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5 毫秒
1.
徐旺生 《绿叶》2012,(6):49-55
环境意识兴起于近现代,环境问题却始于人类生产活动出现之初。古代中国,为了缓解人口增长和农业生产所造成的环境问题,文明中心由黄土高原先转至华北平原再转至南方湿地,从而缓解了环境所带来的发展瓶颈。到了现代,我们已然不再具有古人所具有的迁徙空间,但环境问题却比任何时候都更为紧迫。反思古代中国的迁都历程,关注环境压力,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环境生态历史变化对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安平 《四川环境》1998,17(2):10-14
环境生态历史变化对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影响孙安平(四川省环境保护局副局长翻开人类文明史册,人类文明的进程总是离不开环境与生态保护这一休戚相关的重大问题,在一定意义上讲,人类赖以生态和发展的环境、资源、生态并不仅仅是被动地为人类提供优惠的服务和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3.
环境立法是通过对人类行为的规范与调整来推进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环境教育的法制化更有助于教育活动的贯彻与执行。环境教育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通过环境教育,可以进一步认识环境问题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是解决环境问题的  相似文献   

4.
张勇 《新疆环境保护》2000,22(2):126-127
环境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人的生活一刻也离不开他所处的环境的空间 ,环境艺术就是在一定的空间中展现出来的。符合美学的综合性空间艺术。环境艺术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以建筑学、地貌学、城市规划学、艺术学、民俗学、材料学、生态学为基础 ,是在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的前提下对环境的艺术研究。保护环境是人类生存最起码的要求 ,而美化环境则是人类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 ,现代社会生活拓宽了环境的内涵 ,环境艺术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会文化的表现一直是环境艺术的主要内容 ,全球性的自然生态危机更使生…  相似文献   

5.
《油气田环境保护》2005,15(4):44-44
2月21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发表的《全球环境展望年鉴2004/2005》(GlobalEnvironmentOut-lookYearBook2004/2005)指出,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正造成一些已得到控制的传染病再次传播和蔓延,威胁人类健康,妨碍各国政府完成千年发展目标(MDGs)的努力。UNEP指出,全球气候变  相似文献   

6.
潘骞 《绿色视野》2012,(8):44-46
专职报道环境新闻记者的出现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上世纪70年代初,人类环境会议召开之时,“环境保护”一词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还十分陌生。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80年代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急剧膨胀,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的矛盾开始凸现,人们对于环境问题的认识也趋于理性与科学。因此,1983年,我国把环境保护列为一项基本国策。1989年,国务院召开了第三次全国环保大会,宣布“向环境污染宣战”。  相似文献   

7.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人类生命的摇篮"、"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和物种的基因库,它与森林、海洋一起并列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8.
人类走向环境伦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伦理是从道德的角度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本文主要从环境伦理的产生、环境伦理要求人们走出“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的道德原则和规范三个方面来阐述。环境伦理的兴起与对人类的启示“伦理”一词代表的是人们的言论和行为要遵循的原则、规范,并与人的责任和义务相联系。传统的伦理是揭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规律性的认识,也就是反映人们之间的伦理关系,反映人们相互之间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千百年来,伦理的作用和功能主要表现在调节人际之间利益关系的层面上。所以,以往当人们谈到伦理的时候,它存在于人类之间,只起调…  相似文献   

9.
张琳 《环境教育》2012,(6):96-96
卖空气、缺水、缺燃油这些板上钉钉的事实,真的与地大物博无关,更与国家的社会制度无关。与之相关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人类对环境的肆意践踏,导致持续恶化的环境反过来惩罚人类。  相似文献   

10.
一、环境问题与环境法律制度的作用1.环境的特点和环境问题的发展环境,在同人类活动的关系方面,起着两大作用。一是提供人类活动不可缺少的各种自然资源。人们的衣食住行,哪一项都离不开同自然界的物质交换。二是环境对人类活动产生的废物和废能量进行同化和处理。例如,生活垃圾在一定的条件下能被环  相似文献   

11.
杨新立 《绿叶》2011,(6):64-69
生态批评考察自然与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审视人类文明。以征服和控制为本质特征的人类文明,把自然视作征服的对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为人类自身征服欲望而被异化,这就注定了现代文明的宿命。  相似文献   

12.
当代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轨0速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与此同时.人类社会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严重挑战。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气候变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评判我们现时正奉为信条的城市发展观和价值系统。许多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人类本身是自然系统的一嘟分,它与其支撑的环境息息相关。在城市发展和建设过程中.我们今天必须优先考虑生态环境问题.并将其置于与经济和社会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同时,还要进一步高瞻远瞩.通盘考虑…  相似文献   

13.
郝润梅 《青海环境》2001,11(1):33-36
地处阴山中段的大青山是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自然地理屏障,大青山在短暂的人类历史时期经历了由昔日郁郁葱葱的茂密原台森林到今日的濯濯童山之变迁过程,这其中有本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变迁的影响,但更多的是人类活动的结果,探讨两者之间关系,有助于恢复与重建大青山森林景观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4.
翻开人类文明史册,人类文明的进程总是离不开环境与生态保护这一休戚相关的重大问题。在一定意义上讲。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资源、生态并不仅仅是被动地为人类提供优惠的服务和物质基础,而且一旦这一基础遭到人为的破坏,人类本身便陷入了不可避免的灭顶之灾。这一现象如果不采取理性科学的思维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后果将不堪设想。一、环境生态变迁对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地球的环境问题已对人类造成威胁。环境问题已无国界或地域之分,环境污染的后果将由全体人类共同负担。地球所面临的这十大环境问题,昭示着人类在享受文明之余,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酸雨污染。酸雨是指大气降水中酸碱度(pH值)低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 绿色和环境保护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奥林匹克运动作为一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社会化现象.为人类环境教育理念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彼此影响和互相渗透提供了崭新的平台.也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注入了新的血液。为实现“绿色奥运”的目标.北京正加快实现城市环保规划,奥林匹克运动与环境教育的碰撞和整合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并提出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同年10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接受了该建议。世界环境日(World Environment Day)是联合国促进全球环境意识、提高政府对环境问题的注意并采取行动的主要  相似文献   

18.
席德强 《环境教育》2009,(11):58-58
地球诞生已经有46亿年了,最原始的生命是在地球诞生10亿年以后出现的。数十亿年生命的演化,不断改变着地球的环境,使地球从毫无生命迹象的荒芜之地,逐渐演变成生命的乐园。然而人类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地球。特别是最近100年来,随着人类工业文明的进步,地球环境发生了急剧变化。酸雨、洪涝灾害、旱灾等越来越频繁地发生。温室效应越来越显著。工业发展造成的重金属污染导致越来越多的村庄成为癌症村。  相似文献   

19.
童欣 《环境教育》2006,(5):23-27
世界环境日的确立,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希望通过每年的“世界环境日”,宣传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推动可持续发展和公平发展,动员各方面力量采取保护环境的行动,从而为人类和他们的后代留下一个适于生存的环境。令人不安的是,地球的环境还在不断恶化,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当前全球环境问题依然严峻的根源之一是各国之间缺乏足够的合作。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6月5日,是全世界的环境日。希望“世界环境日”能够唤起各国政府和人民保护环境的意识,希望全人类能拥有一个安全而繁荣的未来。追溯:世界…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是人类科学取得巨大成就的时期,也是地球环境急剧恶化、环境危机全球化和日益严重的时期.本文通过环境整体主义道德哲学的核心意识结构阐释人类追求的最高价值即是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它既涵盖了整体主义的和谐发展论,又包括完整的环境正义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