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取西安为案例地,根据自我调节态度理论构建研究框架,探究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方言感知与品牌个性的结构维度,进而揭示旅游目的地方言感知与品牌个性对旅游者满意度、忠诚度的内在影响机制。结果发现:(1)西安的目的地个性由历史文化、现代气息、闲适、活力和高雅5个维度构成。(2)游客对目的地方言的感知能够对目的地个性认知产生显著积极影响。(3)目的地品牌个性对游客满意有直接影响,并通过游客满意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游客忠诚。(4)目的地方言感知直接影响游客满意,同样通过游客满意的中介效应对游客忠诚产生间接作用。(5)目的地方言感知可通过目的地品牌个性和游客满意度链式中介作用于游客忠诚。  相似文献   

2.
基于品牌个性和自我一致性理论,研究了美国国家公园的品牌个性、自我一致与游客行为倾向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美国国家公园投射的品牌个性体现为独特、美丽、迷人,感知品牌个性表现为爱好野外活动、自由、好奇。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不同性别群体对感知品牌个性中的"冒险、独立"特征存在认知差异,心理中心型与他人中心型的旅游者对投射品牌个性中"神秘、自由、狂野、独特、粗犷"的认知存在差异,对感知品牌个性中的"好奇"特征存在差异;卡方检验发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在旅游情景中不成立,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与感知品牌个性一致,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一致对旅行行为倾向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品牌个性已成为目的地品牌建设的重要维度,但在当前的理论研究和营销实践中,大多只重视后天可塑性而忽视了其先天性特征。从旅游者感知角度出发,通过对游记的词频分析、资源禀赋—品牌个性联想实验和两个干扰性测试,验证了目的地品牌个性与资源禀赋之间的强关联性。基于目的地旅游资源的先天性,这种强关联性决定了目的地品牌个性具有先天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目的地营销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的地品牌个性已成为旅游目的地品牌化建设的关键要素,品牌化已经成为目的地营销者手中的一种有力工具。为了检验目的地品牌个性能否帮助乡村旅游目的地在竞争中进行有效的品牌差异化定位,采用乡村旅游目的地品牌个性问卷,通过对来自全国的220人进行问卷调查,对无锡荡口镇和华西村的目的地品牌个性进行测量。结果表明,两个目的地在多个个性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异。探索性因子分析表明,荡口镇目的地品牌个性由原汁原味、淳朴实惠、乡土风情、安定淡泊、现代感和休闲6个维度构成,华西村则由卓越、务实、真诚和豪迈4个维度构成。结果显示,目的地品牌个性能帮助乡村旅游地进行差异化定位和竞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营销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的地品牌个性是目的地品牌化建设的关键要素,能为目的地打造独一无二的身份识别。为了探讨旅游广告干预对目的地品牌个性的影响,采用2×2因素对照组前后测被试间设计。结果表明,旅游广告干预会对受众的目的地品牌个性感知产生很大程度的影响;高渗透旅游广告相比较低渗透广告能使受众对目的地品牌个性产生更清晰的感知;寻求和逃避两种不同的旅游广告诉求对受众目的地品牌个性具体维度的感知产生不同的影响;旅游广告的渗透程度和诉求方式对受众目的地品牌个性具体维度的感知产生交互影响。在此基础上,对研究结论进行讨论并提出了相关营销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旅游市场竞争的加剧,旅游目的地日益呈现出同质化趋势。旅游目的地管理者需要通过建立地理品牌和地理品牌个性来吸引游客。以地理品牌个性来建立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独特印象,可以使旅游目的地在同质竞争中得到有效识别和区分。在品牌个性的基础上定义了地理品牌个性的含义,将地理品牌个性应用于旅游目的地市场,探讨游客如何应用地理品牌个性特征去评价旅游目的地;同时提出地理品牌个性对旅游目的地形象和旅游目的地推荐意愿有正向影响,指出地理品牌个性在旅游市场的应用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以西安曲江为例,基于游客感知角度,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利用因子分析、词频分析等方法对曲江主要景区的旅游形象进行分析评价。研究发现:(1)游客对曲江旅游形象感知因子分为三个维度:吸引物、旅游设施、旅游服务,其中游客满意度最高的是旅游设施维度(3.51),最低的是旅游服务维度(3.00)。(2)曲江的国内客源市场以陕西省内游客为主,对省外游客的吸引力呈现距离衰减的特征。(3)游客对曲江整体旅游形象的满意度较高,存在稳定集中的特征。(4)游客的性别和家庭人均月收入与曲江旅游形象的感知评价之间没有显著关系,但游客的年龄、职业和文化程度对曲江的旅游形象的感知评价结果有着显著性影响。基于以上结论,提出重点进行形象设计与形象营销,提高游客软性服务满意度,提升西安曲江旅游形象和知名度的建议,如突出曲江旅游形象核心部分、做好生态环境工作、重视事件营销、重点开拓境外客源市场等,以期引导旅游者选择曲江作为旅游目的地,进而推动曲江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以琅琊山景区为例,利用文献研究、田野调研、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对琅琊山景区游客感知满意度因子与表现、游客满意度和游后行为倾向的关系进行探讨。研究表明,景区游客感知满意度有资源与环境、设施与条件、管理与服务三个维度14项因子,满意度总体值为3.43,未达到满意水平,其中资源与环境的各因子较高,"管理与服务"的各因子较低;三个维度14项因子对游客满意度的影响显著;游客感知总体和各维度满意度与游后行为倾向相关,且对推荐意愿影响显著于重游意愿。  相似文献   

9.
运用结构方程的方法,以陕西省"袁家村"为例,探索游客饮食文化原真性感知维度,构建饮食文化原真性感知、品牌形象与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乡村旅游中饮食文化原真性感知可从食物、环境和服务三个维度进行解释。游客认为环境对饮食文化原真性的感知影响作用最大,其次是食物和服务。2在乡村旅游中,饮食文化原真性感知对品牌形象具有正向影响,品牌形象对满意度具有正向影响,饮食文化原真性感知对满意度不具有正向影响,品牌形象对游客行为意向具有正向影响,满意度对游客行为意向具有正向影响。基于分析结果,为"袁家村"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认知—情感二维模型,运用2015—2018年4年时间近8万字的网络点评,对杭州西湖中西方游客感知形象进行内容分析,并构建了六维度框架。结果发现:①空间、活动、人际关系、人地关系、时间和情感取向6个维度,为跨文化旅游研究提供了基本框架。②空间、活动、人地关系取向是旅游者感知形象重点,与人际关系、时间共同构成了认知形象范畴,而情感取向对应情感形象。③中西方游客感知形象共性包括山、湖、园、塔的景观空间等,差异表现在国内注重文化象征,而西方注重文化具实等。  相似文献   

11.
运用结构方程的方法,以陕西省"袁家村"为例,探索游客饮食文化原真性感知维度,构建饮食文化原真性感知、品牌形象与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乡村旅游中饮食文化原真性感知可从食物、环境和服务三个维度进行解释。游客认为环境对饮食文化原真性的感知影响作用最大,其次是食物和服务。2在乡村旅游中,饮食文化原真性感知对品牌形象具有正向影响,品牌形象对满意度具有正向影响,饮食文化原真性感知对满意度不具有正向影响,品牌形象对游客行为意向具有正向影响,满意度对游客行为意向具有正向影响。基于分析结果,为"袁家村"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旅游美食作为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资源和旅游吸引物之一,对游客的吸引力在逐渐增强,受到了游客的青睐。"吃"作为旅游六大要素之首,是旅游活动的物质基础,在旅游体验过程中居于特别重要的地位。在综合分析美食旅游本身特征、美食旅游研究成果和大连游客样本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五个美食感知维度——文化价值、美食特性、服务质量、餐饮信息化和美食价格;三个美食体验维度——感官体验、情感体验和精神体验。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美食感知影响美食体验的质量。其中,饮食文化因素对美食体验的影响最大,但却是游客感知最弱的因素。游客获得的体验主要是情感体验,其次是感官体验。如何增强赴大连游客对美食的文化感知对提高美食体验质量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将品牌情感的两个维度——"真有之情"和"应有之情"纳入旅游目的地品牌情感模型,并将自我构念作为调节变量,以大学生为样本,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了真有之情、应有之情、目的地态度和旅游意向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旅游目的地品牌情感具有"真有之情"和"应有之情"两个维度,且真有之情的影响作用大于应有之情;(2)自我构念会调节品牌情感(真有之情/应有之情)和目的地态度之间的关系,外显的(品牌)情感差异和内隐的自我(构念)差异具有一致性。因此,旅游目的地营销组织要根据游客自我构念类型进行市场细分、培育差异化品牌、激发游客的真有之情和应有之情。  相似文献   

14.
安全感影响游客制定出游决策。新疆作为我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其特殊的地缘政治环境、社会与自然环境使游客对旅游安全尤为关注。以北疆旅游线路"天—吐—喀—伊"线为例,以进疆游客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获取安全感知相关数据。结果表明:①进疆游客的旅游安全意识较高,极少部分游客不重视旅游安全。②影响游客安全感知的因素主要是治安状况、旅游活动安全管理、旅游服务设施安全、商品与信息情况、目的地基础保障。③游客对新疆旅游安全感知状况为:治安状况安全感知最好,目的地基础保障安全感知最差。④旅游安全感知在游客年龄上无显著差异,但性别、教育程度、职业、薪资、来疆次数在游客旅游安全感知上有显著差异,且薪资与进疆次数对游客的旅游安全感知显著相关。根据研究结果,建议在加强对外宣传和构建和谐安全的旅游环境两方面采取措施,以提高游客旅游安全感知。  相似文献   

15.
国内对智慧旅游的研究与应用注重技术层面,多从管理角度,较少从消费者角度。消费者对智慧旅游服务感知是检验智慧旅游建设是否落到实处的根本标准。智慧旅游服务供应链建设更有利于实现游客与智慧旅游建设的融合,但鲜有研究与应用关注。从游客的智慧旅游服务感知视阈着手,采用深入访谈方法开展质性研究,利用Nvivo10软件编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智慧旅游在推广中存在23个核心信息点、8个范畴类属、4个维度节点缺失,主要体现在知晓率低、便捷性不够、优势不明显、信任度低。针对性阐述了智慧旅游服务供应链构建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就供应链的全域空间尺度、核心平台、智能精准服务、服务实惠、推介推广、协调监控进行了探究,以促进智慧旅游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旅游民宿在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精准扶贫中地位凸显,了解和研究游客对民宿的感知状况对旅游民宿的发展至关重要,直接制约着乡村经济的提升。以湖北恩施州为例,基于游客感知角度,运用IPA分析法,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IPA因子分析和各维度感知重要性与满意度排序差异比较发现:恩施旅游民宿体验指标实际满意度普遍低于重要程度,且存在明显感知差异;安全与性价比是游客最为关注的问题,民宿的氛围是游客满意度最低的内容;恩施旅游民宿目前亟需提升的因素包括民宿周围的环境状况、民宿主人与游客的互动交流、民宿"家"的氛围。  相似文献   

17.
旅游目的地品牌延伸研究——感知相似性的角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虽然品牌延伸在近10年成为市场营销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并且品牌延伸的态度转移模型获得了广泛认同(态度转移模型认为当延伸产品与品牌相似时,消费者对品牌的态度会转移至延伸产品),但是将品牌延伸应用于旅游市场,研究目的地品牌延伸的实证研究依然缺乏。通过借鉴市场营销领域品牌延伸成功因素的研究,考察了感知相似性和目的地品牌态度对品牌延伸成功的影响。对调查数据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感知相似性决定了品牌延伸的成功;在相似延伸时,目的地品牌态度会影响品牌延伸成功和感知相似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流动性理论,以400份北京居民的调查问卷为样本,分析了乡村旅游者流动中的地方感差异,从游客地方感角度为流动市场中的乡村发展寻找途径。结果表明:不同游客群体间存在明显的地方感差异,且地方感知(自然维度、人文维度、服务感知)对地方情感(地方依恋、地方忠诚)存在显著影响,地方情感对重构乡村地方、延续乡村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研究结论,建立乡村旅游者地方感研究模型。  相似文献   

19.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多年的屯垦旅游开发过程中,以博物馆为载体的屯垦旅游产品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开发模式。以屯垦博物馆作为研究对象,回顾了国内外游客感知研究的相关文献,从分析屯垦博物馆游客感知的影响因素入手,构建了评价屯垦博物馆游客感知的多层次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指标体系进行定量分析,萃取出4个屯垦博物馆游客感知评价因子——文化性、有形性、交流性、便利性,可识别出屯垦博物馆存在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对屯垦博物馆旅游产品的开发、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品牌伞在旅游市场营销中已有较广泛应用,但目的地品牌伞的概念与相关理论研究仍有待完善。以135篇中国陆路丝绸之路旅游日志为研究对象,利用内容分析方法中的词频分析、语义网络分析、聚类分析等构建了游客认知视角下丝绸之路品牌伞的"丝路品牌—城市品牌—景区品牌"三级结构模型;通过语义网络分析丝绸之路子品牌之间的关联性,发现丝绸之路品牌伞对城市品牌原本行政区域具有淡化作用;丝绸之路景区品牌特征的分析结果表明,游客认知的自然景观品牌强于人文景观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