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大气遥感技术众所周知,大气污染监测是对大气环境质量的恶化和大气成分的变化进行测量,它是传统的大气探测的自然延伸和扩展。因而,尽可能使用和发展大气探测的各种手段,是顺理成章的事。同大气探测一样,大气污染监测方法同样分为直接观测、遥测和遥感。前两者是读者熟悉的,本文介绍大气遥感技术在大气污染监测中的应用。所谓遥感(remote sensing),顾名思义,就是远距离的感知。即远离目标物,接收和感应目标物发出的信息(光和热辐射),或者利用人工和天体(如太阳)发出的信息与作为传输介质的目标物的相互作用来推断和反演  相似文献   

2.
郑州市大气监测优化布点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物元分析法,在大气污染普查基础上,以郑州市污染最严重的季节(冬季)的数据为准,构造大气环境监测的标准物元矩阵,求出关联函数值,进行了大气监测点的优选,并与用模糊聚类选出的点位相比较,来验证郑州市目前已有测子丫建立的合理性,并以此证明物元分析法是环境监测优化布点的一种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针对数字化监测系统的应用,以大气监测为切入点,做了简单的论述。利用数字化检测系统,开展大气监测,利用各类传感和其他手段,能够实现大气信息采集和分析,生产相关报告,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4.
遥感技术在矿区环境污染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利用现在最先进的信息采集手段-遥感技术来研究矿区的环境污染问题。重点是如何在遥感影象中提取矿区的环境污染信息。结合在山东肥城矿区进行的调查研究和环境监测结果及其相应分析。对如何应用遥感技术进行矿区环境污染监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通过对矿区受污染植被和水体信息的提取,提出了适合于矿区环境研究的遥感图象处理方法并进行了对比分析。提交了矿区相应的环境污染信息影像解译成果。为在矿区环境污染研究中进一步应用遥感技术,开展快速有效的监测评价开拓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遥感技术在环境污染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详细介绍遥感技术在泥沙污染监测,石油污染监测,废水污染监测,热污染监测,富营养化监测,气溶胶监测,有害气体监测,城市热岛效应监测,突发性重大环境事故评估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遥感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为提高大气环境的监测质量提供了可能,该项技术能对大气环境的污染程度、环境变化等进行实时跟踪和监测,以便于人们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本文围绕遥感技术在大气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情况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7.
环境监测作为防护和治理环境的重要手段,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环境监测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结合国内外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情况,重点对遥感技术在水质监测和大气监测应用中发挥的优势、问题和对策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应用遥感技术监测和评价太湖水质状况   总被引:50,自引:4,他引:46  
王学军  马廷 《环境科学》2000,21(6):65-68
利用遥感信息和有限的实地监测数据建立了太湖水质参数预测模型 ,该方法可以用于太湖水质污染的预测、分析和评价 ,能够较好地反映水质的空间分布特征 ,尤其适合于大范围水域的快速监测 .研究结果表明 ,利用单波段、多波段因子组合以及主成分分析等手段可以使遥感信息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从而使预测结果更加精确 .预测结果显示 ,太湖流域已经呈现了严重的富营养化趋势 ,且空间分布不均衡 .东太湖以及靠近无锡和苏州的湖体附近相对污染更为严重 .  相似文献   

9.
遥感技术在宏观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建华  范瑜 《环境科技》2002,15(1):22-24
1 遥感技术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当前越来越多的国家重视发展遥感科学技术 ,早在 5 0~ 70年代就已经有 12 0多个国家不同程度上开展遥感工作或运用遥感资料 ,特别是美国和前苏联的遥感科学技术起步早、规模大 ,处于领先地位 ,但主要用于军事领域。我国利用遥感技术是在 5 0年代起步的 ,首先利用航空照片作调给他形 ,或直接当作地形资料使用 ,水利部系统在进行淮河治理的过程中 ,使用了航空摄影和照片解译。到目前 ,国、内外利用遥感技术的领域涉及地球物理、地质、气象观测、海洋、陆地资源、环境监测、地图测绘等等。我国环境监测部门…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固阳县城关镇89-93年大气监测数据,首次在该地区对大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悬浮微粒进行较全面的分析探讨。并依据国家标准予以客观评价。揭示了该地区大气的煤烟型污染状况,规律和发展趋势。为综合治理当地大气污染;合理分配才利用能源,降低污染水平,改善大气质量,制定长远治疗规划,措施,提供可行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手持式电动气体采集器解决了传统双联球气体采集时繁琐、计量不准等诸多问题,为快速、准确地获得监测数据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2.
基于信息技术的环境应急监测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后,应迅速的开展应急检测,在准确的监测结果的基础上实施应急救援。但目前的应急监测工作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影响救援工作的有效性和迅速性。文章将现代信息技术和污染物扩散模型运用到应急监测预案中,从监测准备、现场监测救援、事故恢复三个阶段阐述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后,应急监测预案的响应程序,提高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为了切实履行《关于汞的水俣公约》,落实美丽中国建设战略,我国亟待加强对大气环境及各涉汞行业的监管.采用文献调研、分类梳理的方法,系统地分析和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常用的大气汞监测技术现状与问题,并探讨了未来技术发展方向.结果表明:为了满足大气环境中低浓度多形态汞的监测需求,越来越多功能的大气汞监测技术被研发,当前基于AFS(原子荧光光谱)和AAS(原子吸收光谱)等方法的监测技术对Hg0(元素汞)可实现ng/m3的检出限,对Hg2+(氧化态汞)和Hgp(颗粒态汞)有着低至pg/m3的检出限.自动化采样监测技术是未来汞监测的发展趋势,当前技术对大气中Hg0有着2.5~5.0 min水平的时间分辨率,对大气中Hgp可达到1~2 h的时间分辨率,同时可实现远程传输数据.人工采样监测和被动采样监测技术虽然时间分辨率较差,但在Hg2+和Hgp的监测方面有着一定优势.研究显示,完善大气汞监测管理体系,除了需要研发更强大的Hg2+和Hgp测定技术用于理解相关迁移转化过程,还亟待在相应的标定方法上实现技术革新,并应用这些技术组建地区和全球大气汞监测网络.   相似文献   

14.
首先介绍了潜艇舱室主要气态污染物,分析了其主要来源及其对人体的危害.然后基于潜艇大气控制系统、供氧系统、二氧化碳清除装置、空气净化装置、通风系统、应急供氧、潜艇大气环境监测系统等方面简述了潜艇舱室环境空气监测与控制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关注了低温冷冻技术、光催化净化技术、等离子体催化净化技术、活性炭纤维吸附技术等一些具...  相似文献   

15.
通过被动监测同自动监测方法对比,充分体现出被动监测的优越性和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被动监测同样适用于环境空气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对大气环境监测点进行优化选择 ,以大气质量分级标准为训练样本 ,构造BP网络进行训练 ,用训练好的BP网络对某地的大气环境监测采样点进行了优选 ,并与物元分析法优选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BP网络用于环境测点优选具有较好的客观性和应用性  相似文献   

17.
物元分析法在大气监测优化布点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物元分析法在大气监测优化布点中的应用,获得了符合实际情况的优选闰,证明该法简便实用。为学趺同监测部门科学合理地设置大气监测点位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上海市空气中NOx的污染现状及分担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借鉴国外计算模型和方法,结合调查统计与现场测试,开展了上海市NOx排放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998年上海市各类固定源和流动源共排放NOx37.7万t,其中工业固定源排放占总量的71%;在中心城区,机动车排放已成为NOx污染的主要来源,占该地区机动车和固定源排放总量的74%。  相似文献   

19.
区域大气环境污染光学探测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环境污染物的形成、转化、输送和演变过程具有极强的时空相关性,研究和发展能适用于多组分环境污染物的快速、实时、动态监测技术是科学研究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基于光谱学原理的环境监测技术,由于其具有非接触、无采样、高灵敏度、大范围快速监测等特点,是国际上环境监测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并被广泛应用于环境、气象和科学研究等领域.针对京津冀地区大气重污染发生-演变-消散全过程的核心科学问题,通过建立大气污染传输通道立体观测网,开展重污染时段和重污染过程的车载走航、机载观测地基遥感和卫星遥感观测,综合运用大气环境监测网以及超级站等观测平台,获取大气污染物的光学特性、环境气象信息等演变规律,从而推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光谱学技术在环境监测领域的成功应用,为区域大气和全球环境状况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20.
从生物群落动态变化、生物生理生化变化、细胞遗传学和分子标记4个层次来论证生物监测对污染环境的监测作用,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当的生物监测技术,以弥补化学、物理监测的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