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程度分级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我国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情况严重,有害作业点检测率和检测合格率都很低,对有害作业场所进行分级是重点治理和监察前提。本文介绍了国内外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程度分级现状,分析了我国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程度分级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在我国进行作业场所进行综合分级,根据分级结果进行分级监察的设想。  相似文献   

2.
某石化企业员工听力损伤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2017年员工听力异常率达37.8%。本文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噪声检测、作业人员噪声等效连续A声级评价及职业健康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该企业选取239个噪声监测点进行分析,发现该企业工作场所噪声强度为55.8~104.1 dB (A),其中有129个噪声监测点大于85 dB(A);33个主要噪声岗位每周40 h的等效声级为73.6~88.5 dB(A),有9个岗位为Ⅰ级噪声作业,24个岗位为0级噪声作业。  相似文献   

3.
电焊作业在生产企业中广泛存在,作业过程中可能产生多种化学有害因素,若作业场所空间有限,通风不良,有毒有害物质聚集易对劳动者身体健康造成危害,有时甚至可能引发急性化学中毒。因此,机修车间电焊岗位合理有效设置职业病防护设施尤为重要。目前,由于条件有限,大部分企业都未能配置移动式焊烟净化装置,车间内仅设置轴流风机、风扇等简易通风设施,因此如何对企业现有通风设施进行设计和改造,使其具备良好的防护效果成为一个难题。本文通过对某企业机修车间电焊岗位通风设施进行改造,并对电焊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浓度进行对照检测,分析论证改造后的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某食品厂噪声对作业工人血压、心电图的影响,更好地加强管理,保护作业工人身心健康,为积极预防各类疾病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食品厂接触噪声的作业场所测定噪声强度,同时对该厂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体检。选取接触噪声岗位的作业人员92名设为接触组,将同厂从事其他非噪声作业人员65名设为对照组。体检项目包括血压和心电图。结果噪声强度符合国家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接触组高血压和心电图异常检出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Р0.05)。接触组高血压检出率在15~19a工龄段较高;心电图异常检出率在10~14a工龄段较高。结论该厂噪声强度符合国家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物理因素)接触限值,该厂噪声对作业人员血压及心电图未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加强本县石英砂加工行业防尘监督管理,保护职工身体健康,对石英砂实施系列粉尘水淋除尘治理措施,治理后的粉尘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对其控制效果进行评价分析。方法:主要对石英砂一级破碎、二级破碎机水淋除尘,采取现场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对生产设备粉尘治理前后作业岗位矽尘总浓度TWA进行采样检测,比较分析及评价。结果:共检测6个企业粉尘作业岗位,治理后各岗位的矽尘浓度均低于治理前(P<0.001)说明治理效果明显。结论:采取水淋除尘设备治理后矽尘控制效果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等相关标准要求,控制效果可行。  相似文献   

6.
<正>石油化工行业的易燃易爆场所居多,目前,石油化工企业给员工配备的防护服装基本为防静电服,以防止静电引起的火灾事故,但由于该类防护服不具备阻燃功能,一旦发生火灾,极易给员工造成二次伤害。为确保员工的安全与健康,一些大型央企和国企已开始为重点岗位作业人员和重点工种作业人员配备具有防静  相似文献   

7.
使用罗马尼亚职业事故和职业病风险评估方法对某浮式生产储油船各岗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风险评估,并与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评估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职业危害风险水平,为该类设施提供职业病危害控制和职业卫生管理依据。  相似文献   

8.
岗位安全标准化作业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神龙汽车有限公司历年工伤事故的统计分析,提出研究岗位安全标准化作业的必要性.该研究采用了风险管理方法,以生产岗位作业中危险、有害因素为对象,通过工作前、工作中、工作后和本岗位应急与对策等四个环节,对员工的作业行为进行控制,并充分考虑了正常、异常及紧急时的各种作业情况.在岗位安全标准化作业研究工作程序中详细阐述了岗位安全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编写步骤,并给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编制流程图.该研究提出的岗位安全标准化作业结构模型和岗位安全标准作业指导书的系统管理思想可为相关行业推广应用此项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神龙汽车有限公司历年工伤事故的统计分析,提出研究岗位安全标准化作业的必要性。该研究采用了风险管理方法,以生产岗位作业中危险、有害因素为对象,通过工作前、工作中、工作后和本岗位应急与对策等四个环节,对员工的作业行为进行控制,并充分考虑了正常、异常及紧急时的各种作业情况。在岗位安全标准化作业研究工作程序中详细阐述了岗位安全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编写步骤,并给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编制流程图。该研究提出的岗位安全标准化作业结构模型和岗位安全标准作业指导书的系统管理思想可为相关行业推广应用此项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1999年9月13日起 ,浙江巨化巨圣氟化学有限公司实施“生命工程” ,在广大员工中开展推广应用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信息卡活动 ,提高了员工对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认识 ,增强员工的自我保护能力 ,维护员工的安全和健康。巨化巨圣公司把推广应用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信息卡活动的重点放在班组和岗位 ,充分利用班组会、黑板报、宣传橱窗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学习活动 ,使广大员工基本掌握本岗位本车间毒物的性质、毒性与防护要领、急救方法 ,对重要内容做到会讲、会用、会背。该公司还将各岗位有毒有害物质汇编成册或制作成练兵卡 ,下发各班组和岗位…  相似文献   

11.
通过开展现场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体检的方法,对熔模铸造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及其健康影响进行了研究。调查结果表明:该企业作业场所存在粉尘、噪声、高温、石蜡烟等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并已对作业人员健康造成损害。其中矽尘、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严重;制壳、熔炼、浇铸等岗位的职业病危害严重,需重点加以治理。  相似文献   

12.
工作场所有毒有害气体检测报警的法规和技术要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查阅国内外有关有毒有害气体检测报警的法规、标准和文献资料,阐述工作场所有毒气体检测报警的法规和技术要求。分析表明,我国有毒有害气体检测报警法律和配套标准不够完善,部分标准重复、交叉或矛盾,缺乏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与欧美发达国家标准有较大差距。因此,应加快技术标准的完善和研制,加强对不同作业场所有毒有害气体检测报警实际应用和主要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当前输变电企业职业卫生现状,本文通过对某输变电企业不同岗位职工开展调研,同时选取4座不同电压等级变电站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通过对职工作业场所的工频电场、噪声、六氟化硫浓度进行检测,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产生的原因及规律。最后根据调研及检测结果对目前输变电企业职工工作现状进行评估并给出相关建议,为持续改进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状况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对汽车制造企业作业场所各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分析,评价现有防护措施,并提出相应对策.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对现有汽车制造企业作业场所岗位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和评价.涂装、冲压、焊装车间是职业危害因素相对集中的作业场所,而噪声、苯系物和电焊烟尘是主要的职业危害因素,防护措施是控制职业危害的关键.汽车制造职业危害必须通过多种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5.
<正>目前制鞋企业在生产鞋的过程中,往往需使用大量胶粘剂和辅助溶剂,这些溶剂挥发后,容易造成车间作业场所污染,危害岗位职工身体健康。浙江省桐乡市是制鞋大县,拥有逾700家制鞋企业,从业人员超过1万人。因此,为了解桐乡市制鞋企业员工在生产过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防止职业病危害发生,桐乡市第三人民医院联合桐乡市卫生监督所针对桐乡市某辖区内的34家制鞋生产企业开展了一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本文将根据此次检测与评价,针对制鞋企业作业场所空气中有机  相似文献   

16.
通过应用信息化网络技术,建立了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数据库,实现了用人单位作业场所有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数据的申报、传递、编制、审核、报告打印、统计等功能。信息化模板的建立,降低了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难度,方便了检测方案和报告编辑,统一了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书生成格式,并自动生成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书,提高了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工作的质量。本系统具有操作简易、处理功能强大、内部监督管理完善等特点,实现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信息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尤其适合现阶段基层职业卫生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谭西顺 《劳动保护》2008,(1):116-117
我们在职业健康体检中,发现不少企业的员工没有进行就业前体检,致使一些患有职业禁忌症的员工从事有毒有害作业,这是导致职业病人数增多的原因之一。为使企业管理人员掌握职业禁忌知识,保护广大员工的身体健康,现将常见职业禁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此次除了对作业岗位的粉尘浓度,部分有毒有害气体进行了观测外,对影响岗位环境的噪声和振动这两个因素也进行了观测,由此可以对大冶铁矿东露天采场的主要作业岗位环境的污染状况进行综合分析评价。1 影响作业岗位环境诸因素的观测结果 (1)粉尘浓度的观测值(见表1)。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职业卫生调查法对某海上设施噪声情况进行检测调查研究,评估噪声所致作业人员听力损失的风险。结果显示,该海上平台噪声作业存在听力损失极高风险的岗位为甲板工,高风险的岗位为电气操作、仪表操作和吊车司机。建议平台应采取措施加强对员工接触噪声强度的控制,减少听力损失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别运用新加坡化学毒物职业暴露半定量风险评估模型和GBZ/T 298-2017《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技术导则》(以下简称《导则》)中半定量风险评估方法,对油田某一职业危害场所的职业危害等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导则》中半定量风险评估方法更好地考虑了职业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等接触因子对职业健康风险的削弱作用,更能反映出油气作业场所职业健康风险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