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32~1934年四川军阀混战与省内灾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民国时期四川战争频发,灾荒频繁。战争与灾荒已经成为四川那个时期的两大显著特征。1932-1934年的四川军阀混战表明,战争能够直接或者间接的诱发及加重灾荒,并对灾后的灾民救济、生产力恢复等产生不利影响;另一方面,灾荒对战争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助长作用。战争与灾荒之间密切关联,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2.
民国时期川东北地区的干旱、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频发,范围广,灾情较严重,危害大。除自然因素外,各种社会因素对灾荒的严重程度也有直接影响。在军阀混战、赋税繁重、政治腐败、土匪横行的大背景下,政府防灾、救灾水平较为低下,民间赈灾杯水车薪,灾后恢复难度大。整体上防灾、救灾水平较低,人祸不亚于天灾。  相似文献   

3.
近代华北灾荒频发,改革开放以来对其研究已有一定成果涌现,主要表现在对华北整体和各行政省份的灾荒史研究方面。但其研究仍存在诸多不足,表现为研究状况严重不平衡、研究方法与理论把握以及史料收集与整理方面均存在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4.
近代华北灾荒频发,改革开放以来对其研究已有一定成果涌现,主要表现在对华北整体和各行政省份的灾荒史研究方面。但其研究仍存在诸多不足,表现为研究状况严重不平衡、研究方法与理论把握以及史料收集与整理方面均存在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5.
李文海是中国近代灾荒史研究的拓荒者,他对该学科在20世纪80年代后的重新起步、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此中因由,一方面是上世纪80年代史学的整体研究走向所致,另一方面也与李文海个人的史学理念、实践关系至密。李文海有关近代中国灾荒史的研究成果极为丰富,发表有系列独到观点,这主要体现在灾荒的成因、应对、影响以及灾荒学科价值等方面。在他的引领下,近数十年来我国近代灾荒研究取得了相当之进展,研究成果日渐丰硕,研究队伍日趋壮大。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我国中部地区臭氧(O3)污染成因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特征及来源,于2022年对河南省南阳市的VOCs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在线观测,并探究了其对O3生成的影响.南阳市占地面积大、人口多,是我国中部地区典型代表城市,本研究将2022年南阳市环境空气中O3月均浓度较高的月份(5-9月)定义为O3污染频发月,其余月份定义为非O3污染频发月,研究了南阳市O3污染成因及VOCs污染特征和来源.结果表明:(1)南阳市非O3污染频发月TVOCs (总挥发性有机物)体积分数为32.1×10-9±13.2×10-9,比O3污染频发月(19.4×10-9±5.9×10-9)高65.5%.但O3污染频发月的OVOCs (含氧挥发性有机物)的体积分数比非O3污染频发月增加了5.3%,表明二次生成可...  相似文献   

7.
民国年间河南灾荒现象异常突出,虽与当时整体气候背景及河南特殊的地理特征相关,但灾荒背后的社会原因更应引起我们的关注。其主要表现为:一、社会经济乏力,百姓抗灾能力低;二、政治腐败,体现在政府的赋税名目繁多、政府官员失职渎职以及挪用、贪污河防公款等几个方面;三、战争与灾荒;四、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残酷掠夺。  相似文献   

8.
民国年间河南灾荒现象异常突出,虽与当时整体气候背景及河南特殊的地理特征相关,但灾荒背后的社会原因更应引起我们的关注。其主要表现为:一、社会经济乏力,百姓抗灾能力低;二、政治腐败,体现在政府的赋税名目繁多、政府官员失职渎职以及挪用、贪污河防公款等几个方面;三、战争与灾荒;四、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残酷掠夺。  相似文献   

9.
1949年全国解放后,蒋家王朝留下来的是一个支离破碎的烂摊子,民生凋蔽,百业待兴,国外是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国内是兵匪燹乱,部分地区连年灾荒,农业欠收,可谓是雪上加霜,人民生活极度困难。在这种形势下,党和政府为了休养生息,恢复生产,发展经济,富国强兵,在全国范围内,依靠人民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共度难关。  相似文献   

10.
人类对环境的过度干预会导致自然灾害日趋严重和频繁,进而影响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民国时期辽宁地区水旱灾害频发的成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辽宁地区季风气候、"凹"字型地形、幅合状水系以及草甸土和砂性土壤等自然地理因素构成的孕灾环境;二是森林锐减、过度农垦以及工矿业的勃兴等人为因素导致的自然环境退化。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饭馆、餐厅的油烟机、风机等设施噪声扰民的事件频发。本文通过对饭馆、餐厅一条街噪声扰民事件进行原因分析、采取防治措施、治理效果验证,提出了饭馆、餐厅等社会娱乐服务场的噪声防治措施,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减少居民投诉、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建设性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关于近代中国灾荒史研究的再起步源于20世纪80年代,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是灾荒史研究的发起者和中坚力量。其中以李文海先生、夏明方先生等为领军人物的学者出版了一系列关于近代中国灾荒的论文和论著。其中夏明方先生是近代中国灾荒研究的著名学者,在灾荒的缘起、发展、影响及官民应对等方面有着独到精辟的观点和全面客观的阐述。对于当代国内学界对于灾荒史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李志坚 《环境保护》2006,(24):53-55
台风、洪灾、地震等各种自然灾害,每年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这一问题,事关人民安居乐业、生存发展,更事关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和社会稳定.只有尽快建立国家生态调控体系,从生态体系的宏观调控入手,使人们的生活、生产与自然的生态实现和谐相处,才能从根本上减轻自然灾害频发的现象,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4.
当前全球气候危机愈发严峻,国内极端气候事件突发频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如何维护气候安全、构建气候适应型社会就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途径.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的《暖战》一书系统剖析了国外气候安全治理的经验与措施,对国内统筹推动发展与安全,防范化解气候安全风险具有重要的启示与借鉴,其核心观点和...  相似文献   

15.
1928—1930年年馑前后陕西省由于受灾荒等方面的影响,出现了人口大量外流和涌入城市的现象,导致陕西省人口锐减,在全国人口的比例下降,性别比例失调,地理分布不平衡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的产生,这不仅是灾荒的影响,同时和陕西当时的政治环境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正>欠发达地区的教育发展状况关系到国民整体素质、社会的经济发展和长治久安,通过对统计数据的分析和调查研究,本文从生源、师资、社会和经济四个角度概括了当前我国欠发达地区教育存在的问题,并简要分析了这些问题的成因。提出了保障欠发达地区教育发展的几点建议。一、当前我国欠发达地区教育存在的问题1.生源条件较差。由于历史和经济等原因,与发达地区相比,欠发达地区的教育发展相对落后,人口受教育水平相对较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山野菜资源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山野菜资源研究初报汤庚国(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山野莱是重要的食用野生植物资源。长期以来,我国人民一直有食用山野菜的习惯,特别是在灾荒之年,山野菜更是劳苦大众聊以度日的主要食粮.近几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已基本解决了温饱...  相似文献   

18.
我国雾霾成因及防控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近年来我国雾霾频发的现象,通过对我国雾霾现状、污染物来源分析,阐明雾霾成因及危害,并从监测、评价、控制等角度阐述我国雾霾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代灾荒史再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文章从整体性研究、区域灾荒史研究、专题性研究和史料整理建设工作等四个方面简要回顾了近30年来该领域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在此基础上,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重点从环境社会学角度提出中国近代灾荒史研究今后在研究理论和方法、研究领域和内容、资料建设以及研究队伍等4个方面的努力方向,希冀为中国近代灾荒史研究在宏观把握和向纵深发展两方面有序并进提供些许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晚清时期江浙地区海洋灾害频发,给灾民带来了严重损失。为探求此区灾害概况与社会应对机制,采用文献研究法,分析了晚清时期江浙地区海洋灾害的特点、危害及社会应对措施。研究结果表明晚清时期是江浙地区海洋灾害救济体制向近代转变的重要时期,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济促进了此区灾害救济体制的近代化。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和灾害治理模式的创新日益弥补了传统救灾方式的缺陷,并为提高江浙地区海洋灾害的应对能力开辟新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