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信息熵在震后深溪沟流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12"汶川地震导致深溪沟流域孕灾环境剧变,泥石流灾害频发,危害严重,亟待对该流域泥石流危险度进行合理有效地评价。以该流域为靶区,应用GIS技术将该流域划分为41个子流域,基于信息熵原理与方法计算41个子流域8个评价因子的信息熵值;根据各因子的信息熵值计算每个因子的权重,进而计算每个子流域泥石流综合危险度指数、判定每个子流域泥石流危险度。将判定结果与应用地貌信息熵法和野外调查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本文信息熵法泥石流危险度评价的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较好,可为该流域泥石流防灾减灾、经济建设布局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泥石流堆积泛滥区危险度的评价与应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泥石流堆积泛滥区危险度是指山地沟谷一旦发生泥石流后,在堆积区不同地段泛滥成灾的程度或最大威胁程度.本文探讨了泥石流堆积泛滥区危险度评价的指标体系,划分了四级危险度。应用泥石流二维非恒定流理论建立了危险度评价的数学模型。以云南东川市城区为实例,模拟了100年一遇超标准泥石流泛滥成灾过程,并作出泥石流堆积区的最大流速分布图、最大泥深分布图和危险范围内的危险度分区图.通过数值模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根据危险度评价结果,提出了该数学模型在减灾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云南东川地区单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泥石流规模和发生频率是体现泥石流危险性的两个最本质的特征参数,是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的两个主要因子。因此,用泥石流的规模危险度与频率危险度来表达其综合危险度。通过对云南东川地区泥石流沟基础数据的相关分析,分别找出了与泥石流规模和发生频率显著相关的次要危险因子,并且发现主要因子和相关的次要因子之间具有一定的线性关系。再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计算得出了各参评的次要危险因子的权重,从而建立了单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模型。通过该模型,计算出每条泥石流沟的危险度值,对各条泥石流沟进行危险度评价,得出了与实际相符合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4.
我国泥石流危险度评价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8,自引:4,他引:38  
综述了自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开展泥石流危险度评价研究以来,4个主要不同时期所用的评价方法及其发展过程,介绍了最新的单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技术及其改进的评价因子转换函数赋值新方法。首次提出了泥石流危险度评价的理论公式及其数值解,同时也指出了泥石流危险度理论研究方面所面临的困难。目前,现有的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方法是有效的和实用的,进一步的工作宜放在评价方法的可靠性研究上,同时要大力开展泥石流规模和发生频率相互关系的研究,以期达到最终用理论公式来评价泥石流危险度的目的,并实现现状评价和预测评价能同时进行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沟谷泥石流危险度计算公式的由来及其应用实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首先介绍了本文作者提出的最新单沟泥石流危险度定量评价计算公式的由来,包括单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因子的选择,即主要因子的确定和次要因子的筛选,明确了各评价因子的作用,用权重系数方式表达各评价因子对泥石流危险度的影响。然后以2003年发生的四川省丹巴县鹅狼沟泥石流为例,对该沟泥石流危险度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其为高度危险的泥石流沟。最后讨论了泥石流危险度计算的经验公式和理论公式及可能遇到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6.
泥石流分布密度是区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的主要指标。泥石流分布密度分为点密度和面密度,前者是指每103km内泥石流沟的数量;后者是指每103km内泥石流沟的流域面积。以川西山区60个县市区为研究样本,分别以泥石流点密度和面密度作为区域泥石流危险度的主要评价指标,结合7个相同的区域泥石流危险度的次要评价指标,对研究区以县市区为基本单元的区域泥石流危险度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各县市区面积加权平均后的泥石流危险度分别为0.51(面密度)和0.52(点密度),差别甚微,整体上均属于泥石流中度危险区。两者的平均绝对差值0.04,远小于0.2这一危险度等级差值,平均相对差值为6.49%,小于10%这一允许的均方差范围。由此可知,用泥石流面密度来评价区域泥石流危险度,并非优于点密度;相反地,由于泥石流点密度具有获取资料相对容易、计算比较简便、工作量较小等优点,因而具有更为便利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李阔  唐川 《灾害学》2007,22(1):106-111
综述了国内外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分别介绍了国内单沟泥石流和区域泥石流的危险度研究方法,针对单沟泥石流和区域泥石流的不同特征,提出了其改进和完善的建议,并对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方法的发展方向和趋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是泥石流灾害预测预报和减灾防灾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和决策基础。以泸定县为例,利用RS、GIS技术,以流域范围为评价单元,选取影响泥石流发育和形成的因子,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和层次分析法得出各因子对泥石流的敏感系数和权重,最后建立县级区域泥石流危险度多因子综合评价模型,从而实现区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  相似文献   

9.
《灾害学》2016,(2)
以四川汶川县七盘沟泥石流为研究对象,综合刘希林模型中危险性和易损性评价因子并总结因子提取方法,基于无人机高分影像进行灾区评价因子信息提取,并采用经典的风险性评价模型,设计了基于无人机高分影像的风险评价流程,开展了风险性评价与分析试验。研究结果评估出此次泥石流危险度、易损度和风险度分别为0.66、0.73和0.48,均属于高度危险范围。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有效进行了七盘沟泥石流风险评估,可为泥石流灾害的应急决策、风险评估和预警治理提供重要及时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区域泥石流风险评价研究   总被引:46,自引:5,他引:41  
风险评价是对潜灾害进行预评估的重要手段。风险评价不仅涉及到致灾体的自然属性,而且 与承文体的社会经济属性密切相关,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科学问题。本文提出了“风险度一危险度 X易损度”的评价模式,并对区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方法作了改进,使区域泥石流危险度具有横向 可比性。最后,将风险度分为5级,并以四川凉山州为例,对该地区泥石流风险度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1.
泥石流风险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当前泥石流灾害评价研究中的问题,论述了引入风险概念的重要性。简要介绍了泥石流危险度的研究方法。根据人的价值理论改进了泥石流灾害易损度评价体系,提出了社会易损度的定量化方法。将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在风险评价的成果中单列出来,解决了对人的社会价值评价难题。改进了泥石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对今后泥石流灾害评价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泥石流入汇的危险性判别指标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通过对比单沟和区域泥石流危险性的评估方法 ,提出了利用影响度、危险度和危害度 3项指标判别汇流区泥石流入汇危险性的设想 ,分析了泥石流入汇可能引起堵江的影响因子。作为尝试 ,给出了判别指标的计算公式 ,经实例验证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可作为规划设计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3.
泥石流危险等级评价的模糊数学方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本文在文献[1]泥石流危险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的模糊数学方法。文中首先根据有关资料建立了评定因子的隶属函数以及各因子在评定泥石流危险性中权重的模糊子集,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技术提出了确定泥石流危险等级模糊向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结合泥石流危险度和公路受泥石流损毁度两个指标,构建了天山公路泥石流风险评价模型,实现了对天山公路全线主要泥石流沟的风险值量化:风险值大于0.80的为极度危险,应以防为主,治为辅;风险值在0.50~0.80之间的为高度危险,应防、治并重;风险值在0.25~0.60之间的为中度危险,应以治为主,防为辅;风险值小于0.25的为轻度危险,应以防为主,治为辅。  相似文献   

15.
泥石流灾情评估指标体系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泥石流灾情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应满足适用性、完备性、可比性、综合性和系统性原则,而指标的选取还应在一定的要求下确定。依据上述原则,在泥石流灾情网络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建立了评估指标体系的结构层次模型,进而对各类灾情评估指标进行了分析,确定出评估泥石流灾情的具体指标和因子。最后建立了以成灾度为目标层,经济损失,社会影响,环境损害为准则层。评估指标和评估因子为指标层的泥石流灾情评估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6.
泥石流堆积扇危险度分区评价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唐川  周钜乾 《灾害学》1994,9(4):7-13
本文应用泥石流非恒定流数学模型对泥石流平面运动进行了数值模拟,提出了泥石流堆积扇危险度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实例验证表明该法计算简便,稳健可靠,是评价泥石流堆积扇危险度的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滑坡,泥石流区域危险度二级模糊综合评判初探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将二级模糊综合评判的数学模型用于滑坡、泥石流区域危险度的评判。选取了对滑坡、泥石流影响较大的岩石风化系数、地震烈度等18个参评因素。按其属性分为地质、地貌、气候、植被、人类活动等5个类别。先在同类因素之间进行初级评判,再利用初级评判的结果进行类之间的二级评判。以云南昭通地区的11个县(市)为例介绍了滑坡、泥石流区域危险度二级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与步骤。  相似文献   

18.
西藏那曲牧区雪灾区域危险度的模糊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在野外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选取10月至次年5月的平均气温和平均降水,以及稳定的积雪日数、平均积雪深度、草场现有载畜量、冷季草地超载比例、冬储草量等7个因子为那曲地区雪灾区域危险度的评价因子,将模糊综合评价的数学模型应用于雪灾区域危险度的评判。以西藏那曲地区的5个县为例,具体介绍了雪灾区域危险度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19.
在对凉山州安宁河流域5个县市的泥石流灾害进行野外调查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进行了以乡镇为单元的小区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在研究区129个乡镇中,31个乡镇处于泥石流极高危险区,60个乡镇处于泥石流高度危险区,34个乡镇处于泥石流中度危险区,4个乡处于泥石流低度危险区;其中喜德县泥石流危险性最大,德昌县和西昌市次之,然后是冕宁县和会理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