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夜间旅游是当代旅游发展理论体系中重要的研究领域。以旅游形象结构为理论基础,以广州夜间旅游为例,利用805份游客调查问卷,采用质性与量化研究方法探讨城市夜间旅游形象结构。结果表明:水上夜游、灯光节庆活动、景观塔夜游、休闲街区夜游和夜市美食游成为游客最喜爱和最常游的广州夜间旅游产品。城市夜间旅游形象结构由“认知形象—氛围形象—情感形象—意动形象”组成,其中:认知形象包括视觉形象、物质经济形象、自然环境形象、人文环境形象、物理空间形象和整体感官形象6个维度,以整体感官形象和物质经济形象最为突出;氛围形象和情感形象以正面为主,表明游客认为广州夜间旅游具有良好的氛围及情感。最后,从完善城市夜游政策体系、优化夜游发展宏观环境、构建夜游多核空间格局等方面提出优化城市夜间旅游形象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夜间旅游是当代旅游发展理论体系中重要的研究领域。以旅游形象结构为理论基础,以广州夜间旅游为例,利用805份游客调查问卷,采用质性与量化研究方法探讨城市夜间旅游形象结构。结果表明:水上夜游、灯光节庆活动、景观塔夜游、休闲街区夜游和夜市美食游成为游客最喜爱和最常游的广州夜间旅游产品。城市夜间旅游形象结构由“认知形象—氛围形象—情感形象—意动形象”组成,其中:认知形象包括视觉形象、物质经济形象、自然环境形象、人文环境形象、物理空间形象和整体感官形象6个维度,以整体感官形象和物质经济形象最为突出;氛围形象和情感形象以正面为主,表明游客认为广州夜间旅游具有良好的氛围及情感。最后,从完善城市夜游政策体系、优化夜游发展宏观环境、构建夜游多核空间格局等方面提出优化城市夜间旅游形象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福建省福州环保职业中专学校创建于1969年,坐落在风景秀丽的金山山麓、闽江之畔。为福建省环保产业协会会员单位,福州市环保产业协会会员单位,是福建省唯一的一所公办全日制环保专业门类齐全的、拥有福建省唯一的环保职业资格技能鉴定站的省部级重点职业学校。学校还与福州市生态环境局、福建省建新花卉集团等长期联合办学,拥有省、市环科所、监测站等近30家实习单位。近年来,学校获得"福州市文明学校""福建省文明学校""福建省绿色学校""福建省环境教  相似文献   

4.
经济转型是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过程,而经济转型时机对城市转型路径与转型效果具有重要影响。以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曲线为工具,尝试从资源开发时序、产业结构演进、空间结构演化和生态环境变化四个维度构建经济转型时机的理论分析框架,并以大庆市为实证,探究大庆市所处的经济转型时机,以期为大庆市制定经济转型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并对国内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时机的判断提供思路和启示。  相似文献   

5.
依据我国经济新常态的主要内涵和特征,分析了新常态下我国西部资源型城市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以明确其工业转型重点突破口,即产业结构优化、发展动力转化和环境保护强化。通过构建新常态下六盘水市RMIF分析框架,对资源型城市转型涉及的资源产业、国家经济体制转型、工业化与城市功能演化等各阶段多维度进行了研究与评价,以明晰六盘水市工业产业转型升级的中心、基础、条件与方向,借鉴并整合传统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模式,提出六盘水市工业转型升级总体思路,并对该思路下"内生增长+内生发展+外生发展"的三大转型升级路径进行详细分析。以六盘水市为例,对新常态下西部资源型城市工业转型升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6.
刘丹  鲁永恒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29(2):192-195,198
从探究产业演化的动力机制出发,对国内外有关资源型城市中技术、制度与产业演化的关系研究进行了梳理。结果表明,大多数资源型城市问题源于对技术和制度的抑制,以及产业结构的锁定,突破现状的根本动力是促进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建议针对资源型城市全生命周期特征进行三者间正反馈效应等协同演化机制及相关研究,以期为我国资源型城市发展的理论、实践和决策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城市空间结构的演进是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一种适应性.开发区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工业经济发展的一种空间形式,对我国城市经济发展和空间结构演进有着重大影响.开发区建设成为芜湖市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带动了整个城市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从开发区布局建设对芜湖市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即导致城市空间增长、城市形态变化及城市地域结构变化等方面阐述了开发区与芜湖城市空间结构演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以资源产业的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以西北地区资源型城市为研究对象,结合资源型城市所处的阶段和经济发展态势,分析了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产业转型所面临的问题和瓶颈,提出了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的相应产业转型模式,为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提供理论指导和现实借鉴。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福州市环保产业发展现状、特征与存在问题,提出了加快发展福州市环保产业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利用合肥市1997年、2001年、2005年、2009年、2013年和2017年遥感数据源,提取相应年份的城市建成区扩展信息,从扩展速度、扩展强度、紧凑度、分形维数、城市建成区扩展弹性指数和空间重心转移等方面对城市空间演化时空特征进行分析,选取14个指标构建主成分模型,结合城市发展背景,研究城市空间演化驱动力机制,同时利用多元回归模型预测合肥市未来建成区面积。结果表明:合肥市城市扩展速度与强度均保持较快增长,城市整体向外部不断扩张,重心向东南方向转移,但城市空间扩张与人口处于不协调的发展模式;经济、人口、交通和政策为城市空间演化主要驱动力;合肥市建成区面积保持较快增长,迅速扩张型城市未来空间扩展模式应以多中心扩展模式为主,进行以轴向发展为主的多中心城市结构的转变,同时注重城市空间的内涵式更新。  相似文献   

11.
正以神秘有趣、生机勃勃为主要特点,夜幕下的植物园满足了孩子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夜游""夜探"型活动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地植物园的活动中。活动背景植物园是集科学研究、植物种质保存、科普教育、休闲娱乐等综合性功能为一体的重要场所,是公众亲近自然、体验自然、学习自然的理想自然课堂,在公众的科普教育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北京教学植物园地处北京市中心城区,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福州市环保产业发展现状、特征与存在问题,提出了加快发展福州市环保产业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3.
基于山东省17个城市的土地经济密度数据,利用变差系数、相对发展率分析等方法,初步探讨了2005—2014年山东省城市土地经济密度的动态演化格局及区域差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各城市土地经济密度均呈现上升趋势;土地经济密度原本较高的城市,其土地经济密度相对发展速度也较快,各城市相对发展速度呈现不同;济南和青岛的增长极效应显著,带动周边城市经济效益提升;城市土地经济密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和政策因素,具体包括城市区位、城市交通状况、城市产业结构和城市土地投入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通过剖析绿色产业的概念及科学内涵,系统地阐述了国内外绿色产业体系构建的特点及进展,详细描述了威海市以绿色能源、节能减排、农村环保、循环经济和生态农业为主导的绿色产业体系,总结了威海市利用区位优势及地理条件,将发展绿色产业与环保模范城市、生态市创建等活动相结合,把绿色产业体系建设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采取加大关键技术研究推广力度,加速绿色产业工业园创建等一系列举措推进绿色产业发展,为利用绿色产业发展机遇振兴地区经济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5.
网生产业作为互联网经济新业态获得快速发展。结合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构建基于演进阶段、生态规模和扩张路径的理论分析模型,并运用探索性多案例研究方法,选取细分领域"社群电商"和"网生内容"的代表性企业——"南极电商"和"奥飞娱乐"。分析发现,网生产业的发展遵循生态化演进机理:分阶段渐进式演进,呈现类自然生态系统的规模变化,演进路径遵循"专业化深耕、多元化拓展、综合性规范"的逻辑。据此,在系统层面应进一步完善产业结构布局,促进产业生态系统稳定运行;在机制层面应加快产业战略扩张步伐,强化规模经济发展效益;在路径层面应积极应对环境与市场的变化,及时掌握关键性发展要素,以实现网生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以武汉市东湖和沙湖为例,以多时相TM影像为数据源,利用ERDAS软件提取东湖和沙湖1991年、2001年和2006年的水域面积信息从时空两方面对湖泊水域面积的演化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991—2006年湖泊水域面积出现急剧下降,减少了1040.43hm2。分析认为,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对土地的需求会更为迫切,城市湖泊的保护也将面临巨大挑战。遥感技术具有宏观性、动态性与实时性的优势,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大范围地区水域面积变化信息,定量地分析城市湖泊演化规律,为城市湖泊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2018—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范围内44个市(区)产业为研究对象,从产业发展趋势及客观规律出发,基于经济与电量数据的高相关性,探索性地建立产业转移电力粘性系数,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城市各产业集聚程度、成长性、规模及转移粘性进行测算分析。结果表明:(1)成渝地区四川区域工业、金融业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三大行业集中度更高、产业规模更大、吸附能力更强,产业聚集效应显著;重庆区域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房地产行业集中度更高、发展更成熟、吸附能力更强,行业发展更具优势。(2)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发展呈现明显的双核城市极化效应,成都、重庆两大核心城市中心城区各产业转移电力粘性系数均高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其余城市。(3)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各产业在城市间的发展呈现明显的集聚过度、适度、离散的梯度特征,为产业有序转移和承接提供了方向指引。  相似文献   

18.
总体产业结构和海洋产业结构的发展演进呈现出不同的规律性.运用三轴图法对比分析1992-2009总体产业和海洋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及我国总体产业和海洋产业的发展情况,在此基础上探讨促进总体产业结构和海洋产业结构演进的主导因素,为产业政策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区域中心城市的集聚和扩散作用逐步增强。区域中心城市具有引领、集聚、辐射、控制、影响和带动作用,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都产生重要影响。然而,我国区域中心城市普遍存在创新能力不足、城市管理水平不高、环境保护力度不够、科技创新水平不高、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尤其是创新能力不足已成为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的最大障碍。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被提出以来,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地位被进一步凸显,逐渐成为保持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开始向创新驱动转变,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为了寻求突破性发展,开始建立创新生态圈。创新生态圈的建构和演进力量来自于创新要素的共生竞合,不同创新要素既相互竞争又协同演进,推动静态、线性、机械式的创新系统向动态、非线性、有机式的创新生态圈转变,能够解决区域中心城市目前发展窘境,推进其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坚持以能源结构低碳化、产业发展低碳化和生态建设为主线,大力推进经济社会低碳恢复、低碳重建、低碳发展,全力打造低碳项目投资"洼地",努力把广元市建设成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宜居城市和全国低碳发展示范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