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省汶川县(北纬31.0度,东经103.4度),一场突如其来的里氏8.0级特大地震发生了,一时间汶川、北川、什邡、绵竹、青川,乃至大半个中国都感到了大地的颤动。汶川特大地震震惊了全中国,震惊了全世界,也使地震核心区汶川县的名字一夜之间传遍了全球。  相似文献   

2.
地震是自然灾害之首,仅“5·12”汶川特大地震瞬间就夺去了近9万同胞的生命,伤亡总数近40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达1万多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3.
《防灾博览》2014,(2):F0002-F0002,1
“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位于四川北川羌族自治县曲山镇任家坪,紧邻北川地震遗址,占地14.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280平方米,  相似文献   

4.
汶川8级大震震害特征和发震断裂运动方式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级大地震发生后,笔者随同江苏省地震救援队即赴重灾区北川县城实施救援。在救援期间所获取的现场资料基础上,对该次大震的震害特征和发震断裂运动方式进行了探讨。汶川8级特大地震的极震区地震烈度高达11度;10~11度重灾区主体沿龙门山活动断裂带呈北东方向展布。龙门山断裂带为汶川特大地震的发震断裂,其运动方式为逆冲兼右旋水平错动。由于所处的特殊地震地质环境,地震地质灾害非常严重,致使此次地震的震害更具毁灭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在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四川安县桑枣中学因2200名学生和老师无一伤亡而声名远扬,这一“奇迹”完全得益于该校校长每年组织学生紧急疏散演习。  相似文献   

6.
魏庆 《防灾博览》2010,(1):42-43
<正>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地震给人类造成的灾难是难以估量的。地震预测是公认的世界性难题,是地球科学的一个宏伟的科学研究目标。如能同时准确地预测出未来大地震的时间、地点和震级,无疑可以拯救数以万计生活在地震危险区的人民  相似文献   

7.
《防灾博览》2011,(3):28-29
“防灾减灾,从我做起。”2011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三个“防灾减灾日”,也是“5·12”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纪念日,为了更好地普及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切实提高社会公众防震减灾综合素质,实现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损失。全国各地均在5月9—15日防灾减灾宣传周期间,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各种宣传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8.
马瑾 《防灾博览》2009,(6):18-19
自建国以来,中国的地震工作从无到有,地震队伍在不断壮大,经历了一个漫长发展的历程。而2008年5月12日下午2时28分发生在汶川的8.0级特大地震,造成了重大的伤亡和经济损失,引起地震工作者们的认真反思:多年来的地震工作布局有什么不足之处,哪些需要改进?很多问题值得思考,本文仅就以下三方面做一个讨论。  相似文献   

9.
编辑寄语     
《防灾博览》2011,(3):2-2
2011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三个“防灾减灾日”,也是“5·12”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纪念日。为了更好地普及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切实提高社会公众防震减灾综合素质,实现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损失,全国各地均在5月9—15日防灾减灾宣传周期间,以”防灾减灾,从我做起”为主题,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各种宣传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0.
王志成 《民防苑》2009,(5):14-16
2008年5月12日下午,四川的汶川、北川等地发生特大地震后,几乎所有交通、电力、通信等设施处于严重瘫痪状态,给灾后搜救带来了许许多多难以面对的困难。但由于我国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给救灾工作带来很大进步。仅仅在灾害发生后的1小时里,移动通信网络、电视、互联网就帮助我们了解和传播了救灾的相关信息。这次在汶川等地大地震后采用的新科技有:  相似文献   

11.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2008年四川汶川8.0级特大地震中,北川中学、北川县曲山小学、都江堰市聚源中学等中小学师生伤亡惨重。  相似文献   

12.
"防灾减灾日"的由来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灾害损失日趋严重。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这场新中国成立  相似文献   

13.
《防灾博览》2009,(2):F0003-F0003
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涉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这次特大自然灾害是对中国人民意志、勇气的严峻考验,也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和先进性的重大检验。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迎难而上。迅速展开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工作,奋勇夺取了抗震救灾斗争的重大胜利,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凯歌。  相似文献   

14.
《防灾博览》2008,(3):F0003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地震,此次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地震。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迅速投入到抗震救灾的伟大斗争中。为了弘扬汶川地震抗震救灾精神、宣传先进人物、增强全民防震减灾意识,《防灾  相似文献   

15.
正2008年,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自2009年起,国务院将每年5月12日设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今天距离汶川地震已过了整整12年,12年间,我国的防震减灾事业有什么发展?还存在哪些不足?未来还有哪些新趋势?今年尚未结束的新冠疫情又给防震减灾工作带  相似文献   

16.
汶川地震发震构造研究现状与存在的科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四川龙门山区的汶川8.0级特大地震,是一次震惊世界的灾难性地震,四川省汶川、北川和青川等县均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截至2008年9月,因地震死亡69197人,受伤374176人,失踪18209人。同时,本次地震也为国内外地震科技工作者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深入剖析逆冲型地震构造特征、地震破裂过程、深部孕震构造环境、发震活动断层地质滑动速率、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土动力学与岩土地震工程问题已成为土木工程防灾减灾研究领域最具挑战性的课题。为纪念汶川特大地震10周年,由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土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岩土工程防震减灾委员会主办,南京工业大学承办的第十届全国土动力学学术会议将于2018年11月2日-4日在南京召开。  相似文献   

18.
<正>2008年5月12日,是所有中国人永远铭记的日子。当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解放军、武警、消防、医护、专业救援队等各种救援人员迅速奔赴灾区开展各种营救工作。而从事救援工作的这些人员,每天面对灾难场面和危险的境地,许多人都会出现情绪和情感上的压力或心理创伤,如何积极适时地为灾后救援人员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疏导,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19.
《防灾博览》2008,(3):6-17
在四川省汶川县(北纬31.0度,东经103.4度),一场突如其来的里氏8.0级特大地震发生了,一时间汶川、北川、什邡、绵竹、青川,乃至大半个中国都感到了大地的颤动。  相似文献   

20.
遥感震害快速评估技术在汶川地震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0级大地震发生后,在地面交通严重受阻、通信中断的情况下,遥感技术成为了地震灾情获取、地震应急和震后快速评估的重要手段。提出了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地震应急和震后快速评估的技术流程,该流程涉及到遥感影像的数据管理、快速校正、图像增强、震害信息提取、地震灾情快速评估和评估结果网络发布等关键技术。利用遥感震害识别和快速评估技术准确提取了汶川地震的震害信息,绘制的基于遥感数据的汶川地震烈度分布图与中国地震局公布的基于地面调查结果的地震烈度分布图非常接近,首次实现了在震害遥感影像获取后的2~6h内,提供准确的宏观灾情分布情况以及初步的地震损失评估结果,在汶川地震的灾情获取、地震应急和震后快速评估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