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8,(12)
运用集中度指数、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重心分析法、不一致指数等方法,探究了2001—2016年山东省137个县域单元人口和经济空间分异与动态变化状况。结果表明:(1)山东省人口集中度指数整体呈现西南高、东北低的分布格局,并出现集聚趋势,经济集中度指数分布格局呈现"双核"模式,高水平经济区具有强大的辐射效应,出现极化现象;(2)山东省人口集聚趋势大于经济的集聚趋势,但经济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仍大于人口,人口和经济集中度在空间上相邻县域间存在着较高的正相关性;(3)山东省人口重心和经济重心都偏离几何重心向西南方向移动,人口重心的移动距离大于经济重心;(4)山东省人口与经济空间匹配类型中协调发展型县域数量下降,经济滞后型县域数量上升。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山东省人口和经济发展空间优化建议,对统筹区域协调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5.
黄河流域生态系统脆弱、内部发展差异悬殊,探明黄河流域生态效率时空分异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可为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保障。本研究基于黄河流域9省份2000—2018年经济、资源、环境相关的64个指标数据探索黄河流域生态效率,采用熵权法、全局SBM为基础的Global-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模型和变系数模型对生态效率时空变化趋势和影响动因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2001—2018年,黄河流域整体生态效率虽有一定提升,但沿黄9省份平均水平均低于全国水平,且两极分化严重。随时间渐近,生态效率高值区(1.0以上)在流域下游聚集,生态效率低值区(0.2~0.6)向流域中部收缩。(2)时序影响分析发现,经济发展对生态效率正向驱动效果明显,科技创新的影响由正转负,环境治理和对外开放暂未发挥积极作用。(3)空间影响分析发现,上、中、下游存在显著的影响因素异质性。基于此,针对性地提出分区实施产业协同发展、优化环境治理投资、改善对外贸易结构、从全过程挖掘污染减排潜力等政策建议,为推动黄河流域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均衡发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6.
7.
8.
《资源开发与市场》2020,(10)
基于沈阳市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从空间距离和面状行政单元角度,采用核密度、Ripley's K函数、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1998—2013年间沈阳市制造业企业空间格局变化进行了点、面测度,并解析了造成其格局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沈阳市制造业企业空间格局呈现出明显的郊区化扩散,由原有的"单核同心圆"向"多中心连片延伸"演化。②在郊区化过程中,沈阳市制造业不同类型企业在空间扩散的幅度和方向上存在显著差异。③造成沈阳市制造业空间分布格局变动的核心影响因素主要有产业结构、要素成本、政策因素,在时间维度上存在着驱动力的强弱变化,且不同因素的驱动力存在着行业差异。 相似文献
9.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7,(10)
根据山东省2007—2015年的面板数据,运用DEA方法测算了山东省17个地市的工业用水效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揭示了山东省及17个地市工业用水效率的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山东省工业用水效率已趋向于DEA有效;不同地市的工业用水效率变化呈现差异性,枣庄市和聊城市的工业用水效率9年一直达到DEA有效,除济宁市、莱芜市、威海市和日照市外,其他地市的工业用水效率朝着DEA有效发展;(2)工业废水排放量和RD费用在GDP中所占比重分别对50%以上的地区工业用水效率有影响,第二产业比重、第三产业比重和地区人均GDP分别对30%的地区有影响,各影响变量的作用具有空间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快递网络逐步延伸、下沉,快递末端网点在城市快递业发展中的纽带作用日益凸显。以中国310个城市的菜鸟驿站及快递公司网点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区域内外部差异;运用地理探测器和GWR模型进一步测定其空间分异的动因及其方向和强度。结果表明:(1)快递末端网点在区域内外部以及省域内部均表现出空间非均衡性;并形成了以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区为代表的高水平集聚区和西部边远地区为代表的低水平集聚区;行业规模、社会文化和经济规模因子的差异是造成快递末端网点空间分异的重要因素,且所有因子交互后对空间分异的作用强度均有提升。(2)快递行业规模、信息化水平、人力资源因素对快递末端网点空间格局的形成有显著影响。基于上述结果,从弱化差异、产业联动、政策干预等方面为中国城市快递末端网点空间布局的调整及优化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淮河流域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淮河流域31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从人口、经济、生活和环境四个方面构建了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对其综合城镇化水平及其子系统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淮河流域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存在较强的空间依赖性,即一个地区城镇化水平的提高通过空间溢出促进周边地区的城镇化发展,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是决定其新型城镇化水平的主要因素,尤其是第三产业发展对其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12.
根据内蒙古碳排放现状,构建了基于STIRPAT的内蒙古碳排放模型.利用岭回归方法分析了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得出STIRPAT模型中各因素的影响系数;利用GM(1,1)模型对内蒙古碳排放量进行了预测,得到了2020年内蒙古的碳排放量,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14.
15.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9,(6)
企业在城市中的布局是理解城市空间结构特征的重要维度之一。以长沙市文化创意企业兴趣点(POI)数据为研究样本数据,利用核密度法、空间自相关法、Ripley’s K(d)函数、区位商指数等分析方法分析了文化创意产业空间格局特征与不同类型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长沙市文化创意产业总体上呈现出"一核一圈多点"的分布格局,且空间集聚特征明显;②基于行业分异视角的多尺度空间集聚差异显著,创意设计、体育休闲、文化传媒、文化教育和文化旅游等类别空间区位选择尺度较大,工艺美术和文化软件等类别空间区位选择的尺度较小;③基于街道层面的专业化功能区块特征差异明显,城市中心区域的街道呈现多种行业类型的集聚特征,而城市边缘区域的街道专业化区块功能较为单一;④中心性、可达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历史文化资源、环境因素、人才因素和政策因素对文化创意企业区位选择具有显著影响,多因素协同作用下形成不同类型文化创意产业的空间集聚。 相似文献
16.
17.
基于2013年、2016年、2019年的夜间灯光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使用空间自相关分析、重心分析、标准差椭圆工具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县域经济空间格局进行分析,并进一步使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和二阶聚类对县域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及驱动机制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2013—2019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空间格局呈现为以成都、重庆主城区为核心的两极式不平衡发展格局,区域中部连绵地带是经济发展短板所在。(2)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县域经济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性。(3)县域经济空间分布方向为西北—东南走向,经济空间重心逐渐向东南偏移。(4)人口密度、城镇化率对研究区县域经济发展贡献显著,政府作用、投资水平、产业结构、教育水平、公路路网密度对经济发展作用呈现正负差异性。(5)根据空间差异,将142个区(县)划分为政策敏感型、投资敏感型和基础设施敏感型3种经济发展类型。 相似文献
18.
针对云南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较少,以往学者少有结合云南实际情况进行有效分析等问题,为更好地发掘和传承传统村落文化,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准确的参考及服务,以云南省708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分析和计量地理学模型,如最邻近指数、变异系数、地理集中指数、不平衡指数、核密度分析、叠置分析和缓冲区分析等对云南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省传统村落呈现凝聚型分布,村落分布较集中、不均衡,主要分布于“三核一带”;云南省传统村落分布受自然因素和社会人文因素的影响,主要分布于高程值1 200~2 400 m,地貌为山地地区,坡度小于10°,气温为10~20℃,降雨量为700~1 400 mm,距离河流水系1 km的地区;云南省传统村落的分布不由地区经济发展的好坏来决定的,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和茶马古道对传统村落的分布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以403个国家级特色小镇为研究样本,借助ArcGIS 10.2软件,运用空间数理模型,探究其分布形态、均衡程度、分布密度,并借助等高线和缓冲区分析其区域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特色小镇在地理空间上趋于集聚分布,属凝聚型分布格局,且区域均衡程度较高。(2)特色小镇区域空间结构演化过程中是围绕城市、产业园区、交通等要素展开。(3)特色小镇空间分布密度具有明显差异,京津冀和长三角为其高密度空间热点区,珠三角为其较高密度空间热点区。(4)经济密度、人口密度、资源禀赋、区位市场、交通条件、政策导向等因素对特色小镇空间分布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0.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9,(3)
基于2000—2015年黑龙江省县域尺度的耕地利用效率测算的基础上,借助MookherjeeShorrocks基尼系数、Markov链分析方法定量刻画了黑龙江省耕地利用效率非均衡特征和演变趋势。结果表明:(1)2000—2015年黑龙江省耕地利用效率整体呈"先下降后上升"的波动态势,表现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大小兴安岭两岭山地的地理格局,非均衡性特征比较明显。(2)黑龙江省耕地利用效率非均衡程度整体呈下降态势,除大小兴安岭地区的非均衡程度略有加深外,其他三大区域的耕地利用效率空间非均衡程度正在不断弱化,组内差异缩小是促使黑龙江省耕地利用效率走向均衡的主要动因。(3)Markov链分析与预测结果表明,短期内黑龙江省耕地利用效率仍然表现为不同类型间流动性低且转移多发生在相邻状态,实现跨越式转移较困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