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人力资本法估计生命价值,就人力资本法用于生命价值估计的关键问题开展研究,包括用何种指标代表人力资本、工作年限损失计算、人力资本增长预测、贴现率选择等问题。以人均收入代表人力资本,基于城市不同年龄阶段居民人口数据和基期死亡率数据计算工作年限损失。以北京市为例,计算出因空气污染所致北京市居民平均工作年限损失为11.3 a,2014年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3 910元,带入人力资本模型,人均收入增长率取10%,贴现率取3%,得到对生命价值的估计结果为68.6万元;贴现率取7%,得到对生命价值的估计结果为55.7万元。 相似文献
2.
水体污染是当前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方面,有效评价海洋水污染的价值损失是海洋环境规划、制定海洋环境保护对策与政策的基础.文章运用浓度-价值损失率法,估算了2002~2005年青岛海域水污染价值损失.得出青岛海域损失价值在2005年最高(82328.4万元),损失率为0.97%;2004年损失率最低(0.61%),损失价值为42853.2万元.可见,随着当地经济水平的提高和青岛旅游景点的开发,海域环境质量的损害程度也进一步增加,导致青岛海域环境质量损失逐年增大. 相似文献
3.
4.
水溶法采矿工艺是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溶解采矿工艺,它完全不同于常规的早采技术,它是将作为溶剂的水通过钻孔注入矿层溶解矿物(如Nacl),所获产品溶液(卤水)用泵或其他设备抽至地表,在地面只对产品进行综合处理——蒸发还原结晶。湖北省云应地区采用水溶法采盐已有20年的历史,目前拥有盐井数在150口以上,大多已生产运行10年以上。近几年来,作为水溶法 相似文献
5.
1 农业污染的主要表现1 .1 土地污染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两大决定性资源要素是土地与水 ,其现状不容乐观 ,前景令人忧虑。种植业要耕地 ,林牧副渔多种经营也要有相应的丘陵、草原、湖泊等土地。据报载 ,1 999年全国耕地又减少六百多万亩 ,而且土地荒漠化在加剧。至于土地被污染也极易见到 ,如城乡结合部垃圾挤占耕地、生活废弃物侵害土壤、劣质化肥、农药残留、工业废水等过量排放、农村小五金、小化工污染土地等等。破坏了土壤微生物群落 ,削弱了土壤生产力 ,使有些地方有地无法种、种不出好的东西来。因此可以说 ,保护土地不受污染或治…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是地下水污染地质调查评价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能够为制定和实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提供依据.本研究从与地下水污染源及含水层相关的本质角度及外在的社会经济角度、政策角度综合考虑,将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地下水价值、地下水源保护区划分利用层次分析法及相应的叠加原则进行耦合,构建了一套地下水污染防控区划体系,并借助GIS技术进行相关的数据处理及区划结果的可视化表达.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防治区划实例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最终的防治区划分级图能够较好地反映出研究区域地下水防治的轻重缓急,符合实际情况,对下一步实际预防、监管措施的制定与实施可以起到指导作用.此外,由于该体系构成因素的动态性特征,建议开展关于区划更新频率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自然资源的价值损失评估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破坏自然资源的价值损失评估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本文参考了美国的自然资源损失评估(Natural Resource Damage Assessmet简称NRDA),对受破坏自然资源的价值损失评估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9.
基于折减系数的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方法探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对地下水污染防治与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最常用的是基于DRASTIC模型结合污染荷载的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方法.本文对比总结了国内外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方法体系,针对目前方法体系的不足,提出基于折减系数的评价体系,通过引进"折减系数"来表征污染物在包气带中的迁移转化过程,最后以石家庄滹沱河冲洪积扇平原区为例进行了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污染风险最高的地区多为工业区;其次是滹沱河河道及周边地区地下水污染风险较高,原因主要是该地区包气带基本以砂性土为主,且排污河污染物随河水常年下渗;农业污染源排放量较小,农田区污染风险最低.该方法体系实现了污染物由地表到达地下的衰减过程量化,且简便易操作.此外,该方法把污染物毒性与污染物到达地下水面的量放在同一层次,使得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的结果更具说服力. 相似文献
10.
11.
王泓泉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20,10(2):251-259
地下水污染已成为我国严峻的环境问题,治理污染地下水工作迫在眉睫。可渗透反应墙(permeable reactive barrier,PRB)技术是污染地下水修复的新兴技术,具有治理效果好、造价低廉、对生态环境影响小等特点,能够有效去除地下水中的有机氯化物、重金属和无机离子等。PRB技术在美国已广泛应用到工程领域并实现商业化,在我国目前处于实验室研究和现场示范应用阶段。综述了PRB技术的原理、结构类型、活性填料、修复机理和工程应用,指出PRB系统长期有效运行存在的技术问题,以及PRB技术的应用前景和重点研究方向,以期为PRB技术在我国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及地下水污染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人力资本法是评估环境污染健康损害价值(或治理污染的健康效益)的常用方法,但在发达国家,它逐渐被隐含价格法等所取代。本文通过实例研究,探讨了人力资本法在我国目前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当使用流行病学关于疾病负担的计量方法(YPLL)时,人力资本法在我国有很大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3.
14.
塔里木盆地南缘人类活动干扰下地下水的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人类活动是塔里木盆地南缘近几十年导致地下水及生态环境变化的主要因素,通过天然河道人工渠系化、平原水库建设以及枢纽工程上移,加速了地表水资源的时空再分配,从而引起了地下水空间补给变化。山前倾斜平原的补给量不断减少,而人工绿洲区地下水补给量则随地表引水量的提高不断增加。同时以天然河道渗漏补给为主转向以渠系、田间入渗为主。山前平原区地下水补给46年减少26.2%,泉水削减37.6%,溢出带下移0.5~1.2km,进入平原荒漠区的水量减少33%;并导致土地沙漠化及盐渍化面积不断扩大,小气候环境日趋恶劣。 相似文献
15.
以太行山前平原大沙河流域的典型区域浅层地下水为研究对象,沿岸布点采集样本94组,采用基于16S rRNA基因的高通量测序技术,以硝酸盐、溶解氧、化学需氧量为环境因子,分析指示环境因子演化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功能性指示菌属.结果显示:采用累积概率分布法将样品分为背景(B)、硝酸盐污染(N)、有机污染(O)、有机硝酸盐复合污染(O_N)4组,该分类与地下水质量标准的I类、Ⅱ类水分类相近;污染使种群结构趋于一致,且有机污染可使微生物群落丰富度降低;不同污染类型导致环境演化的功能性指示菌属分别为:Micromonospora和unclassified_f_Micromonosporaceae指示有机污染,Chryseobacterium和Streptomyces指示硝酸盐污染,Pseudomonas和Microvirgula指示硝酸盐和有机复合污染.以上构建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可为区域环境调查及微生物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太湖的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运用相平衡分配法(EqP)探讨了沉积物中4种重金属(Cu, Pb, Zn, Cd)的沉积物质量基准(CSQC)值;根据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US EPA)基于水生生物对重金属的最终慢性毒理水平的淡水水质基准,制定了太湖4种重金属(Cu, Pb, Zn,和Cd)的沉积物质量基准值分别为145.2,308.72,293.01,0.46mg/kg.以此CSQC为参比值,参考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各元素赋予不同的权重值,运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太湖沉积物重金属的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显示,2010年8~9月太湖沉积物质量基本为良.这一结果与沉积物重金属总量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7.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浅层地下水受人为活动影响表征性指标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描述性统计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了马鞍山地区浅层地下水中19种水化学指标数据的离散性、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TDS、Fe、Mn、F-、NO-2可作为该地区人为活动对地下水影响的表征指标。对上述五种指标的综合分析显示,马鞍山地区地下水受人为活动的影响程度可分为三个区:西北区以马鞍山主城区及郊区为代表,主城区地下水受人为活动的影响程度大,郊区地下水受人为活动的影响程度较大;东南区地下水受人为活动影响程度中等;西南区及丹阳、新市镇和薛津镇一带地下水受到人为活动影响程度小。 相似文献
18.
结合国内外地下水污染场地的修复经验,综合考虑当地社会经济条件、地下水脆弱性、污染物特征等因素,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修复技术优化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多准则决策分析模型(MCDA)进行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优选排序,构建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筛选模型;并以湖北省某简易垃圾填埋场为例进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在备选的5种场地地下水修复技术(监测自然衰减技术、渗透反应格栅、多相抽提技术、抽出-处理技术、原位微生物修复技术)中,抽出-处理技术、原位微生物修复技术较为理想。综合考虑该污染场地条件、地下水污染治理要求及附近受体分布情况,得到最佳修复方案为:高污染风险区域采用抽出-处理技术和原位微生物修复技术组合;低污染风险区域采用监测自然衰减技术。 相似文献
19.
Practical performance and its effciency of arsenic removal from groundwater
using Fe-Mn binary oxide
A treatment unit packed by granular adsorbent of Fe-Mn binary oxide incorporated into diatomite (FMBO(1:1)-diatomite) was studied to remove arsenic from anaerobic groundwater without any pre-treatment or post-treatment. The raw anaerobic groundwater containing 35-45 μg/L of arsenic was collected from suburb of Beijing. Arsenic(III) constituted roughly 60%-80% of the total arsenic content. Approximately 7,000 bed volumes (ratio of efluent volume to adsorbent volume) treated water with arsenic concentration b... 相似文献
20.
Practical performance and its efficiency of arsenic removal from groundwater using Fe-Mn binary oxide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A treatment unit packed by granular adsorbent of Fe-Mn binary oxide incorporated into diatomite (FMBO(1:1)-diatomite) was studied to remove arsenic from anaerobic groundwater without any pre-treatment or post-treatment. The raw anaerobic groundwater containing 35-45 μg/L of arsenic was collected from suburb of Beijing. Arsenic(III) constituted roughly 60%-80% of the total arsenic content. Approximately 7,000 bed volumes (ratio of efluent volume to adsorbent volume) treated water with arsenic concentration below 10 μg/L were produced in the operation period of four months. The regeneration of FMBO(1:1)-diatomite had been operated for 15 times. In the first stage, the regeneration proces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FMBO(1:1)-diatomite. With increased loading amount of Fe-Mn binary oxide,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for arsenic decreased 20%-40%. Iron and manganese in anaerobic groundwater were oxidized and adsorptive filtrated by FMBO(1:1)-diatomite efficiently. The final concentrations of iron and manganese in efluents were nearly zero. The continued safe performance of the treatment units proved that adsorbent FMBO(1:1)-diatomite had high oxidation ability and exhibited strong adsorptive filtration.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