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物学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生物体与其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生物学的重要内容。作为生物教师,我们应该将生物教学同环境保护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掌握一些基础的环保知识。以下是我们在生物教学过程中的尝试。1.强调生物对环境保护的作用在教授植物、动物及森林等生物因素时,教师可以适时地讲解植物、动物、森林及草原等自然资源对环境保护的作用。自然界中的动植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森林和草原资源不仅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而且是一…  相似文献   

2.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环境教育的主要课程模式。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的科学 ,研究生物学必然要涉及到生物的生存环境、涉及到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通过生物学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学习到大量的环境基础知识 ,同时对培养学生的环境情感和环境技能也有着重要作用。1生物学教学在传授环境基础知识方面的作用环境基础知识涉及面很广 ,但有关生物学知识特别是生态学基础知识是进行环境教育的基础。美国著名的环境专家亨格福德博士将环境教育的目标分为四个层次 ,其中第一层次为生态学基础。“毋庸置疑 ,生物科学为讲授生态学概念提供了一个极好…  相似文献   

3.
面娟 《环境教育》2002,(2):35-35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熊猫的习性,知道熊猫不喜欢养尊处优。·让学生懂得我们要保护动物,更要保护它们的生活环境。·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课前准备:·查阅资料,了解大熊猫在野外的生活习性。·了解动物园里的食物、住所、娱乐。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演示大熊猫的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什么动物堪称“国宝”?(熊猫)今天我们这节环境课就来学习第十二课。板书课题“熊猫喜欢养尊处优吗?”2.了解熊猫在野外生活习性。(1)交流。请同学们把各自查阅的有关大熊猫在野外生活的资料汇总,并相互交流。(…  相似文献   

4.
热闹的未庄     
李德超 《环境教育》2014,(1):131-131
小小动物保护协会对王胡咬虱子的行为提出了抗议,认为这是在残害生命,这就是人类中心主义在作祟,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动物的生命,要坚决阻止王胡这种残害生灵的行为。  相似文献   

5.
对美术教育的一些带有倾向性的动势的认识和把握,从而为我们在一些更为具体的方面采取相应对策来适应和推动这种发展。  相似文献   

6.
木子 《环境教育》2006,(2):28-31
在我们可爱的大自然中,植物品种数以万计,各种各样,千姿百态。而它们彼此的寿命差距却是十分惊人的,根据植物种类的不同,短的只有几天,长的则可以活几千年。这远比人与人之间寿命的差距要大得多。记住在生活中,只要你做一个细心的孩子,做一个有心人,你就会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发现更多更有趣的事物和现象,得到更多的乐趣。现在春天快要来了,在这春暖花开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到户外走走,一起来认识寿命或长或短的各样植物吧。(编者)  相似文献   

7.
凝注苍生     
很早以前,科学家就发现,人类的感情、爱与希望,也是动物们所具有的,这就像阳光,出于同源,落于同地!事实上,一些动物似乎比我们更加懂得爱。大猩猩母亲会不停地为她的幼儿梳理,幼小的黑猩猩在5岁之前晚上都睡在妈妈怀里。鲸鱼不知疲倦地护卫着自己的幼鲸,以防它们受到捕食者的侵袭。当其幼崽受到威胁时,难以想象哪种动物比大象或熊妈妈更凶猛。许多动物甘愿自己冒生命危险来保护后代。斑羚集体自杀就是一曲生离死别、  相似文献   

8.
每一个物种的灭绝,都是无法弥补的损失,都使地球生态系统失去了本应具有的一部分。地球生态系统现在已经千疮百孔了,如果物种大规模灭绝的趋势得不到控制,地球生态系统将会崩溃,人类也将处于灾难之中。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大千世界里,动物也是一个重要角色。它们是我们的世界、我们的国家和我们的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工业的突飞猛进,破坏了动物们原本的家园。从而导致某些动物不适应而濒临死亡或已绝种。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葛藤茎叶栽培平菇试验的观察和研究表明,葛藤茎叶中丰富的果胶质经高温处理产生的降解产物——单糖及衍生物能刺激菌丝的生长;经石灰水浸渍和未浸渍的试验组,菌丝满袋分别为26d和33d;生物学效率分别为188%-176%,比稻草对照组生物学效率提高44%-56%。葛藤茎叶是一种非常适合栽培平菇的好原料。  相似文献   

10.
38高中生物学教学环境教育内容体系构建根据新教学大纲中高中生物学科环境教育的目标,环境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关于环境知识的教育,环境实践技能的教育和关于环境态度观念的教育。关于环境的知识是学生正确认识生态环境问题,获得相关技能和态度观念,形成品质行为的科学认知基础。虽然高中生物学教材中安排有专门的生态环境科学知识内容(15学时),但若能结合教学拓展学生的环境知识,对于增强学生对环境问题的理解能力将是十分有益的。环境技能的教育主要靠结合专门环境知识、通过一定量的实践活动来进行,包括使学生表达、交…  相似文献   

11.
观点     
《绿叶》2012,(2):116-118
野生动物保护法,它大可以修改,因为它的宗旨就是利用,而且最明确地把野生动物看作我们可以利用的资源,这是不对的。没有一种动物是人创造出来的,没有一种动物是为了当人的奴隶。所以在活熊取胆这样的事情上,不是一个局部的问题,实际上我们必须要思考,我们再不能这样来对待其他的动物了。这个根本的错误到了一个必须结束它的时代,在这样一个  相似文献   

12.
《环境教育》2005,(2):48-49
黑猩猩将木棍伸进蚁巢“钓”白蚁,是动物也会使用工具的典型例证。科学家新近对野生黑猩猩所作的一项隐蔽观察,进一步证实了这种现象的存在,并且表明黑猩猩比我们认为的更聪明;针对不同类型的蚁巢,它们会使用不同的工具。  相似文献   

13.
《环境教育》2004,(7):58-58
在我国珍惜野生动物遭到猎杀,濒临灭绝时,冯刚克服一切困难把这些动物的雄姿和生存环境殿现人们面前。或许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没有条件像他那样保护野生动物,但是,只要我们从小事做起,爱护动物,不吃野味,并同破坏野生动物的行为做斗争,也足以体现这种精神了。  相似文献   

14.
一个有生态素养的现代公民,其重要标志就是具有有关环境过程和环境系统的知识,即认识构成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过程和系统及其影响。这种认识应该以综合各个传统学科(如科学、地理、社会等)的知识为前提。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环境教育研究性学习时,很多教师的一个困惑是如何构建均衡、连贯的学习内容。我们建议在构筑环境和发展知识框架时,可以参考发展罗盘(图1)将知识框架划分成四个维度。发展罗盘图的四个角代表影响地表某个地点地理环境的四个主要方面或过程,这个地点可以是一个乡村、集镇、县市、省区、国家甚至…  相似文献   

15.
以《所罗门王的指环》一书的楔子为开端设立“佳作赏析”栏目,旨在让我们通过作品,一同走近这些在大自然中与我们患难与共的动物朋友们,去聆听它们的语言——那些似曾相识的大自然的声音。  相似文献   

16.
补充型过度捕捞的确认及其对渔业管理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学参考点用来指导渔业管理决策,通常以捕捞死亡系数来表达。补充型过度捕捞常常被理解为一个种群被捕捞至补充量出现实质性减少或失败时才发生。该定义很含糊,不能建立生物学参考点,它与捕捞死亡系数挂钩。因此,提出从减少一个世代亲体量的捕捞压力水平出发,定义补充型过度捕捞即是捕捞死亡系数使产卵群体低于其亲代平均生物量的临界点。常规的模型和亲体补充量数据都可确定这一参考点,并与亲体量的更替联系起来,从而实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以印度洋黄鳍金枪鱼渔业为例,计算了其补充型过度捕捞的生物学参考点,提出限制围网诱鱼装置作业,减少幼鱼资源的过度开发,防止补充型过度捕捞发生引起资源的衰退。  相似文献   

17.
环境立法是通过对人类行为的规范与调整来推进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环境教育的法制化更有助于教育活动的贯彻与执行。环境教育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通过环境教育,可以进一步认识环境问题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是解决环境问题的  相似文献   

18.
植物的一生中,经常会受到动物的伤害,因为所有的动物都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植物因此采取各种办法来进行自我保护。很多植物并不是干等着食草动物来吃它们的叶子,它们会反击,而且用的是致命武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那些素食的动物又“发明“出与之对抗的武器,而那些植物又会进一步采取防御措施……于是,人们在动物和植物之间发现了极富戏剧性的一幕。  相似文献   

19.
盐碱湿地鲇鱼资源及其增养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鲇鱼是松嫩平原盐碱湿地重要的高值食用鱼类之一。根据近年来对新荒泡鲇鱼的研究,作者报道了其生物学特征、经济价值、资源利用现状及其对新荒泡渔业资源的影响,提出了鲇鱼的增养殖途径及其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0.
黄宇 《环境教育》2003,(1):31-33
活动名称:动物与色彩适用年级:6年级适用学科:科学、语文、艺术技能:描述、绘画、归纳、创作、 观察、阅读、写作时间:45分钟小组规模:任意人数场所:户外或室内关键词:颜色、野生动物活动目标:使学生认识到野生动物的颜色与它们的生存密切相关。活动概述:学生运用各种材料,表现各种颜色的野生动物。活动背景:自然的色彩是极其丰富的。动物的颜色与其生存密切相关。例如,野生动物的颜色既是它的一种保护,也是它吸引伴侣的一种方式。并不是所有的动物都能看到人眼能看到的颜色,它们眼中的颜色可能与我们不同。有些动物有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