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质性研究法探究既有住宅建筑节能改造业主内源动力影响因素,为业主内源动力的提升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深入访谈和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实质性分析,系统提炼影响业主内源动力的6个主范畴:政策环境、市场环境、企业环境、节能改造意愿、个体责任感和节能改造行为,并构建既有住宅建筑节能改造业主内源动力影响因素理论模型。结果表明: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企业环境是业主内源动力形成的外部驱动变量,节能改造意愿、个体责任感是业主内源动力形成的内在驱动变量,且这些因素通过中介因素节能改造行为作用于业主内源动力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2.
从系统整体出发,基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市场发展研究全面规划视角,架构了总括、ESCO驱动力作用机理、政府作用力实施机理、总结四大模块、两大篇共10章的层次体系。结果发现:ESCO驱动力以作用效益为导向,以运行实践与行为规律、作用影响机理、ESCO驱动策略、效益评价与优化策略为核心要素,是内在动力;政府作用力以有效性为基准,以运行特征与政府行为、影响机理与博弈策略、实施影响机理与有效性评价、实施策略为核心要素,是外在动力。在揭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市场动力机制的基础上,提出未来研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借鉴发达国家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市场激励的成功经验,解析我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市场激励的实践过程与特征,揭示存在的问题,从激励有效性出发,提出我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市场发展主体协同激励、阶段系统激励和要素协同激励的系统对策,以激发ESCO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市场发展的活力与内在驱动力,推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实践进程。  相似文献   

4.
EPC模式下运行离不开ESCO内在驱动,实施ESCO激励是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实践的必然要求。理清既有建筑节能改造ESCO激励政策设计的基本思路,分析ESCO市场发展不同阶段激励政策的实际需求及其演变规律,架构ESCO激励政策体系与实施流程,规划EPC模式下既有建筑节能改造ESCO激励政策实施路径设计与选择过程,提出EPC模式下ESCO激励政策实施有效性提升具体对策,以有效的激励政策调动ESCO积极行为,推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市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既有住宅建筑节能改造市场健康有序运行的关键在于多主体多目标集成优化实施机理研究。分别从单主体多目标集成优化、单目标多主体协同优化、多主体多目标集成优化3个层次出发,以递阶优化来描述既有住宅建筑节能改造多主体多目标集成优化机理这一具有层次结构的复杂决策问题。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既有住宅建筑节能改造多主体多目标集成优化模型框架,进一步探讨分析了多主体多目标集成优化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6.
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的演化过程,本质上是利益主体博弈的过程。将第三方检测机构纳入分析框架,采用演化博弈模型分析食品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选择进化稳定策略的条件与关键影响要素。通过与一元主体现实情境下政府模式监管的对比分析,揭示相关主体的策略选择行为与稳定状态。研究结果表明:在食品安全监管博弈过程中,利益机制运行博弈矩阵的相互作用呈现出不同的利益博弈演化策略。食品企业主要利用柠檬市场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信息交易成本差别提升自身的利润效能;政府监管部门通过完善奖励惩罚机制提高食品的安全监管效能;食品第三方检测机构主要整合企业部门中存在的自愿监督机制,基于承担社会成本的新思路,达到政府—企业—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演化稳定均衡,从而实现食品安全的社会共治。  相似文献   

7.
生态旅游资源的利用与保护过程是相关利益主体间利益协调和行为协作的博弈过程。本文通过对生态旅游资源相关利益者利益问题的博弈分析,阐释了利益主体对资源过度利用及保护不力的动因,分析了如何建立一种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博弈规则,并使它在一定条件下成为各利益主体能够共同自觉遵守和自我实施的一种内生的资源有效利用和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8.
当前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消费者,对绿道旅游消费方式存在着许多困惑与疑问。基于绿色旅游供应链的视角,把绿色旅游概念贯彻到绿道旅游开发中,建立政府行为博弈模型,通过模型分析政府行为激励以及求解最佳行为的均衡策略,探求各主体间有效的行为激励及作用。  相似文献   

9.
明晰资源枯竭型矿区土地置换主体的行为诉求方式,是指导矿区土地功能性退出和高效利用的关键问题。将矿业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土地置换行为作为研究客体,运用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了政企博弈两阶段复制动态模型。模型求解表明:1双方均对高收益策略具有模仿倾向,但利益均衡是两者土地置换行为发生的前提条件和必然要求;2有限理性的博弈主体在矿区土地置换过程中总是根据既得利益不断学习和动态调整自己的策略,从而使所得利益得到改善;3监督成本、额外收益和惩罚成本是影响博弈主体演化稳定的关键因素,它们之间的相互制衡对实现政企土地置换的稳定状态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结果科学地揭示了资源枯竭矿区土地置换瓶颈的成因,为政府制定资源型城市转型土地利用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建筑节能改造项目风险共担的科学决策,探索影响风险共担决策的关键因素与作用机理,在梳理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风险共担影响因素概念模型。以问卷调查得到的156份有效数据为样本,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项目运行环境对风险共担的影响最显著;相比业主而言,节能服务公司对项目风险共担的影响更加明显;主体合作在影响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风险共担机制在合作关系与风险共担的作用路径上具有正向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1.
谈绿色住区环境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来的住区环境是绿色的,人类的取向与选择是生态的,绿色住区环境设计会使人类 拥有更加美好与广阔的绿色空间。  相似文献   

12.
绿色政策执行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污染罚款政策为例对绿色政策的执行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博弈分析,特别强调在绿色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企业的利益和能动性。分析结果表明,建立对政府监管行为的再监督机制可以有效地约束企业的污染行为。加强绿色宣传和绿色服务可以从企业内部促使其主动地治理污染,是一种较为根本的举措;充分利用信息的完全、不完全以及不对称,可以从不同方面提高绿色政策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我国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不高,其深层次的原因是旅游产业链中存在着严重的纵向外部性问题。在借助演化博弈思想对旅游产业链中经济主体的决策行为进行深入分析后,认为纵向一体化战略联盟能有效提升旅游产业链和相关主体利益,在传统的纵向一体化联盟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界于市场和企业,但又不同于完全一体化的"混合"组织形式——松散型纵向一体化战略联盟,并初步描绘了这一联盟模式的构建过程。  相似文献   

14.
以循环经济为主导推动废旧电器再生利用产业链的健康运行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废旧电器属性和特性决定了其产业链运行调控的复杂性。从产业链循环机理和促进物质循环视角,基于生产者责任延伸制阐述产业运行过程的生态设计与资源减量化、绿色营销与资源节约、递阶使用与环境保护等主体责任及运行机理,以促进其生态设计、清洁生产、友好销售、绿色消费、合理利用、多元回收、充分再用、高效再生的健康和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5.
再生利用产业链运行不畅,关键在于社会契约优化与责任履行。分析主体行为特征、演变规律、驱动因素反馈关系,研究责任体系构建、分配机理与集成共担路径;构建主体效用函数,探讨行为博弈策略与动态演化机理,建立完整社会契约设计与集成优化途径;架构责任制度体系,研究环际、链际社会契约协同序参量选择、协同标准和有效性评价;构建符合国情的再生利用产业链完整社会契约集成理论体系,完善与丰富社会契约理论。  相似文献   

16.
范例  刘德绍  陈万志 《四川环境》2007,26(5):114-118
运用博弈论和利益相关理论构建的环境保护利益博弈分析框架,剖析长寿湖渔业养殖污染中的利益相关者及其博弈。通过分析政府、企业、渔民之间的六种利益博弈形式,得出结论:在渔场的各种利益博弈中,渔民的驱利行为导致了长寿湖的“公地悲剧”;守法成本高于违法成本是环境执法不力的主要原因;对渔场企业的环境管理职能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约束;现行的政绩考核制度导致政府部门在环境保护行为中政治利益失衡;环保政策必须与相应经济利益挂钩,用激励机制把环保内化为自觉的经济行为;合理引导环境主体的群体行为,会使环保工作更加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7.
过滤性能是袋除尘滤料的核心指标,其测试对评估滤料性能、保证滤料质量相当重要.本文在分析现有测试标准的基础上,对既有的测试平台进行了改造,改造后不仅拓宽了既有平台的适应范围,而且极大节省了成本.本研究对滤料生产与质量评定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寻求小农户、家庭农场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三者各自利益最大化的行为策略,推动新时代我国农业规模化经营,基于演化博弈理论,分别构建了小农户与家庭农场、家庭农场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动态博弈模型。结果表明:土地流转补贴、农产品市场均价与各主体采取规模化经营行为呈正向相关,农户耕种收益、合作社服务成本等因素则起反向作用,土地租金、耕地补贴和农产品收价系数的影响方向应分情况讨论。在分析农产品产销三方博弈的收益函数时发现,要实现各自利益最大化,最优农产品收价比例的制定应着眼于销售阶段,其收益比与自行销售的价格呈正向关系;而土地租金水平则应在收价比例的基础上,考虑生产阶段的可得补贴与关键成本,以确定最优定价。  相似文献   

19.
在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共同推动下,大量污染密集型企业从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迁移。中西部地区如何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迁移企业的环境行为改善成为问题的关键。本文以江西省G市H电源公司为案例,研究迁移企业环境行为改善的阶段特征,分析各利益相关者的相互作用以及企业响应,探讨促进企业环境行为改善的驱动机制。研究发现,迁移企业的环境行为优化和环境绩效提高不是自发的,是各利益相关者多次博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严格的环境规制和民众环保意识的提高是重要的推动因素;地方政府具有执行环境规制和追求经济增长的双重角色,使迁移企业环境行为的改善进程更加复杂,污染密集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新的思路。在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试图探索中西部地区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路径,为实现中国经济的绿色转型和升级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建筑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有效激励,以协同激励为切入点,在回顾已有研究与协同激励内涵界定的基础上,构建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市场发展协同激励模型。基于市场主体需求演变特征,架构了协同激励实施路径,探讨了不同市场发展阶段下的激励路径选择策略。通过协同激励,可解决市场主体需求多样性和需求渐增性与政府激励资源有限性之间的矛盾,从而实现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市场发展激励资源效用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