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对一桩桩悲惨的交通事故,痛定思痛,认真剖析,其中不乏是由于驾驶员的不良心理状态所酿成的,也就是说,不良心理状态是行车安全的大敌,对此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一、什么是安全心理调适 安全心理调适就是采取一定的手段将容易引发事故的不良心理状态调节到有利于操作安全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3.
大货车驾驶员交通心理与交通安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笔者从交通心理学的角度,对大货车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的心理状况、因攻击性驾驶行为、强烈的冒险动机的驱使、对道路期望心理的失衡及交通安全感偏差等不良心理因素而导致恶性交通事故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大货车驾驶员是一特殊的群体,应重视对该群体的教育、培训与管理,从而提高驾驶员的职业道德水平、性格品质、交通安全感及驾驶技能,以改善道路安全环境和交通安全状况、降低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笔者常与驾驶员打交道,发现有一种“事前麻痹与事后恐惧”不良的交通心理在驾驶员中普遍存在。有这种心理的人,在行车途中就潜在着不安全的隐患。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驾驶员情绪状态识别技术,利用特定题材的影音氛围诱发兴奋和悲伤2种情绪,结合汽车模拟驾驶试验采集驾驶员情绪化驾驶时的脑电信号,利用db5小波分解算法分解信号,提取受情绪状态显著的脑电信号成分,并计算相应的功率谱。结果表明:驾驶员左右额叶区脑电β波受情绪状态影响显著;平静状态时,驾驶员左右额叶脑电β波功率值Pβ大小近似,数值较小;兴奋状态时,左右额叶脑电Pβ大小近似,相比于平静时显著增加;悲伤状态时,左额叶脑电Pβ显著增加,右额叶脑电Pβ相比于平静时无显著变化。Pβ可作为区分驾驶员平静(平常)、兴奋和悲伤这3种情绪状态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针对现有疲劳驾驶预警和干预技术研究鲜有对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进行区分考虑的问题,为对比这两类典型疲劳态对驾驶员车辆驾驶过程的事故倾向影响,分别从性别、年龄和驾龄的角度分3批次共招募90位驾驶员进行状态诱发和驾驶实验。结果表明:尽管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都会如传统研究所述导致各驾驶员的驾驶违规倾向增加和驾驶能力降低,但是二者对于各类别驾驶员的驾驶影响程度和规律存在差异甚至迥异。研究疲劳驾驶相关问题时有必要首先判断驾驶员是生理疲劳还是心理疲劳,这是一个被普遍忽视而又可能影响研究结论准确性和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针对现有疲劳驾驶预警和干预技术研究鲜有对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进行区分考虑的问题,为对比这两类典型疲劳态对驾驶员车辆驾驶过程的事故倾向影响,分别从性别、年龄和驾龄的角度分3批次共招募90位驾驶员进行状态诱发和驾驶实验。结果表明:尽管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都会如传统研究所述导致各驾驶员的驾驶违规倾向增加和驾驶能力降低,但是二者对于各类别驾驶员的驾驶影响程度和规律存在差异甚至迥异。研究疲劳驾驶相关问题时有必要首先判断驾驶员是生理疲劳还是心理疲劳,这是一个被普遍忽视而又可能影响研究结论准确性和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不良情绪是引发交通事故的因素之一。为预防由驾驶员情绪引发的交通事故,利用3层因果分解(驾驶员神经兴奋一驾驶员原始反应—车辆状态)深入分析情绪对驾驶行为的影响。设计并完成模拟驾驶试验,采集驾驶员高兴、悲伤、愤怒和恐惧4种情绪状态下的心电信号和行车数据;采用基线信号消除方法,分析驾驶员心跳间期、转向角和最大车道偏离在不同情绪下的变化值。结果表明:驾驶员在所有情绪状态下都有明显的交感神经兴奋并伴随着转向角度值增加。在高兴和愤怒情绪状态下,会产生更明显的车道偏离,驾驶员趋向更危险的驾驶行为;在悲伤和恐惧情绪状态下,产生较小范围的车道偏离,驾驶员趋向相对安全的驾驶行为。  相似文献   

9.
不良情绪是引发交通事故的因素之一。为预防由驾驶员情绪引发的交通事故,利用3层因果分解(驾驶员神经兴奋—驾驶员原始反应—车辆状态)深入分析情绪对驾驶行为的影响。设计并完成模拟驾驶试验,采集驾驶员高兴、悲伤、愤怒和恐惧4种情绪状态下的心电信号和行车数据;采用基线信号消除方法,分析驾驶员心跳间期、转向角和最大车道偏离在不同情绪下的变化值。结果表明:驾驶员在所有情绪状态下都有明显的交感神经兴奋并伴随着转向角度值增加。在高兴和愤怒情绪状态下,会产生更明显的车道偏离,驾驶员趋向更危险的驾驶行为;在悲伤和恐惧情绪状态下,产生较小范围的车道偏离,驾驶员趋向相对安全的驾驶行为。  相似文献   

10.
笔者常与驾驶员打交道,发现有一种“事前麻痹与事后恐惧”不良的交通心理在驾驶员中普遍存在。有这种心理的人,在行车途中就潜在着不安全的隐患。说驾驶员不顾交通安全,一意孤行,盲目开车那也不全面,应该说绝大多数驾驶员对交通安全还是非常在意的。但从现实情况看,交通肇事者往往是在不经意间、不小心就闯了祸。究其根本大致有  相似文献   

11.
约60%的驾驶员患有与职业有关的疾病,近60%的驾驶员患有不同程度的腰肌劳损、肩椎颈椎炎、胃病、肺病、肾病等,或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有不少疾病正是由于驾驶员的不良驾车习惯引起的。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铁路事业飞速发展和列车不断提速的背景下,高速铁路机车乘务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为有效提升机车乘务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为保证行车安全提供保障,在阐述机车乘务员具有紧张焦虑、强迫、抑郁、内疚自责等不良心理状态及表现的基础上,分析构建"三级预防"心理服务体系的必要性,从设计理念与目标、前提条件、构建与服务模式等方面论述高速铁路机车乘务员"三级预防"心理服务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煤矿人车驾驶员情绪状态不良引发的煤矿驾驶事故问题,设计眼动实验并建立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的驾驶员情绪状况预测模型对驾驶员情绪状况进行预测;通过眼动仪采集煤矿驾驶员良好情绪与不良情绪状态下的各项眼动指标,记录其主观情绪状态;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对数据进行分析与建模,采用平均相对误差对预测模型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每秒注视点个数、平均扫视速度、反应时间、危险源辨识个数在情绪变化前后存在显著差异,且与情绪状态呈较强相关;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的驾驶员情绪状况预测模型预测精度较高,平均相对误差为8.16%。模型适用于煤矿人车驾驶员的情绪监测,可为煤矿驾驶员安全行驶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4.
科技前沿     
约60%的驾驶员患有与职业有关的疾病,近60%的驾驶员患有不同程度的腰肌劳损、肩椎颈椎炎、胃病、肺病、肾病等,或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有不少疾病正是由于驾驶员的不良驾车习惯引起的。  相似文献   

15.
一些驾驶员总是抱怨在路上行驶罚款太多;超载的驾驶员在路上总是怕被拦车检查;心理上无时不在提心吊胆地驾驶车辆。这种不健康的驾驶心理,产生一种巨大的心理压力,不利于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16.
沙漠公路驾驶员心理、生理特性初探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针对沙漠公路交通安全现状,采用动体视力、速度估计、复杂(选择)反应、处置判断、血压脉搏检测仪等驾驶适宜性检测仪器,就长期从事沙漠公路运输活动的驾驶员群体进行了包括视觉、速度估计、反应、判断等在内的心理、生理特性的实地测试。检测结果初步表明,沙漠公路特殊的线形布设和修筑技术特征以及沿线的自然环境条件,使得驾驶员表现出有别于一般绿洲公路的驾驶心理和行为特性,其主要表现在在沙漠环境中,驾驶员的动体视力要较静体视力受到更大的影响;急躁心理影响,沙漠公路驾驶员的速度估计和复杂反应时间相应指标值均小于全国平均水平;沙漠公路驾驶员复杂反应错误次数和处置判断错误次数均高于绿洲公路。  相似文献   

17.
采用驾驶适宜性检测仪器,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沿线进行驾驶员心理、生理特性的现场测试。结果表明,沙漠公路特殊的环境条件,使得驾驶员表现出有别于一般绿洲公路的心理和行为特性,其主要表现在:驾驶员动体视力较静体视力的平均降幅为44.75%,最高竟达到93%;速度估计和复杂反应时间均小于全国平均;复杂反应错误次数和处置判断错误次数均高于绿洲公路。灰色关联分析表明,沙漠公路驾驶员的年龄、驾龄、驾车时间以及气温与驾驶员的各项生理、心理特性指标都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关联度最高达到0.837,其中驾车时间对各项指标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高速公路小客车变换车道时的安全性,通过检测小客车的运行速度、驾驶员心理生理反应参数,采用随机序列函数法将驾驶员心率随机变量转变为相关函数,并应用离散的傅里叶变换方法分析驾驶员行车心率的功率谱;研究驾驶员变道行为与速度、交通量和驾驶员心理生理反应的关系,构建高速公路小客车驾驶员变道行为模型,描述驾驶员行车时的心理状态,判断其安全性。研究表明:小客车自由变道和超车变道时,驾驶员瞳孔尺寸小于5.0 mm,心率增长率小于27%,行车安全性较高;争抢变道和强行变道时,驾驶员表现为紧张甚至恐惧,容易发生误操作,安全性较差。  相似文献   

19.
从驾驶员生理、心理特性角度,阐述了沙漠地区道路交通安全的各影响因素,分析了长距离公路驾驶员出现疲劳现象时的生理、心理特性变化,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得到"驾驶员生理、心理特性--行车时间衰退曲线",结合目标公路附属设施设置实际情况情况,提出了更具有针对性的强制休息处运用体系.最后以阿拉尔-和田沙漠公路安全畅通工程建设为实例,详细阐述强制休息处运用体系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煤矿事故时遇险人员的紧张心理、恐惧心理、无所谓心理、自私心理、狂躁心理等不良心理的分析,确定遇险人员应具有的良好心理素质,提出了遇险人员心理调节的三级管理,平时预防、事故发生时遇险人员心理调节和事故后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