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安防》2011,(4):30
众所周知,射频识别(RFID)技术作为快速、实时、准确采集与处理信息的高新技术和信息标准化的基础,已经被世界公认为2l世纪十大重要技术之一。它通过无线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数据通信对目标加以识别,无需直接接触即可完成信息输入和处理,且操作方便快捷,能够广泛应用于生产、物流、安防、交通和资产管理等需要收集和处理数据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2.
射频识别技术在智能交通监管信息采集中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彦林  董德发 《安防科技》2006,(12):41-42,49
在分析交通数据采集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射频识别技术获取交通监管信息的新方法,讨论了RFID在交通信息采集方面的典型应用.完成了射频识别读卡器的设计方案,整个系统以MSP430微处理器为核心,包括发射、接收模块,通过串口与交通控制机通信.重点给出了系统工作原理、电路原理图、软件工作流程.该系统能够实时地检测交通信息,以便进行有效监管,可广泛的应用于智能交通系统中.  相似文献   

3.
为探寻驾驶员因素和时间因素对城市道路机动车交通违法间隔时间的影响,收集机动车驾驶员交通违法的间隔时间和驾驶员年龄、累计积分等数据,清洗后得到包含10个影响因素的基础数据;基于生存分析算法,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从各变量对再次发生交通违法间隔时间的影响方面,研究驾驶员交通违法的间隔时间差异,以及影响驾驶员发生再次违法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交通违法时间间隔受年龄、累计积分、月份3个因素显著影响;33~44岁的驾驶者再次违法率最大,大于60岁的驾驶者再次违法率最小;驾驶员累计积分与生存曲线陡峭程度为正相关关系,累计积分与驾驶者再次违法率为正相关关系;相同间隔时间下,11月生存率最高,1月生存率最短。  相似文献   

4.
基于认知心理学的驾驶员信息加工模式研究   总被引:7,自引:11,他引:7  
道路交通系统是一个有人参与的复杂系统,人,特别是驾驶员的行为决定了相当一部分系统的性能。而驾驶行为是一个不断往复进行的信息处理过程,对驾驶员的信息加工模式进行研究是道路交通安全与汽车安全设计的核心基础。随着认知工效研究的深入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传统的基于刺激(S)-机体(O)-反应(R)的驾驶员信息加工模式,难以满足技术发展的要求。笔者在对交通系统建模与分析的基础上,应用现代认知心理学理论,对驾驶员的信息获取和处理机制进行了研究,建立了驾驶员对某一确定认知对象的信息处理结构模型,并对模型的作用和特点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分析结果为驾驶员认知过程研究和相关系统开发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驾驶员驾车在路上行驶,要通过视觉获得信息情报,处理各种情况,所以视觉机能的好坏及其变化直接影响到驾驶员发现和辨认障碍物的能力,对交通安全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近视:汽车行驶时,驾驶员观察道路环境中的物体是相对运动的,这时驾驶员的视力叫作动视力,动视力与汽车的行驶速度、交通环境及驾驶员的年龄  相似文献   

6.
RFID射频识别技术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识别技术、计算机及通信技术,通过读写器和安装在载体上的RFID卡,构成RFID系统。RFID技术作为物联网应用中的一项支撑技术,能实现对载体的非接触的识别和数据信息交换。RFID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交通、公安、路政、物流管理等领域。本文主要分析射频识别技术在交通、港口领域里的几种典型应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基本特点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2,自引:7,他引:2  
笔者从我国现阶段的交通安全状况出发,分析了我国交通事故的基本特点,并指出当前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方面的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交通文化的驾驶员的素质培训与安全教育、培养交通参者的交通安全意识、加大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力度及安全价值观的培养、重视交通道德建设、建立高效的交通事故急救系统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交通事故预防对策,为改善我国交通安全状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对预防及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降低交通安全违法随意性,运用模糊信号检测理论,以动态模拟手段,进行了驾驶员交通安全违法随意性检测试验,并提取、分析驾驶员危险感知数据,研究了驾龄增长与驾驶员交通安全违法随意性之间的变化趋势和造成这种趋势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随驾龄增长驾驶员交通安全违法随意性呈先增大而后降低、且老驾驶员交通安全违法随意性更大的总体趋势;在2项影响因素中,交通执法仅决定驾驶员交通安全违法随意性的整体水平。而新、中、老驾驶员对交通法规保障行车安全作用的认识不同,这造成了交通安全违法随意性的总体变化趋势。在交通管理中,对新、中驾驶员应侧重交通法规教育,并提高对中段驾驶员的交通执法力度;对老驾驶员应侧重交通执法。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新通车高速公路行车时驾驶员的疲劳行为。实地采集驾驶员心生理特征及交通特征数据,并应用傅里叶变换的方法转化心率随机信号来研究驾驶员行车时心率变化规律。对比驾驶员与副驾驶员行车时的心生理特征,确定疲劳行为出现的心率增长率疲劳阈值。探究驾驶员心率增长率与交通量、速度、行车时间等参数的关系。构建疲劳预测模型,以便通过易测的交通数据判断驾驶员行车时的心生理特征。研究表明:用疲劳预测模型可通过易测的交通数据计算驾驶员行车时心率增长率,当心率增长率长时间低于11.8%时,容易出现困意。  相似文献   

10.
汽车安全记录系统CA系列汽车安全记录系统(汽车黑盒子),能提供两种音响报警信号、记录六种共2700多个数据。它既能提醒汽车驾驶员不能疲劳开车、酒后开车、超速开车,以免发生车祸,又能保护汽车驾驶员的合法权益;它还可以为公女、交通管理部门在处理事故中提供...  相似文献   

11.
为验证基于行为安全(BBS)的营运驾驶员安全教育方法在国内实践的有效性,完善教育方法,利用触发式车载视频设备,记录上海市部分营运驾驶员26周的危险交通事件数据,并对驾驶员进行教育试验。将驾驶员分为危险驾驶员和安全驾驶员2类,评估其教育效果。结果发现,教育能显著减小驾驶员的危险交通事件率;每月一次的教育会使危险驾驶员的危险交通事件率先下降后回升;跟车过近和反应时间过长的频率在教育后未能显著减小。评估结果说明,增强教育效果需要设置合理的教育频率、加强驾驶员识别潜在危险的能力以及改善驾驶员的安全驾驶态度。  相似文献   

12.
提高交通事件检测性能对于减少交通事故至关重要.提出了基于车载无线定位的高速公路交通事件检测模式,采用GSM与GPS技术相结合的定位模式,设计了一种集GPS模块、碰撞传感器模块和手机定位模块为一体的车载终端;使用该终端设备,系统可采取驾驶员主动报警与车辆加速发生突变时传感器自动报警相结合的报警模式,结合已有的闭路电视(CCTV)监控系统进行事件确认.形成了一套完整、高效的基于新型无线定位车载终端的高速公路交通事件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3.
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各不同,但归根结底都是驾驶员的驾驶行为与交通环境不协调所产生的。解决这个问题,有两条途径:一是交通环境适应于驾驶员的驾驶行为;二是驾驶  相似文献   

14.
驾驶员风险认知能力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辨别不同驾驶员风险认知能力对驾驶安全的影响。通过设置13种存在潜在风险的交通情景,引入惩罚用时机制,利用驾驶模拟器,对熟练驾驶员和非熟练驾驶员在风险认知培训前后的风险认知能力进行比较,找出不同驾驶员对风险认知的差异。试验结果显示,熟练驾驶员的风险认知能力比非熟练驾驶员要高,两者在引起交通风险的因素上是不同的,培训后的风险认知能力较之前有很大提高。培训能够拓宽驾驶员对潜在风险的认知程度,更好地将驾驶员的操作技能、知识体系和外在行为衔接在一起,从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驾驶员注意涣散检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注意涣散时驾驶员头部运动及面部表情变化特征的分析,系统实时监测驾驶员眼睛、嘴巴位置和运动状态信息,构建驾驶员注意涣散特征表征参量,实现对驾驶员注意涣散状态信息的检测与提取。驾驶员注意涣散表征量具有复杂的非线性特征,利用BP神经网络非线性识别的优势对驾驶员注意特征进行模式分类,实现驾驶员不同注意涣散状态下的特征捕捉。同时采用Dempster-Shafer证据推理技术,对驾驶注意涣散多源表征信息进行决策融合,实现对驾驶员注意涣散状态的判断。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与D-S规则多源信息决策融合技术的运用提高了驾驶员注意涣散特征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交通文化的交通安全策略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以往对于交通安全的研究 ,很少有人从交通文化的深度进行分析 ,而对交通文化的研究确实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价值。笔者针对这一问题 ,在阐述了交通文化的定义、特征的基础上 ,构建了交通文化系统的结构 ,说明了交通文化与交通安全的关系 ,提出了基于交通文化的驾驶员素质培训和安全教育、培养交通参与者交通安全意识、重视交通安全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加强道路交通管理和重视交通道德建设等交通安全策略。  相似文献   

17.
基于哈默“人的差错理论”的道路交通安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道路交通安全系统为背景,人的差错为研究方向,运用"哈默"人的差错分类理论,从机动车驾驶员和非机动车驾驶员、乘客及行人两种人群的差错角度,对2004—2006年3年间我国交通事故发生率和死亡人数进行较有针对性的分析归类和研究,进而分别提出基于主动性和被动性两方面的交通事故人因预防措施。通过"哈默"全新的分类方法,全面分析交通行为中人的差错类型,为道路交通事故预防体系的研究、建立以及进一步的发展,提供了有参考价值的基于人的行为机理的理论依据和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减少货车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在充分考虑货车行驶理论、交通环境和驾驶员特征的基础上,就载重货车交通对高速公路运营安全的影响进行研究。其结果表明,不同车型之间的运行速度差异、超载、驾驶员不良交通行为及纵向间距不足等是造成货车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通过分析货车事故与交通状况的关系,从工程技术可行性等角度提出了货车专用道的设计方法,以有效执行客货分行,提高高速公路运营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驾驶员在草原公路弯道不同层级交通工程设施信息量条件下的视觉特性,确定最佳信息量范围,采用数理统计和回归分析方法,分别建立5种不同层级(Q0、Q1、Q2、Q3、Q4)下交通工程设施信息量的草原公路弯道虚拟场景模拟驾驶试验,定量评价不同层级下驾驶员的注视强度、扫视强度和眨眼强度。试验结果表明:眼动强度很大程度上由眼动行为发生的频次决定;交通工程设施信息量对驾驶员行车时注视强度、扫视强度和眨眼强度均有显著影响,其中在Q2条件下3种眼动强度指标表现最佳,最利于行车安全;驾驶员3种眼动强度与交通工程设施信息量变化表现出很强的相关性,相关性大小依次为注视强度、扫视强度和眨眼强度。  相似文献   

20.
大货车驾驶员交通心理与交通安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笔者从交通心理学的角度,对大货车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的心理状况、因攻击性驾驶行为、强烈的冒险动机的驱使、对道路期望心理的失衡及交通安全感偏差等不良心理因素而导致恶性交通事故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大货车驾驶员是一特殊的群体,应重视对该群体的教育、培训与管理,从而提高驾驶员的职业道德水平、性格品质、交通安全感及驾驶技能,以改善道路安全环境和交通安全状况、降低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