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际GPS服务机构(IGS)的现状与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际GPS服务(IGS)机构的宗旨、现状和已取得的成果以及最新进展。IGS的数据和成果主要用于全球范围内多学科的科学研究,本介绍将有利于加强与IGS的合作,充分利用国际GPS服务机构的成果,促进我国地震监测预报和减灾科学研究更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寄语2008     
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我们一起走进了2008年。今年是联合国国际地球年,地球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她像母亲一样抚育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在国际地球年,全世界将  相似文献   

3.
寄语2008     
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我们一起走进了2008年.今年是联合国国际地球年,地球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她像母亲一样抚育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在国际地球年,全世界将进一步认识地球,保护地球,呵护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  相似文献   

4.
《灾害学》1997,(2)
联合国“灾害科学与公共管理相结合国际研讨会”于1997年1月20~28日在北京举行,会后组织了赴唐山市地震科学考察活动。这次会议由联合国发展资助与管理服务署主办,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国际减灾十年”秘书处以及中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协办。来自12个国家的80多名科学家和管  相似文献   

5.
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科学技术委员会(STC)第六次会议定于1995年2月27日至3月3日在华盛顿举行。这次会议将着重讨论“国际减灾十年”后五年的活动计划和科技委在此期间如何发挥作用的问题,以及“国际减灾十年”其它机构如特别高级理事会(SHLC)、各国家委员会(包括联络点)、指导委员会等的作用问题。  相似文献   

6.
’94亚太地区沿海城市减灾国际学术讨论会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国内12个专业学会和3个有关部门协办,得到国家教委、国家经贸委、国家民政部、国家自然基金委、国家海洋局、中国气象局、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联合国“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委员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气象组织等机构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由国际自然灾害学会和国际海洋物理学会海洋自然灾害分会共同发起的“灾害91’——发展中国家地球物理灾害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国际讨论会”,于1991年8月4日至9日,在意大利佩鲁加市的外国人大学水资源研究和证书中心召开。  相似文献   

8.
《巴黎协定》确定的1.5℃和2℃温控目标下,全球减排压力剧增,因此地球工程温控手段被多次讨论。针对地球工程中讨论最多的太阳辐射管理,基于BNU-ESM模式的地球工程(G4实验)和非地球工程(RCP4.5)两种情景,以2010-2099年中国日值降雨量数据对两种情景下的中国降雨量时空分布及其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在时间序列上,地球工程有利于中国整体降雨量的增加。2010-2099年和2020-2069年两种情景下的中国降雨量呈增加趋势,且2010-2099年地球工程情景下的降雨量增加趋势大于非地球工程,而2020-2069年两种情景下变化趋势的相差幅度不大。2070-2099年,地球工程实施结束后,地球工程情景下的降雨量呈增加趋势,而非地球工程呈减少趋势;七大地理分区的降雨量变化趋势在地球工程情景下高于非地球工程。(2)在空间格局上,不同研究时段在两种情景下的中国降雨量空间分布相似,仅面积分布有所不同。地球工程实施期间多数地区降雨量减少,地球工程结束后的2070-2099年降雨量明显显著。(3)2010-2099年地球工程情景下的降雨量呈增加趋势的面积多于非地球工程,尤其是2070-2099年地球工程实施结束后中国降雨量增加区域明显增多。降雨量波动特征在地球工程情景下相比非地球工程整体有所减小,地球工程情景下的中国降雨年际变化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9.
论日食与水旱灾害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灾害性天气之所以发生是与大气环流的反常变化有直接的关系,而大气环流的基本动力是太阳辐射能在地球上纬向分布的不均匀,由于辐射能在纬向分布不均匀而形成的两极与赤道的温度差,形成了大气环流的运行。大气环流是两部巨大的热力机,两极为低温热源,赤道为高温热源。外层空间能影响地球接受太阳辐射能,必然会影响大气环流的运行而形成一定的灾害性天气,而日食则是外层空间影响地球接受太阳辐射能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地球上用常规仪器均可以测得其影响。从天文学知道,每年在地球上最少发生两次日食,最多发生五次日食,日食的发生是频繁的。如1805年(清嘉庆十年)、1935年都发生过五次日食。1805年1月1  相似文献   

10.
第二届大陆地震国际会议是由中国国家地震局、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秘书处、国际地震学和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中国地震学会、中国灾害防御协会联合发起的,是我国响应“国际减灾十年”的一项活动,也是1982年在北京召开的“大陆地震活动性和地震预报国际学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