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废水中难降解性有机污染物的共代谢降解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微生物共代谢是污水中难降解性有机物生物降解的重要方式,关键酶的诱导,生长基质与目标污染物之间的竞争抑制,目标污染及其降解产物对微生物的毒性反应是影响共代谢反应的关键因素,选择合适的生长基质,优化反应条件可以提高微生物共代谢在实际污水处理有地下水污染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污水污泥是废水处理的副产品 ,主要含人群排泄物以及工业排放污染物。污泥用于农业、高尔夫球场和居住处草地是一种有效的肥料。但污泥受一些金属元素的污染 ,如镉、铜、锌和砷。含一些难降解有机物如二恶英和多氯联苯 ;还有一些病原体。在 1989年以前 ,美国大多数污泥被扔进海洋。目前 ,每年约有54%污泥用作肥料 ,包括白宫的草地。生态学家担心时间长了 ,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积累会降低土壤生产力 ,还担心污染地下水或进入食物链。但大多数农业科学家 (包括 EPA的 )认为污泥肥料是安全的。2 0 0 0年 3月 ,美国众议院科学委员会调查科学家…  相似文献   

3.
不同活化剂对镉、铅单一及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柠檬酸(CA)、木醋液(WV)、聚天冬氨酸(PASP)、羟基乙叉二磷酸(HEDP)和FeCl_3作为活化剂,以镉、铅单一和复合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振荡淋洗法结合形态分析技术研究活化剂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1)重金属单一污染时,5种活化剂对镉、铅均有一定的淋出效果,淋出效率均随活化剂浓度的增大而增大。活化剂通过淋洗实验主要淋出酸溶态和可还原态重金属。(2)重金属复合污染时,金属离子间的竞争作用会不同程度地影响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进而影响重金属的淋出效率,多数情况下,铅的存在会促进镉的淋出,但镉的存在会抑制土壤铅的释放。  相似文献   

4.
在比较了不同基质脱氮效率的基础上,认为基质作为人工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为植物和微生物提供生长介质的同时,也能通过沉淀、过滤和吸附等作用直接去除污染物质,其中基质的类型、级配等因素会影响基质作用的发挥;不同基质对脱氮性能存在较大差异,沸石和蛭石是目前研究中脱氮效率较高的两种基质。在归纳了脱氮机制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认为不同基质由于脱氮机制不同,脱氮性能和脱氮效率也存在较大差异;人工湿地基质所有理化性状都可能影响到它对污水的脱氮效率。最后,对今后的相关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选取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ce)作为代表微生物菌种,考察了菌体产铁载体的规律,并研究了添加菌体对水培油麦菜吸收砂基和水基中Cd~(2+)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根际微生物与重金属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为典型微生物在重金属污染治理中的作用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基础。通过平板实验证实荧光假单胞菌菌体代谢能够产生铁载体,且产铁载体量随着菌体培养时间的增加而增大。铁载体能够与Cd~(2+)络合,将Cd~(2+)固定,使得油麦菜对Cd~(2+)的吸收减少。添加菌体后,采用砂基和水基方式培养的油麦菜中Cd的含量分别减少了27.23%~50.74%和10.57%~45.53%,表明菌体形成的根际微生物能抑制油麦菜对Cd的吸收。因此,微生物代谢产生的铁载体可在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电动与渗透反应格栅联合修复镉污染地下水实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宏韬 《环境工程学报》2009,3(10):1773-1777
通过实验方法研究了地下水中镉污染的电动力学修复效果,并分析其迁移变化特征。实验结果表明,电动修复中由于阴阳两极的氧化还原反应造成电极附近pH值产生明显变化,其中阳极附近的pH值由开始时的7.0逐渐变小到6.8,而阴极附近则相反,由开始时6.9逐渐增大到9.1,表明土壤的酸碱条件变化明显。Cd浓度变化反映在自然渗透条件下含水层中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能力较弱,阳极附近地下水中Cd的去除率仅8.4%,而在电场作用下地下水中重金属的浓度发生明显变化,使得重金属污染物能在电极附近富集而被去除,当实验电场强度为0.5 V/cm时,Cd在阴极的累积使得阳极附近地下水中去除率为72.9%,说明电动修复重金属Cd污染地下水的效果明显好于自然渗透状态。  相似文献   

7.
Visual modflow是一个可以对三维地下水水流和溶质运移进行数值模拟评价的标准可视化专业软件.建立了砂箱物理实验模型来研究柴油在含水砂槽中的迁移特征.通过模型检验,各个监测时期观测值和预测值相关系数r值在0.564 ~0.669之间,证明这种建模方法是合理的和有效的.利用校正的模型对实验室含水砂槽中柴油运移特征进行模拟,发现所建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出含水砂槽中柴油污染物的分布特征,拟合、验证和预测结果显示该模型可作为地下水管理的有效工具,这为深入研究柴油污染地下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评估甘氨酸-β-环糊精对环境中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的生态毒理影响,以斜生栅藻为受试生物,分别进行了甘氨酸-β-环糊精对斜生栅藻和甘氨酸-β-环糊精存在时西玛津、镉对斜生栅藻的毒理试验。结果表明,甘氨酸-β-环糊精对斜生栅藻无明显毒性;西玛津、镉、西玛津-镉对斜生栅藻有较大毒性作用,且随着其投加量的增加,其抑制率明显升高;在西玛津、镉以及西玛津-镉溶液中分别加入适量的甘氨酸-β-环糊精后,其对斜生栅藻的抑制率明显下降,且随着甘氨酸-β-环糊精投加量的增加,其对西玛津、镉和西玛津-镉的毒性抑制效果越好。甘氨酸-β-环糊精对西玛津和镉的毒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建筑黄砂为对照,采用排水管道清通作业产生的管道沉砂作为提高土壤渗透性能的改良材料,通过模拟土柱实验考察了雨水花园对路面径流污染的控制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装置初始运行阶段,模拟柱中污染物的淋出浓度迅速降低,污染地下水的风险很低;当污染物淋失达到稳定时,掺加同比例管道沉砂与建筑黄砂的模拟柱在提高土壤渗透速率方面效果相近,而对COD、TP、TSS、NH4+-N、NO3--N、重金属等污染物的去除两者效果则相差不大.结果表明,以管道沉砂作为土壤改良材料,在降低南方粘性土壤地区雨水花园的建造成本、实现废弃物的再利用方面具有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壤土夹层对VOCs穿透包气带的影响,以苯为特征污染物,Na Br为示踪剂开展室内的渗流模拟土柱实验。模拟包气带对苯的吸附实验,确定吸附平衡时间、最大吸附量,分析砂土和粉质壤土对苯的吸附特性;设计渗流土柱实验,模拟定流量降雨条件下苯在不同构型的土柱中的迁移过程,分析壤土夹层在时间和空间上对苯穿透包气带到达含水层的影响,并得出弥散系数和阻滞系数。结果表明,相对黏粒含量高的壤土夹层显著改变了溴离子的穿透曲线,对污染水有明显的阻水减渗作用,不仅延迟了苯向含水层的迁移时间,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吸附、降解的阻滞作用,有效降低了特征污染物穿透包气带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