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宜宾饮食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饮食文化对旅游业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促进功能,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已越来越被旅游业所重视。宜宾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但对宜宾饮食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分析宜宾饮食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现状的基础上,就如何把宜宾饮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旅游业的发展相结合,做大做强宜宾旅游美食文化产业提出了一些开发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文化地理学视角出发,基于黄梅戏专业剧团数据和戏迷协会数据,分析黄梅戏文化群体时空演化特征与形成机制。研究表明:①从时间序列来看,文化群体以1984年为界先增加后减少,数量变化与文化发展兴衰程度紧密关联;从空间结构来看,从以长江中下游流域的点轴模式逐渐演变为双中心模式。②从黄梅戏戏迷这一文化群体看,分布范围广泛,主要得益于快速的城镇化、发达的交通与信息网络。③黄梅戏文化群体的空间变迁主要是由社会环境、区域引力、人口空间流动、社会制度等要素共同作用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构建传统村落活态性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永州市勾蓝瑶寨为案例地,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定量分析旅游开发对传统村落活态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旅游开发提高了传统村落的整体活态性,有利于物质遗产与非物质遗产的活化,其中显性物质遗产活化效果尤为显著。(2)从物质遗产层面来看,旅游开发对村落空间格局肌理与人文历史环境的活化最为显著;单就传统建筑遗产而言,公共建筑的活化效果明显好于传统民居。(3)旅游开发对村落非物质遗产的活化作用有限,对传统民俗和传统技艺的活化效果较好,但对传统行为文化的活化有明显的负面影响。(4)旅游开发使村落由封闭性空间转变为开放性空间,但由于村内就业岗位的有限性、旅游收入的波动性和城市虹吸性影响,人口外流态势难以得到实质性扭转,人口活化效果有限。  相似文献   

4.
运用结构方程的方法,以陕西省"袁家村"为例,探索游客饮食文化原真性感知维度,构建饮食文化原真性感知、品牌形象与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乡村旅游中饮食文化原真性感知可从食物、环境和服务三个维度进行解释。游客认为环境对饮食文化原真性的感知影响作用最大,其次是食物和服务。2在乡村旅游中,饮食文化原真性感知对品牌形象具有正向影响,品牌形象对满意度具有正向影响,饮食文化原真性感知对满意度不具有正向影响,品牌形象对游客行为意向具有正向影响,满意度对游客行为意向具有正向影响。基于分析结果,为"袁家村"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运用结构方程的方法,以陕西省"袁家村"为例,探索游客饮食文化原真性感知维度,构建饮食文化原真性感知、品牌形象与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乡村旅游中饮食文化原真性感知可从食物、环境和服务三个维度进行解释。游客认为环境对饮食文化原真性的感知影响作用最大,其次是食物和服务。2在乡村旅游中,饮食文化原真性感知对品牌形象具有正向影响,品牌形象对满意度具有正向影响,饮食文化原真性感知对满意度不具有正向影响,品牌形象对游客行为意向具有正向影响,满意度对游客行为意向具有正向影响。基于分析结果,为"袁家村"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历史街区作为一个城市重要的文化空间,其旅游开发程度直接决定了城市旅游的发展水平,是研究城市旅游的重要内容。依托GIS空间技术分析法,从武汉市历史街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历史街区与市内其他旅游景点的空间关系、历史街区与市内交通网络的连接程度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再通过代表性历史街区来阐述其历史建筑的保存和利用现状。在此基础上,借助内容分析法,从网络游记中提取游客感知信息,分析游客对武汉市历史街区的形象和地点的空间感知情况。基于旅游供需匹配的视角对其保护和旅游开发提出参考性意见,促进武汉市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文化自信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价值导向和精神动力。黑龙江省湿地资源丰富,孕育了独特的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以高纬度寒冷湿地为依托,黑龙江省湿地旅游在宣传力度、联合发展、产品升级、综合效益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也存在着产品单一、文化内涵挖掘不足、破坏环境、旅游适游期短等问题。因此,以历史文化、少数民族民俗文化、北大荒文化、饮食文化、候鸟文化、乡愁文化为线索,以"一带、两湖、三网、两边"为总体构架,以文化自信为底气和底蕴,以特色文化助推黑龙江省湿地旅游发展,在传播湿地文化、讲述湿地故事、建设湿地形象中,展现黑龙江省湿地旅游独有的诗情和意境。  相似文献   

8.
文化自信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价值导向和精神动力。黑龙江省湿地资源丰富,孕育了独特的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以高纬度寒冷湿地为依托,黑龙江省湿地旅游在宣传力度、联合发展、产品升级、综合效益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也存在着产品单一、文化内涵挖掘不足、破坏环境、旅游适游期短等问题。因此,以历史文化、少数民族民俗文化、北大荒文化、饮食文化、候鸟文化、乡愁文化为线索,以"一带、两湖、三网、两边"为总体构架,以文化自信为底气和底蕴,以特色文化助推黑龙江省湿地旅游发展,在传播湿地文化、讲述湿地故事、建设湿地形象中,展现黑龙江省湿地旅游独有的诗情和意境。  相似文献   

9.
国家尺度目的地空间意象为解释目的地国家中的国际游客与旅游环境的相互作用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视角,对国家品牌建设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对国家尺度旅游地规划、开发和营销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归纳了近20年目的地空间意象的实证研究,发现研究案例地限于城市、区域景区,国家层面旅游目的地空间意象的实证研究较少,但显现出逐渐增多的趋势。从研究的尺度转向(由城市、景区转向国家)和国家作为旅游目的地的特殊地位进行阐述,目的是提供一个分析框架,探讨如何将目的地意象研究的空间范围扩展到国家层面。  相似文献   

10.
从我国沿海岛屿旅游十几年的发展历程来看,各沿海岛屿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历史条件、气候条件及资源与文化丰度差异,决定了其旅游发展水平与发展方式存在明显不同。从旅游发展主要驱动力角度,探讨了那些依托其独特旅游资源开发带动经济发展的岛屿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民族文化旅游能否实现健康、持续、稳定发展,取决于民族地区的文化资源是否得到科学开发和保护,进一步决定于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民族文化资源旅游开发根据不同的资源与区位,采用不同的开发模式。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选择民族旅游目的地大理、丽江为研究平台,从空间、管理、资源等角度提出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旅游的开发模式:1空间上采取旅游联动开发模式,区域内为"核心—边缘"联动模式,区域间为"双核联动"模式,大区域为"点—轴"联动模式;2管理模式上结合民族地区特色,采取"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社区参与"模式;3结合大理、丽江民族文化资源优势,采取文化与旅游融合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2.
旅游促进文化传承发展,文化促进旅游提质升级,文化与旅游需深度跨界融合,形成新的具有地方文化内涵的经济增长极。历史文化街区是基于场所精神塑造的"文旅"融合,是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主要路径之一。梳理了相关概念的关系脉络,引入文化接触和文化认同为中介变量,以文化动机为调节变量,构建了游客参与、文化接触、文化认同与目的地忠诚之间的关系模型,选择福州市历史文化街区三坊七巷为案例地,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文化创意旅游目的地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利用演化经济地理思维构建旅游酒店空间演化的理论框架,综合运用空间分析方法研究2001—2019年凤凰古城旅游酒店空间演化的总体特征及影响因素,揭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旅游酒店空间格局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旅游酒店空间演化具有路径依赖特征,受历史、社会和经济变化“三轮驱动”,旅游酒店空间辐射作用由一级集聚中心向邻近次级集聚中心靠近,对城市边缘区的扩散力尚弱。(2)凤凰古城旅游酒店空间格局呈现显著集聚特征,热点区域所在街道单元为沱江沿岸的历史街区,呈现由沱江中游向上下游扩散的趋势,形成“首尾疏、中间密”的格局;旅游酒店空间演化过程经历了萌芽阶段(2001—2007年)、发展阶段(2008—2012年)以及涌现阶段(2013—2019年)。(3)在历史选择基础、城镇用地限制、经济发展以及城镇化建设等因素的共同约束下,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结合旧城改造与新城建设,实现生态空间景观化、生活空间商用化和生产空间旅游化,改变旅游酒店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4.
以山西省11个地级市为基本研究单元,选取2000-2011年为连续的时间序列,以旅游外汇收入作为衡量入境旅游发展水平的基础指标,采用标准差、变异系数和泰尔系数等研究方法从总体差异和地带性差异两个层面分析了山西省入境旅游的区域差异特征及演变趋势,然后运用赫芬达尔指数、绝对集中度和绝对分散度等研究方法探讨了山西省入境旅游的区域极化程度和地域空间格局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虽然山西省入境旅游获得了迅猛发展,但是各地级市入境旅游发展存在显著的不均衡现象,具体表现为:从总体差异层面看,绝对差异呈加速增长趋势,而相对差异表现为波动缩小的变化趋势;从地带性差异层面来看,市际差异呈波动缩小趋势,地带内差异大于地带间差异,地带内差异是市际差异的主要贡献者,而晋中区域的内部差异又是造成地带内差异的主要原因.山西省入境旅游的空间格局特征表现为:入境旅游明显集聚于少数几个地级市,但是极化程度呈波动减小的趋势;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山西省入境旅游经济形成了核心边缘式的地域空间格局,而且核心区和外围区逐渐扩大,边缘区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分析法系统归纳和梳理了近年来国内民族地区旅游研究内容,以期把握近年来民族地区旅游研究进展和最新动态。民族地区旅游研究主要集中在六个方面:旅游开发与文化保护、旅游对民族地区的影响、民族地区文化变迁与文化适应、社区参与、民族地区女性研究、民族地区利益相关者。分析发现,我国民族地区旅游研究范围在不断扩大,研究深度逐渐加强;实证研究较多,应用多学科理论为基础,研究方法以定性为主。  相似文献   

16.
武威市被确定成为甘肃省统筹城乡发展的试验区,为当地经济、文化、旅游发展带来了新的战略机遇。虽然武威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旅游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存在旅游文化产业要素分布不均衡,产业水平总体不高;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的整合、融合度不足;旅游产品创新程度总体不高等问题。在对核心区文化旅游资源进行空间整合分析的基础上,深入挖掘了大靖、土门的历史文化资源特征,探讨了如何建立大靖历史文化名镇观光体验区、明代堡寨军事文化旅游体验区、土门故城体验旅游区、山陕会馆移民商贸文化体验旅游区等重点旅游项目。  相似文献   

17.
武威市被确定成为甘肃省统筹城乡发展的试验区,为当地经济、文化、旅游发展带来了新的战略机遇。虽然武威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旅游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存在旅游文化产业要素分布不均衡,产业水平总体不高;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的整合、融合度不足;旅游产品创新程度总体不高等问题。在对核心区文化旅游资源进行空间整合分析的基础上,深入挖掘了大靖、土门的历史文化资源特征,探讨了如何建立大靖历史文化名镇观光体验区、明代堡寨军事文化旅游体验区、土门故城体验旅游区、山陕会馆移民商贸文化体验旅游区等重点旅游项目。  相似文献   

18.
在深入理解人居环境内涵和旅游发展效应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和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以中国传统村落张谷英村为例,从经济、社会、环境等三个方面揭示了张谷英村居民对旅游发展人居环境效应的感知与态度。结果表明:1从旅游发展阶段来看,张谷英村目前处于旅游参与阶段,旅游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不大,居民对旅游发展多持赞成态度;2从居民感知视角来看,居民对经济发展、社会文化、居住环境、总体影响的正面因子感知强烈且具有一致性,对负面因子感知较弱且具有显著差异性;3从居民感知差异来看,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和出生—居住地都是造成居民旅游影响感知差异的重要因素。根据居民感知结果,提出促进张谷英村旅游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深入理解人居环境内涵和旅游发展效应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和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以中国传统村落张谷英村为例,从经济、社会、环境等三个方面揭示了张谷英村居民对旅游发展人居环境效应的感知与态度。结果表明:1从旅游发展阶段来看,张谷英村目前处于旅游参与阶段,旅游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不大,居民对旅游发展多持赞成态度;2从居民感知视角来看,居民对经济发展、社会文化、居住环境、总体影响的正面因子感知强烈且具有一致性,对负面因子感知较弱且具有显著差异性;3从居民感知差异来看,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和出生—居住地都是造成居民旅游影响感知差异的重要因素。根据居民感知结果,提出促进张谷英村旅游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国内旅游开发趋近成熟,规模效应初显,旅游目的地竞争也应适时调整策略.整合资源、抱团竞争成为区域旅游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开封作为“七朝古都”,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尤其是北宋遗留的历史胜迹非常丰富.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选取开封“宋文化”主题为切入点,以区域旅游整合开发为指导理念,提出文化旅游圈的构想,论述了“宋文化”旅游圈的功能与构建对策,以期为构建此文化旅游圈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