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2月28日,青海省重大灾害应急救援总队成立大会暨授旗揭牌仪式在青海省消防总队隆重举行。青海省人民政府、青海省公安消防总队、青海省地震局、青海省发改委、青海省财政厅、青海省公安厅、青海省建设厅、青海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领导同志和青海省重大灾害应急救援总队的全体成员以及青海省内各大新闻媒体10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省政府副秘书长王予波主持,  相似文献   

2.
青海省地处全球地质构造最年轻、活跃的青藏高原东北缘,具有地震强度大、分布广、频度高等特点。通过走访海北、海东等市县防震减灾工作,我们看到了青海省地震工作者如何通过不懈努力,锐意创新,探索出青海省防震减灾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利用1995—2020年青海省雷电灾害资料,研究该区域雷电灾害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995—2006年青海省雷电灾害呈增加趋势;2007—2015年青海省雷电灾害呈下降趋势;2016—2020年青海省雷电灾害呈平稳略有上升趋势。青海省雷电灾害空间分布呈,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分布特征,其中,雷灾密集区位于西宁市辖区、大通县、河南县、湟中县和互助县区域。1995—2020年,雷电灾害造成青海省人员伤亡282人,平均11人/a,同时对办公设备,广电、电力系统、通讯系统和住宅等方面也造成了损失,其经济损失达1 247.12万元,平均47.97万元/a。  相似文献   

4.
罗少辉  汪家鹏  金欣  陶世银 《灾害学》2023,(4):94-98+203
利用青海省53个气象台站的最小相对湿度、最大日降水量、冰雹日数、霾日数、雾日数、蒸发量和最大风速等观测资料和闪电定位资料,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研究闪电日数与以上各气象因子的关系以及青海省雷电环境特征,以期为青海省雷电灾害的防御和评估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青海省年闪电日数在2.1~119.0 d之间,两个高值中心在玉树州南部和海南州北部,雷电活动最为密集、闪电发生频率最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青海省东部、玉树州、果洛州等地区;主成分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冰雹日数、最大日降水量、最小相对湿度与闪电日数关系最为密切,均对雷电日数具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5.
青海省牧区雪灾预警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江山  赵强 《灾害学》1998,13(1):30-33
对青海省牧区各气象站的积雪深度、积雪日数等气象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合青海省牧区积雪状况和草场特点,建立了雪灾预警模型。  相似文献   

6.
2005年7月4—7日,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2005年学术会议在青海省西宁召开。青海省地震局党组书记、局长孙雄到会致辞,  相似文献   

7.
2005年4月5日,青海省防震减灾会议在西宁召开。青海省委、省政府以及建设、民政等70多家部门参加了这次会议。中国地震局副局长岳明生、中科院院士马宗晋、青海省副省长马培华、省人大副主任洛桑、省政协副主席王孝愉等出席了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8.
2021年5月22日02时04分,青海省果洛州玛多县(北纬34.59度,东经98.34度)发生7.4级地震,震源深度17公里.青海省地震局会同地震系统内外各有关单位,扎实开展地震应急工作,抗震救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相似文献   

9.
正2021年5月22日02时04分,青海省果洛州玛多县(北纬34.59度,东经98.34度)发生7.4级地震,震源深度17公里。青海省地震局会同地震系统内外各有关单位,扎实开展地震应急工作,抗震救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是做好抗震救灾工作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0.
<正> 青海省地震活动水平高,强度大。青海东部区是该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属工农牧业集中的人口稠密区,又处于黄河上游梯级电站开展区(从龙羊峡至寺沟峡的黄河上游段已建及待建的六个水电站装机总容量可达975万千瓦),是重点保卫区,开展地震监测预报具有重要的意义。自1991年元月以来,我们先后在青海省门源、龙羊峡、茫崖等地增设ULF-Ⅲ及DPJ-Ⅲ型电磁辐射观测仪。试验观测表明:该仪器性能稳定,运转正  相似文献   

11.
20 0 0年全球共发生 7级以上地震 2 1次 ,最大地震为 6月 4日苏门答腊 7 9级、 6月 1 8日印度洋7 8级和 1 1月 1 6日所罗门群岛 7 8级地震。 2 0 0 0年全球 7级以上地震主要分布在太平洋两岸地震带及欧亚地震带 ,尤其是南太平洋的苏门答腊、所罗门群岛等地区。2 0 0 0年我国共发生 5级以上地震 48次 ,最大地震为青海省玛多 6 6级。内陆地区 5级以上地震空间分布 ,主要在西部地区的西藏、青海、新疆、云南等省 ,东部地区仅发生 1次 5 1级地震 (即 1月 1 2日辽宁岫岩 5 1级余震 )。在过去的一年中所发生的地震各有其特点 ,认真总结 ,可从中得…  相似文献   

12.
地区资本存量作为经济暴露指标,其准确核算是科学判断和施行精准投资的重要内容,也是评估灾害风险的关键基础.综合我国灾害风险评估及地区资本存量研究数据缺乏的现状以及青海省的地区特点,采用永续盘存法,首次尝试在地级市部门级的精细尺度上估算2003—2019年青海省地级市资本存量价值的变化,并对结果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①西...  相似文献   

13.
青海省沿黄12县自然灾害活动特征及承灾体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隋欣  杨志峰 《灾害学》2004,19(3):7-13
根据1949~2000年青海省沿黄12县的地质、地震和区域气候资料,对青海省黄河干流水电梯级开发已建龙羊峡和李家峡水库蓄水前后自然灾害的活动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依据层次性、代表性、易得性、客观性和可统计性等原则,建立了适于评价县域承灾体脆弱性的指标体系,并采用加权分级评分法对其进行了量化评估,以揭示区域未来成灾趋势.评价结果表明,湟中、湟源、民和、化隆、循化、尖扎、共和是洪涝、干旱、病虫害、地质和地震灾害的高发区,承灾体也非常脆弱.  相似文献   

14.
青海省果洛地区雪灾频发,以青海省果洛州5县40个乡镇为评价单元,选取3个气象指标、12个社会经济统计指标,利用AHP层次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方法,结合GIS和RS工具,分别对各乡镇的雪灾致灾危险性、人口与牲畜承险体脆弱性(暴露性、敏感性和适应性)、雪灾风险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果洛州乡镇雪灾风险总体较高,其中雪灾人口牲畜综合风险高的有久治县的智青松多等3个乡镇,雪灾风险较高的有甘德县青珍等21个乡镇,风险中级的有班玛县吉卡等8个乡镇,风险较低的有玛沁县下大武等8个乡镇。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构建区域雪灾风险管理模式、建立雪灾应对体系等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5.
赵秀娟  梅玉保  徐伟 《灾害学》2014,(4):168-172
灾害等级评估是灾害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对灾害等级评估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通过增加象限法维度以及对灾度等级边界进行模糊处理,提出了适用于各种自然灾害等级评估的模糊多维象限法,并以2008年地震灾害损失和1978-2008年年均水灾损失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针对地震灾害,四川为巨灾省,甘肃为大灾省,陕西为中灾省,其他省(市、区)灾情较轻;针对水灾,湖南、湖北和四川为大灾省,天津、宁夏、青海、西藏和新疆为小灾省(市、区),北京、上海为微灾或无灾市。模糊多维象限法也适用于除地震和洪水外的其他自然灾害,可以为自然灾害快速评估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防灾博览》2013,(4):13
2013年7月8-13日,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调研组赴青海省开展《防震减灾法》实施情况调研。调研组先后赴西宁市、海南州、海北州、玉树州和海东市等地,深入调研各级政府落实防震减灾法律规定,加强工作领导和条件保障,完善防震减灾工作体系建设,落实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制度,以及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情况等。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严  相似文献   

17.
2001年1月13日下午11时34分,7.6级地震袭击了萨尔瓦多、危地马拉和黑西哥太平洋沿岸中南美洲三国,并波及整个中南美洲。这是中南美洲在进入新世纪发生的第一强震,也是全球进入新世纪的第1个7.5级以上强震。震中在萨尔瓦多首都东南105公里的拉巴斯省。首都圣萨尔瓦多郊区的圣塔科拉和太平洋沿岸省份拉里帕塔德省和乌苏卢坦省灾情最为严重。拉里伯塔德省首府  相似文献   

18.
民族中学     
《防灾博览》2014,(3):F0002-F0002,1
正青海省海北州西海民族学校以"面向家乡学母语(藏语)、面向全国学汉语、面向世界学英语"为目标,在开齐国家规定课程外还开设藏文课程,坚持以"和"为特色,以"稳"为宗旨的办学思路,把提高教学质量、抓好学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作为主要任务,积极、主动、科学、有效地开展了以防震减灾为主要内容的丰富多彩的宦传教育工作,营造了  相似文献   

19.
新闻速读     
《防灾博览》2015,(1):6-7
四川省发布"搞震救灾指挥机构技术平台建设规范"地方标准2014年12月22日,"抗震救灾指挥机构技术平台建设规范"正式予以批准发布(四川省地方标准批准发布公告2014年第8号(总第35号)),标准编号DB51/T1927-2014,自2015年2月1日起施行。"抗震救灾指挥机构技术平台建设规范"地方标准于2012年在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立项,四川省地震局负责制订,是四川省第一个抗震救灾指挥部省级地方标准。该标准的出台对四川抗震救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酷热的盛夏,清凉何处寻?炎炎夏日,避暑旅游日益成为旅游者远足出行的选择。前不久,由亚太环境保护协会、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国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等权威机构联合评选出了"中国避暑旅游城市榜",这将为还在愁于酷暑难耐的你提供更多的出行选择。其中我国的青海省西宁市榜上有名,被专家学者一致推选为"中国夏都"之称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