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绿色金融是金融创新的重点,旨在调控资本供给,实现环境向好发展。以绿色债券为例,基于2016—2019年中国142个地级以上城市,使用面板数据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探讨政策激励、金融基础、环境污染对绿色金融的影响。结果显示:(1)中西部地区引入绿色金融的城市数目较多,东部地区是绿色金融规模增长的承载区域。(2)政策激励和金融基础显著提升绿色金融规模,而环境污染起到抑制作用。(3)不同区域的政策措施都能与金融基础协同,促成绿色金融发展。仅在东部地区,政策激励能够缓和环境污染的负面影响。研究表明,绿色金融的发展模式存在区域差异,东部地区是在政策激励和金融基础推动下的顺势转型,中西部地区则需应对环境污染造成的阻力。  相似文献   

2.
傅京燕  刘玉丽 《环境保护》2020,48(12):24-29
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问题亟待解决,产业绿色转型需要大量社会资本支持,发行绿色债券能有效缓解企业绿色转型升级过程中的融资难题。《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重点发展绿色金融。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债券发行量持续上涨,绿色金融标准也逐步发展,同时香港市场也为绿色债券发行商带来便利,湾区具备发行绿色债券的政策和市场基础。但湾区在交易所信息披露(无专设绿色债券板块)、绿色债券标准不统一、募集投向较为集中、绿色债券指数起步晚等方面还需改善。本文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绿色债券助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型的思路: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合作机制,并提高信息披露力度,构建统一的绿色标准,鼓励更具针对性的产业投向,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从而实现产业与金融的有效对接。  相似文献   

3.
孙雪妍  王灿 《环境保护》2022,(18):40-43
我国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治理体系主要由中央顶层政策加地方创新政策构成。随着“双碳”进程的推进,对不同措施之间的一致性、政策目标的稳定性、行为主体权利义务边界的清晰性要求将越来越高。应对气候变化立法以合法性来源的明确性、法律文本的稳定性、判决结果的一致性、立法程序的正式性塑造“双碳”治理的稳定规范预期。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的体系统筹需求包括:形成“碳中和”远景目标的政策共识、权责有序的管理框架、科学民主的决策程序,并以此衔接相关部门法中涉“碳”规定。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的外部治理功能可以通过重点制度的构建来实现,包括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涉碳金融制度、气候变化信息规制与风险评估制度。  相似文献   

4.
中国绿色债券第三方认证的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遥  曹畅 《环境保护》2016,(19):22-26
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在2016年出现井喷式发展。而作为绿色债券发行过程中的重要一环,绿色债券第三方认证也日益受到各利益相关方和市场关注。绿色债券第三方认证可以提升绿色债券的公信力,吸引更多责任投资者。我国在2016年已发行的19期境内绿色债券中,有16期都进行了绿色债券第三方认证。除了国际认证机构积极在我国开展第三方认证业务外,本土绿色债券认证机构也开始崛起。未来我国的绿色债券第三方认证市场在评估标准、体系和方法上将趋于标准化和具体化,将进一步提高绿色第三方认证的专业性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我国已启动地方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探索构建差异化的气候投融资政策体系是地方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的基础,也是气候投融资制度创新的核心。本研究从财政政策、税收优惠政策、市场和价格政策、绿色金融政策等方面对我国地方层面现有的气候投融资政策现状和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梳理,提出明确重点支持领域,构建更加稳定的气候投融资财政支持机制;推进绿色税收制度改革,探索地方税收优惠机制;积极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协同利用价格机制减污降碳;进一步发挥绿色金融加速器作用,探索地方低碳转型支持模式;强化政策协同,构建高效的政策支撑保障体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绿色金融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明弟 《环境保护》2016,(19):14-17
中国绿色金融创新实践发展迅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由于政策、技术、法制、宏观经济环境等因素,绿色金融发展存在牵头部门缺位,协调机制缺失,统筹协作不足;体制机制的激励与约束手段不完善,社会资本参与绿色金融的意愿不强;配套机制体制建设不健全等不足。建议成立国家层面的绿色金融领导小组或部际联席会议机制;进一步强化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的融合作用;为绿色金融的市场化发展和创新化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安排、市场条件,破除不必要的障碍,推动中国绿色金融管理体制机制的变革创新。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指明了方向。本文针对我国如何统筹碳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工作提出如下建议:一是要充分认识我国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困难和挑战。二是要充分认识到我国碳达峰的任务艰巨,但有一定的基础条件。三是要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四是要认真总结北京、河北、河南、山西、四川等已经初步实现碳达峰目标地区的经验。五是统筹碳达峰与碳中和,提早安排碳中和各项工作。六是统筹提高能源效率和发展非化石能源。七是统筹能源转型和发展转型。八是成立国家碳中和发展基金。九是建立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机制。十是加强碳达峰、碳中和的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8.
赵放 《环境保护》2014,(9):43-45
城市绿色交通是采用低污染、高效率、少占地、适合城市发展并有利于生态和谐的综合运输体系,其中减少环境污染和减轻拥堵是当前实现城市绿色交通的关键。碳金融是通过碳金融产品创新,以低碳经济发展为目的金融资本及与碳排放相关的金融活动的统称。本文提出利用碳金融机制创新,对每个市民的碳配额进行调控,来实现城市的绿色交通发展,并对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管理成本低、社会融资相对容易、行业带动性较强等因素决定了重点企业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担纲者之一。但重点企业在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还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和挑战,包括碳中和管理机制不健全、关键技术创新相对薄弱、高层管理者认识相对不足、以重点企业为核心的绿色供应链不够完善。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完善法规标准、制定长期发展战略和路线图、构建绿色供应链、强化关键共性技术突破、提升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高污染、高能耗的建筑发展模式向绿色建筑转型是碳中和目标与“十四五”规划目标实现的保障与要求。但是,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中,存在重设计、重施工,轻运行、轻维护的问题,相关制度存在义务履行主体不明与运行过度依赖政府的困境。究其原因,是由高成本与外部性的因素及多元价值抉择的因素共同导致的。因此,我国绿色建筑运行维护应构建共同治理制度,明确所有权人或使用权人为运行维护义务的履行主体,其他利益相关方是运行维护义务的参与方,划定私权自治与公权干预的边界,完善激励措施,鼓励“硬约束+软激励”相结合,健全法律责任,加强法律监督,推动绿色建筑运行维护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高等学校数量多、规模大,肩负培养国家建设人才的重任,同时也是能源资源消费的大户。高校校园的绿色发展是高等教育本身的使命,也是一种社会责任。本文梳理了我国高校从节约型校园示范建设到绿色校园发展的历程,分析了国内外绿色校园评价标准体系,结合校园碳中和发展目标,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绿色校园评价体系的思考。文章还进一步以校园碳核算为抓手,给出了校园碳核算的基本概念、边界范围和核算框架体系,为实现校园碳中和目标提供了方法和支撑。  相似文献   

12.
《环境保护》2021,49(14):12-17
生态环境部正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重大宣示,积极推动气候投融资工作,特别是组织开展气候投融资地方试点。本文建议生态环境部门从目标设定、规划制定和政策协同三方面着力推动气候投融资工作。一是精准设定气候投融资工作的目标,目标设定要精准具体、重在落实,要衡量气候投融资目标的气候效益和减排贡献,目标要有明确的时间节点。二是气候投融资规划要与碳达峰、碳中和方案紧密衔接,气候投融资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驱动力,而碳达峰、碳中和方案所确定的重要发展方向和领域也是气候投融资的发展机遇和实施路线图。三是通过政策协同引导和激励社会资本投入气候投融资领域,特别是要改善地方气候投融资营商环境、为气候投融资发展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和市场条件、精准施策推动气候投融资工作、建立气候投融资产融对接机制。  相似文献   

13.
高污染、高能耗的建筑发展模式向绿色建筑转型是碳中和目标与“十四五”规划目标实现的保障与要求。但是,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中,存在重设计、重施工,轻运行、轻维护的问题,相关制度存在义务履行主体不明与运行过度依赖政府的困境。究其原因,是由高成本与外部性的因素及多元价值抉择的因素共同导致的。因此,我国绿色建筑运行维护应构建共同治理制度,明确所有权人或使用权人为运行维护义务的履行主体,其他利益相关方是运行维护义务的参与方,划定私权自治与公权干预的边界,完善激励措施,鼓励“硬约束+软激励”相结合,健全法律责任,加强法律监督,推动绿色建筑运行维护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财政资金对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作用,而完善的财政政策是用好财政资金的先决条件。本文结合四川省应对气候变化财政政策支持现状、重点行业领域转型路径与存在的问题,基于政府转移支付视角,提出四川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财政政策建议: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发挥带动引导作用,包括设立应对气候变化专项资金、优化财政转移支付支出结构、加强政府部门经费保障、加大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和重点技术投入;强化财政资金管理,提高资金绩效;建立多元化支持方式,设立应对气候变化产业基金,加强财政与绿色金融合作,优化价格补贴政策。  相似文献   

15.
碳中和已成为我国气候治理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尽管碳中和是国家面向2060年的长期愿景,尚未转换成针对企业的政策约束,但全球很多企业已经快速响应,主动制定自身的碳中和战略。本文从企业环境行为的驱动理论出发,分析了企业做出碳中和承诺的内部和外部驱动因素,论证了企业"化被动为主动"、自主实行碳中和战略,不但有助于在未来更加严格的气候政策规制中获得先机、赢得行业竞争优势、拓宽绿色市场份额、规避可能的经济风险,而且具有体现企业社会责任感、树立良好品牌形象、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等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梳理了能源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和高新技术企业的碳中和战略及模式,总结分析了国内企业实现碳中和承诺的机遇和挑战,为国内企业制定零碳发展战略、实现碳中和目标提出了路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发展绿色金融,是加快推动金融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全面提升我国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制度抓手。绿色金融的产品与服务是践行绿色金融发展理念的重要依托。我国通过大力推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和绿色基金市场,运用金融资本鼓励、支持和引导生态环保项目和产业的发展;通过实施绿色保险制度,运用专业化的市场评估机制,强化对企业的环境风险监管;通过发展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有效推进各地区碳减排目标的落实,切实履行中国在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行动中的承诺。  相似文献   

17.
绿色金融是生态文明制度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加强节能环保产业、提高环境治理水平、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本文论述了当前全国绿色金融的发展形势,梳理了深圳绿色金融、环保产业现状,提出当前绿色金融还存在激励引导政策有待健全、发展滞后于绿色产业发展、绿色金融所需的信息公开不足、宣传引导不足等问题,并提出当前阶段绿色金融发展建议:研究探索政策统筹机制,加快绿色产业发展,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完善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促进企业环境信息公开。  相似文献   

18.
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温室气体排放量不断增加,引发严重气候危机,进而威胁着人类的生产生活。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承诺,中国力争于2030年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立足我国现阶段发展实际,实现“双碳”目标面临时间紧、任务重、产业升级、能源结构调整、技术研发等多重挑战,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必须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逐一突破,充分利用政策激励、科技支撑作用,调整能源结构,做好重点领域碳减排工作。  相似文献   

19.
李仁真  戴悦 《环境保护》2021,49(15):48-52
蓝色债券是一种由国际组织、政府等主体向投资者发行的,募集资金用于涉海项目、资产或战略的债务工具。资金用途海洋导向性的特点,使蓝色债券与绿色债券相区分。实践中形成了超国家蓝色债券、主权蓝色债券、金融蓝色债券、非金融企业蓝色债券等类型。蓝色债券应当以海洋可持续发展和发展蓝色经济为主要目标,遵循海洋可持续发展原则、透明度原则、利益相关者参与原则。中国应当推动蓝色债券规则制定、促进多元市场主体协同配合、建立蓝色债券激励与约束机制,以发挥蓝色债券潜力,助力海洋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20.
<正>2020年,我国宣布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幅度大、困难多。在2023年7月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指出要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