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荆孝民 《环境教育》2001,(4):8-9,18
研究生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基础,从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的一种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立足于对人的潜能的开发和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强化,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支操作能力为目标。研究性学习关注的是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和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强调学生会收集、分析、归纳、整理资料,学会处理反馈信息,更加注重研究过程,重视应用和个体的体验及全员参与。  相似文献   

2.
从学科渗透走向研究性学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第一次国际环境教育会议至今已有30多年了,环境教育从摸索阶段逐渐走向成熟,环境教育的目标、方法、内容等也逐步得到充实、发展,并日趋完善和具体。增强环境意识、了解环境科学基础知识、提高解决环境问题的技能、改变关于环境的态度、鼓励参与环境行动等构成了环境教育的具体目标和重要内容,而互动式教学、合作式教学和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等,使得原本以语言形式获得间接经验的方法、以直观形式获得直接经验的方法、以实际训练形式形成技能和技巧的多样化环境教育方法更加丰富和有效。1.开展环境教育的基本策略目前,国内外就…  相似文献   

3.
田青 《环境教育》2002,(1):25-25
某县某小学坐落在一个水库旁边,这个水库是下游某市居民最主要的饮用水源,几十年来某县一直把水源保护的教育作为首要工作来抓。某小学在开展环境教育教学中一贯坚持充分利用周围环境来促进孩子们的发展。在一次小学高年级关于水的学习中,教师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与班团队活动时间,带领孩子们去水库边进行观察和调研,发现水库边上有一处距水库很近的大垃圾堆。对此孩子们产生了很多疑问,孩子们问老师:不是说这水库是下游某市的饮用水源吗,垃圾堆放在这里,不是把水库的水污染了吗?这个垃圾堆是什么人堆出来的,都是什么人往这里倒垃…  相似文献   

4.
一、确定环保课题的技巧:全部交由学生自由选定,一个或一组学生可选一个或多个课题。课题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主要有四类: (1)学生自己感兴趣的课题,题目自拟;(2)教学大纲中规定的课题;(3)课本上每节的活动题和每单元的练习题;(4)教师提出的课题。教师可把这些课题印出来发给学生。学生选题时注意: 先认真审题,选出自已最“拿手”的题。课题名称不宜太长,可定为”有关……的研究(或调查)“,“对……现状的分析与思考”等。  相似文献   

5.
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式的学习研究活动,在摄取已有知识或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同化、组合与探究,获得新的知识、能力和态度的一种学习方式。下面以《保护环境》一课中的《白色污染》为例,介绍我是如何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课前调查,摄取信息上课前一周,我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请学生调查自家或周围每天丢弃的泡沫饭盒或白色塑料袋的数量,并做好记录。课内辨析,交流汇总1.汇报调查的数据和方法。你家或你所看到每天有多少泡沫饭盒或白色塑料袋被丢弃?你是通过什么方法获…  相似文献   

6.
赵希光 《四川环境》2003,22(4):90-92,94
本文根据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所提出的新的培养目标,在“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践中,煞合化学学科特点,选择“环境保护”为突破口,联系本地区实际开展环境教育活动。就“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实施进行了探索,提出了我们的认识和见解。  相似文献   

7.
研究性学习中的本地环境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性学习是随着中学课程改革而出现的一门新的必修课程,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调查研究、实验论证等各种方法进行研究,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基于学生自身的兴趣,强调学生的具体实践,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当地的校外教育资源。就地理学科的研究性学习而言,其“地域性”更为明显。在实践中不难发现,本地环境类课题占了很大的比例,并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客观上还在学生中起到了良好的环境教育效果,促进了素质教育的推进。在过去三年来我校学生所选的众多课题中,《城市发…  相似文献   

8.
问题的提出目前在我国师范院校能提供系统的环境教育训练还不多。据新近调查,我国师范院校非环境类专业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普遍较强,但环境方面的知识较弱,获得环境知识的途径大多是大众媒体如电视、报刊、杂志等。师范院校环境保护类课程的开课率较低,仅约10%,且缺乏规范性和约束力,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1],师范生仅囿于原有的浅层次环境知识,而忽略了横向拓展,因而缺乏分析、解决现实环境问题的能力,难以胜任未来学校的环境教育。在师范院校开设环境教育的选修课可促使学生掌握较系统的环境科学基础知识,增强保护人类环境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张均 《环境教育》2003,(4):34-35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太湖水遭受的污染程度愈加严重,为此,国家环保总局在1998年制定了“零点行动”方案,并于1998年12月31日零点起关闭了所有向太湖水域排放的污染源。几年过去了,“零点行动”后的太湖水资源状况究竟如何呢?我们决定组织学生开展以“太湖水资源的状况”为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目的是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增强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1.问题整合“太湖水资源的状况”是一个面广量大的研究性课题,如果教师不指导学生对课题进行分析,把课题化大为小,学生就会无从下手。于是我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围绕“太湖水…  相似文献   

10.
黄妙云 《环境教育》2004,(11):62-62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新型学习方式,指的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与以往学习方式相比.研究性学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绿色学校的目标取向就是培养学生在环境保护领域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本文阐述了在绿色学校的创建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目标、特点与实施。同时对今后在创建绿色学校工作中进一步加强研究性学习提出了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是强调在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大部分学校的实践过程中还是普遍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误区.将“双主模式“教学设计理论作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指导思想,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职院校存在着学生英语水平较差、师资力量薄弱、课堂教学模式与教学大纲偏差的现状。通过探讨“浸入式”教学法的概念、分类及原则,并结合我国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现状,探讨“浸入式”英语教学法在我国高职院校实施的途径:从观念上重新认识浸入式教学模式,努力营造浸入式英语学习和教学的环境,引进既精通专业知识,又能熟练运用英语进行课堂授课的师资力量,组织编写适合高职院校浸入式英语教学的教材。  相似文献   

13.
基于SCP模型的节能环保市场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需求角度出发,区分了节能环保产业中三种不同类型的市场,然后以SCP模型为分析框架,对三种不同类型的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和绩效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归纳了节能环保产业中不同类型的市场所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4.
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学,提出了"一线、二体、三层、五框架、多考核"的动态教学模型,并从多角度分析了实际教学中应该采取的改革措施,阐明了各个环节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5.
“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有利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有利于高职学校长期健康的发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基于实际工作过程导向,以工作中典型项目任务引领,激发学生兴趣,以满足培养高等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要。一体化课程的构建应通过项目设立、建立小组、实施、反馈等环节完成。  相似文献   

16.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在认知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学习观。它认为“学习不应该被看成只是对于教师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应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地建构意义的活动”。它对学习者的主动性、实践性、探索性、创造性和社会性的树立具有深远的意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包括情境创设、协作学习和意义建构等主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学风现状分析,指出了其成因,提出了适合高职院校加强学生的学风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8.
高等职业院校教学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学模式是将多种教学方法有机地加以"整合"。从教学模式的角度来研究课堂教学为教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为教学理论与实践架起了一座桥梁。本文介绍了教学模式的概念、作用、发展及分类,分析了高职教学模式现状并对模式的构建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课证融合模式下实训教学改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证融合模式就是将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对职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但当前存在的实训教学标准模糊、校企合作实训教学条件不足、教师队伍转型滞后、教材开发混乱等现象严重阻碍了课证融合模式的推行,职业院校应当从明确考核评价标准、改进培养方案、加大双师教师的引进和培养、科学开发实训教材等途径进行尝试,推进课证融合。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教学环境的系统分析(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发现在体育教学中,社会环境因素对体育教学质量、效果的影响以及相互关系。提出了科学掌握和利用教学环境,顺应社会环境的变化发展而自我完善,促进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