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三峡库区涪陵区南沱镇和丰都县高家镇的6个村212户农户为例,运用AHP-DEA模型分析了农户兼业行为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表明:1农户非农兼业程度越深,其农村生态状况越差,但农户兼业程度并不是农村生态环境状况好坏的唯一决定因素。2化肥使用强度、农业产值、农药使用强度、人均纯收入、农业投资额、农用薄膜使用强度等6个指标是农户兼业影响区域农村生态环境状况好坏的决定性指标。3经济越发达的区域,兼业农户的农村生态环境状态越差;经济越落后的区域,兼业农户的农村生态环境状态越好。因此,针对不同农户自身特点,制定适合他们的兼业选择对兼业农户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减少化肥、农药和农用薄膜的使用量,增加农业投资,大力发展低碳农业,是实现农村经济建设和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三峡库区农户的兼业特征及其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家庭劳动力数量、家庭成员是否有专业技能、承包地是否流转、家庭总收入和家庭非农收入对三峡库区农户的兼业程度有显著的正影响;户主年龄、人均耕地面积和承包地距离公路的远近对三峡库区农户的兼业程度有显著的负影响。据此,提出加强对农户成员教育和非农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开展土地整理和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培育合理科学的土地流转市场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武汉市城乡结合部为例,基于农户调查数据,采用STIRPAT随机回归模型分析不同生计类型的农户农药化肥施用差异。结果发现:(1)不同生计类型的农户农药化肥施用强度存在显著差异:纯农户一兼农户二兼农户;(2)不同生计类型的农户农药化肥施用影响因子不同:纯农户农药化肥施用强度主要与收入构成相关,一兼农户农药化肥施用强度主要与耕地规模相关,二兼农户农药化肥施用强度与非农活动程度、耕地规模、农户收入构成相关;(3)相比不分类型的农户农药化肥施用行为,不同生计类型的农户农药化肥施用行为能深入客观揭示地农户农药化肥施用行为的关键影响因素,为实现农户农药化肥施用行为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揭示在完全竞争要素市场和不完全竞争要素市场条件下,耕地流转对农户水稻生产成本效率的影响。通过构建柯布—道格拉斯成本函数模型,利用武汉都市圈393份水稻种植户调查数据对研究假说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样本农户的平均成本效率为0.768,仍有23.2%的进步空间;转入户的成本效率比非转入户高5.54%,其中转入规范户的成本效率比非转入户高12.93%,转入不规范户的成本效率比非转入户高3.30%;转入户的成本效率与耕地经营规模存在正向关系,其中转入规范户的成本效率与耕地经营规模存在正向关系,转入不规范户的成本效率与耕地经营规模存在倒"U"型关系。  相似文献   

5.
基于湖北省的农户数据,分析农户低碳经营现状,构建平原(丘陵)农户和山地农户Logit回归模型,探讨不同地形农户低碳经营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在灌溉、保护性耕作、地膜处理方面低碳经营程度较低。农户低碳经营意愿具有区域差异性,平原(丘陵)地区和山地地区的农户具有低碳经营意愿的比例分别为52.4%和44.3%,影响这两类地区农户低碳经营意愿的因素同中有异。碳排放信息的关注度对两地区农户均具有显著影响,是否具有非农业技能、参加农业技术培训情况、周围人低碳行为的影响、作物出售比例对平原(丘陵)地区农户有显著影响,种植规模对山地地区农户有显著影响,因此应制定区域差别化的对策,提高农户低碳经营意愿,推进低碳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以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为例,实证分析人际信任、制度信任、一般信任对农户环境治理参与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户对亲人、外乡人、村干部、邻居、政府的信任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参与环境治理的意愿,农户是否担任村干部、是否兼业及其环境认知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农户参与环境治理的意愿,其中农户的环境认知效应最为明显。基于此,可通过丰富农户人际关系网络,完善农村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探索第三方参与农村环境治理机制来提高农户参与环境治理的意愿。  相似文献   

7.
探寻农户参与村庄集体行动的逻辑对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以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合作供给为例,从是否参与和参与程度两个阶段分析了社会资本、农户分化对农户参与村庄集体行动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社会资本及其各维度对农户参与合作供给的两阶段行为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农户职业分化对其是否参与集体行动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而农户收入分化则对农户参与合作供给的程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交互作用分析发现,社会资本可显著降低农户职业分化对其是否参与集体行动具有负向影响,提升收入分化对是否参与集体行动具有正向影响。基于此,提出积极培育和充分利用社会资本、加快兼业型农户转型、构建适度决策集团规模与差异化激励机制等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8.
林地流转具有激活林业市场、实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林业经营效率的作用,而产权是该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基于福建省5地市10县域的实地调查获取的668户农户问卷,通过建立DEA-Tobit模型,在不同产权类型视角下研究林地流转对林业经营效率的影响,并对产权因素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林地流转对农户林业经营效率具有显著影响。林地流转可促进林业经营效率提高,不同流转方向和产权特征下的影响具有差异。(2)农户林业经营效率整体偏低。按照流转和产权特征分类,流转户效率高于未流转户,联合产权特征农户效率高于独立产权。(3)产权异质性对土地流转和林业经营效率产生影响。独立产权对林业经营效率具有显著的直接影响,通过土地流转对产权产生间接影响,联合产权对林业经营效率影响不具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9.
南疆属极端干旱区,以绿洲灌溉农业为主,随着水资源短缺,过度开采地下水造成水位下降、土壤盐渍化加剧等问题日益严峻,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灌溉用水效率是目前亟待考虑的问题。对叶尔羌河流域四大用水结构和农田灌溉用水效率进行分析,选取典型灌区2009—2013年的微观面板调研数据,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对1000农户小麦生产技术效率与用水效率进行测算。研究发现:1不同作物单方灌溉水产出具有差异,平均为2.25元/m3;典型区农田灌溉用水量差异明显,介于13035—20325m3/hm2之间。2农户的平均灌溉用水效率仅为0.483,生产技术效率为0.6608。3源流区水资源的相对丰裕造成普遍节水意识缺乏,灌溉方式相对单一,农户对节水技术采纳与接受的意愿较低,这些是造成当前农业用水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通过提高农户的节水行为,进一步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优化种植结构,提高农户对关键种植技术的掌握与管理水平,是实现技术效率与水资源产出效率有效提高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石油污染土壤中石油含量对玉米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为了弄清石油污染土壤中石油类对农作物的影响,吉林油田进行了一年的田间玉米种植试验。在不同浓度水平,分别对玉米出苗率、可见外观特性、百粒重、产量和品质进行了较系统的观察、监测、类比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石油含量的不同,对玉米生长过程各项指标有不同的影响。并找出吉林油田土壤—玉米系统中影响玉米生长及其产量的土壤临界含油量。  相似文献   

11.
以东北三省粳稻、玉米为例,使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实证检验农业技术进步、规模效率与粮食生产效率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①2000—2019年,吉林和黑龙江均保持了良好的粮食生产效率。②黑龙江属于"农业技术进步单一驱动型"的生产模式,而辽宁、吉林属于"农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双驱动型"的生产模式。③吉林玉米生产的规模效率非有效,辽宁农业技术进步的衰退分别阻碍了各自粮食生产效率的提高。基于以上研究,提出建议:黑龙江、吉林、辽宁3省应因地制宜,分别通过增加农业财政投入、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力度、鼓励农地流转等措施为粮食安全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2.
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之后,林地细碎化程度不断加剧,农户的林地经营难度有所增加。林地细碎化、林地流转对林地资源配置效率的作用方式如何?基于福建省235户农户的调查数据,从林地细碎化、林地流转的角度分析了对林地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林地细碎化、林地流转对林地资源配置效率具有正向影响,户主年龄、户主身份、投资营林风险大小、林业劳动力占比、家庭总收入、林业收入占比、林地质量、申请采伐限额指标难易程度对林地资源配置效率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中国旅行社业的生产效率进行了测度和评价,并采用灰色关联方法分析了影响旅行社业生产效率的因素。研究表明:近十年旅行社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上升态势,但行业处于轻度规模不经济状态;东部地区旅行社业的技术效率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各省区A级景区密度、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和产品市场的发育程度对旅行社业技术效率的影响较大,其结论可为有效提升区域旅行社业的生产效率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合理的农业生态补偿方式应符合农户利益预期和意愿。基于重庆10区县357户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选择实验法和随机参数Logit模型分析了农户参与农业减量化的补偿方式偏好及异质性。结果表明:①各种补偿方式均能显著提高农户农业减量化的参与效用;②农户平均偏好程度最高的是农资补偿和现金补偿,其次是技术补偿,最低的是政策补偿;③农户对不同补偿方式存在显著的偏好异质性,并且部分偏好异质性来源于决策者特征、家庭经营/生计特征和区域因素。建议继续通过生态补偿有效推进化肥农药减量施用,但补偿方式应该结合不同农户的偏好采取差异化设计。  相似文献   

15.
在对成都市农户开展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户参与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的响应状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实施后,农户在耕地保护、土地承包、土地流转、接受先进技术和维护农村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意识增强,农民的种植热情与土地增收期望比政策实施前有所增强;2农户更愿意接受补偿标准较高、补偿方式自主性较强且有助于解决养老保障的补偿模式;3农户参与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的响应状态受家庭农业劳动力比例、农业净收入占家庭净收入比例、是否村干部、务农身份类型、自信程度、对突发事件的抵抗力与孤单程度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将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与Malmquist指数相结合,对环渤海地区的生态效率进行评价。根据所得效率值,运用Tobit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其变化的外部因素。结果显示:(1)天津、沧州、青岛、大连等7个地区的效率始终为1,但总体生态效率均值偏低。(2)2006—2015年,各地技术效率呈波动型变化,纯技术效率不高是导致部分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偏低的主要原因。(3)社会、经济、产业结构和能源强度等因素对不同地区的生态效率具有一定影响,且影响程度及显著性具有一定差别。因此,调整产业结构、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推进地区城镇化建设、提高效率最优地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是今后环渤海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利用DEA分析方法,测度了成渝经济区2010—2015年的旅游发展效率;通过Malmquist指数分析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建立面板模型验证了旅游发展效率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强度。研究表明:成渝经济区综合效率总体呈现出波动中曲折上升的发展趋势,纯技术效率下降,主要依靠规模效率提升;2012年综合效率呈负增长,短时间内大量资源和技术的涌入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旅游发展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得益于技术进步、规模效率的整体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对旅游经济的干预程度、产业结构、交通便利程度、城市化水平对旅游发展效率均有积极影响。根据实证结果提出发挥政府旅游调控职能、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完善旅游交通体系、优化资源投放结构、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刺激旅游消费需求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四川省大熊猫保护区周边947户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Heckman Probit两阶段模型分析了林农气候变化感知与适应性行为选择;通过构建MNL模型,进一步探究林农选择各项适应性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气候变化感知是林农采取适应性行为的基础,年龄、文化程度和家庭受到自然灾害对林农的气候变化感知与适应性行为均有正向显著影响,而在保护区内的居住因素对其气候变化感知与适应性行为均有负向显著作用,林地面积、购买森林保险、借贷可获得性和接受保护区培训并未影响林农的气候变化感知,但对他们采取适应性措施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基于研究,提出提高林农教育水平、增强文化素质、提高抗灾能力、完善信贷服务体系、加强社区共管模式、开展保护区专项培训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四川省大熊猫保护区周边947户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Heckman Probit两阶段模型分析了林农气候变化感知与适应性行为选择;通过构建MNL模型,进一步探究林农选择各项适应性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气候变化感知是林农采取适应性行为的基础,年龄、文化程度和家庭受到自然灾害对林农的气候变化感知与适应性行为均有正向显著影响,而在保护区内的居住因素对其气候变化感知与适应性行为均有负向显著作用,林地面积、购买森林保险、借贷可获得性和接受保护区培训并未影响林农的气候变化感知,但对他们采取适应性措施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基于研究,提出提高林农教育水平、增强文化素质、提高抗灾能力、完善信贷服务体系、加强社区共管模式、开展保护区专项培训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大熊猫栖息地与周边社区相互交叠,社区居民生计高度依赖于栖息地的自然资源,社区农户是大熊猫保护的重要利益相关者。通过实地调查、收集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分析了四川省典型县域大熊猫栖息地周边社区农户响应大熊猫保护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社区农户多数积极响应对大熊猫的保护,参与保护管理部门的宣传培训,提高生计多样性和收入来源,同时减少薪柴采集、割竹挖笋等对大熊猫栖息地有直接干扰的行为,少数农户参与过大熊猫等野生动物救护工作。社区的积极响应是推动大熊猫保护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未来保护政策应加大力度鼓励社区参与大熊猫保护工作,以提高保护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