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密闭式堆肥反应器中复合微生物菌剂对堆肥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陇利  劳德坤  李季  徐智 《环境工程》2014,32(1):102-107
通过一套自制密闭式堆肥反应器系统,研究在一定的堆肥条件下,接种复合微生物菌剂对堆肥腐熟度、环境影响控制和产品质量等方面的影响。通过对堆肥温度、含水率、碳氮比(C/N)、发芽指数(GI)、氨气(NH3)排放浓度和微生物数量等指标的检测分析发现,接种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处理组提前3.5~4.5h到达高温期,高温期持续时长多于对照3.8~4.0 d,氧气消耗快,堆肥腐熟速度快,腐熟程度高,氨气排放浓度平均低于不接种处理39%,有效地控制了臭气排放和氮素损失。认为在堆肥中接种复合微生物菌剂是解决我国目前堆肥腐熟时间过长、养分损失大、恶臭气体排放严重、环境影响严重等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为分析VT菌剂作为添加材料对农场尺度畜禽粪便高温堆肥腐熟进程的影响,以猪粪和发酵床垫料废弃物为试验材料进行了野外条垛式好氧堆制试验,监测堆肥过程中物料腐熟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添加初始物料鲜质量0.2%的VT菌剂使堆肥49 d有效积温相对提高12%,水分散失速率相对提高46%,有机质累积降解率相对提高4%;VT菌剂的添加对堆肥过程中物料pH值、电导率(EC)、发芽率指数(GI)以及无机氮等腐熟指标变化规律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总体影响较不显著;在添加VT菌剂的条件下,猪粪与垫料废弃物条垛式堆肥时间不宜少于35 d。  相似文献   

3.
污泥超高温堆肥过程中DOM结构的光谱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了明确超高温堆肥新工艺在促进腐殖化进程中的优势,采用三维荧光光谱(3D-EEM)等光谱学方法研究了污泥超高温堆肥过程中DOM的结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堆体≥80℃的超高温阶段持续5 d(最高温度90℃),50℃以上高温阶段达到22 d,反映了堆肥过程中强烈的微生物代谢活性.E253/E203、SUVA280、S275~295等9个紫外-可见光光谱(UV-Vis)指标在0~23 d变化显著,指出DOM的芳香化和堆肥腐殖化程度逐渐增强.3D-EEM光谱结合荧光区域体积积分技术(FRI)分析指出,DOM中蛋白类物质在超高温堆肥过程的0~6 d几乎完全被降解;腐殖酸和富里酸类物质在0~23 d大量形成,堆肥在高温阶段达到完全腐熟,这与种子发芽指数(GI)在23 d所指示的腐熟度评价结果(98.5%)一致.基于多种光谱学指标的相关性分析,PⅤ,n/PⅢ,n与其它光谱学均呈现较好的相关性(r≥0.68),可以作为评价超高温堆肥腐熟度的光谱学指标.上述结果证实了超高温堆肥工艺可加快堆肥腐熟进程、缩短堆肥周期至20 d左右,在有机固废资源化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高温菌剂对堆肥指标的影响,实验采用对照方法,分别设计了不加菌剂(1号)、在堆肥开始时加入常温菌(2号)和高温菌剂(3号)、在堆肥物料升温至45℃左右加入高温菌剂(4号)四种处理方式,探讨发酵过程中堆肥温度、水分、pH值、NH4+-N、总氮和有机质含量变化。结果显示:4号堆体升温是最快的,且4号堆体在各项堆肥指标上均明显优于其他三组。说明后加高温菌剂能够加快堆肥的升温速度,更好地促进有机物的降解,提高堆肥的最高温度,延长堆肥高温期,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高温阶段pH,减少氮素流失,提高污泥堆肥效果。  相似文献   

5.
X710.5200701915复合菌剂对农业废弃物堆肥过程中理化指标变化的影响/王玉军…(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业环境科学学报/中国农业生态环保协会.-2006,25(5).-1354~1358环图X-15选用鸡粪和玉米秸秆为堆肥原料,进行高温好氧堆肥试验,研究了添加的复合菌剂在堆肥过程中对温度、pH值、EC、氮素及碳氮比等理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菌剂能够迅速提高发酵体的温度,使温度超过65℃,能加快有机物料的分解速度,碳氮比降低速率提高11.1%,促进了堆肥的腐熟、稳定.在NH3释放比较集中的堆肥初期,pH值降低0.2以上,腐熟堆肥中铵态氮增加13.1…  相似文献   

6.
堆肥反应器中2种微生物接种剂的堆肥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智  张陇利  张发宝  李季 《环境科学》2009,30(11):3409-3413
在严格控制堆肥条件的情况下,以鸡粪为堆肥基本原料,选用单一微生物巨大芽孢杆菌和复合微生物VT菌为接种剂,通过研究堆肥过程中的温度、氧气浓度、C/N、WSC(水溶性碳)、发芽指数(GI)以及脱氢酶和纤维素酶的活性动态变化来反映这2种微生物接种剂对堆肥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复合微生物菌剂VT的处理在堆肥升温和保持高温效果明显,接种微生物菌剂的2个处理的堆体内氧气浓度都较CK低,其中最低的为接种复合微生物菌剂VT的处理.接种微生物菌剂,C/N下降速度快,WSC浓度相对高,GI值上升速度明显加快,有利于加快堆肥腐熟进程,其中接种复合微生物菌剂VT的效果较单一微生物菌剂巨大芽孢杆菌好.接种微生物菌剂有利于堆肥升温期脱氢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增加,促进堆肥的氧化还原反应和纤维素的分解,且接种复合微生物VT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低温复合菌剂对牛粪堆肥发酵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为了探明低温复合菌剂对牛粪堆肥发酵的影响,开发出适合东北寒区堆肥发酵的微生物菌剂.本研究在0℃以下以牛粪、秸秆为原料,分别设置接种低温复合菌剂堆肥、接种常温菌剂堆肥和自然堆肥3个处理,测定了堆肥过程中温度、p H、C/N、全磷、铵态氮、硝态氮和种子发芽指数的动态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接种低温复合菌剂组第11 d进入高温期(50℃),比接种常温菌剂组提前了14 d,最高温度达62℃,高温期维持了9 d,而自然堆肥组一直未进入高温期.至堆肥结束时,接种低温复合菌剂组和接种常温菌剂组的最终p H分别为7.17、7.24;C/N均降到20以下,分别为16.10、15.67;全磷的变化无明显差异;种子发芽指数分别为92%和85%.添加菌剂组较自然堆肥组铵态氮含量明显降低,硝态氮含量增高.综上所述,接种低温复合菌剂可以在低温下促进堆肥迅速起温,并保证了堆肥的腐熟质量.  相似文献   

8.
堆肥处理过程中猪粪有机物的动态变化特征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为了解猪粪堆肥过程中各种有机物的变化特征,并为判断猪粪堆肥腐熟度提供参考指标,进行42d的高温好氧堆肥.结果表明,堆体中的有机质含量呈下降趋势;水溶性有机碳(DOC)含量在第10d达到最大值,之后呈下降趋势;易分解有机质含量呈下降趋势,但在高温开始阶段呈上升趋势;腐殖质含量呈上升趋势.说明堆肥过程中有机物不断向腐殖化方向转化.在研究H/F变化时发现,它与判断堆肥腐熟度常用的化学指标(有机质、DOC)呈一定的相关性,而且与易分解有机质和腐殖质也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垃圾渗出液微生物循环强化培养菌剂在堆肥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垃圾堆肥过程中外加菌剂存在接种后菌剂活性衰退的问题,提出一种直接利用垃圾堆肥渗出液中微生物制备高效菌剂的方法.分别以堆肥高温阶段和中温阶段产生的渗出液中微生物为来源,利用自制培养基经4次循环强化培养制得高温菌剂和中温菌剂,进行了接种和不接种的好氧堆肥对比试验,测定了堆肥渗出液中微生物数量、堆体温度、纤维素酶活、pH和好氧速率等指标实验结果表明:(1)接种组渗出液中高温细菌、高温放线菌和高温霉菌数量平均是对照组的2.17倍;中温细菌、中温放线菌和中温霉菌数量平均是对照组的2.41倍,接种组微生物的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2)接种组的纤维素酶活性较对照组最大提高26%,且提前4d达到最大值;堆体耗氧速率在高温阶段和中温阶段分别提高37%和42.8%.说明接种后的微生物经过堆体微生态环境的自然选择作用,其代谢活性增强,对有机垃圾的降解能力明显提高,垃圾中纤维素更快地被分解和转化,有利于加快堆肥腐熟.  相似文献   

10.
农业废弃物静态高温堆肥过程中纤维素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在静态通气条件下,以养殖场鸡粪、猪粪、牛粪为材料,小麦秸秆作为调节物质.研究了堆肥过程中纤维素酶活性变化特性及其与堆肥温度的关系,旨在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添加微生物菌剂后堆体升温迅速.堆肥1-2d后进入高温期,且高温腐解持续16-20d;对照处理在堆肥4-5d后进入高温期,持续时间仅为7-8d;整个堆肥过程中加菌剂处理的堆体温度高于对照.加菌剂处理在堆肥10-12d时纤维索酶活性达最高,依次为牛粪(0.642 mg·g-1·d-1)>鸡粪(0.457 mg·g-1·d-1)>猪粪(0.380 mg·g-1·d-1);对照处理推迟2d达纤维素酶活性高峰,且酶活性高峰值低于同等物料的加菌剂处理,依次为牛粪(0.491 mg·g-1·d-1)>猪粪(0.335 mg·g-1·d-1)>鸡粪(0.258 mg·g-1·d-1),整个堆肥过程中加菌剂处理平均纤维紊酶活性较对照提高了33.17%(牛粪)、20.17%(鸡粪)和12.4%(猪粪).堆肥初期堆肥温度过高不利于微生物的活动,纤维素酶活性在堆肥开始的3-4d低于初始水平.而后迅速上升.当堆肥温度等于或者低于60℃后,纤维素酶活性与有机物料温度变化间有显著正效应,对照处理两者间为线性关系,加菌剂处理两者间呈显著指数递增关系.  相似文献   

11.
堆肥通常用于处理有机固体废弃物,可通过接种木质纤维素降解功能菌群提高堆肥进程及产品品质.然而,堆肥过程中传统的功能菌群一次性添加方式,不仅造成了堆肥过程中较低的堆肥效率,而且堆肥产品品质也并不稳定.为了探究基于不同接种方法对堆肥过程腐熟度和品质的影响,设置M0(不接菌)、M1(分阶段接菌)及M2(一次性接菌)3个好氧堆肥处理,考察各处理堆肥过程中理化性质变化、木质纤维素降解及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结果表明:M1处理下,堆肥至第20天,堆体温度达到51.2℃且拥有最高的嗜热温度(67.8℃);堆肥至第67天,发芽指数达到83.61%.此外,M1处理下腐殖质增长率、总有机碳降解率、纤维素降解率和木质素降解率均最高,分别为50.20%、53.86%、59.87%和40.61%,远高于其他2个处理.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显示,在嗜热期,真菌种群对于木质纤维素生物降解的作用比细菌种群更加突出,并且受到总磷含量、pH、碱解氮含量和碳氮比的显著影响.研究显示,分阶段接菌可以显著提高堆体温度及堆体中木质纤维素降解酶活性,促进堆体腐熟进程及堆肥产品中腐殖质等养分积累.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微生物调控对有机生活废物堆肥的理化性质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微生物处理比对照处理提前1 d进入高温分解期,且高温(>50℃)持续时间为6 d,较对照处理的长3 d;pH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微生物处理的pH值对照处理的偏低;EC值呈"M"型变化规律,微生物处理的EC值较对照高;在整个堆肥过程中微生物处理的胡敏酸E 4/E 6值都低于对照,表明添加菌剂有利于生活垃圾腐殖化;以发芽指数GI均大于80%这一标准评判,微生物处理比对照提前8d腐熟.  相似文献   

13.
抗生素降解菌剂对猪粪堆肥腐熟和细菌群落演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玮琳  张昕  马军伟  孙万春  成琪璐  林辉 《环境科学》2022,43(10):4789-4800
接种抗生素降解菌可促进畜禽粪便中抗生素去除,但相关污染物降解菌对堆肥进程及土著微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研究甚少.分析一种以抗生素降解菌种为核心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在猪粪抗生素去除中的作用,探究接种菌剂对猪粪堆肥理化进程以及细菌群落演替的影响.结果表明,抗生素降解菌剂接种处理猪粪中抗生素去除率达81.95%,与对照相比,其抗生素残留总量下降42.18%.在堆肥条件下,接种抗生素降解菌剂促进了猪粪堆肥升温,加速了堆体水分去除,降低了堆肥中氨气和硫化氢累积排放量,使得堆肥产物中氮磷钾总养分含量和萝卜种子发芽指数分别提高6.80%和68.33%,同时堆肥产物中稳定性有机质含量增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等难分解物质含量下降.细菌群落结构分析指出,接种菌剂提高了堆肥中放线菌门和厚壁菌门细菌的相对丰度,其中与堆体升温正相关的嗜热菌丰度显著增加(P<0.01),而致病细菌相对丰度下降.细菌群落共现网络分析表明,接种菌剂改变堆肥土著细菌群落互作模式,降低了细菌群落网络的复杂度和连通性,优化了有益细菌与其他菌群的生态关系,为建立新的和更加健康的堆肥细菌群落奠定了基础,可为抗生素降解菌剂在堆肥中的应用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污泥的处理处置难题,实现污泥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在污泥中添加蘑菇渣、微生物发酵菌和生物质炭等辅料,进行共堆肥试验,设置T1(不添加辅料)、T2(添加30%的园林枯枝)、T3(添加20%的园林枯枝、9.9%的蘑菇渣和0.1%的微生物发酵菌)、T4(添加20%的园林枯枝和10%的生物质炭),以及T5(添加20%的园林枯枝、4.9%的蘑菇渣、0.1%的微生物发酵菌和5%的酸化生物质炭)5个好氧堆肥处理,考察各处理堆肥过程中温度变化、肥料的理化特性以及GI(发芽指数).结果显示:①T5处理的效果最好,堆肥至第3天,堆体温度达到70.5℃,并且温度不低于50℃的时间达到19 d. ②T5处理肥料的w(TKN)(TKN为总凯氏氮)、w(TP)和w(TK)均最高,分别达到3.88、0.64和1.10 g/kg,远高于其他4个处理;产品的GI随堆肥时间的延长逐渐增长,达到183%. ③T5处理的NH3排放最少,氮元素流失最低,能最大程度的转化成固化无机氮;残渣态重金属含量最高,不易浸出到环境中进入生态系统,生物毒性低.研究显示,蘑菇渣、微生物发酵菌和生物质炭能够促进污泥的腐熟,减少二次污染的产生,产品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5.
唐景春  周启星  张冠辉 《环境科学》2007,28(5):1158-1164
采用实验室小型堆肥系统对3种典型废弃物牛粪、食物残渣及污泥堆肥过程的物理化学及微生物特性进行了研究和比较.研究表明不同原料堆肥pH都能升到8以上,C/N在堆肥过程中有降低的趋势。不同水分调整材料稻秸(RS)、蛭石(V)、废纸(WP)及锯屑(SD)对堆肥过程的影响与不同堆肥原料相比要小的多.在3种不同原料中,食物残渣堆肥活性最高,14 d有机物降解率为47.2%~56.8%,代表微生物量的醌含量在堆肥后期可增加到359.7~472.3 μmol·kg-1,但微生物群体的多样性较低,醌多样性指数DQ在堆肥后期增加到6.1~6.7.牛粪堆肥只在初始阶段活性较高,之后很快降低,其醌含量较低.在堆肥中期达到最大值为36.3~117.0 μmol·kg-1,醌多样性指数DQ初始期为10.3~12.8,堆肥过程中逐渐升高至后期达18.1~22.7.污泥堆肥的各项特性介于食物残渣和牛粪之间.堆肥过程的不同主要是由于原料中各种有机成分的不同而导致.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对堆肥过程进行合理控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高温好氧菌群用于接种垃圾堆肥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混合筛选的方法筛选驯化了高温好氧菌群。进行人工接种堆肥实验。通过对堆肥过程中的温度监测.C/N比分析以及堆肥过程中总菌数的分析.比较了处理组与对照组的堆肥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接种高温好氯菌群可使前发酵堆肥高温时间提前.高温持续时间长。从而加快了堆肥过程中有机质降解。缩短堆肥周期。  相似文献   

17.
接种纤维素降解菌对牛粪堆肥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刘佳  李婉  许修宏  李洪涛 《环境科学》2011,32(10):3073-3081
以牛粪和稻草为堆肥原料,利用传统培养法和PCR-DGGE技术相结合对接种纤维素降解菌后堆肥的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接种菌堆肥与自然堆肥相比,微生物数量的变化趋势快于自然堆肥,接种菌在堆肥初期能够激发微生物增殖,快速启动堆肥发酵,缩短堆肥进程.接种菌堆肥比自然堆肥的DGGE凝胶图谱条带的差异性大,接种...  相似文献   

18.
堆肥嗜热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鉴定及其强化堆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采集于农业堆肥高温期的微生物样品进行30d的高温驯化,驯化完成后从中筛选得到15株嗜热纤维素分解菌,经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反应及16S rDNA序列同源性比对鉴定为:Bacillus sp3株,Paenibacillus sp1株,Bacillus licheniformis3株,Bacillus subtilis4株,Brevibacillus borstelensis1株,Bacillus coagulans3株.将筛选得到的菌种添加至高纤维素含量的堆体进行效果验证,结果表明添加嗜热纤维素分解菌对堆肥pH变化无显著影响,但可提高堆肥高温期温度、延长高温期并显著地降低堆肥产品的C/N和有机质含量,显著降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加快堆肥腐熟.堆体有机质降解动力学结果表明,堆体接菌和不接菌处理的有机质最大降解度分别为62.5481%和61.7101%,速率常数分别为0.1250d-1和0.1051d-1,接菌处理的堆肥比对照堆肥提前6d达到稳定.研究表明,添加筛选的嗜热纤维素分解菌能缩短堆肥周期.  相似文献   

19.
双氰胺对污泥堆肥过程中酶活性和细菌群落演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氮肥增效剂在农田中的保氮经验,研究其对堆肥中氮素的保持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以氮肥增效剂-双氰胺(Dicyandiamide, DCD)为添加剂,脱水污泥为堆肥原料,进行了20 d的堆肥试验,探讨DCD对堆肥过程中氮素转化和酶活性变化及其细菌群落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DCD的添加降低了堆肥高温期的温度,延长了高温期的持续天数;DCD组显著降低了高温期NH4-N的含量和整个时期NO3-N的含量.堆肥结束时,总氮含量与对照相比提高了14.8%.此外,DCD的添加抑制了高温期纤维素分解酶和蛋白酶的活性,抑制了整个过程的硝酸还原酶的活性,而且高温期时,DCD组中厚壁菌门和绿弯菌门的丰度显著低于对照.冗余分析表明,NH4-N、pH和温度主要影响高温期时酶的活性,NO3-N和总氮主要影响稳定期时酶的活性.综上所述,DCD通过降低高温期的微生物丰度和相关酶活性,减缓了高温期的氨化作用和后期的硝化作用,减少了氮素损失,是一种可行的污泥堆肥添加剂.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提升全程高温堆肥效率,经筛选和高温驯化,获得高有机质降解效率的耐热复合菌系(TMC),设置全程高温接种TMC堆肥组(T1)、全程高温堆肥组(T2)和常温堆肥组(T3),通过理化指标、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GI等指标的检测和优势细菌演替规律分析,以揭示TMC对全程高温堆肥工艺的影响。结果显示:堆肥结束后有机质含量、C/N、粗脂肪和蛋白含量降幅顺序均为T1>T2>T3(P<0.05),且两两处理之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证明TMC可缩短全程高温堆肥进程。堆肥第14天,T1、T2处理的GI值分别为110%和99%,T3处理仅为80%,表明全程高温堆肥可加速植物毒性物质降解,显著提高堆肥品质,而TMC接种可进一步促进堆肥无害化。PCR-DGGE结果表明:T1、T2处理均显著提高了耐热细菌和耐热木质纤维素降解菌多样性,且并未降低嗜中温木质纤维素降解菌多样性;2类降解菌协同配合实现木质纤维素的更快降解,有利于缩短堆肥进程。综上所述,TMC接种可显著提高全程高温堆肥效率、提升堆肥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