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针对某公司热电厂2#锅炉排烟温度过高的问题,以锅炉综合测试和热力计算结果为依据,提出采用螺旋肋片管式省煤器以增加尾部受热面的方案。改造后的运行实践表明,锅炉在满负荷运转时排烟温度平均可降低40℃以上,热效率提高了2.2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
有机热载体锅炉具有低压高温、无水处理环节、加热温度稳定、调节方便、投资少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纺织印染、建材、石化、合成纤维等行业。然而普遍排烟温度高,烟气余热未能得到利用,热效率较低。TSGG0002—2010《锅炉节能技术监督管理规程》第八条对有机热载体锅炉的排烟温度提出了要求,因此节能改造成为在用有机热载体锅炉的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3.
目前在用的工业、生活锅炉,基数大,范围广,位置分散,在锅炉节能改造的工作中,对其节能效果很难比较,这是锅炉节能工作的一大难题。在实际工作中.节能效果一般是从两个方面观察:一是看锅炉水、煤比的变化。二是看锅炉排烟温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以天然气为燃料的锅炉,排烟温度高(150-250℃),并含有约15-19%的水蒸气(容积成分),是烟气热量的主要携带者。如果将锅炉的排烟温度降到水蒸汽露点以下,烟气中的水蒸汽就会凝结而放出汽化潜热,将其回收利用的锅炉称为冷凝式锅炉。  相似文献   

5.
空气预热器是利用锅炉的尾部低温烟气的热源来提高锅炉给风温度,降低排烟温度的换热设备。以往工业锅炉一般都采用铸铁省煤器.钢管空气预热器。运行实践表明,钢管空气预热器和铸铁省煤器都存在着低温腐蚀和易积灰的问题。而新型铸铁空气预热器是能够克服老式省煤器及空气预热器的缺点的一种新型换热设备。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顶侧壁排烟模式对盾构隧道排烟效果的影响,基于CFD数值模拟分析方法,通过烟气蔓延范围、隧道拱顶温度、烟气层厚度、排烟口的排烟速率和排烟效率等参数的变化规律分析对比顶侧壁、侧壁及顶部3种排烟模式对盾构隧道内火灾烟气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顶侧壁排烟模式和侧壁排烟模式的烟气蔓延距离较远,3种排烟模式下烟气层厚度和拱顶温度在火源两侧均呈现近似对称分布,顶部排烟模式的排烟效率明显高于顶侧壁排烟模式和侧壁排烟模式。综合考虑,顶侧壁排烟模式的烟气控制效果欠佳,因此从烟气防治的角度考虑盾构隧道排烟设计应避免顶侧壁排烟模式。  相似文献   

7.
利用FDS(Fire Dynamics Simulator)分别对自然排烟和机械排烟作用下的中庭火灾烟气控制效果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自然排烟口的面积分别为中庭地面面积的5.6%、11.3%和22.5%,机械排烟量分别为43182m3/h和102000m3/h,同时改变机械排烟口的位置。通过对比各工况下的竖向温度分布、中庭内温度场、烟气层界面高度来判断不同工况下的排烟效果,并计算得到了相应排烟效率来判断各排烟模式下的排烟有效性。结果显示,中庭内的温度和排烟效率都随排烟量的增大而减小,自然排烟的排烟效率最低,仅为17.9%~21.3%,机械排烟量43182m3/h时的排烟效率最高,可达45%左右。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能源政策的调整,天然气燃料越来越多地被锅炉所应用,依据燃气锅炉燃料特性,分析了燃气锅炉热效率与排烟温度及散热损失的关系并导出热效率估算公式,对燃气锅炉热力计算及节能技改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半横向排烟下的隧道火灾烟气蔓延特性展开研究,研究排烟口数量、排烟口风速以及排烟口间距对烟气蔓延范围以及顶棚下方温度分布的影响。研究发现:排烟口数量的增加可有效减小烟气蔓延范围并降低烟气温度,但排烟口数量增加到一定值后,烟气蔓延距离基本保持不变;排烟口风速的增大可减小烟气蔓延范围并降低烟气温度,但排烟口风速增大到一定值后,烟气蔓延距离基本保持不变;随着横向排烟口间距的增大,烟气蔓延范围随之增大,顶棚下方烟气温度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不同隧道宽度对侧向排烟系统排烟效果的影响,基于FDS数值模拟分析方法,结合不同隧道宽度和排烟量对隧道拱顶温度、烟气层厚度及排烟效率等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边界条件下,隧道越宽,拱顶纵向温度衰减越剧烈,纵向方向烟气蔓延长度越长;在不同隧道宽度下,排烟量越大,侧向排烟效率越高;排烟效率受隧道宽度的影响较大,在相同排烟量下,随隧道宽度增加,各排烟阀排烟效率及总排烟效率均呈递减趋势,隧道宽度从10 m增至20 m,排烟效率降低了18个百分点左右;在隧道宽度为20 m时,不同排烟量下排烟效率均在50%左右,表明隧道宽度在20 m以上时排烟效果相对较差,建议隧道宽度大于20 m时不宜采用侧向排烟方案。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热障效应对有顶商业步行街自然排烟的影响,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高度及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有顶商业步行街自然排烟时顶棚附近的温度、能见度以及排烟效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顶棚附近环境温度越高,自然排烟效果越差,自然排烟效率随顶棚热空气温度的升高呈现线性降低趋势;步行街高度越高,竖直方向的温度差越小,到达顶棚的烟气流速越小,排烟效率越低;当顶棚附近环境温度为45℃时,有顶商业步行街高度不宜超过35 m。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水幕排烟系统对隧道内烟气控制和排烟效率的影响,通过火灾动力学求解器(FDS)研究不同排烟风量下隧道内烟气、温度和速度分布。结果表明:排烟量小于100 m3/s时,水幕无法有效地阻隔有毒烟气的蔓延;当火源热释放速率(HRR)为10、20及30 MW时,排烟量分别为100、160和180 m3/s,能将烟气限制在水幕排烟系统内;在水幕的作用下,水幕外的温度分布均满足人员逃生的需要(小于80℃),在水幕排烟系统中烟气控制要比温度控制更为重要;相同火源HRR下,排烟口的排烟效率随着排烟量先增大后减小;排烟口的吸穿效应在水幕排烟系统中很难出现,排烟口吸入位于隧道底部混有大量新鲜空气的烟气是造成排烟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某化工公司一台75t/h循环流化床锅炉投运后出现的过热蒸汽超温、排烟温度偏低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并对锅炉进行针对性改造,使锅炉的蒸汽温度、排烟温度都达到了要求,为处理锅炉类似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许多高大空间建筑中安装有自然排烟系统,而随着空间高度增加,火灾烟气温度降低,浮力减小。在某机场航站楼二楼办票大厅进行了全尺寸火灾试验,对大厅顶部的电动自然排烟窗的排烟有效性进行检验。试验中火源为甲醇池火,添加发烟剂作为示踪粒子。共进行了6组不同排烟口面积和火源功率的试验,通过测量火源附近大厅上部烟气温度分布和排烟口速度验证自然排烟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自然排烟窗能有效排出烟气,控制烟气沉降,降低火灾危险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多层建筑火灾的蔓延发展和烟气运动,应用大涡模拟(LES)方法对多层建筑火灾发生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模拟不同工况下走廊和各楼层中火灾烟气运动和温度的变化情况.尤其针对内部含有竖井的多层建筑,考虑到烟囱效应对火灾发展和烟气蔓延的影响,分别设置自然排烟和机械排烟的实验工况,分析电梯间通风口在自然排烟和机械排烟状况下火灾的发展和烟气运动.通过分析温度和能见度数据,发现合理安排机械排烟能够争取更多人员逃生时间.对于多层建筑火灾中发生的回燃现象进行了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为确定半地下有轨电车车站火灾情况下自然排烟模式的排烟效果,以某城市有轨电车典型车站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法建立全尺寸模型进行计算,研究半地下有轨电车车站在列车火灾情况下采用自然排烟模式时,车站空间内温度分布、排烟口与楼扶梯口流速等特征参数演化特征,分析半地下有轨电车车站火灾发生时,采用自然排烟模式的气流流场、烟气运动过程及控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半地下有轨电车车站采用自然排烟模式,在规定时间(6 min)内烟气未降至危险高度处,自然排烟模式可用于该类车站通风排烟设计;自然排烟模式下气流组织主要由火灾烟气热浮力控制,无法保持稳定的气流组织与楼扶梯口的补风流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锅炉燃烧产物烟气成分的分析计算,求出锅炉烟气的露点温度,将锅炉排烟温度和露点温度的平均值作为潜热计算的定性温度,通过直接计量或者测量排烟处相对湿度两种方法获得冷凝水量,由以上数据计算求出锅炉的冷凝放热,进而可得出锅炉的反平衡效率。  相似文献   

18.
刘航  李元洲 《火灾科学》2019,28(3):170-176
自然排烟窗有多种开启方式,开启方式的不同影响烟气的流动,进而影响排烟效率。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自然排烟窗的开启方式对排烟效果的影响。主要研究了上悬窗和下悬窗在排烟上的表现。通过对上悬窗开口角度的研究,发现了上悬窗主要排烟区域为两侧,且排烟效率跟开启角度正弦值有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提高建筑中上悬窗排烟效率的方法。而下悬窗的模拟结果则表明,开启大于23°时,排烟效果基本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地铁火灾防排烟设计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防排烟系统设计在地铁火灾中的重要性,以及目前国内地铁车站在防排烟设计中有关排烟量的计算,区间隧道的排烟方式,排烟风亭与出入口之间的位置设计等方面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及相关的解决方案。结合所引用的相关试验研究及其结论,经过对上述相关问题的分析和总结,针对地铁车站公共区和区间隧道的排烟方式和排烟装置,文章提出了适于国内地铁消防防排烟建设的措施,最后根据所引用的试验,对所提出的措施作出了分析,以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20.
理论分析了火源热释放速率对火灾产烟量的影响,对中庭类建筑的排烟方式进行了优化设计.提出火灾初期采用机械排烟、中后期采用自然排烟的优化排烟方案.以徐州某医院内科医技楼为例,通过建立火灾发展模型、设定火灾场景和采用火灾模拟软件FDS对其中庭火灾烟气温度和烟气的蔓延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比较了3种火灾烟气控制方案.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当火源最大热释放速率为4 MW时,火灾初期采用机械排烟、中后期采用自然排烟的排烟方式较只采用机械排烟、或只选取自然排烟排烟方式的效果好,与基于5种羽流模型理论推断的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