝基苯会发生竞争吸附,以Linear和Langmuir等温吸附式耦合的双模式吸附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硝基苯在河流沉积物中的吸附特性,以此获得表征其在沉积物中吸附的特性参数,通过求解对流-弥散方程的反问题,获得了双模式吸附阻滞因子数学表达式,计算出硝基苯在该沉积物中吸附的阻滞因子,并得出阻滞因子越小,硝基苯污染的环境风险越大,不仅为硝基苯在河流-地下水系统中的迁移转化规律提供了可靠参数,而且可有效预警硝基苯污染的风险程度,为管理部门提供污染防治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pH值对霞湾港沉积物重金属Zn、Cu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以霞湾港(铜霞路段)的底泥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采用重金属连续浸提法对重金属Zn、Cu在沉积物中的5种形态进行浸提,分析了其分布特征和在不同pH值与时间的条件下重金属的释放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重金属Zn主要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碳酸盐结合态的形态存在,Cu主要以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的形态存在,可交换离子态的重金属含量都很低。重金属Zn、Cu从沉积物中的释放,主要是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在酸性区内释放量随pH的升高而迅速降低。释放能力和释放速率均为ZnCu,它们释放的过程基本相似,释放速率都比较小,向环境中的释放是个长期过程。  相似文献   

11.
《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水平振荡法》(HJ 557—2010)中规定的固体废物中各形态汞的逐级化学浸提周期较长,制取浸提液时的浸提时间为搅拌后恒温振荡8h,静置16h。对美国环境保护署提出的相关方法(US EPA Method 7471B,固体和固体废弃物中汞的测定(冷原子蒸汽技术))进行了改进,将水溶态汞、酸溶态汞测定的浸提液制取时间设定为搅拌后恒温振荡30min,静置2h(其他2种形态汞测定时未做优化),采用优化的化学浸提法来测定2种造纸白泥样品中不同形态汞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按照国标方法和优化方法测得的浸提液中水溶态汞、酸溶态汞含量的偏差均小于6%,在可接受的范围(小于10%)内,优化方法的测定结果可靠;不同种类的造纸白泥中各形态汞的分布趋势是相同的,含量分别为水溶态汞酸溶态汞过氧化氢溶态汞残渣态汞;2种造纸白泥样品中所含水溶态汞的比例均较高,这也为造纸白泥的安全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2.
铜在沉积物不同稳定性组分上的吸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沉积物中不同成分的稳定性对重金属的迁移转化有重要影响。按照在自然条件下不同成分的稳定性将沉积物分为3个组分(轻组(LF)、腐殖质(HS)、去除HS的重组(HFRHS))。研究了铜在沉积物及其不同组分上的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以及pH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沉积物中,LF与HS对吸附铜的速率起控制作用,而HFRHS是主要的吸附组分,pH对铜的吸附有较大影响。在自然环境中,控制LF和HS的迁移转化,可以有效降低铜的迁移能力,减小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了摸清汞在一定自然背景下,在小河流中污染和迁移的一般规律,我们对南京的一条小河流进行了两年的调查研究。现把调查的结果综述如下。此河系南京的一条小河流,全长6.8公里,河流面积为13平方公里,河宽几米至十  相似文献   

14.
在河流水质的规划、管理、污染控制及工程设计中,常常需要全面了解水体中各种非有害元素,营养元素及有害元素的背景含量,分配关系,污染物浓度及其迁移转化规律等.为了数据处理的连续性和可比性,所有被测项目最好是取自同一样品,且需大批量的测定,为此,必须拟定多项目的系统分析方法.在研究底质或悬浮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形态及分布状况时,提出了部分元素的分离及测定方法.不少文献都是用螯合剂捕集萃取或吸附富集方法来达到测定水中微量重金属元素的目的.提出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蓟运河下游河段水体中汞的迁移过程与甲基化问题,认为水体汞的分布基本上符合负指数方程,而生物迁移实际上就是甲基汞的迁移与累积问题。由于生物累积的结果,它们在沉积物—水—生物体之间形成一种汞的生物地球化学流。  相似文献   

16.
五十年代末期,震惊世界的“水俣病”爆发以来,环境汞污染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相继开展了大量的汞污染调查,汞污染毒理学研究和迁移转化研究。经大量研究表明.环境中的无机汞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转化为剧毒的甲基汞,进而通过食物网链累积危害人体健康。 甲基汞比较广泛地分布在各化学地理环境中,特别是受汞污染的水生生态系和土壤中。二者具有环境“汞库”之称,又  相似文献   

17.
海洋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测定的硫干扰消除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环境监测中,海洋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的测定常用索氏提取——浓硫酸纯化——气相色谱法。该法灵敏度高,准确,选择性也较好,但对含有元素硫的沉积物样品,因受硫的干扰而无法测定。国外有人用金属汞和四丁基铵盐离子来消除元素硫的干扰,但大量的金属汞不仅影响操作人员的健康,而且污染环境。国内有文章提到用铜粉来消除河流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测定中硫的干扰。我们在海岸带污染调查工作中,对海洋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的测定,采用铜粉振荡脱硫,以消除元素硫的干扰,经方法验证,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 一些有机汞化合物具有慢性的毒理学性质,它比无机汞更毒。据瑞典科学家Jensen和Jerhelor首先指出,从工农业污染物中进入环境的多种形态的汞,可在天然汞的生态系统中转化成甲基汞.在国内外对沉积物中的汞的生物甲基化和鱼对甲基汞富集的研究工作已有报导。影响汞的生物甲基化的  相似文献   

19.
土水系统中氮迁移转化动力学的研究是土水系统中其它研究项目诸如纳污容量、迁移转化建模、模拟、预测、规划等的关键.我们正是从考察国外氮迁移转化模型研究的过程中回过头来考察其动力学方面研究的. 所谓迁移转化是指物质在空间位置上的移动和存在形态间的转化.土水系统中氮的迁移转化主要是指下列几种形态氮的迁移转化.它们是:有机-N、NH_4~+-N、NO_3~--N、NO_2~--N、N_2O和N_2.按照物质的运动形式划分,可将它们的迁移转化分为:(1)物理过程:如扩散、平流、挥发等;(2)物理  相似文献   

20.
巢湖入湖河流沉积物中有机磷的形态分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识别巢湖流域污染物的特征、来源及其沉积物有机磷各形态分布与富营养化的关系,测定了7条巢湖入湖河流沉积物中有机磷各形态的含量,分析不同污染类型入湖河流沉积物中有机磷各形态分布的差异及与其他因素间的相关性。研究发现,不同污染类型入湖河流沉积物中水土保持控制型河流沉积物中有机磷各组分的相对含量顺序为残渣态Po >富里酸-Po >HCl-Po >胡敏酸-Po >NaHCO3-Po,平均的相对比例为7.5:3.1:1.9:1.5:1.0,而城市污染控制型和面源污染控制型河流沉积物中有机磷各组分的相对含量顺序恰好相同,面源污染控制型河流沉积物Po各形态含量低于城市污染控制型和水土保持控制型河流。中活性Po和OM、TP、Pi、Po、TN、NaHCO3-Pi、NaOH-Pi呈正相关,非活性Po与Po、NaOH-Pi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反映了中活性Po很容易转化为生物可利用磷和非活性Po,且非活性Po仍然具有潜在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