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滇池流域面源方面治理问题比较复杂,仅采取简单的工程治理措施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必须结合各小流域区实际情况,提出从根本上减少面源污染的途径。治理必须是既能消减入湖污染负荷量,又能给参与治理的农民获得经济效益,这样农民对治理滇池才会有积极性,治理滇池的资金也才能得到保证,减少面源入湖污染负荷也才有希望。结合省内外治理成功的经验及滇池流域具体情况,提出治理滇池面源污染,可以采用“九结合的综合配置模式”进行治理。 1 “九结合的综合配置模式”内容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滇池流域自然和社会经济概况,分析了非点源污染的特性。认为滇池流域农村面源主要由村镇生活污水、农村固体废物、化肥施用、地表径流、土壤侵蚀和流失、畜禽养殖粪便构成。在得出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措施。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滇池流域自然和社会经济概况,分析了非点源污染的特性。认为滇池流域农村面源主要由村镇生活污水、农村固体废物、化肥施用、地表径流、土壤侵蚀和流失、畜禽养殖粪便构成。在得出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措施。  相似文献   

4.
滇池流域农村面源污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对滇池流域沿湖2km内、15个乡镇农村面源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化肥、农药的施用强度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化肥的过量施用是农村面源氮、磷流失的主要原因,分别占95%和93%,农村生活污水对氮、磷流失的贡献率为3%,农村固体废弃物分别为2%和4%。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防治农村面源污染的一些具体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滇池流域城市面源污染控制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池流域点源污染已逐步得到控制,面源污染成为水污染治理的重点。随着流域内城市迅速发展,城市面源污染控制将成为水环境改善的重要瓶颈。结合滇池流域城市发展规划,依据城市下垫面特征,降雨径流污染程度和距离入滇河道远近,将流域内城区划分为重点防控区、中等防控区和一般防控区,其面积百分比分别是17.9%、39.1%和43.0%;重点控制区为昆明市主城区,其次是呈贡新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城市面源污染控制区划,对滇池流域面源污染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滇池环湖截污体系中混合水质净化厂MBR工艺对农村农业面源污水的处理效能,削减流入滇池的污染负荷,该研究利用厂内已建的MBR中试系统,优化硝化液回流比、污泥回流比、污泥浓度及溶解氧等4个运行参数,并将其应用于混合水质净化厂MBR工艺优化调控。结果表明:硝化回流比200%、污泥回流比150%、MLSS 4 000~5 000 mg/L、DO 1~2 mg/L为中试最优运行参数,依据该成果指导规模2.5万m3/d的混合水质净化厂进行参数优化,调试后出水水质稳定,在硝化回流比200%~300%、污泥回流比200%~300%、MLSS 6 000~7 000 mg/L、DO 2 mg/L条件下,COD、NH3-N、TN及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6.9%、94.2%、26.7%、39.8%,COD、NH3-N及TN均可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TP需后续强化处理达标。研究成果可推广至滇池环湖截污体系中类似水质净化厂,指导同类水质的MBR工艺运行参数调控。  相似文献   

7.
滇池面源污染及其综合治理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滇池面源污染物主要是N、P、COD和BOD5,来源于水土流失、湖面直接进入、地表径流、农田不合理施肥以及农村生活废弃物及乡镇企业污染。应通过小流域治理、发展生态农业和修沿湖污工程进一步加以治理。  相似文献   

8.
滇池流域荒台地植被恢复工程控制面源污染生态机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标准径流小区技术研究了滇池流域荒台地植被恢复工程对水土及氮磷面源污染物控制效应,用枝叶吸附水量和土壤入渗特征指标评价了恢复的植被树冠截留和径流控制能力,分析了植物枝叶形态特征差异与树冠截留,人工植被恢复与径流调控的关系.结果表明,圣诞树、旱冬瓜和香根草对地表径流、土壤侵蚀及氮磷流失具有良好的控制作用.树冠截留能力强、土壤水库容量大的人工植被系统将导致地表径流、土壤侵蚀、氮磷流失显著减少.叶子小、无角质化、表面粗糙、有表皮毛、含水量低、生物量高,枝表面呈中等粗糙、不分泌脂类物质的植物,具有较高的鲜重吸附水率,能增加人工植被树冠截留.整地过程、植物根系生长和林隙灌草丛的自然恢复改善了荒台地土壤入渗性能,减少了地表径流,最终减轻了面源污染负荷.  相似文献   

9.
牡丹江流域面源污染控制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牡丹江流域的污染现状和存在问题,总结了"十一五"期间牡丹江流域的面源污染治理措施,并针对中小城镇生活污水、农村生活污水、农田退水、生活垃圾、畜禽养殖等方面提出了适合牡丹江流域的面源污染综合整治技术。  相似文献   

10.
滇池流域农田土壤径流磷污染负荷影响因素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张乃明  余扬  洪波  陈建军 《环境科学》2003,24(3):155-157
采用模拟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人工降雨和自然降雨条件下坡度、表土质地、降雨强度和地表状况等因素对农田土壤径流中磷污染物输出浓度和输出总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坡度土壤径流中总磷的浓度和磷的输出量不同,其中坡度为18°时径流中磷含量和磷的输出量最高,分别达到0.138mg·L-1和6.14kg·hm-2;在人工摸拟降雨与自然降雨2种条件下,土壤径流中总磷含量与输出量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径流中磷素的浓度和径流输出量随表土质地的变粗而减少;有作物种植条件土壤径流中总磷的浓度和输出负荷明显小于裸地条件,其中不同坡度磷的流失减少量为0.9~2.8kg·hm-2,施肥后土壤地表径流中总磷的浓度比未施肥前成倍增加.  相似文献   

11.
滇池富营养化及面源控制问题思考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滇池严重富营养化的主要成因之一是农田面源化肥流失污染,利用“微生物菌肥”部分替代化肥是实施“高效清洁农业”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滇池富营养化及面源控制问题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3.
总磷的分析方法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言磷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在环境监测中,磷是常规监测项目之一,本文从实验方法,操作技巧等方面剖析磷的测定,仅供参考。1水样的预处理在测定磷之前,应先进行预处理,除非证明试样的消解处理是不必要的,可直接进行测量,否则应对水样进行消解,消解方法有:过硫酸钾消解法、硝酸一硫酸消解法、硝酸一高氯酸消解法。这里只介绍过硫酸钾消解法。消解步骤如下:(1)吸取250ml混匀水样(必要时,酌情少取水样,并加水至25ml,使含磷量不超过30ug)于50ml具塞刻度管中加过硫酸钾溶液4ml,加塞后,管口包一小块纱…  相似文献   

14.
人工湿地控制滇池面源水污染适用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由于滇池面源污染主要发生在农村地区 ,而这些地区在水污染控制方面的资金投入和管理水平有限 ,所以应用于面源污染的水污染控制技术要求是低投入、易管理的工艺方法。而人工湿地是一种基建费用低 ,运行成本低 ,维护技术低的“三低”技术 ,氮磷去除效果显著 ,是一种适合应用于发生在农村地区的面源污染控制的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15.
通过秩相关系数法,结合Pearson相关系数、标准偏差等参数以及图表分析方法,对滇池外海2011—2016年8个点位总磷含量时空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得出了滇池外海总磷含量时空变化趋势,即总磷含量随时间变化呈现出逐步下降的趋势,在空间分布上离散程度较小、分布较均匀。同时由7个点位的Pearson相关系数计算结果得知:滇池外海不同点位总磷污染物变化的相关性较高,初步推断滇池外海总磷污染物具有相同的来源。  相似文献   

16.
滇池流域系指入滇池水系的集水自然区域。该区域处于云南省中部的滇中高原上,总面积2920平方公里,其中滇池水域面积300平方公里。滇池流域由于是一个多山、成土母岩风化强烈、雨量充足但又分配不均的地区。加上人类经济活动频繁,森林植被过度砍伐,土地垦殖率又偏高,所以水土流失现象普遍存在,且局部地区较为严重,整个流域的生态环境已趋向恶化。 1 土壤侵蚀的基本状况 1.1 现状及特点滇池流域的土壤侵蚀,根据遥感调查  相似文献   

17.
红枫湖流域面源污染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吉发 《环保科技》1995,17(1):1-4,9
从分析红枫湖流域的环境特征入手,划分面源计算单元,监测大气降水、河口及各代表单元地表径流污染物与水背景,利用流域内14个雨量站和红枫、麦翁、老郎寨、黄猫村4个水文站各典型水文年每日来水量资料,计算污染物大气降水落地量、地表径流产生量和入湖总量,并与点源对照探讨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8.
基于源汇过程模拟的鄱阳湖流域总磷污染源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鄱阳湖磷污染问题突出总磷超标且浓度逐年增加,成为制约鄱阳湖流域(江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为科学解析鄱阳湖总磷污染来源耦合多污染源污染负荷估算方法和SPARROW模型,建立基于源汇过程模拟的流域污染源解析技术方法,针对鄱阳湖流域13种总磷污染源开展负荷估算、模拟校核和入湖时空贡献定量解析.结果表明:①鄱阳湖总磷负荷以陆域输入为主(占90.8%),主要污染来源为农业和城镇生活源,质献率分别为56.4%和30.6%;污染来源按贡献率的大小排序依次为种植业(29.3%)>城镇生活(24.6%)>畜禽养殖(17.2%)>水产养殖(9.9%)>内源释放(6.9%)>城市径流(6.0%)>农村生活(2.2%)>工业企业(1.6%)>其他源(0.46%).②在空间贡献方面,总磷入湖负荷主要来自于滨湖区和赣江集水区,贡献率分别为33.5%和31.8%其他集水区总磷贡献率较小(合计为25.5%),湖体贡献率为9.2%;同时不同子流域污染源贡献结构也存在空间差异性.③在时间贡献方面,总磷入湖负荷量呈季节性波动特征贡献峰值多出现在6月,雨季(3...  相似文献   

19.
<正>流域面源和农村研究室(Research Section of Watershed Nonpoint Source and Rural Pollution Control),是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环境法规与体制研究部下设的重要学科平台,主要开展流域面源污染过程模拟与控制技术规范研究,承担国家和地方流域面源及农村污染管理法规和体制研究、政策制定、政策措施效果评估技术方法研究、流域面源污染风险评估与示范工程设计、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流域面源污染控制规划编制等技术支持工作。  相似文献   

20.
赵吉发 《环境科技》1995,17(1):1-4,9
从分析红枫流域的环境特征入手,划分面源计算单元,鉴测大气降水、河口及各代单元地表径流污染物与水背景,利用流域内14个雨量站和红枫,麦翁,老郎寨,黄地4个水文各黄型水文年每日来水量资料,计算污染物大气降水落地量,地表径流产量和入湖总量,并与点源对探讨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