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灰色聚类法对玉环县各区域进行了声环境评价,并运用MATLAB软件进行编程运算,同时根据玉环县城区的总体规划及噪声监测值进行检验,确定了玉环县声环境功能区划。结果表明,利用灰色聚类法得出的声环境功能区划结果科学合理,可为城市的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
基于GIS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环境管理系统的构架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详细介绍了基于GIS技术开发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环境管理系统的构架与实现.该系统的开发工作主要包括:噪声数据库设计、噪声数据管理、交通噪声的模拟和交通噪声影响统计.系统采用了数据库技术、GIS技术和交通噪声预测模型,综合考虑实际情况,对城市噪声环境进行管理和模拟.从实例结果分析可见,模拟结果能达到实际使用的要求.该系统能为城市规划、城市环境评价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以三种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某市城市单环境因素进行一级分头评价对比的基础之上,采用广义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进行该市总体环境质量评价.两个层次的用模及赋权方法克服了以在模糊评价中的某些不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4.
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地位。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是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方向。结合山东半岛地质环境现状和特点,将山东半岛地质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划分为水文地质环境、工程地质环境和环境地质问题3类一级指标,每类一级指标各选择其典型二级指标(共12项)构建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采用综合加权指数方法,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及数据属性库管理相结合的方法对现阶段山东半岛地质环境承载力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将山东半岛地质环境承载力划分为4个等级,并对每个等级区域做了分析说明,以期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广州市内环路交通噪声模拟与降噪措施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单车辆噪声排放模型,考虑距离衰减及声屏障的遮挡作用,建立了高架道路交通噪声模拟模型,计算了广州市内环路的交通噪声分布,并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绘制了内环路的交通噪声地图。同时,以环市东路路段为例,评估了限速、限行及加装声屏障等降噪措施的降噪效果。结果表明:(1)内环路昼间的噪声污染较严重,靠近道路的第1排建筑物大部分处于65~70dB的噪声环境之下,面对路面的建筑物的开窗位置,噪声达到70~75dB。噪声较严重的地区为环市东路路段、火车站路段、中山一路路段、南岸路路段、环市西路路段等,这些地区都可能成为内环路噪声投诉事件的高发地区。相同地区的噪声在夜间下降了一个级别,能够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3096—93)的限值要求(55dB)。(2)加装声屏障的措施,能够在不影响现有路面行车状态的情况下达到降噪要求,是比较推崇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环境噪声污染是城市中一个突出的环境问题,为有效地降低城市环境噪声污染,近年来,国家环保局在全国各地推进了环境噪声达标区的建设工作。如何正确评价环境噪声达标区亦是该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根据实际工作体会,简述了环境噪声达标区的评价方法并对目前环境噪声达标区建设和评价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1环境噪声达标区评价环境噪声达标区的评价主要是根据环境噪声达标区的基本要求,通过对拟建噪声达标区内各类噪声的监测、调查资料及有关管理规定进行综合分析与判断。1.1环境噪声达标区的基本要求国家环保局在“建设环境…  相似文献   

7.
选择主要铁路干线经过的具有代表性的大中型城市,通过大量的铁路噪声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和理论计算,研究铁路噪声特点及其传播过程中的衰减规律;确定铁路两侧过渡带区域范围,提出过渡带区域噪声环境标准,指导环保部门对铁路两侧区域的环境管理和功能区的合理设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战略环境评价(SEA)的有效性研究逐渐受到关注,但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缺乏对SEA有效性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的探讨.针对SEA评价模式,初步构建了包括背景有效性、程序有效性、目标有效性和增量有效性等4项一级指标和11项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层次结构,提出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SEA的有效性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尝试性地以天津滨海新区SEA为例,应用模糊评价法对其有效性进行定量分析,为进一步建立SEA有效性评价标准提供思路,为完善SEA有效性评价方法和模型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土壤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识别土壤环境污染、指导土壤环境管理及开发利用的有效工具。在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和国内外标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土壤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结合"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模型),考虑不同工业区特征污染物,建立了包含通用指标和备选指标的土壤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此评价指标体系为导向,为指导不同类型工业集聚区科学发展提出了工业区周边土壤环境质量分区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的修建得到很大发展,但其在运行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为了促进污水处理厂的稳定运行与升级改造,需要建立一套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与管理。在对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调查研究基础上,提出将DPSIR原理融入到城镇污水处理厂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造中,形成了一个3层19个指标的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创建了城镇污水处理厂综合绩效的AHP-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选取成都市两座(A和B)城镇污水处理厂展开实例应用研究。结果表明:A污水处理厂综合绩效评价结果有26.3%隶属于"较好"等级,B污水处理厂综合绩效评价结果有28.1%隶属于"一般"等级。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A和B污水处理厂综合绩效评价等级分别属于"较好"和"一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