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强震引发核泄漏,核安全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核辐射究竟对健康会造成什么影响?如果有以下9个症状,那你很有可能被辐射了!  相似文献   

2.
1背景在3月11日日本福岛核辐射事故发生之后,欧盟委员会提出要对欧盟内所有运行的和计划构建的核电站采用一致的指标和方法进行重新评估。主要目的是从日本福岛核辐射事故中吸取教训,防止类似的灾难在欧盟发生。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核事故或其他涉核场景应急或处置训练过程中,受训人员暴露在核辐射环境下存在内外照射风险的问题,以核辐射监测训练为例,应用虚拟现实(VR)技术模拟训练过程。首先,构建点源辐射场多层介质衰减计算方法;其次,分段线性简化探测器角度响应曲线,以模拟探测器对方位角度的响应;然后,开发考虑物体遮挡以及探测器角度响应的虚拟探测器读数实时计算模型;最后,构建全沉浸式虚拟训练系统。结果表明:系统计算的虚拟探测器位置处剂量率值与美国保健物理学会(HPS)Rad Pro Calculator计算结果一致,符合物理规律;探测器读数根据探测器方位角和空间位置进行修正,可还原真实探测过程中探测器显示数值变化,受训者在虚拟训练过程中得到与真实核辐射监测相似的反馈;从实时虚拟辐射场计算、核辐射监测设备仿真到人员全沉浸体验的系统优化设计,能够避免受训人员赴真核环境训练核辐射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有助于提高受训人员应急辐射监测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4.
谭西顺 《劳动保护》2010,(4):102-103
日本电视连续剧《血疑》曾在中国风靡一时。剧中主人公幸子受到大剂量钴-60放射性伤害后,患白血病不治身亡的悲剧情景,给亿万观众的心灵蒙上了一层核辐射阴影。幸子的遭遇并非编剧凭空的杜撰,因核辐射酿成的悲剧并不少见。核辐射(包括α、β、γ和X射线)看不见,摸不着,人们若对某些辐射较强的物质缺乏了解,不加提防,便有可能导致伤害身体,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世界卫生组织在其官网更新了应对核辐射和紧急情况建议储备的药物清单,以及对其进行适当管理的政策建议。世卫组织表示,这是自2007年以来该组织首次更新该清单。各国政府必须做好准备,保护人民的健康,并立即对紧急情况作出反应,其中包括随时准备救生药物,以降低风险并治疗核辐射造成的伤害。核辐射会导致哪些健康损害核辐射是原子核从一种结构或一种能量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结构或另一种能量状态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微观粒子流。核辐射可以使物质引起电离或激发,故称为电离辐射。  相似文献   

6.
2011年3月11日发生在日本的9级强震,导致福岛核电站发生泄漏。恐怖的核辐射给日本国民造成巨大的恐慌,恐慌蔓延至中国竟演变成一场荒诞的抢盐风潮。在强大的核能面前,人们无法做到淡定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在人们的心目中,核辐射是个让人有些害怕的词。其实,若我们对核辐射稍有了解,则大可不必谈"辐射"色变。如果我  相似文献   

7.
核能及核技术的应用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是核技术应用中投资少、收效快、应用广泛的一个主要方面,而核辐射式工业仪表又是放射性同位素应用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核辐射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能按射线的种类和能量进气甄别,进行非接触、无破坏性检测,易于同计算机耦合等特点,在许多  相似文献   

8.
为了对哈尔滨核辐射环境质量作出评价,从2001年起连续监测5 a,每年对哈尔滨市进行4次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监测,对3个空气监测点的空气、6个地表水体监测点的地表水体、4个土壤监测点的土壤进行监测,并对市区核辐射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哈尔滨市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土壤和水体中放射性核素浓度保持在1989年全国本地调查水平涨落范围之内,空气中氡浓度与往年无显著变化,哈尔滨市核辐射环境状况总体良好.  相似文献   

9.
核辐射的应用与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没有发生过重大核辐射事故,大气、地表水、地下水的放射水平基本维持在天然范围内,核辐射安全状况总体良好。但随着核设施的发展,仍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如放射源使用不当,以及因放射源丢失而造成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国家对此给予了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0.
核辐射事故以及随后的应急响应和恢复行动都会产生大量的废物,对这些废物的安全管理至关重要,有必要对核或辐射应急过程中产生的废物管理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进行分析,提出在应急准备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对我国目前相关的法律条文进行梳理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辐射环境监测基本情况我国辐射环境监测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的监测范围十分有限。近年来,随着核电及核技术应用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步入核大国,但随之而来的核辐射也为公共环境带来了严峻挑战,因核辐射的特殊性,使得辐射环境越来越被社会公众所关注。因此对辐射环境监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准确、安全、科学的监测辐射环境已成为保障公共安全、促进核工业发展的重要举措。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辐射环境监测也得到快速发展,并  相似文献   

12.
自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泄漏事故以来,一批又一批日本人奋不顾身地进入核辐射隔离区从事核电站清理工作。从最初的福岛50死士,到不久之后的1000人,现在则有超过1.8万志愿者自发到那里工作。是什么信念驱使他们奋不顾身?他们又将面对怎样的危险?近期,美国《名利场》杂志刊文称,长期跟踪和研究核辐射的美国专家罗伯特·盖尔(Robert Gale)近日到灾区和工人们交流,揭开了这些勇士神秘生活和不为人知的心理世界。  相似文献   

13.
刘永基 《安全》2000,21(2):16-18
所谓核辐射事故,亦称放射事故,是指由于失去控制的放射性物质的辐射照射或电离辐射设备的辐射照射,而造成人员伤亡、环境污染以及经济损失等方面的事故。  相似文献   

14.
为保障核事故应急疏散的时效性和安全性,降低核事故损失,基于核辐射时空分布特征,对疏散集中点和疏散路网进行风险评价,提出分区疏散组织策略,结合行政区划法,完成核电站场外疏散区域划分;将总暴露风险作为优化目标,构建基于元胞传输的分区疏散规划模型,并以我国某沿海核电站为研究对象,验证分区疏散方案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考虑核辐射风险后的分区疏散方案,能够有效提高疏散效率,保障公众安全,降低疏散时间和暴露风险,优化疏散期间交通状况。研究结果可为核应急疏散组织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宁丙文 《劳动保护》2011,(8):110-111
国际原子能机构部长级会议承诺加强核能安全 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网站消息,2011年6月24日,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核安全部长级会议在奥地利维也纳闭幕。与会代表通过了一项部长宣言,承诺加强核安全和紧急状况应急准备体系,保护人类和环境免遭核辐射。  相似文献   

16.
陆译 《劳动保护》2011,(5):72-75
2011年4月26日,是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25周年纪念日。25年前的一声巨响,给人类如何安全使用核能敲响警钟。25年中,核辐射给全球带来的阴霾始终未曾离去。如何保证核电安全,已成为各国发展核电产业面临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核武器是指利用原子核反应瞬间释放巨大能量,起杀伤破坏作用的武器,包括原子弹、氢弹和中子弹。其反应原理,原子弹为核裂变,即激发重原子核裂变释放能量;氢弹和中子弹为核聚变,即通过激发轻原子核聚变释放能量。核爆炸的杀伤破坏作用核武器爆炸时,主要通过光辐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核电磁脉冲、放射性沾染5种方式,对人员、建筑等形成瞬间杀伤破坏和长期危害。  相似文献   

18.
应急状态下为避免或减少工作人员和公众可能接受的核辐射剂量,可采取一定的应急防护措施,如隐蔽、撤离、服碘防护、通道控制、食物和饮水控制、去污,以及临时避迁、永久再定居等。隐蔽是指人员停留在或进入室内,并闭门窗及通风系统;撤离是指将人们由受影响地区紧急转移,以避免或减少来自烟雨或高水平放射性沉积物引起的大剂量照射。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核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针对核辐射区火灾特点,介绍了消防部队处置核辐射区火灾的基本原则和程序,并借助高斯模型对核事故发生后核放射元素形成的气溶胶扩散进行分析,探讨核素在地面上的浓度分布以及安全范围的划分,为消防部队进行核辐射区灭火救援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乌克兰境内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4号反应堆突然发生爆炸。爆炸导致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周边环境遭到严重污染,许多居民的健康受到伤害。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是人类在和平利用核能过程中的巨大技术灾难。19年后我们重新探讨切尔诺贝利事故产生的原因、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以及核辐射对人类健康及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这对全世界未来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