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从一颗Ⅰ型蒙皮金刚石(原始重量约0.5克)的稍偏离中心处锯下一个{100}切片,然后抛光至0.4毫米厚度,再用激光切割成如图1所示的4个带。在切割过程中所留下的石墨用硝酸钠熔化的方法清除。尽管透明的核部有7.3微米的吸收带,因而含有细片状体氮,同时不透明的蒙皮没有该吸收带,但整个金刚石的不同区域经红外吸收  相似文献   

2.
<正> 碳同位素地球化学的一个基本疑点是,具有30‰的碳同位素值的金刚石迄今被认为是地壳深部或地幔来源的,因而可以作为“原始”或未再循环的碳的样品。金刚石中碳同位素的基本数据来自大量的文献,其中Deines(1980)、Kovalskii和Cherskii(1973)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根据大多数测定值得到的δ~(13)C值为-5—-9‰,据此提  相似文献   

3.
刘刚  李久海  徐慧  吴丹  刘艳 《环境科学》2014,35(5):1680-1687
选取稻草、麦草和玉米秸秆各6个品种,进行室内模拟焚烧试验,用同位素质谱计测定了灰烬和烟尘中元素碳(EC)的同位素比值.结果表明,稻草明火和闷烧烟尘中EC的δ13C平均值分别是-28.3‰、-28.7‰,比稻草总碳分别轻2.7‰、3.0‰.麦草明火和闷烧烟尘中EC的δ13C平均值分别为-28.5‰、-28.0‰,比麦草总碳分别轻0.1‰、重0.4‰.玉米秸秆明火和闷烧烟尘中EC的δ13C平均值分别为-17.2‰、-13.6‰,比秸秆总碳分别轻3.4‰、重0.2‰.在稻草明火和闷烧灰烬中,EC的δ13C平均值分别是-27.5‰、-27.3‰,比稻草总碳分别轻1.8‰、1.6‰.在麦草的明火和闷烧灰烬中,EC的δ13C平均值分别为-27.4‰和-26.0‰,比麦草总碳分别重0.9‰和2.4‰.在玉米秸秆的明火和闷烧灰烬中,EC的δ13C平均值分别为-15.0‰和-14.8‰,比玉米秆总碳分别轻1.2‰和1.0‰.3类秸秆,尤其是稻草和玉米秸秆,其烟尘和灰烬中的EC均发生了明显的同位素分馏.其同位素组成对于识别和估算大气气溶胶中此类秸秆燃烧来源的EC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5种微藻(甲藻3种,硅藻、绿藻各1种)为试验材料,探讨了不同营养条件对微藻不同生长阶段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纲微藻的δ13C值和δ15N值在稳定生长期高于指数生长期,且与生长速率没有相关性(P0.05).硅藻的δ13C值低于甲藻和绿藻,绿藻和甲藻的δ13C值比较相近;甲藻的δ15N值低于硅藻和绿藻,绿藻和硅藻的δ15N值比较相近,且同属甲藻纲的海洋原甲藻、塔玛亚历山大藻和强壮前沟藻的δ15N值有较大的差异.5种微藻在不同营养条件(营养盐充足、缺氮、缺磷)下培养,氮限制和磷限制导致微藻具有更正的δ13C和δ15N,磷限制的影响不明显,且弱于氮抑制.  相似文献   

5.
营养条件对微藻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5种微藻(甲藻3种,硅藻、绿藻各1种)为试验材料,探讨了不同营养条件对微藻不同生长阶段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纲微藻的d13C值和d15N值在稳定生长期高于指数生长期,且与生长速率没有相关性(P>0.05).硅藻的d13C值低于甲藻和绿藻,绿藻和甲藻的d13C值比较相近;甲藻的d15N值低于硅藻和绿藻,绿藻和硅藻的d15N值比较相近,且同属甲藻纲的海洋原甲藻、塔玛亚历山大藻和强壮前沟藻的d15N值有较大的差异. 5种微藻在不同营养条件(营养盐充足、缺氮、缺磷)下培养,氮限制和磷限制导致微藻具有更正的d13C和d15N,磷限制的影响不明显,且弱于氮抑制.  相似文献   

6.
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分析的孔石莼对氨氮的吸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氨氮(NH4-N)是水体中能被藻类直接吸收利用的无机氮。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了不同浓度下孔石莼(Ulvapertusa)对NH4-N的吸收,藻类体内δ15N、δ13C的变化。结果显示:试验初始阶段,孔石莼大量吸收水体中的14NH4-N、12CO2用于自身组织的合成,导致水体中氨氮浓度、δ15N和δ13C急剧下降,约在5~25 h,这一阶段水体中氨氮浓度变化很小,藻体15N缓慢降低,达到平缓期;约在25 h后,氨氮浓度缓慢下降,海水中的底物浓度很低,水体中14NH4-N几乎被吸收殆尽,孔石莼开始大幅吸收15NH4-N,δ15N上升。δ13C在4 h后呈现无规律波动。  相似文献   

7.
芳烃作为原油的主要组分之一,蕴含丰富的地球化学信息,常用原油中芳烃的分布及其碳稳定同位素组成来评价原油的有机质来源和热成熟度等指标。为了补充油品化学指纹的基础鉴别指标和数据,找出适用于油样鉴别的芳烃地球化学指标以及碳稳定同位素组成,本文主要测定了来自不同地区七种原油芳香烃组分的相对含量以及碳稳定同位素组成,并计算分析了甲基萘比值(MNR)、二甲基萘比值(DNR)、三甲基萘比值(TNR)、甲基菲比值(MPR)、甲基菲指数(MPI1)和甲基菲分馏系数(MPDF)等常见的芳烃特征比值。从原油中芳烃组分相对含量分布来看,七种原油均显示出了各自的特点;从原油芳烃的特征比值来看,成熟度参数(MNR、TNR1、TNR2、MPR、MPI1、MPDF1和MPDF2)均反映出所有原油的高成熟度,其它芳烃参数如DNR1、DNR2和TNR4等比值反映原油的母质来源及生物降解等信息,由芳烃特征比值的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结果可知,与成熟度参数MNR和MPI1相比,DNR1、DNR2和TNR4在不同原油间的差异更加明显;从原油芳烃碳稳定同位素组成来看,不同地区原油间差别较大,其中巴西原油最富集13C,阿曼原油和委内瑞拉原油最亏损13C,二甲基萘和菲的碳稳定同位素组成在不同油样间的差异最明显。将显著性差异大的芳烃参数与芳烃δ13C值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更加有效区分七种原油。最后使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原油芳烃碳稳定同位素组成,七种原油显示出各自不同的碳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和明显的区分效果,利用不同油样芳烃的碳稳定同位素组成差异可实现对油样来源的鉴别。  相似文献   

8.
笔者对南阳、泌阳及倪丘集三个凹陷不同时代、不同沉积环境的62个干酪根样品进行了元素分析、透射和反光镜鉴定及碳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1)干酪根的碳同位素组成与其化学类型之间不存在明显的依赖关系;(2)海相碳酸盐岩中的干酪根富含~(12)C(δ~(13)C<-28%),干酪根的δ~(13)C值不能有效地反映海、陆相有机质的相对输入;(3)随沉积-成岩过程中有机质氧化程度的加深,干酪根的碳同位素组成变重(δ~(13)值增大)。  相似文献   

9.
拉萨市气溶胶中碳同位素的组成及季节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8月~2007年7月,在西藏拉萨市西郊(29°38′N,91°01′E)采集了30个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样品,利用14C定量区分了碳质气溶胶的生物和化石来源并分析了其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碳质气溶胶中生物碳所占比例的fc值在0.357~0.702之间变化,均值为0.493,明显高于东京和北京等大城市地区的fc均值,但低于Launceston等郊区或偏远地区的fc均值,说明拉萨碳质气溶胶的生物来源占较大比例.fc值季节变化明显,冬季的均值最大,春季逐渐降低,夏、秋季较低.冬季高值与拉萨西郊当地居民使用木材、农业废弃物、干牛粪等燃料的能源结构密切相关;夏、秋季fc值低说明化石碳的增加,与旅游旺季机动车尾气排放增加等相关.δ13CTC变化范围为-26.4‰~-25.1‰,年均值为-25.8‰,其季节变化特征并不明显,但夏季δ13CTC偏大可能与化石碳增多有关.全年碳质气溶胶的δ13CTC变化范围很小,结合fc值的季节变化推断拉萨碳质气溶胶总体上受到生物质燃烧和机动车尾气等几个均匀混合的稳定来源影响.  相似文献   

10.
太原市PM10及其污染源中碳的同位素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采集太原市PM10及其主要源(煤烟尘、机动车尾气尘、土壤风沙尘)样品,结合离线分步加热氧化法和同位素质谱仪测定了颗粒物中有机碳(OC),元素碳(EC)和总碳(TC)的同位素组成, 并探讨了太原市PM10中碳的来源.结果表明,太原市冬季、春季PM10中OC、EC和TC的碳同位素组成分别是-34.7‰、-23.5‰、-23.9‰和-30.5‰、-23.1‰、-23.9‰; 煤烟尘中OC、EC和TC的碳同位素组成分别是-26.5‰、-23.2‰、-23.6‰,土壤风沙尘分别为-24.6‰、-14.1‰、-17.3‰,汽油车和柴油车尾气尘分别为-27.7‰、-25.5‰、-27.0‰和-25.7‰、-24.3‰、-24.8‰. EC和TC的同位素组成是区分土壤风沙尘较好的标识指标,TC的同位素组成是汽油车尾气尘较好的标识指标;利用二元复合计算公式结果显示土壤风沙尘中OC、EC占TC的百分含量分别为30%、70%;煤烟尘中OC、EC占TC的百分含量分别为11%、89%;汽油车尾气尘中OC、EC占TC的百分含量分别为78%、22%,柴油车尾气尘中OC、EC占TC的百分含量分别为36%、64%;太原市PM10中的TC和EC主要来源于煤烟尘,OC少部分来源于机动车尾气排放,另外还有其他的重要贡献源.  相似文献   

11.
<正> 金伯利岩中的碳酸盐物质可分三种:盖层碳酸盐俘体、可能属于深源的碳酸盐胶结物以及岩浆成因的深成碳酸盐碎屑(这种因无样品未测)。盖层碳酸盐俘体常受改造,形成同心的带状结构,外带为浅色。分带俘体中,δ~(13)C从-0.3到-20.4‰,δ~(1 )O从+15.3到+27.9‰。无分带俘体的δ~(13)C从-2.7到-9.5‰,δ~(1 )O从+15.6到+19.9‰。大多数分带俘体外带贫~(13)C,而氧同位素变化不定,周围的金伯利岩物质,其同位素含量范围也很宽:δ~(1 )C从-2.1到-16.9‰,δ~ O从+14.0到+25.4‰。与正常沉积的海洋碳酸盐(δ~(1 )C近于0,δ~(1 )O从+25到30%)相比,俘体的轻同位素~(12)C和~(16)O的含量较  相似文献   

12.
<正> 五十年代初期完成的最初几十个金刚石碳同位素组成的测定数值,向人们展示了相当狭窄的~(13)C/~(12)C 比值变化的频带,其δ~(13)C PDB 的间距为-2—-9‰(Craig H.,1953)。这个间距被认为是地幔碳的基准线的典型间距。计算表明,作为由地幔去气作用带上来的地壳剩余碳,其特有的δ~(13)C 平均值就包含在这个间距范围内。火山喷出的二氧化碳的碳、碳酸岩的碳、碳酸盐质金伯利岩的碳、由超基性火成岩的矿物析出的二氧化碳和甲烷的碳,以及其他形式的内生碳,它们都落在这个数值频带内。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刊举了不同地质时代地层碳酸盐联同位素分析结果,从而推测了古海水中碳同位素特征,并指出根据现有的沉积碳酸盐δ13℃资料,可以发现某些地质历史时期古海水碳同位素组成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利用Tenax TA吸附管采集太原市不同排放源及不同功能区环境空气样品,色谱-质谱、同位素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了其挥发性芳香烃化合物的碳同位素组成,并分析了其组成特征.结果表明,柴油挥发源、汽油挥发源、溶剂挥发源、机动车尾气源和民用燃煤源排放的挥发性芳香烃化合物中稳定碳同位素值(δ~(13)C)测定范围依次为:(-30. 79±0. 98)‰~(-29. 10±0. 14)‰、(-30. 96±0. 88)‰~(-28. 02±1. 77)‰、(-32. 13±0. 59)‰~(-27. 67±0. 49)‰、(-27. 58±0. 16)‰~(-25. 50±0. 75)‰和(-25. 14±0. 93)‰~(-23. 44±1. 32)‰,民用燃煤源显著富集13C.仅在民用燃煤源排放烟气中检出苯乙烯,δ~(13)C值为(-23. 44±1. 32)‰.太原市4个不同功能区采样分析显示,居民交通混合区环境空气中挥发性芳香烃的δ~(13)C值为(-25. 61±2. 20)‰~(-23. 91±0. 78)‰,较其他区域富集13C;工业区δ~(13)C检测值为(-29. 15±1. 06)‰~(-24. 53±1. 07)‰,较其他区域贫13C.将环境空气中挥发性芳香烃δ~(13)C值与排放源δ~(13)C值比较可发现,太原市4个环境空气点位的挥发性芳香烃主要来源是机动车尾气源和民用燃煤源,工业区受溶剂挥发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利用制备气相色谱仪分离塔里木天然气中N2 并测定同位素比值 ,结果显示不同区域天然气氮的含量及其同位素比值不同 ,塔中、塔北与和田河地区天然气含氮量高 ,δ15N低 ,库车天然气则相反。结果还显示塔里木原油与天然气氮同位素比值具有可比性 ,表明同源油 气成因上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大气受到了人为污染物的严重影响,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碳组分是海洋大气气溶胶的重要组成,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海洋碳循环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采样困难,有关偏远海域海洋气溶胶中总碳(TC)在传输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及其污染来源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研究于2014年12月-2015年3月期间搭载西北太平洋观测航次收集海洋大气气溶胶样品,并测定总碳(TC)浓度及其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结果表明,海洋大气气溶胶TC平均浓度为(4.0±4.4)μg·m-3δ13C平均值为-26.6‰±0.8‰.近岸与远海的TC平均浓度分别为(6.0±6.8)、(3.1±2.7)μg·m-3δ13C平均值分别为-26.0‰±1.1‰、-26.9‰±0.4‰.根据后向轨迹分析结果可知,近岸与远海TC浓度和同位素的差异可能是由不同气团的来源导致,近岸总悬浮颗粒物(TSP)中TC主要来源于大陆的生物质燃烧和机动车尾气,而远海可能与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形成比例相对较高有关.  相似文献   

17.
深圳茅洲河下游柱状沉积物中碳氮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茅洲河下游12根沉积物柱状样中总氮(TN)、有机质(OM)、C/N值、δ~(15)N、δ~(13)C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探讨了茅洲河下游及其主要支流沙井河沉积物中氮和有机质的分布特征及来源.结果表明,沉积物中TN平均含量为1 815.37 mg·kg~(-1),OM平均含量为22 401.68 mg·kg~(-1),与太湖和巢湖流域相比,研究区内TN和OM含量均处于较高水平,且随深度增加变化均较大.茅洲河下游沉积物中δ~(15)N、δ~(13)C含量范围为2.20‰~32.78‰、-27.53‰~-21.95‰,平均值分别为6.78‰、-25.41‰;C/N值范围为0.49~18.23;δ~(13)C随深度变化较为平缓,而δ~(15)N、C/N值随深度增加波动较大.研究区来源分析表明:C3植物与合成化肥为茅洲河下游表层沉积物(0~40 cm)的主要来源;藻类是深层沉积物与支流沙井河沉积物中有机质的主要来源.茅洲河下游表层沉积物(0~40 cm)中的氮素主要来源于无机化肥与土壤有机氮,深层沉积物与支流沙井河沉积物中的氮素主要来源于土壤流失和土壤有机氮.  相似文献   

18.
人们常常根据沉积物所含不溶有机质(干酪根)的碳同位素比值来推断源岩一油的相互关系,因为每种干酪根都有受显微组分组成控制的特定值。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表征从各种干酪根中分离出来的每种显微组分的δ13C值,并检验每种显微组分是否都有特定值。首先,利用比重分离法从绿河页岩、Kimmeridge粘土、猿煤和其它典型样品中分离出干酪极的显微组分组(Kinghorn和Rahman,1983)。在高倍显微镜下,通过目视干酪报法利用干酪报的荧光特征,可将无定形干酪根细分为三部分,即发荧光的(FA)、弱荧光的(WFA)和非荧光的(NFA)的无定形干…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 天然气和石油起源于沉积在沉积盆地中的有机质。这种物质绝大部分属于海相成因,但也有经陆地上的雨水、风和河流带入的陆源有机质。这种物质在未固结的沉积物中受到细菌的分解并转化成含O、N、S的  相似文献   

20.
北京水源地水体中颗粒有机质的碳氮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对北京潮河、白河和密云水库水体中悬浮颗粒物和表层沉积物的稳定碳、氮同位素及其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冬季水体中悬浮颗粒物的δ13C值比夏季的偏负,其变化范围分别为-30.75‰~-25.75‰(冬季)和-29.34‰~-25.91‰(夏季);δ15N值冬季较夏季偏正,其变化范围分别为-0.83‰~9.6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