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摸清水旱轮作农田土壤动物多样性及相关研究,该文通过筛选国内外水旱轮作农田土壤动物相关文献,总结目前水旱轮作农田土壤动物多样性研究现状。水旱轮作农田作为中国农田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众多关注与研究。而土壤动物作为土壤环境变化的指示生物,在维持土壤生物多样性和监测土壤环境等方面的作用不可忽视,该文分析水旱轮作农田土壤动物多样性影响因子、土壤动物生态功能和土壤健康的关系,以期为水旱轮作农田土壤动物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关于化肥造成的环境污染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业规模化发展,化肥的使用量越来越大,大量化肥进入环境,必然会造成环境污染。本文着重探讨化肥对土壤、水体及大气的污染和对动物、植物及人畜的危害,针对性提出一些化肥污染的防治对策,以期较好地避免化肥对环境污染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城镇化农业化的步伐加快,随之环境污染逐渐加重,尤其是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不容小看,重金属具有不可逆转性,很容易的食物链中积累,因此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本文简述农田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就其修复技术——农业工程修复技术、化学和物理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进行详细讨论。  相似文献   

4.
土壤微生物种群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微生物种群的生物量是土壤生态系统安全的重要指标之一。农田由于长期施用化肥、农药,使土壤中的微生物特别是有益微生物大量减少,影响了农田土壤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本试验研究选取三种富含活性微生物的有机肥作为试验对象,研究活性微生物有机肥与常规施肥处理下,农田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5.
土壤微生物种群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微生物种群的生物量是土壤生态系统安全的重要指标之一。农田由于长期施用化肥、农药,使土壤中的微生物特别是有益微生物大量减少,影响了农田土壤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本试验研究选取三种富含活性微生物的有机肥作为试验对象,研究活性微生物有机肥与常规施肥处理下,农田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6.
1 问题的提出在煤炭生产中,露天开采占有一定的比重。露天开采使矿区自然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污染了空气、水域、土壤等,造成矿山环境污染,而且导致大量农田破坏,在土地耕种面积不足的我国,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因而恢复被露天开采破坏  相似文献   

7.
广西环江铅锌矿尾砂坝坍塌对农田土壤的污染及其特征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广西环江县因铅锌金属矿区尾砂坝坍塌导致大面积农田污染甚至绝收.为此,对矿区下游污染区和非污染区的农田土壤、尾砂和河流沉积物进行了系统调查和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农田遭受As、Pb、Zn和cd污染,土壤酸化严重,pH值最低至2.5,全硫含量高达2.29%.X-衍射鉴定结果表明,受污染土壤中存在大量硫铁矿,这是导致土壤酸化的主要物质.由于强酸性淋溶作用的影响,污染农田中La、Ce和Nd等稀土元素发生明显的向下淋溶现象,导致表层土壤La、Ce和Nd元素含量明显低于未污染农田.从土壤剖面分布来看,污染点的土壤中As、Pb和Zn仍主要集中分布在表层0~30 cm范围,发生土壤酸化现象的土层深度仍局限于0~70 cm范围.  相似文献   

8.
土壤动物与其生存环境息息相关.土壤质地优良,食物种类丰富多样,则土壤动物个体数、类群数、多样性显著增多.目前,国内学者多侧重研究农田、森林、草原等生态系统土壤动物群落结构,而流域生态系统土壤动物研究较少涉及.对此,从土壤动物的水平分布、垂直分布和群落多样性三个方面来综述流域生态系统相关因素对土壤动物的影响具有代表性.在此基础上借鉴其他生态系统土壤动物相关研究并且结合流域生态系统自身特点拓展土壤动物研究方向,为研究区土地利用方向提供依据.研究流域中不同环境因素对土壤动物区系的影响,了解国内外土壤动物的研究和流域生态系统对土壤动物影响的进展.对于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淀粉生产中产生的废水浇灌农田后,对浇灌土壤、周边空气、以及地下水的进行了监测。从环境质量监测结果看,华欧淀粉公司种植基地的土壤、地下水、环境空气质量无论从各单项和综合质量上均处于良好状况,没有增添新的环境污染。基本保持了原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0.
微塑料作为一种新兴的全球污染物,正在对农田生态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并已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根据最新的研究进展,文章总结了农田系统中微塑料污染的主要来源是地膜、化肥农药、堆肥和污泥、大气沉降以及灌溉和地表径流,综述了不同地区农田土壤中微塑料的丰度、组成和物理形态等污染特征以及影响微塑料分布的因素,如土层深度和土地利用方式等,归纳了微塑料在农田系统中的生态效应,包括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结构、农作物、土壤动物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农田系统中微塑料的风险评估和污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城市污水污泥的农田施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污水污泥主要是在处理下水道污水过程中产生的,其中含有大量的氮化物和有机物。施用于农田,能够改良土壤的结构、促进作物生长。同时,利用土壤的自净能力可进一步稳定污泥。污水污泥的农田施用是一种积极的、生产性的污泥处置方法。鉴于这种处置方法所存在的重金属污染等问题,在污泥施肥过程中必须采取一定的控制手段,以保证环境安全。为使更多的污水污泥适于农田施用,近年来,有关回收、处理污泥中重金属的研究工作也越来  相似文献   

12.
前言 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正迅猛发展,高速公路环境影响评价也有一些急待研究解决的问题。汽车废气中铅对沿线农田环境污染的影响,是大家最关注的一个问题。四乙基铅作为防爆剂加入各种标号车用汽油中,油的标号越高,所加的四乙基铅的剂量越大。虽然,加铅汽油有利于改善汽车发动机的工作状态,但所含铅量随着汽车排气有一部分将散落到路面和沿路两侧,对附近的农田土壤  相似文献   

13.
重庆市农田土壤有机碳时空变化与固碳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土壤有机碳库、固碳潜力的估算,对全球气候变化中的碳循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1978—1979年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和2007—2011年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数据,并结合大量前人调研资料和田间试验数据进行整理与比较分析.同时,采取土壤类型法估算了重庆市农田土壤碳库储量和碳密度;基于GIS分析了重庆市农田土壤碳密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对30年来各区县农田土壤碳量变化趋势进行拟合分析,估算了农田土壤固碳潜力.结果表明,土壤表层有机碳库总储量为233.54×106t,土壤有机碳密度平均值为3.08 kg·m-2;渝西南、渝东北和渝东南的农田土壤有机碳密度较高,长江干流沿岸及附近低山丘陵地区土壤有机碳密度较低;重庆市农田土壤固碳潜力约为30.82 Tg(以C计),农田土壤单位面积固碳潜力平均值为6.71 t·hm-2.  相似文献   

14.
农田土壤的环境安全直接影响国家粮食的供给,是关系着国计民生的重要命脉。本文以东北平原和黄淮海平原的农田土壤为例,分析了北方农田土壤中重金属汞(Hg)的污染风险。研究表明,海河平原和辽河平原这两大平原的部分城市具有较高的Hg污染风险。化工行业、畜禽养殖、金属冶炼是导致农田土壤Hg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应制定农田土壤重金属Hg污染的防治策略,加强群众教育,降低土壤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都匀市垃圾填埋场周围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填埋场周围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该地区农田土壤受到重金属严重污染,并且随垃圾填埋场与农田距离的增加,土壤重金属舍量呈现出降低趋势,海拔高于垃圾填埋场的农田受重金属污染程度较轻。农田土壤受重金属严重污染很大程度上是垃圾填埋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城市环境污染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城市环境污染是一种外在成本污染常指外界环境(如大气、土壤、水体)中混入对人体有害或破坏环境卫生的物质的现象。而环境污染则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不断向自然界排放大量有害物质,当其数量超过生态系统的降解能力时,就会破坏生态平衡,威胁和损坏人类的身体健康,影响动植物的  相似文献   

17.
城市特定生境下土壤动物的生态分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2002年9月至2003年3月间上海3种生境类型下土壤动物的调查,共捕获土壤动物3863个,属27个类群,其中绿地中的类群数和个体数多于农田和废弃地。农田中的优势类群为弹尾类(collembola)和蚯蚓类(Oligchaeta);废弃地中的优势类群为线虫类(Nematoda)、双翅类幼虫(Diptera(L))、螨类(Acarina)和弹尾类(Collembola);绿地中的优势类群为线蚓类(Enchytraeidae)和弹尾类(Collembola)。绿地中的优势类群为农田和绿地中的Simpson,优势度指数除12月外均高于废弃地,与Pielou均匀性指数相反,但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规律不明显。土壤动物的数量和种类在10月份最多,随天气转冷而减少,绿地和废弃地中土壤动物个体数于次年3月份逐渐增多,农田中的于次年1月逐渐增多。表聚性显著,Ⅰ层(0~5cm)最多,Ⅱ(5~10cm)、Ⅲ(10~15cm)两层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8.
辽河三角洲土壤中石油类物质含量光谱分析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石油类污染在油田区域内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全面了解土壤中石油类物质含量是评价土壤石油污染的前提条件。与传统大量野外实地土壤采样,然后试验室分析石油类物质含量,进行土壤石油污染评价方法相比,提出利用少量野外土壤石油类物质分析,结合大量野外光谱测量的方法进行土壤中石油类物质的分析。该方法不仅快速、省钱、省时、省力,而且能满足宏观分析土壤中石油类物质含量、评价油田开发对土壤环境污染的需要,并能为制定油田开发管理保护对策提供辅助信息。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的土壤环境污染情况异常严重,而环境污染治理需要消耗大量的资金针对水土流失与污染物扩散的矿区,可采取植物稳定化与生态工程修复技术通过制定污染土壤修复技术规范,设计评价标准以及管理政策来对污染土壤进行治理本文首先简述了污染土壤的严重性以及土壤修复治理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污染土壤的具体修复技术,包含了工程修复技术、物理-化学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以及联合修复技术,对改善受污染的土壤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阳宗海表层沉积物和周边农田土壤微塑料的赋存差异和主要来源,作者于2022年6月在24个表层沉积物采样点和11个农田土壤采样点采集样品,采用密度浮选法分离样品中的微塑料,利用体视显微镜和拉曼光谱仪分别对微塑料进行镜检和成分鉴定。结果表明,阳宗海表层沉积物和农田土壤微塑料丰度分别为(323.7±115.6)、(93.0±50.1)个/kg,微塑料在空间上均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中部区域。纤维状是微塑料的常见形状,分别占表层沉积物和农田土壤微塑料总数的76.28%、69.79%,碎片状在农田土壤中的数量占比较表层沉积物高11.73个百分点,颗粒状在农田土壤中的数量占比较表层沉积物低5.57个百分点。蓝色和透明是微塑料的常见颜色,两者在表层沉积物和农田土壤中合计数量占比分别为92.36%、86.41%。小粒径(<1 mm)微塑料占据主导地位,表层沉积物中小粒径微塑料的数量占比较农田土壤高14.21个百分点。拉曼光谱检测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涤纶等成分的微塑料数量占比分别较农田土壤高11.84%、7.84%,聚丙烯成分的微塑料数量占比较农田土壤低16.57个百分点。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