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为揭示内蒙古雷电灾害分布规律和成灾原因,基于内蒙古2009—2018年雷电灾害资料和2013—2018年地闪定位系统资料,运用数理统计、熵权法分析内蒙古地区雷击人员伤亡特征及其致灾因素的影响权重。结果表明:内蒙古近10 a平均每年发生雷击伤亡事故6.20起,全区每年每百万人中约有0.36个人因雷击伤亡;乌兰察布市和锡林郭勒盟每年每百万人的雷击伤亡人数最多,呼和浩特市每1 000 km2人员雷击伤亡率最高;每年雷击伤亡事故的86.58%集中在6—8月份;1 d中雷击死亡主要集中在下午13∶00—18∶00时段,占83.33%;雷击伤亡事故主要发生在农村牧区;雷击伤亡的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40~69岁;雷击伤亡中男性所占比例高达70.73%;全区大约每7万个地闪中会有1次导致雷击伤亡事件,雷击伤亡与地闪频次在时间上有较好的相关性,雷电灾害致灾因子熵权显示高程、地闪强度较地闪密度和地形起伏度更易造成雷击人员伤亡。  相似文献   

2.
将事故后果严重度分析应用于飞机雷击事故中,可以客观地评价飞机雷击事故的后果严重度。主要采用定量的风险评估方法,从飞机等级、生命损失、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四方面进行分析,建立了飞机雷击事故后果严重度模型,同时对影响飞机雷击后果严重度的因素进行了赋值,划定了飞机雷击事故后果严重度等级,为预防飞机雷击事故的发生及飞机运行安全评价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LEC法和风险矩阵法因其通俗易懂、步骤简单等优点在各种工作环境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LEC法存在风险分析固定化,缺乏风险的横向对比等问题。为了扩大LEC法的应用范围,提高LEC法的灵活性。本文提供了一种基于LEC评价法的风险矩阵量化方法,量化评估业务或者企业的风险值大小,并在隐患整改等安全管理策略实施之后,评估风险总值的变化趋势和目标。  相似文献   

4.
秦健  杜睿  何宇 《安全》2015,36(12)
分析了雷击引起氢气缓冲罐的危险性,在对某制气基地氢气缓冲罐遭受雷击发生火灾、爆炸危险辨识的基础上,运用喷射火模型和蒸气云爆炸模型对氢气缓冲罐雷击火灾爆炸事故后果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氢气缓冲罐发生喷射火时的伤亡半径不大,发生爆炸的伤亡半径达近50m,可造成严重事故后果,应采取相应的防雷措施,尽量避免氢气缓冲罐发生雷击爆炸。  相似文献   

5.
一、雷电天气如何自我保护如何才能避免或减少雷击伤亡,保障生命安全呢?据专家介绍,雷击导致人员伤亡,主要发生在旷野,在建筑物附近和室内也时有发生。那么,怎样防范雷击的伤害呢?在建筑物附近和室内时,应注意以下4点:1.不能停留在楼(屋)顶。1996年8月8日下午4时,广东河源市孙某16岁的儿子在家看电视,因电视接收天线有故障,便跑到楼顶摆弄天线,一声雷响,不幸身亡。这是因为大多数雷击都发生在建筑物的顶部。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多场景保护层分析(LOPA)存在的问题,建立风险矢量导图,将事故场景、独立保护层、修正因子、事故后果发生频率等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分别采用最大值法求和法计算后果发生频率,探讨多重初始事件导致事故发生频率的最优计算方法;阐述点火源、暴露因子以及致死概率等修正因子的使用方法并提出改进建议,避免常规LOPA下致死概率过高的问题。以柴油加氢装置原料油缓冲罐液位过高风险点为例,进行多场景LOPA,应用综合计算法得出多重初始事件导致的液位高后果失效频率为3.2E-02。结果表明:风险矢量导图和正确使用修正因子可有效提高LOPA的质量;不同初始事件导致的场景失效频率值相差较大或存在共用保护层的情况适用最大值法,其他情况则可采用求和法;如果多场景同时适用最大值法和求和法,则采用综合计算法;求和法过于保守,最大值法过于乐观,综合计算法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7.
陈文瑛  王如平  张蒙  孙宝平 《安全》2021,42(9):27-32
为预测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事故对环境承载力造成的破坏,本文考虑天气及地理环境等多因素进行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风险评价模型优化,基于熵权法对环境敏感区进行事故后果量化评估.以北京六环为场景实例研究,结果表明:医院、学校、住宅区、公共绿地和风景名胜区在事故后果影响中所占比重更高,西六环的环境敏感区后果值最大;该模型与现实风险分级指数评价法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可知该风险量化模型进行环境敏感区影响评价具有一定合理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8.
液化石油气储罐风险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将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辨识法与事故树评价法2种方法的有效结合,提出一个新的风险综合评价模型。针对液化石油气储罐进行评价,首先采用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评价法初步判断液化石油储罐的固有危险度;再利用事故树评价法,对储罐可能发生事故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找到事故发生的基本原因,根据最小割集/径集确定控制方向;最后对事故危害后果的现实危险性进行预测并且予以量化,通过分析判断危险等级和控制等级的匹配与否来获得控制措施的有效性,从而使重大危险源得到更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对于飞机雷击的风险,运用事故树模型的分析方法,建立飞机雷击事件事故树模型,综合考虑飞机雷击事件发生的全过程。通过建立飞机雷击事件事故树模型,阐述引起飞机雷击的主要原因,同时得到最小割集、最小径集,运用公式计算出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当飞机雷击事件发生后,根据组成最小割集的基本事件,找出造成飞机雷击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运用最小割集方法来制定预防飞机雷击事件发生的方案。同理,根据最小径集中基本事件都不发生时雷击事件不会发生来制定预防飞机雷击事件发生的方案。根据结构重要度的排序,找出预防飞机雷击事件发生的关键途径,提出了预防的方案,方案可以作为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手册或者检查单。飞机雷击事件树模型系统直观地展示了引起飞机雷击事件发生的各基本事件的逻辑关系,为降低飞机雷击事件的发生提供了高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化工企业由于工艺装置复杂、产品危险性高等特点极易发生事故,极小的安全隐患往往导致重大事故给企业甚至国家带来严重损失。为探求潜在事故的危险性和总损失,在对淮化集团的合成氨厂生产工序流程分析基础上划分三个评价单元,应用美国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对此三个评价单元分别进行评价并量化可能造成的损失。评价结果显示各评价子单元的危险等级分别为非常大、很大和最轻,采取安全补偿措施后危险等级降为较轻、较轻和最轻,说明采取措施后若发生事故损失将会减少,通过对比补偿前后的财产损失可以说明这一结论。从另一角度来看,表明合成氨厂有较大的安全隐患需有关管理者采取措施以保障安全生产。采用的道化学指数法比较准确地反映出了被评价单位的实际情况,为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安全管理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1.
油库是储存易燃易爆油品的专用场所,雷电是油库安全生产的重大隐患,油库防雷已成为关系到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课题。针对目前我国油库雷击事故频繁发生的问题,在对大量事故资料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油库雷击火灾爆炸事故的原因,指出雷电产生的火花引燃油气是导致油库火灾爆炸的主要原因。并重点从安全管理学的角度,运用事故预防与控制的"3E"对策,分别从安全技术、安全管理、安全教育三个方面探讨了油库雷击事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2.
大型外浮顶储罐多次发生雷击起火事故,因此对其安全性做出客观评价,计算雷击起火概率现实意义重大。通过分析雷电对外浮顶油罐的危害方式,利用蒙特卡洛方法结合电气几何模型计算外浮顶油罐年雷击率。分析采用导静电线和可伸缩接地装置(RGA)的防护效果差别。最后计算安装可伸缩接地装置后油罐遭受雷击产生火花放电的年事故率。计算结果表明:年雷击率随着油罐直径和罐壁高度的增大而增加;采用可伸缩接地装置的防护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导静电线;安装多个可伸缩接地装置可以明显降低产生火花的概率和年事故率。两个RGA就可以将油罐遭受雷击产生火花放电的年事故率降至10-5以下。  相似文献   

13.
加油加气站雷击静电事故分析及安全防护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击主要损坏加油加气站电子系统设备并引发一系列危害,大都是雷电波侵入和雷电反击造成,静电易引发火灾和爆炸。结合近几年来,山东省淄博地区汽车加油加气站现有防雷防静电装置的检测(验收)情况,归纳出缺少防直击雷装置、缺失SPD防护、未共用同一地网等五个方面的重大安全隐患,并逐一给出整改措施。对大型加油加气站应依据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来确定其防雷类别,新建站的防雷防静电装置应严格按照设计、施工和验收"三同时"原则,建立雷击静电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和定期检测与维护防雷防静电装置是加油加气站安全生产的重要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4.
针对雷击灾害对某化学公司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雷击风险评估,并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 -2010)中的要求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安全解决方案,供化工行业的单位在预防雷击灾害和安全生产方面作为参考.某化学公司建设项目的生产原材料、中间产品、成品存在多种对环境和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成份,若该项目防雷防静电措施达不到防护等级要求,一旦遭受雷击,极易引起火灾、爆炸、中毒、腐蚀等事故.对其进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目的是分析建设项目遭受雷击损害的可能性,计算雷击人员生命损失风险,并与风险允许值比较,判断是否需要采取防雷措施,以及防雷措施应达到的防护等级,提出科学、经济、符合项目特性的防雷措施,以降低雷击风险,使雷击风险在可接受的范围内,确保建筑物内的人员生命及财产的防雷安全.  相似文献   

15.
FTA在高层建筑防火安全管理中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高层建筑在满足了人们生活和审美需要的同时具有一个先天的缺陷——怕火,高层建筑更容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灾害事故。影响高层建筑火灾发生的因素很多,如何确定影响安全的关键因素以及如何用最少的成本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高层建筑防火工作所追求的目标。故障树分析简称FTA,是演绎地表示故障事件发生原因及其逻辑关系的逻辑树图,是系统安全分析方法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是一种安全系统工程的重要分析方法,它能对各种系统的危险性进行辨识和评价,不仅能分析出事故的直接原因,而且能深入地找出事故的潜在原因。该篇论文运用FTA分析方法,结合实例,构建事故树,通过对最小径集、最小割集和结构重要度的求解,得到事故发生的各种可能途径和各种影响事件对事故的影响程度,从而制定相关措施来防止事故的发生。说明了故障树分析技术在高层建筑防火安全管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全面了解北京市火灾事故的基本情况,使用聚类分析和描述性统计对火灾事故统计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北京火灾事故存在一定的空间分布特征,中南部较其他区域火灾风险较高。火灾事故的时间趋势显示,起火次数、伤亡人数有降低趋势,直接经济损失有上升趋势。不同起火原因引起的火灾事故起数和直接经济损失中,电气和生活用火不慎引起的火灾事故占主要部分。研究对于认识北京火灾事故的特征、发展趋势和有重点的进行火灾事故预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火灾事故预测的精度,根据我国火灾事故数据样本较小,波动性较大的特点,将遗传算法优化的灰色无偏预测模型与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模型结合起来,建立灰色神经网络优化组合模型,充分发挥无偏灰色预测模型适用于小样本的数据预测的优势与BP神经网络处理非线性问题的优点。分别采用遗传算法优化后的无偏灰色GM(1,1)模型、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与灰色神经网络优化组合模型对我国1998-2008年的火灾事故进行拟合,并对2009-2011年的火灾事故发生数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灰色神经网络优化组合模型的预测误差最小,精度最高,适用于火灾事故的预测。  相似文献   

18.
对一起网点房较大火灾调查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说明了现场勘验工作对火灾认定的重要性。根据事故调查过程,分析了此类火灾的成因及预防措施,进城务工、经商人员安全防范意识薄弱,逃生自救知识缺乏是造成火灾严重后果的重要因素。并对调查工作中的经验进行总结和介绍。  相似文献   

19.
2004—2008年我国隧道施工事故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我国隧道施工事故的发生规律,采用柱状图和事故发生趋势图等方法对2004—2008年隧道施工事故进行统计与分析,获得了事故次数与死亡人数的年度分布和发展趋势、不同事故类型发生事故次数、事故类型占总事故数百分比、地区分布、事故等级分布等统计特征。找出2004—2008年隧道施工事故的发生规律:事故次数和死亡人数均呈下降趋势;事故类型以坍塌、物体打击、透水、冒顶片帮为主,其中坍塌是隧道施工过程中的第一要害;事故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则很少;多数事故为较大事故,发生重大和特别重大事故较少,但多为恶性事故。同时根据隧道施工事故发生规律,提出隧道施工安全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多米诺效应是引发化工重大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对火灾热辐射、冲击波超压等造成的多米诺效应进行了深入分析,建立基于多米诺效应的定量风险评价模型,其中包括了评价流程、传播概率、阈值距离计算、多米诺效应对事故频率的影响及后果分析的内容.最后利用Matlab7.1计算平台,以汽油储罐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适用于多米诺效应定量评价的良好方法,能够比较科学、有效的对危险单元进行风险评价,使重大事故风险评价更切合实际,为政府监管部门和化工企业进行事故的控制和预防提供决策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