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璇  袁浩铭  郝芳华 《中国环境科学》2018,38(12):4780-4787
延续财政分权对环境质量影响的研究,讨论财政分权对环保投资效率的影响.基于中国2004~2014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在DEA-Tobit模型的研究框架下,测度了各个省份多种类型的环保投资效率,并进一步讨论了财政分权对环保投资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财政分权不利于环保投资效率的改进,特别是不利于建设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效率、工业污染源治理环保投资效率,以及企业来源环保投资效率的改进.进一步考虑到地区异质性因素,以各地区环保投资额作为门槛变量的分析同样支持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2.
建立环境财政是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中  蓝虹 《环境保护》2004,(11):44-47
环境财政是一种通过政府财政干预,促使经济主体在市场行为中选择主动保护环境、减少浪费、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财政手段,是公共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目前的国情下,环境安全是市场化进程顺利进行的必要保障。由于环境保护供给的公共性和紧迫性,以及环境保护市场供给的失灵,要求政府通过公共财政的宏观调控,对环境资源实行合理配置。为保证中国的环境安全和市场化进程顺利进行,就必须建立环境财政,使政府在履行环境保护职能这一事权时,有必要的财权基础。因此,建立环境财政是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将辖区内各县市地表水出境断面责任目标与财政挂钩,通过财政渠道促进地方政府的环保工作力度与积极性,确保地表水断面水质达标。首创了地表水责任目标与财政挂钩的经济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科技投入,财政对科技支出逐年增长。2009年财政对科技支出增长了28.9%,2010年财政对科技支出达到3250.18亿元,在2009年的基础上增长了18.4%。政府对科技投入的增长,反映了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清朝道光"癸未大水"是一次全国范围内的大水灾,340余州县先后被淹,172州县成灾,经济损失巨大。灾害发生后,清廷的财政损失可分为直接财政损失(赈济及河工拨款)和间接财政损失(地丁钱粮蠲缓、盐课与关税免征和减少),两者合计高达2400余万两白银,超过常年财政收入的50%以上。由此可以更为直观地了解,这次水灾确实对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极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10):176-176
(接上期)问:在项目开展到什么阶段时申请财政奖励?答:建议合同签署前,与节能主管部门沟通财政奖励申请流程及注意事项;合同签署后,与节能主管部门保持联系,及时按要求申报。问:申请合同能源管理财政奖励资金,对合同签署日期有要求吗?  相似文献   

7.
孙叶萌 《环境保护》2014,(12):69-70
与其他国家相比,德国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相对完善且自成体系,其纵向转移支付与横向转移支付相结合的体制,以及以纵向转移支付为主导、确定合适的均等化目标、建立完善的财政制度法律制度、引入激励机制等经验对解决我国现有转移支付制度中存在的权责划分不明确、支付结构不合理、法律体制不完善等问题以及完善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环境保护科学》2017,(6):94-99
财政支农政策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三农"发展,也激励了农民生产经营中污染性要素化肥、农药的投入。基于我国2007~2015年省份面板数据,检验了财政支农规模对农业面源污染及其EKC曲线拐点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支农规模对农业生态环境存在"负外部性",扩大财政支农规模不仅刺激了化肥农药的施用,还可能延迟农业面源污染EKC曲线拐点的到来。因此,不能片面强调财政支农的总量和规模,应当大力推进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政策体系,优化对农林等产业的支持结构和质量,促进农业面源污染的降低。  相似文献   

9.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浙江省各级政府面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资源和环境方面的矛盾日益显现,尝试对生态环境保护做出贡献的地区和群众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投入,实施异地发展等有效举措,开展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有益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作者在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建议,即:统一认识,努力创造区域共同发展协调并进的局面;积极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框架;突出重点,统筹运用政府财政资金;改革创新,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在生态补偿中的作用;广开渠道,多元化筹集生态补偿资金来源;建立保障制度,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0.
在绩效管理要求下,财政专项资金分配方法在发生变化。本文分析了绩效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分析了“以奖代补”法、因素分配法等资金分配方法中绩效思想的体现和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1.
以资源型城市为研究对象,理论分析土地财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住房价格的中介作用,构建面板数据随机效应模型。选取土地和房地产市场发育比较完善的111个资源型城市,基于2011—2019年的面板数据,分类型检验资源型城市住房价格对土地财政影响经济增长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土地财政显著正向影响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增长和住房价格,但是影响程度存在一定差异性。再生型城市的影响系数最大,成熟型城市的影响系数最小。这种差异性与城市的资源保障能力相关。(2)资源型城市总体和成熟型城市住房价格对土地财政影响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而再生型城市、成长型城市和衰退型城市住房价格对土地财政影响经济增长的中介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土地财政与耕地保护——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因果关系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杜雪君  黄忠华 《自然资源学报》2009,24(10):1724-1728
论文利用1999-2006年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采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普通最小二乘法、固定效应模型、随机效应模型和GMM模型来分析我国土地财政对耕地数量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土地财政与耕地数量之间存在相互反馈作用;②土地财政是导致我国耕地数量减少的重要原因,其影响的弹性系数为-0.01;③土地财政对耕地保护具有正反两方面作用:一方面,土地财政刺激地方政府形成城市扩张冲动,导致耕地数量减少;另一方面,土地财政带来土地开发整理增加耕地的面积大幅增加,降低耕地减少速度;④经济、人口和城镇化等社会经济因素也是导致我国耕地数量减少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公共管理背景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财政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健  文峰 《环境保护》2005,(5):43-47
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建设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本文利用公共经济学理论,分析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公共物品性质,据此论证有关管理和资金责任的分配问题,指出应该按照受益原则,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承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资金责任,并以中央财政为主。本文还分析了中央政府承担相应资金责任的机会和可行性,政府正在进行的以满足公共管理需要为目的的财政改革为此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历史契机。本文最后提出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财政改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世界环境》2009,(2):6-6
如何解救深陷危机的世界经济?是修建密不透风的金融监管“防火墙”,还是政府联手出台规模庞大的财政刺激计划……英国首相布朗在当地时间3月6日的一个公开演讲中再开一剂新药——环保。  相似文献   

15.
针对现有环保投融资机制难以满足新时期财政管理和流域环境保护需求的现状,从转变政府职能、清理整合专项资金等角度提出构建多元水环境财政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6.
建立政府主导型流域生态补偿制度的关键是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财政转移支付有助于实现功能区因保护生态环境而牺牲经济发展的机会成本和额外环境保护成本的补偿。其中,机会成本的补偿主要由中央一般财政转移支付予以补偿,而额外成本的补偿主要应由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专项财政转移支付予以补偿,市场机制的补偿仅是辅助性的补偿。  相似文献   

17.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第四届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上表示,建设部将根据建筑的成品品质决定给予财政支持。今后,凡是财政拨款、财政补助的建筑,包括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都必须是节能的绿色建筑,都必须进行强制性的能效标识的评价,都必须达到建筑节能的最低标准。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07-2016年省区面板数据,采用改进的非角度、非径向的Super-SBM模型评估在环境约束下我国省区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构建门槛模型,实证分析财政分权水平对其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Super-SBM模型度量的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八大经济区域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存在地域差异;门槛模型检验显示出财政分权水平对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具有双重门槛效应,且正向溢出效应随着门槛值变大而减弱,控制变量产业集聚、产业结构、劳动者素质对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而外商投资和企业规模对其产生显著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9.
改善环境质量是环境保护的核心。当前,我国跨省界流域上下游治污协作机制尚未完全建立,权责落实与激励政策尚不完善,流域跨省界断面水质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改善。文章提出建立以水环境质量改善为导向的跨省财政激励机制,根据上下游出境断面水污染治理成本、水生态价值和发展机会成本以及延伸投入等,强化流域水质目标考核行政和经济"双重"约束机制,建立水质超标"罚款赔偿"和水质达标"奖励补偿"机制,是解决流域跨界污染问题的重要突破口,并建议"十三五"全面推动建立跨省断面水质财政激励机制,实现流域治理的成本共担、合作共治。  相似文献   

20.
论文以农地非农发展受限为研究对象,分别基于用地结构和土地财事权视角构建土地发展非均衡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依据二者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确定权重,进行加权求和,求算土地综合非均衡度。基于我国2009—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我国的土地发展非均衡度较高,但逐年下降;省级层面上,我国土地发展非均衡度的空间差异显著,且非均衡度呈“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中部地区—西南地区或东北、西北地区”逐级递增趋势。此外,论文就土地发展非均衡度对财政转移支付的敏感性进行分析,为我国财政转移制度改革奠定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财政转移制度有助于减缓土地发展非均衡度,且四大分区的土地发展非均衡度对财政转移支付的敏感性存在显著差异。研究尝试直接量化土地发展非均衡程度,为缓解土地非均衡发展、均衡区域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