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旅游照片是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达旅游体验和目的地形象的重要方式,但目前国内外学术界较少研究游客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旅游照片对潜在游客旅游意向的影响。以微信朋友圈旅游照片为例,建构并验证以旅游照片为前因变量、符号属性感知为中介变量、旅游意向为结果变量、关系强度为调节变量的概念模型,研究结果为目的地营销组织了解游客行为和偏好,制定更有效的营销推广策略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S-O-R理论为框架,结合感知互动性理论与价值理论,构建旅游网站中旅游经历分享行为的研究模型。结果表明:①用户在使用旅游网站过程中的感知互动性正向影响其对该网站信息价值的感知程度、自我呈现的满足程度和社会认同的满足程度。②用户对旅游网站的感知互动性会通过社会认同的满足促进用户的分享行为。③用户对旅游网站的感知互动性会通过信息价值感知和社会认同满足促进用户的分享意愿,而用户的分享意愿正向影响其分享行为。  相似文献   

3.
社交媒体生成的大量交互内容正影响着游客对目的地形象感知和最终旅游意向的形成。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游客对社交媒体内容的接受情况和接受目的地信息后对旅游意向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游客对社交媒体使用强度越大,越会依赖社交媒体进行目的地相关信息搜集;(2)游客接受社交媒体的程度会显著影响对目的地的认知形象和情感形象形成,其中认知形象的影响程度更深;(3)游客对目的地的形象认知中社交媒体影响游客旅游意向的完全中介变量,其中整体形象感知显著影响游客的旅游意向。基于此,建议旅游目的地管理部门积极参与到社交媒体口碑的经营之中,进一步提高游客在社交媒体中对目的地的形象感知。  相似文献   

4.
当前,文化创意旅游兴起。文化创意旅游街区是文化创意旅游的一种呈现载体,游客的创意体验是游客对文创街区体验活动的重要内容,游客的创意体验、满意度及重游意愿之间的关系有待加强研究。以游客的创意体验为视角,以游客满意度为中介变量,以记忆为调节变量,研究创意体验对游客的重游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1)游客的创意体验对游客的满意度和重游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2)游客的满意度对重游意愿具有正向影响作用,但是创意体验只部分通过满意度的中介作用影响游客的重游意愿;(3)游客的记忆正向调节独特性体验、情感体验与满意度之间的关系;(4)游客的记忆对学习体验与满意度之间的调节作用不显著,记忆对满意度和重游意愿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5)记忆负向调节互动性体验与满意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文创旅游目的地受到了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但学术界从游客角度出发探讨文创旅游目的地的相关研究较少。在文化创意旅游街区情境下,基于MTE理论,以游客为研究对象,以旅游体验、记忆为中介变量,实证分析了游客参与对重游意愿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游客参与对旅游体验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旅游体验对记忆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记忆对重游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旅游体验在游客参与和记忆之间具有完全中介效应;记忆在旅游体验和重游意愿之间具有完全中介效应。基于此,提出以下建议:①在保持文化原真性基础上,开发兼具学习、娱乐、审美等特点于一体的互动性参与型产品。②加快景区智慧旅游系统建设,增强系统的独特性与趣味性。③设计兼具文化特色和创意精神的代表性纪念品。  相似文献   

6.
旅游流"井喷现象"是特殊时段旅游流时空分布的特殊现象之一,其时空分布规律研究有助于旅游目的地的科学管理参照.选取关中地区旅游资源丰富的西安、宝鸡、华山三地作为案例,建立"黄金周"客流周内波动指数R,周内分布偏度指数G,并使用相关分析和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陕西关中地区特殊时段内旅游流"井喷效应"的时空演变规律.结果显示,在假日制度时间约束下,旅游流呈现"井喷现象"显著,一级旅游目的地城市的旅游资源属性、周边地区旅游资源配置和区位交通状况共同影响着游客的空间选择行为,从而影响区域旅游流的时间和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7.
虚拟旅游体验是旅游元宇宙的重要内容和发展方向。通过对2016—2022年虚拟旅游体验英文文献进行梳理,总结虚拟旅游体验的内涵、前因、过程及后效研究。研究发现:(1)虚拟旅游体验是游客虚拟旅游过程中,受虚拟现实技术、内容、感官等刺激所引发的认知、情感反应。(2)虚拟旅游体验产生的前因包括:内容质量、技术支持质量、感官刺激和个体特征等方面。(3)虚拟旅游体验的过程主要分为认知反应和情感反应两阶段,其中,认知反应包括技术体验、心理意象和价值体验,情感反应包括心流体验和情感体验。(4)虚拟旅游体验的后效主要关注对虚拟旅游及旅游目的地的态度和行为意愿方面。  相似文献   

8.
以平遥古城为例,探究游客信息行为对文化遗产旅游难忘体验的作用路径和异质性的调节效果。结果发现:游客信息行为对文化遗产旅游难忘体验的影响有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条路径;异质性游客在信息对难忘体验的影响上存在显著调节效果;遗产地吸引力通过对游客再访意图的影响完全转化为难忘体验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电子产品的广泛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旅游行为足迹通过各种形式上传至网上已成为一种时尚,游客上传分享的网络游记为研究游客时空行为提供了大量的开放数据资源,而这些数据资源为区域旅游的时空行为研究提供了参考。利用"火车头采集器",收集了外地游客在2013年1月—2015年9月游览兰州市后在"马蜂窝"网站记录下的440篇游记作为论文的基础数据,综合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兰州市外地游客旅游流的时空行为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游客滞留时间短,流量"季相"变化明显,旅游热点区域高度集中,游客移动轨迹表现出显著的"轴线—散点"特征。这与兰州市旅游网络结构密切相关:知名度较高的旅游节点占据整个网络的中心位置,中心性高,集聚和辐射能力很强,对其他景点的到访次数影响力较大,并形成了7个小子群,子群内部连接度高,而子群间的联系不紧密,旅游流网络密度低,整体旅游线路较少。因此,旅游流表现出高度的空间偏聚性,"核心—边缘"结构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10.
价值共创行为是游客与旅游地及其相关事物的互动,关系感知是旅游者基于自身视角对旅游地的整体评估。从游客真实体验视角出发,以游客涉入度为前因变量,关系感知、文化认同为中介变量,文化学习为调节变量,研究文创旅游地游客价值共创行为。结果表明:①游客涉入度正向影响价值共创行为;②关系感知通过文化认同的部分中介正向影响价值共创行为;③文化学习在模型中具有积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导致传统营销方式已无法重塑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信心,寻求新的营销方式已成为企业和理论界面临的重要课题。从企业发展工业旅游的现实出发,结合体验经济时代下的体验营销这一新型营销方式研究工业旅游体验营销对工业企业品牌形象的影响。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工业旅游认知体验和互动体验对企业品牌形象均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与互动体验相比,认知体验对企业品牌形象的影响更大,且游客信任感知在工业旅游体验营销方式影响企业品牌形象当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运用结构方程的方法,以陕西省"袁家村"为例,探索游客饮食文化原真性感知维度,构建饮食文化原真性感知、品牌形象与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乡村旅游中饮食文化原真性感知可从食物、环境和服务三个维度进行解释。游客认为环境对饮食文化原真性的感知影响作用最大,其次是食物和服务。2在乡村旅游中,饮食文化原真性感知对品牌形象具有正向影响,品牌形象对满意度具有正向影响,饮食文化原真性感知对满意度不具有正向影响,品牌形象对游客行为意向具有正向影响,满意度对游客行为意向具有正向影响。基于分析结果,为"袁家村"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运用结构方程的方法,以陕西省"袁家村"为例,探索游客饮食文化原真性感知维度,构建饮食文化原真性感知、品牌形象与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乡村旅游中饮食文化原真性感知可从食物、环境和服务三个维度进行解释。游客认为环境对饮食文化原真性的感知影响作用最大,其次是食物和服务。2在乡村旅游中,饮食文化原真性感知对品牌形象具有正向影响,品牌形象对满意度具有正向影响,饮食文化原真性感知对满意度不具有正向影响,品牌形象对游客行为意向具有正向影响,满意度对游客行为意向具有正向影响。基于分析结果,为"袁家村"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利用游客旅游出行与体验的数字足迹信息,采用文本分析法系统分析了河南省4A级及以上景点(区)旅游流特征。结果表明:①河南省4A级及以上景点(区)旅游流存在明显的时空不均衡性,在时间维度上"季相"变化明显,偏好夏秋季。②在空间维度上,旅游流在各景点(区)分布不均衡,偏好南太行和伏牛山一带的著名景区。③景点(区)游客旅游体验整体较好,造成游客体验欠佳的主要原因涉及服务、收费、设施、卫生、交通和宣传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旅游本真性与地方依恋是旅游地理、旅游行为等领域关注的热点话题。依托本真性理论,从人与物、人与人关系的视角出发,通过结构方程建模,探讨了单向本真、互动本真与情感体验、地方依恋之间的作用关系。研究表明:(1)单向本真与互动本真对情感体验、地方依恋具有积极影响;(2)旅游者的情感体验不但对地方依恋具有积极影响,而且还能部分中介旅游本真性与地方依恋之间的作用关系。此外,研究还在二维本真性理论模型的基础上,依照标准的量表开发程序和原则,开发了单向本真与互动本真量表,为本真性相关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是旅游地形象传播诸多媒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采用内容分析和对应分析的方法,对国际互联网上传播的西藏旅游形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网络传播的西藏旅游形象可归纳为6个主题:自然景观、社区生活、宗教文化、地域名称、旅游服务、旅游体验,而不同网站对西藏旅游形象的传播主题存在差异.与其他机构网站相比,旅游论坛网站更加关注宗教文化、旅游体验、旅游服务主题.同时,不同网站在传播西藏旅游形象的有效性方面存在差异,网络上的文字内容成为潜在游客获取信息和形成引致形象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城市居民旅游行为的家庭结构分异研究——以长沙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结构影响人们的旅游消费,了解家庭结构与旅游行为的关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长沙市居民为例,从旅游消费指标和旅游偏好指标两方面比较分析了不同家庭结构群体的旅游行为特征,发现不同家庭结构群体在出游时段和交通方式偏好等方面的差异不大;在出游次数、现实旅游花费和年旅游意向花费方面差异明显;在旅游支出比重、出游空间、出游动机、旅游目的地偏好、信息渠道、出游方式等方面呈现同一性和差异性并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从传统经济学、行为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利用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与旅游部全国性的国民旅游休闲调查数据,分析了旅游偏好与国际旅游消费之间的相互作用,运用最小二乘加权回归模型(WLS)研究了旅游偏好对旅游消费的影响,以及旅游需求在旅游偏好与旅游消费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对于国内旅游,旅游偏好通过旅游需求的中介作用对旅游消费产生正向作用,即消费者对特定旅游活动和目的地的偏好驱动了他们对国内旅游的需求,从而增加了国内旅游消费;(2)对于出境国际旅游,在交易效用和损失厌恶效应的影响下,旅游偏好通过国际旅游需求的中介作用对国际旅游消费产生正向影响作用,但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在中国西部城市无正向促进作用,但在东部城市和中部城市有正向促进作用;(3)男性和女性在旅游偏好和旅游消费上不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旅游产业与生态文明建设耦合协调度时空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省16个市州为研究单元,综合运用熵值赋权法、功效评价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等定量研究方法,结合ArcGIS10.2软件,对云南省各市州旅游产业与生态文明两大系统协调发展情况与时空差异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2006—2015年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的区域极化效应显著,综合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旅游产业发展滞后型市州数量较多;(2)生态文明建设空间格局由"单极"向"面状"转变,分布不均衡;(3)旅游产业与生态文明耦合协调度总体呈勉强协调型,发展协同效应较弱,耦合协调度在空间集聚方面的"趋同俱乐部"现象明显;(4)旅游产业与生态文明耦合协调度与经济发展之间呈明显正相关关系,耦合协调度越高的区域对经济、科技、资金、人才等要素"流"的集聚效应越强。  相似文献   

20.
旅游与交通之间的关系是旅游研究的热点之一.分析了旅游流与交通的互动关系,即交通发展有利于吸引旅游流,旅游流的增加有利于促进交通发展.以张家界为例,选用2001-2011年统计数据,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旅游流系统与交通系统耦合协调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张家界旅游流系统和交通系统综合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关系,强耦合协调在不断提升但所处等级较低,提出了张家界旅游流与交通耦合协调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